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樹節當天,全國各地政府、機關、學校、公司會響應造林的號召,集中舉行植樹節儀式,從事植樹活動。現在應屆畢業生網小編介紹的是植樹節手抄報圖片:植樹趣聞,希望能夠幫助你!
植樹節手抄報圖片:植樹趣聞
植樹節手抄報圖片:植樹趣聞
植樹節手抄報圖片:植樹趣聞
植樹趣聞
思鄉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特地從長安帶去柳樹苗,種植于拉薩大朝寺周圍,以表達對柳樹成蔭的故鄉的思念。因此,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現在已成為藏漢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寫詩護樹
愛國名將馮玉祥愛樹如命,曾在軍中立下護樹軍令:“馬啃一樹,杖責二十,補栽十棵”。他駐兵北京,率領官兵廣植樹木,被譽為“植樹將軍”。駐兵徐州時,帶兵種植大量樹木,并寫一首護林詩喻示軍民:“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路旁植樹
路旁植樹制度始于周代。河南洛陽是最早施行這種制度的城市。周代,洛陽各干線車馬大道上都有綠化。當時規定凡有道路的地方都要植樹,置廬舍并藏食糧,以供守路者食宿。最初的道路植樹,是作為道路的里程標志,爾后發展成為綠化道路。春秋時期成書的《詩經·小雅·采薇》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詩經》中頌揚召公的《甘棠》中寫道:“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公所說!”從《甘棠》三章中,說明路旁草木盛茂,人人愛護道林,也可以看出筆直的周代車馬大道的兩旁,植樹很多,管理得很好,人民也倍加愛惜道旁樹木!蹲髠·襄公九年》,有晉國軍隊曾“斬行栗”的記載,說明春秋時期的道路植樹相當普遍。到了秦代,洛陽的東方、東北方、西方車馬大道,每隔三丈(今6.9米)遠植一棵松樹,也就是西漢賈山在《至言》中所講的“三丈而樹,樹以青松。”漢代大道旁栽植桐梓之類的樹木。隋大業元年(6XX年),煬帝在開鑿洛陽至揚州的大運河同時,在運河兩岸開大道,“種榆樹、柳樹,自東都至江都二千余里,樹蔭相交”。至元代,河南府及所轄各縣在道路旁植樹造林,凡“非理砍伐”路旁樹木者,由“各路達魯花赤管民官依條治罪。”道路植樹制度就這樣沿襲下來了。
《天南地北變綠洲》
改造祖國舊山河,
天南地北變綠洲。
天連五嶺銀鋤落,
處處綠化處處歌。
松杉竹樹和花果,
桃李柑柚堆滿倉。
四季鮮果開不敗,
八節都有果子香。
開發山區經濟林,
家家戶戶奔小康。
山也秀來水也青,
防澇抗旱立奇功。
綠蔭屏障遮風沙,
喜看年年好收成。
風光秀麗真不差,
一川綠樹一灣花,
秋來園林摘金果,
植樹造林能發家。
鮮花堆里抒豪情,
綠樹叢里唱山歌。
相關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