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短信
洋洋喜氣熱熱鬧鬧喜迎新年,年年新春歡歡樂樂心想事成!
恭祝您:百福臨門常有余,祥云瑞氣聚新春!
新春佳節好運到,福祿壽星進門來!祝你好運連連,事事如意!
傳說薰衣草擁有四片翠綠的葉子:第一片葉子是信仰,第二片葉子是希望,第三片葉子是愛情,第四片葉子是幸運。 送你一棵薰衣草,愿你新年快樂!
一斤瓜子二斤棗,祝你好運來得早;一斤糖果二斤蕉,祝你吉祥不會跑;一斤花生二斤桃,祝你錢財滾滾進腰包!
祝歲歲平安,天天開心;路路通暢,步步高升;年年有余,滾滾財源;家家幸福,事事如意!
黨領導的祖國萬壽無疆,黨領導的人民安居樂業,共同營造嶄新的一年!
衷心地祝愿你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期待都能出現,所有的夢想都能實現,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付出都能兌現!
星星落下要三秒,月亮升起要一天,地球公轉要一年,想一個人要二十四小時,愛一個人要一輩子,但一句貼心祝福只要一秒:新年快樂!
短信賀歲:歲歲平安,安居樂業。業和邦興,興旺發達。大吉大利,力爭上游。游刃有余,青春永駐。祝你快樂!
繼往開來迎新歲,舉金杯春滿萬戶,與時俱進賀豐年,傳笑語喜盈千家。
偶然中相遇,有緣不容易。也許天注定,錯過多可惜。明知相思苦,寸心難言盡。春節又將至,何時見到你?祝你春節快樂。你想我嗎?我好想你!
元旦的起源變化
元旦,據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關于:“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 ” 的記載。
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一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一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元朔”。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歷(農歷、陰歷)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
從漢武帝起,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的1月1日叫做“春節”,把公歷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并沒有正式公布。
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定陽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稱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歷。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為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 “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陽歷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
專家:“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 已經沿用4000多年
每年1月1日,標志著新一年的到來,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元旦”,俗稱“陽歷年”。
天文專家表示,“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在中國農歷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現行公歷“元旦”為1949年所定,隨著2016年的到來,它只有“6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