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豐收的節日
中秋節一大早,廣州路小學的十幾名小學生就來到臧家荒邊防派出所,與邊防官兵們一起動手制作起月餅。
作為中秋節的象征性美食,月餅也是中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秋時節,五谷即將豐登,果子已經成熟,在古代,農民為了慶祝一年的辛勞所得,準備好瓜果、糖餅之類,在明朗的月夜祭拜月神和土地神,祈盼豐收、平安、團圓和幸福。
和面、分皮、包餡、成型,大家互相配合,一個個精美的月餅就做好了。隨后,邊防官兵與學生們共同將烤制好的月餅送到了附近的街道敬老院。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吃著甘甜的月餅,邊防官兵、學生和敬老院的老人們一起拉家常、吃月餅、過中秋。
中秋節:團圓的喜悅
在分享中感受中秋節的快樂,在林海社區,也是一片歡聲笑語。社區邀請了一些兒女不在身邊的老年人聚在一起過節。
他們各自從家里帶來了拿手菜,一起包水餃,共度團圓佳節。
熱氣騰騰的水餃上桌了,品著左鄰右舍的佳肴,你一言我一語,這種融洽、溫暖的氣氛,正是節日帶給人們的美好享受。
中秋節:文化的傳承 美好的期盼
古往今來,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團圓始終是中秋節最重要的主題。無論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思鄉之感,還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都寄托著中國人文化心理的最終歸宿。
中秋佳節,花好月圓,自古以來也最容易激發文人墨客的創作靈感,給世人留下了許多抒情感懷的名篇佳作。在今天,中秋文化依然是許多藝術家衷情的主題,農民畫工作者喬諾,就創作了不少中秋主題的作品,并將傳統元素和現代生活巧妙融合。
除了賞月、吃團圓飯,看花燈、觀潮等中秋傳統文化內容也在全國不同的地方傳承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在日照市嵐山漁港內的礁石上,就有明清時代文人所刻的題詞。每年八月十五中秋節,海上大潮涌動時,當地居民就會和親朋好友一同來到這里,品碑文、看大潮,體會中秋佳節的別樣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