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象形文字――突然出現難解之謎
如果你到過埃及,不管是旅游還是訪問,接待人員一定會領你到著名的納爾美爾法老石碑前參觀。該石碑高64厘米,一面刻有戴著下埃及(尼羅河三角洲地區)王冠的法老畫像;另一面是戴著上埃及(尼羅河中游地區)王冠的法老畫像。這是為了紀念埃及統一而制作的,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石碑上還刻有文字,這些文字除記錄埃及王朝時代始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外,還記載著納爾美爾法老的名字。如像一條鯰魚一樣的文字表示“納爾”的讀音,它下面像一把鑿子一樣的文字表示 “美爾”的讀音,這就是埃及象形文字的初期形態。
然而,出現在這塊石碑上的所謂最初期的文字,其實已經相當規范了,完全沒有幼稚粗劣的印象。這就是說,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以一種成熟的狀態突然出現的,如何解釋這種現象,目前還是一個謎。
另外,在那塊石碑上,還有一些像文字一樣的不能正確釋讀的符號。前面所提到的法老名叫“納爾美爾”,這種讀法究竟是否正確,也沒有確切的依據。所以,古埃及象形文字是如何產生的?什么時間產生的?研究古埃及的專家學者們至今也沒有弄清楚。
有人會說,在象形文字出現之前,不是還有一個更古老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文明嗎,不是也有文字嗎!不錯,是有。從蘇美爾文明的最古老城市烏盧克發現的圖畫文字,大約要比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早一兩個世紀。但是,這種圖畫文字還處于非常幼稚的形態,完全是一種初期文字的印象。
專家學者經過研究認為,美索不達米亞文字是從記錄數量逐漸發展起來的。隨著商業活動的出現,需要記錄和保存一些計算數據,于是形成了一條從圖畫文字向楔形文字發展的軌跡。
但是,埃及文字沒有這種發展歷程,它一開始就是作為“成品”使用的。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以一種成熟的形態出現,并在以后的年代沿用的。
目前,有一種觀點認為,在埃及王朝誕生前夕有過激烈的社會變動,而且可能受到美索不達米亞的某種文化刺激。由于古埃及象形文字正好出現在這一時期,自然會使人聯想到這種可能性,那就是受美索不達米亞的影響而產生的。但是,以英國大英博物館埃及部的V·戴維斯為首的一批學者的最新研究結論認為:“很難確認這兩種文字體系之間有什么互相關聯之處。”與同時期的蘇美爾文字相比,古埃及象形文字在標音性方面要發達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