繞口令
喇嘛與啞巴
打南邊來了個啞巴,腰里別了個喇叭;
打北邊來了個喇嘛,手里提了個獺犸。
提著獺犸的喇嘛要拿獺犸換別著喇叭的啞巴的喇叭;
別著喇叭的啞巴不愿拿喇叭換提著獺犸的喇嘛的獺犸。
不知是別著喇叭的啞巴打了提著獺犸的喇嘛一喇叭;
還是提著獺犸的喇嘛打了別著喇叭的啞巴一獺犸。
喇嘛回家燉獺犸;
啞巴嘀嘀噠噠吹喇叭
九與酒
九月九,九個酒迷喝醉酒。九個酒杯九杯酒,九個酒迷喝九口。喝罷九口酒,又倒九杯酒。九個酒迷端起酒,“咕咚、咕咚”又九口。九杯酒,酒九口,喝罷九個酒迷醉了酒。
天上一顆星
天上一顆星,地下一塊冰, 屋上一只鷹,墻上一排釘。
抬頭不見天上的星,乒乓乒乓踏碎地下的冰,
啊噓啊噓趕走了屋上的鷹,唏哩唏哩拔掉了墻上的釘。
八十八歲公公
八十八歲公公門前有八十八棵竹,
八十八只八哥要到八十八歲公公門前的八十八棵竹上來借宿。
八十八歲公公不許八十八只八哥到八十八棵竹上來借宿,
八十八歲公公打發八十八個金弓銀彈手去射殺八十八只八哥,
不許八十八只八哥到八十八歲公公門前的八十八棵竹上來借宿。
標準口音
語音方面,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基準,而不是“以京音為主、也兼顧其他方音”,語音標準是就整體而言,并非北京話每個音都是規范和標準。國語、普通話、華語三大系統內部還存在“標準口音”和“非標準口音”的區別。從這個角度上說,漢語標準語構成了漢語的一種大類“方言”。即使是標準,三地也有區別,如“消息”一詞。大陸“息”讀輕聲,臺灣讀二聲,新馬同臺灣(如同“休息”的“息”字讀音,音同“席”)。
國語的情況與之相似:老派國語、新派國語都是被視為標準的;華語的情況則有些不同。學習普通話及口音的有無與出身地域與教育程度有相當關系。不標準的普通話古稱“藍青官話”,藍青即是暗指發音夾雜方言口音。
標準口音和非標準口音之間并沒有嚴格的界限。以普通話為例:
最嚴格定義的“標準口音”是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的發音。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中國絕大多數漢語使用者,包括許多播音員,其普通話都是帶有口音的。但事實上,許多人普通話的發音方式和口音用詞上偶爾違反了“中國國家語言文字標準”。
明顯受方言或其它語言影響的普通話,一般都會視為帶有口音。例如,聲調系統與普通話聲調系統差異過大,或有過多的字發音不準。但臺灣地區的取音不同與大陸地區,如垃圾、崖,中華民國國語文讀“樂色”、“ㄧㄞˊ yai2”,大陸普通話讀“拉機”、“牙”。
官話內部的方言,使用時完全不影響交流。而這些方言是否被視為帶有口音的標準普通話,則因人而異。例如,通常所稱的“京味”、“東北味”普通話,實際上是北京土話和東北土話。
普通話是現代標準漢語,又稱國語、華語。其稱呼因地而異,但均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作品為語法規范,是通行于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及海外華人華僑間的共通語言,并作為官方、教學、媒體等標準語。普通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