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級語文優秀說課稿《在山的那一邊》
【說教材】
今天我要說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在山的那一邊》。這首詩歌語言清新、凝練、意味雋永,因而既是指導學生朗讀的好材料,又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的典范之作。
【說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意在培養學生初步的語感。)
2、品味語言,體會情感。(意在培養學生的賞析能力及審美情趣。)
3、聯系生活,感悟人生。(意在引導學生在熏陶感染中,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2同時又是本課的難點。
以上目標的確定依據了新課標、單元學習目標、詩歌特點及學生實際。
第一:《新課標》對詩歌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第二:本課所在單元要求“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心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并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思考人生,還要提高朗讀能力。”
第三:豐富的想象、濃烈的感情、簡約的語言是詩歌的基本特點。本文語言的形象性、含蓄性及深刻性的`特點也決定了教學的重難點。
第四:對于剛踏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對于詩歌的知識知之甚少,因而只要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能整體感知形象,初步體會作者情感即可。
【說教法】
為達成目標,我準備采用的方法有:創設情境法、朗讀指導法、誘導點撥法。
1、創設情境法,詩以情成篇,以情動人。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一種利于調動學生思維,引起共鳴的氛圍。如上課時,采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大山綿延不絕的畫面,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范讀時,以鋼琴曲《海邊的星空》配上優美的畫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帶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講析中,采用直觀形象的板書,以促進學生的理解。
2、朗讀指導法:
有感情地朗讀是詩歌朗讀的最高境界,但對初一學生來說較難達到,因而應加強朗讀指導,我將通過示范讀、指導讀等形式從停頓、節奏、情感等方面入手教給學生朗讀技巧。
3、誘導點撥法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老師則是學生的引導者,因而誘導思維,指點迷津、宏觀調控應是教師的主要任務。
【說學法】
1、朗讀法:通過反復朗讀,理解詩歌的情感及凝煉形象的語言。
2、聯想想象法:學會展開聯想與想象,欣賞詩歌優美的意境,精煉準確的語言,培養審美情趣。
3、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詩中意象含義的理解,對語言的品味及情感的把握,都應在自主學習的前提下,通過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說教學程序】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們從小聆聽著黃河雄壯的濤聲長大,看慣了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氣勢,卻對巍峨挺拔的大山充滿了向往。如果我們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頭看到的只有高聳入云的大山,蒼蒼茫茫,綿延不斷,你會想些什么呢?(課件播放大山的畫面)
(此環節意在設置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
反復朗讀,整體感知:
此步驟共分三大環節:初讀,求流利;再讀,顯技巧;三讀,含感情。
第一環節以學生為主,通過反復朗讀達到正確、流利的要求;第二環節以教師指導為主,通過范讀、指導讀等形式引導學生掌握朗讀技巧;第三環節需要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達到要求。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仿讀并思考:山那邊是什么?山和海的象征意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全詩為什么分為兩節?
研讀賞析:學生通過朗讀,自己主動品味揣摩語言,從中發現問題共同探究賞析。
體驗反思: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這首詩給自己的啟示。引導學生在欣賞文藝作品時,能走過文字的橋梁,用自己的心靈與詩人溝通達到共鳴,從而獲得美的享受,有益的人生啟示,豐富自己的個性,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
布置作業: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把自己的體會和收獲表達成文字。
翻越重重高山的過程是艱難的,可“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要肯付出努力,碧藍的大海就會展現在你們眼前。最后讓我們再一次飽含感情的齊聲誦讀最后八句詩。
(在朗朗的讀書聲中結束本課的學習)
【板書設計】
人—— 山—————— 到————————————海
鐵青、無數——————到達——————————全新的世界
(困難挫折)
奮斗之路—————漫長、艱險、曲折、起伏———奮斗目標(理想的世界)
【初中七年級語文優秀說課稿《在山的那一邊》】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散步》優秀說課稿11-10
初中語文優秀說課稿《音樂匠人貝多芬》11-16
《初中語文》優秀說課稿(通用5篇)08-10
初中語文優秀說課稿《爸爸的花兒落了》11-15
《詠雪》初中語文七年級說課稿11-14
初中語文優秀說課稿范文(通用5篇)06-30
初中語文《春》的說課稿08-20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說課稿11-13
初中數學優秀說課稿《垂線》11-15
初中耐久跑優秀說課稿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