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一般指除夕和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下面小編就為你整理介紹春節的資料。
究竟春節的資料都有什么呢?中國農歷新年稱為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象征團結、興旺同時對未來寄予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于春節的起源多種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虞舜時期即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宣布廢除舊歷改用陽歷(即公歷),用民國紀年。并決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為民國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稱元旦。但民間仍按傳統沿用舊歷即夏歷,仍在當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過傳統新年,其他傳統節日也照舊。有鑒于此,1913年(民國二年)7月,由當時北京政府任內務總長向大總統袁世凱呈上一份四時節假的報告,稱:“我國舊俗,每年四時令節,即應明文規定,擬請定陰歷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我國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員,亦準假一日。”但袁世凱只批準以正月初一為春節,同意春節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開始施行。自此夏歷歲首稱“春節”。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為了區分陽歷和陰歷兩個“年”,又因一年24節氣的“立春”恰在農歷年的前后,故把陽歷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正式改稱“春節”。
地球繞太陽一周,歷法上叫一年,循環往復,永無止境。但是,人們根據春、夏、秋、冬四季節氣的不同,就以夏歷正月初一,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為一年的歲首。每年農歷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時(十二點)過后,春節就算正式來到了。臨近春節,人們采辦年貨,除夕時,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貼年畫、春聯。
以上是春節的資料的簡單介紹,另外,隨著新中國的建立,春節慶;顒痈鼮樨S富多彩。不僅保留了過去民間習俗,剔除了一些帶有封建迷信的活動,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內容。使春節具有新的時代氣息。1949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規定每年春節放假三天?梢姴徽撁耖g或政府對春節都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