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
佛祖修行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朱元璋受難
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家里很窮,便給一家財主放牛。有一天放牛歸來時過一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將腿跌斷。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他關進一間房子里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忽然發現屋里有一鼠洞,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里面有米、有豆,還有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后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想起了這件事兒,便叫御廚熬了一鍋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
赤豆打鬼
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后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臘八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爭相詠頌臘八節,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清·顧夢游——《臘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邊血作磷,正陽門外馬生塵。
只應水月無新恨,且喜云山來故人。
晴臘無如今日好,閑游同是再生身。
自傷白發空流浪,一瓣香消淚滿巾。
晉·裴秀——《大臘》
晉時河東聞喜人裴秀,由魏仕晉,不覺又到歲終臘日,提筆揮毫寫出《大臘》詩一首:“日躔星記,大呂司晨。玄象改次,庶眾更新。歲事告成,八臘報勤。告成伊何,年豐物阜。豐裎孝祀,介茲萬祜。報勤伊何,農功是歸。穆穆我后,務蕾蒸黎。宣力菑畝,沾體暴肌。飲饗清祀,四方來綏。充仞郊甸,鱗集京師。交錯貿遷,紛葩相追。摻袂成幕,連衽成帷。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貨如山。率土同歡,和氣來臻。祥風協調,降祉白天。方隅清謐,嘉祚日廷。與民優游,享壽萬年。”詩中描述了古代臘祭時,祭祀百神,向百神報告“年豐物阜”的好年景,感謝百神保佑萬事成功的場景。
北齊·魏收——《臘節》
詩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寫出了寒凝大地、數九隆冬時節,人們在桌上擺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謝百神的福佑,抒發久已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
唐·杜甫——《臘日》
詩曰:“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v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谥嫠庪S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從詩句中可以看出,往年的臘日天氣還很冷,溫暖離人還很遙遠。而當年臘日氣候溫和,冰凍全消。詩人高興之余準備辭朝還家,縱酒狂飲歡度良宵,但此時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對他的恩澤,不能隨便走開。
宋·陸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詩曰:“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草煙漠漠柴門里,牛跡重重野水濱。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閑人。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詩中寫道,雖是隆冬臘月,但已露出風和日麗的春意。柴門里草煙漠漠,野河邊有許多牛經過的痕跡。臘日里人們互贈、食用著佛粥(即臘八粥),更感覺到清新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