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三峽》說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初中語文說課稿《三峽》
一.教材分析:
1、解讀教材
《三峽》一課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級上冊一共安排了兩個文言詩文單元,旨在通過對它們的學習,讓學生逐步接觸和了解我國古代文化的優秀,引起學生學習古代詩歌和散文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文學作品的美。
《三峽》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關于三峽的一段注釋,同時也是一篇很好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三峽的一年四季三峽景色和山水的描寫,向我們展現了三峽的美麗風光。文章寫景生動,用詞精準,有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寫手法以及對偶、夸張、引用等修辭手法的成功運用,更是令人贊嘆。
2、教學目標
新課標對八年級學段的要求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理解基本內容。”“有些詩文應要求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語感”而且八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及本文特點,我確立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和能力:正確、流暢的朗讀課文,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三峽的美,掌握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2)過程和方法:通過朗讀,體味三峽壯麗的風光;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3、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困難、心理特征及發展趨向,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重點、難點;诒菊n的特點和知識結構,我確立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三峽的美
教學難點: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二、教法、學法分析
這是一篇寫景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采用了創設情境、指導朗讀、品味欣賞等方法進行教學。
我們都知道,情感與知識的交流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
上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三峽的美麗的風光,配上舒緩優美的音樂,用聲情并茂的朗讀和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幫助學生理解,使之進入情境。
當然,“文學的本質是始于感情而終于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除了創設情境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學生的共鳴。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初讀整體感知、再讀品析課文內容所體現的美、三讀揣摩文章寫法的妙處、四誦讀積累文學作品這幾個環節循序漸進的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三峽》一文構思巧妙,用詞精準,特別是能準確的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要學生體會文章的妙處,還得引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強的詞語,以及多種修辭的運用。
同時注重知識的內引外延,課堂上安排了讀一讀、品一品、練一練、背一背、寫一寫這些環節,重點要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三、教學設計
本節課我準備用六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第二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第三步、再讀課文,領略美景。第四步、三讀課文,揣摩寫法。第五步、讀讀背背,熟讀成誦。第六步、課外延伸,拓寬視野。第一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新課標》要求我們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鑒于此,我首先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組三峽的圖片,選用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為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激發學生學習三峽的興趣。
第二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讀一讀
在這一環節中我將分三步
1、教師聲情并茂地范讀課文,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的美;
2、學生自主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節奏、讀順文意;
3、多媒體課件出示練習題檢查閱讀效果。(這里包括生字正音、詞語解釋、重點語句翻譯的內容)
(這一環節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性。)
第三步、再讀課文,領略美景。
品一品
《新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據此我安排了如下活動:
1、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領略三峽的美,準備用“我認為三峽的--------美,美在---------”進行說話訓練,并舉例提示。
如:我認為三峽的山美。美在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先獨立思考,接著四人一小組交流,然后派出代表全班交流,最后老師總結:(幻燈片出示板書)
三峽的山:延綿,高峻------------------雄壯美
三峽的夏水:迅疾------------------------奔放美
三峽的春冬:清榮峻茂------------------清幽美
三峽的秋:凄涼------------------------凄婉美
(這一環節讓學生充分領略了三峽的美,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也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受到了情感的熏陶,突出了教學重點。)
2、老師把話題引向課外:三峽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窮盡的,它還存在于我們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說一句想象的話嗎?
如:三峽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霧,似煙非煙,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麗。
(這一環節旨在調動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語言表達中得到審美體驗。)
第四步、三讀課文,揣摩寫法。
如此雄偉壯麗的奇景,散文家酈道元卻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來描繪,且盡傳奇神,其筆法不能不令人稱奇。現在我們用欣賞的眼光來審視評說這篇課文的美。請同學們三讀課文,說出課文的幾個妙點來。(學生合作學習,自由評說)
這一環節時學生可能不知如何下手,這時可以給學生一些提示,告訴他們我們欣賞文章,可從語言、結構、描寫的角度比如動靜、粗細、遠近等多方面著手,并舉例提示。
例如:課文的描寫手法美,正面落筆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繪出三峽的地貌特點是山高嶺連,峽窄水長;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則從側面烘托了三峽峰巒延綿,隱天蔽日的山勢。
(這是本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旨在突破難點,從而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在此環節,我會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訓練。)
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寫法之妙,并輔之以練習來提示。(出示幻燈片)
練一練
1、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一句從------面體現了山巒的---------,山勢-----------;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則是--------------描寫,以“不見曦月”襯托山的----------。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一句,用了-----------手法,突出水勢---------------。
3、本文描寫生動,寫“湍”用------,寫“潭”用-------,寫“柏”用--------,寫泉用-------。
4、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學生自然會依據以上的提示完成對寫法妙處的賞析,然后教師小結:本文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了精準的描寫以及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表現三峽的美。至此,教學中的重、難點都一一完成了。
第五步、讀讀背背,熟讀成誦。
背一背
酈道元真不愧為北魏的地理學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學家的豐富游歷和散文家的豐厚的文學功底,把《水經》里的一條注釋作得如此優美,真是慧眼獨具、匠心獨運。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卻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古猿怪柏。這樣的美文,我們理應先睹為快,先背為幸啊。以此來調動學生背誦美文的積極性。
檢查時可請幾位同學試背課文,背得好的同學以掌聲鼓勵給予肯定。
第六步、課外延伸,開拓視野
寫一寫
1、歷代文人對三峽有過很多的贊美,老師搜集了一些描寫三峽的詩歌(幻燈片展示),請同學們來欣賞,并積累下來。
2、三峽是美麗的。其實我們身邊也有美麗的風景,我們谷城縣的南河“小三峽”,薤山疊翠,千年古剎承恩寺都是很美麗的風景。下面請你也運用酈道元寫景的手法,寫一篇短文來展示他們的美。
(這一環節的意義遠不是一道練習題那么簡單,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注重學生的語言的積累和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培養,我設計的這道作業題,目的就在于此。)
四、教學評價
這堂課中老師講得少,學生讀得多,說得多,想得多,練得多。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老師適當的點撥、練習的合理設計,學生不僅會學到知識,還基本上能領會文章的美,能揣摩出文章的一兩點妙處來。課堂上,既有激烈的討論,也有爭先恐后的發言。學生們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審美體驗和情感的熏陶。
【初中語文說課稿《三峽》】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三峽》說課稿12-09
初中語文的說課稿11-06
初中語文三峽教學反思07-11
初中語文《三峽》教學反思07-12
初中語文《海燕》說課稿07-20
初中語文《老王》說課稿10-26
初中語文《散步》說課稿07-28
初中語文《背影》說課稿06-26
初中語文說課稿06-16
初中語文《老王》說課稿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