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元旦開筆”談起
古時候,讀書人為了取得吉利,于元旦之日,用紙簽書寫上“元旦開筆,萬事大吉”字樣,也有書寫“元旦動筆,萬事大吉”、“元旦舉筆,萬事大吉”、“元旦開筆,入泮第一”的;“泮”,古代學宮前的水池,泛指學校,“入泮”即是入學。舉凡這些,大都為的是勉勵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要勤奮赴苦,學有長進。
現在我國許多地方還保存著這一古老的啟蒙習俗,叫作“開筆破蒙”,也就是“開筆禮”。通常是用朱砂給那些剛剛入學的孩子額頭點上紅印,繼而祭拜孔夫子像,誦讀《論語》,然后再對自己的老師行入學禮。“開筆破蒙”儀式,一般在農歷9月舉行,因為孔子出生在九月。“開筆破蒙”儀式結束后,孩子們的身份就不再是無拘無束的兒童了,走進校門,從此是學生了。
士農工商也有附庸風雅者,照著讀書教學人家的樣子,或于自家門首、或于客廳堂前,用紅紙寫上“元旦開筆,萬事大吉”的對聯,以辭舊迎新,期求一年吉利。
無論是在做什么的,新年總得要有個新氣象。不能老是“站在原地踏步走”。例如,去年讀初中一年,今年就應當以優異的成績升入初中二年;去年打工掙了錢,今年有了條件,就應當考慮回鄉創業,建設家園。農民養豬,去年飼養一頭掙了錢,今年就應當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適當擴大飼養規模,以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開小商店的,去年做的是百元的生意盈利了,今年就應當根據市場需求情況,擴大經營規模,謀求新的發展。
我的理解,做人也是一樣,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自己應當回過頭去認真審視一下過去一年的所作所為,用良心、法規與道德的標尺,去衡量一下自己的過去,哪些事情作對了,哪些行為做錯了,棄舊圖新,奮發向上,無論是學習、工作或者生活,都要有一個新的起色。“開”好自己的元旦之“筆”,腳踏實地,力戒空談,用新的精神面貌開始新一年的學習與工作,書寫好自己新的人生篇章。
【元旦的起源】
古代中國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歷”——公歷的一月一日。從殷代定農歷十二月初一為歲首,到漢代定在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曾有多次反反復復的改變。到民國時孫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順農時”、“便統計”,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改公歷1月1日稱為歲首“新年”,但仍稱“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統一使用“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公歷1月1日規定為元旦節,并決定全國在此節放假一天。同時為區別農歷和公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前后,因此改農歷正月初一稱為“春節”。
“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元旦一詞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齡等人寫的《晉書》上載:“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稱為元,初一為旦。南朝梁人蘭子云的《介雅》詩也云:“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
還有個傳說,是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于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后來人們把堯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咸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在民國以后雖然定1月1日為新年,當時只有機關、學校以及外國經營的洋行大商號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認,仍延承古時舊習以農歷初一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與民間均沒有什么歡慶活動。解放后將1月1日歲首改稱為“元旦”節后,政府仍按照幾千年來使用的農歷歷法按農時節令,在立春前后冬閑時期的“春節”放假三天,民間辦“廟會”等歡慶,傳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中國元旦習俗
元旦是慶賀新年的開始,歡度元旦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元旦節的習俗。在我國,元旦節還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國和世界上大多 數國家、地區采用公歷紀年法,把 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稱作“元旦”。我國對元旦節不如新年重視,所以一般中國元旦節的習俗就是張貼“歡度元旦”。
由于元旦是在民國年間才誕生的,并是由春節演化而來,所以,在中國剛剛開始慶祝元旦時,其慶祝的風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于春節,或者說是春節的縮小版。畢竟元旦不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雖然沿用了部分傳統的慶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殺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們的心目中卻并不見的會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現代,元旦的慶祝習俗就更簡單了。
元旦的慶祝方式一: 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國家都把元旦頂為法頂節日,在元旦這天放假。新中國成立后,也規定元旦為法定節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慶祝方式二: 現在比較普遍的就是由團體組織的活動,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以前就有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的,現在在電視記錄片上還能看到,到科技發展的今天,就演變為聯歡晚會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會等節目,反正元旦這天并沒有太多的傳統,在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發揮了。甚至,元旦這天對年輕一代來說只意味著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慶祝方式三: 保留著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間了,尤其是在農村。每到元旦,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后就是一家人團聚一餐。至于更為濃重的慶祝方式暫時還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