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集合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化學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物質》。接下來,我將以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為思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
。ㄟ^渡: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屬于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十二單元課題1的內容,第十二單元屬于《化學與社會發展》這個一級主題,是個涉及面較廣的單元。本單元及本課題不是初中化學的核心內容,屬于知識的擴展和應用的范疇。課標對這部分內容雖然要求不高,屬于了解和知道的層次。但這些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密切,能夠豐富學生的生活常識,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有利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ㄟ^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二、說學情
學生已有初中生物的相關知識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識經驗,通過前邊的學習也具備了一定的化學與生活密切聯系的認識。學生也初步具備了與人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因此,可以引導學生從化學的角度去理解各種營養物質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及合理安排飲食的重要性。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知道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大基本營養素;了解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了解上述用營養物質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以及合理安排飲食的重要性。
2、通過交流、討論,提高分析、歸納提高總結能力交流表達能力和從眾多知識中提取有效知識的能力。
3、進一步認識到化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ㄟ^渡:根據新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難點】
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ㄟ^渡: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重點,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講授法、自主探究法。
。ㄟ^渡:我認為,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上好一門課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則是最關鍵的一環,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將從一下四方面展開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課程開始,我會結合生活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早餐吃了什么?其中有哪些營養物質?從根據學生的回答引發對各種營養物質作用的學習,從而引入本節新課。
通過創設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確立從生活走向化學的學習思路。
環節二:新課講授
首先我會出示一張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的圖表引導學生觀察表格,并且介紹人體所需要的六種營養物質分別是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水和無機鹽。在學生了解這些內容以后分解對其中的一些營養物質進行講解。
1、蛋白質
首先我會提出問題“什么是蛋白質?蛋白質由什么構成?蛋白質有什么作用?”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小組討論總結后回答此問題。接下來出示投影資料:蛋白質和氨基酸,介紹氨基酸的生成,氨基酸與人體生長發育的作用。然后采用實例的方式向同學們講授血紅蛋白、酶等不同蛋白質在人體生命活動中執行的不同功能。如出示視頻講述氧和血紅蛋白在人體中的作用,讓學生小組討論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和預防措施。引導學生學習書中的資料卡片,了解酶在生物體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酶在生物體內的功能。播放錄像講授吸煙的危害,并及時教育學生青少年一定要遠離煙草。最后結合甲醛浸泡食物等實例引導學生認識到酒精、甲醛、酸堿等使蛋白質的變性的現象,使同學們理解這些物質對生物體產生危害的原因。
在該環節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多媒體呈現圖片、視頻的方法,將蛋白質抽象的結構和蛋白質的作用直觀生動的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建立一種感性認識后,理解蛋白質這種有機化合物在生命體中的重要作用,同時通過案例講解的方法,將枯燥的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了起來,讓學生從生活中走向化學,意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習化學知識、應用化學知識的積極性。
。2)糖類、油脂、維生素
這一部分主要講解了糖類、油脂、維生素的組成和功能,簡單了解水解的產物,這一部分的內容比較簡單主要采用學生小組合作形式,參考教材和學生查閱的資料,針對糖類、油脂、維生素的組成、功能和缺失該營養素的后果展開討論,在學生充分交流明確各類營養素的基本知識后,我會提出一些應用性的問題,如“淀粉也屬于一種糖類,分析饅頭為什么越嚼越甜?”等,學生通過思考回憶糖的水解等知識可以順利地解決問題,然后我會出示資料卡片,講解纖維素、黃曲霉毒素等相關的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到合理飲食的重要性。
這部分知識的教學中,我主要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是由于知識本身的難度并不大,但與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不同的學生熟悉不同方面的知識,在小組討論中,不僅能夠達到使學生之間互相啟發,取長補短,開拓視野的目的,也能使學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傾聽的過程中,獲得主動表達和被認同的滿足感與成就感,進一步提高學生表達的自信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這一環節中,我會請學生來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分別讓同學代表這幾種營養物質說出自己的用途,構成和存在于哪些食物中。并且告訴學生不能偏食,不能挑食。通過此游戲提高課堂的趣味性,豐富學生的生活常識。
環節四:小結作業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
布置作業:動手為自己和父母各設計一份食譜。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夠體現教學重難點,方便學生梳理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我的板書直觀而簡明,請各位老師看我的板書:
在我的板書上呈現了四種營養物質的存在,功能以及作用,學生能夠很容易把握本堂課的重難點和基本知識。
謝謝各位老師,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特別是燃料燃燒對環境,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本科結合化石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說明使用清潔燃料和開發新能源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學習本課題教材注意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出發,選擇學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見的知識和現象,并配合圖像和繪畫,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同時,注意通過活動與探究、調查研究、小資料核試驗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習本課題,學生可通過親身體驗探究活動來認識化石燃料對空氣的污染,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學情分析
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特別是燃料燃燒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但是針對于造成污染的原因以及選擇燃料的依據,學生能從自己的親身體驗出發,通過實驗等方法增強對知識的感受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和理論依據
知識與技能:
了解化石燃料對環境的形象。
認識使用和開發清潔燃料及各種能源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通過活動與探究、調查與研究、小資料和實驗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可通過親身體驗探究化石燃料對空氣的污染,形成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了解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境污染較小的燃料,認識新能源開發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燃料燃燒對空氣污染的原因,選用燃料的依據及新能源的優點。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選擇
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以發展,就應引導學生主導參與和體驗各種活動,而不僅僅是被動地學習,擺脫以志士為中心的束縛,促進學生轉變學生方式,同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對比分析、討論、進行思考得出結論。
五、教學流程
生活感知:某些燃料燃燒會污染環境;分組實驗:酸雨危害模擬實驗;觀察圖片: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討論:1、空氣受到污染的原因;2、如何才能減少有害氣體對空氣的污染;介紹:兩種清潔燃料;閱讀:有哪些可被利用的清潔能源。交流:本節課的收獲。
六、教學過程的設計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用一問一答問題的形式提出,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
2、新課探究
。1)通過小組實驗探究酸雨的危害,發揚小組合作精神培養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在界河圖片對酸雨造成的危害產生心靈的震撼,從而形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思想,從而對我們的生活環境有清醒地認識。
。2)通過市區的環境,明確造成我們生活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解決的方法,從而從學生內心喚起保護環境,從我們身邊做起的緊迫意識,同時激發對使用清潔能源的渴望。
。3)介紹使用和開發新的能源,通過自學和討論的形式,培養分析對比能力,知道在化學燃料中,天然氣是比較清潔的燃料。
。4)通過閱讀新能源,了解我國在改善大氣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方面所作的工作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3、小結:提出希望,給學生鼓勵,引導努力奮斗的方向。
4、作業
5、質疑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氧氣的性質和用途》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學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是《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本節教材分成:氧氣的物理性質、氧氣的化學性質和氧氣的用途三部分。這三部分應以氧氣的性質為中心,因為物質的用途主要決定于物質的性質。氧氣是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中系統地認識具體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開始。我采用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并逐步使學生學會掌握物質(單質和化合物)概念的一個系統模式。為以后探索別的物質如氫氣、二氧化碳等做鋪墊,教給學生認識物質性質的程序。
。ǘ⒔虒W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
1、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了解氧氣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了解氧化反應的概念。
思想教育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懂得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用途又體現性質的辨證關系。
基本能力目標:
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探究性實驗,使學生獲得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使他們逐步學會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極其變化規律的
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1、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
2、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探究性實驗,使學生獲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態度。
。ㄈ、重點和難點:
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化合反應的概念。
難點:通過實驗來探究氧氣化學性質及對實驗現象的準確描述。
。ㄋ模⒔虒W用具
演示實驗: [實驗2-2]至[實驗2-5]
多媒體課件:(1)氧氣的物理性質動畫,(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錄像,(3)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錄像
二、說教法:
1、探究式實驗教學法 該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是:設疑—觀察(實驗)—思考—總結—應用。根據目標設疑,引導學生動手實驗,體驗實驗的過程。教給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探究得出科學結論的學習方法。
2、互動式教學法 在教師的講解過程中,有學生的猜想、討論、搶答,在學生的實驗過程中有教師的指導、答疑。師生之間不停地進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3、知識競賽法 這符合初中生爭強好勝、集體感和榮譽感強的特點。在搶答競賽中,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高,有利于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應用。
4、質疑釋疑 通過質疑釋疑,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探索精神。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4
鹽的性質:
1.鹽溶液與指示劑反應
2.鹽溶液與某些酸溶液的反應
3.鹽溶液與某些堿溶液的反應
4.鹽溶液與某些鹽溶液的反應
開場白:各位評委好,我是X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題目是《海水制堿》,下面開始我的說課,根據新課標理論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設計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說明,首先說一下我對教材的認識。
一、說教材
《海水制堿》這節課是魯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全一冊第3單元第3節的內容,純堿在工業生產和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應用,是初中化學遇到的一種重要的鹽類物質。本單元以海洋為背景,引領學生認識海洋化學資源,體現“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
本節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 “一、氨堿法制純堿;二、純堿的性質。”在第一部分,主要內容:一是通過認識氨堿法制純堿的工藝流程,引導學生從元素守恒的角度思考原料選擇的問題,樹立元素守恒觀;二通過自主學習,了解純堿、小蘇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體會學習化學的必要性。在第二部分,通過用分類的方法探究純堿的.性質,總結鹽類性質的一般規律,學會研究物質性質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過復分解反應實質的學習,引導學生從微觀本質上認識和思考宏觀的現象和變化,突出化學學科的思維方式。
二、說學情
學生的起點知識、能力和思維障礙:(1)學生雖然學習了質量守恒定律,但是對質量守恒定律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質量守恒”的層面上,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元素守恒觀。(2)學生雖然有了從微觀角度認識宏觀現象的意識,但是還不能完全從微觀角度認識宏觀的現象與變化。
學生在第二單元已經重點學習了酸與堿,但對于鹽的認識僅局限于幾種具體物質(如接觸的氯化鈉、硝酸鉀、硫酸銅等)的物理性質,而對鹽的化學性質知之甚少,更無法根據化學性質推斷其用途。本課時在學習了純堿的制法和用途的基礎上,由學生較了解的鹽——碳酸鈉入手探究鹽的化學性質,既點明了個性,又體現了鹽的共性,使學生有全面認識。
三、教學目標
過渡: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氨堿法制純堿的原理及純堿、小蘇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通過實驗探究,了解純堿等鹽類的性質;
3.了解復分解反應的實質。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組實驗和交流討論,了解鹽類的性質,學會研究物質性質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過學習復分解反應的實質,進一步體驗宏觀現象與微觀世界的聯系,初步形成化學學科的核心觀念——微粒觀。
3.初步學習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分析數據,并從微觀角度理解相關信息,初步學習運用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方法進行信息加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分組實驗和交流討論,體驗合作學習和科學探究的樂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純堿的性質、復分解反應的實質。
【難點】
樹立元素守恒觀、復分解反應的實質。
五、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增強學生對酸及其性質的理解,我采用了如下幾種教學方法:自學法、引導法、實驗分析法、討論法、歸納法、多媒體教學法等,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鞏固。
過渡: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這節課我準備分為三個環節進行,導入新課,新課教學,小結作業,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邊學習邊鞏固。下面我詳細介紹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首先從生活常識激趣導入:做饅頭的面團發酸了怎么辦?學生回答加食用堿。
[投影]【食用堿說明書】
教師繼續提問:為什么發酸了的面團加入純堿后蒸出的饅頭既沒有酸味又疏松多孔?
學生思考后踴躍回答,教師引入主題。如果大家想知道猜測的對不對,學完本節課《海水制堿》,我們會對碳酸鈉的性質有更多的了解,答案就會揭曉。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常識導入,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也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活動一:自主學習氨堿法制純堿的工藝流程
通過自主學習和交流討論氨堿法制純堿的工藝流程,認識氨堿法制純堿的化學反應原理,樹立元素守恒觀。
設置問題組:
1.由NaCl到Na2CO3元素組成發生了什么變化?
2.用NaCl制取Na2CO3還需要含有什么元素的物質?
3.為什么向飽和食鹽水中先通入氨氣,后通入二氧化碳氣體?
4.食鹽水與氨鹽水哪種溶液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交流討論】學生交流討論,回答問題并說明判斷的理由。
【自主學習】純堿的用途。
【設計意圖】設計問題組,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利用頭腦風暴法構建學生思維場。
活動二:純堿的性質
【實驗探究純堿的性質】
要求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
海水制堿
【教師建構模型】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
《離子》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的第四單元課題三。本課題包括核外電子的排布和離子的形成兩部分內容,教學分兩課時完成。離子的形成是本課題的核心,是初中化學課程中要求達到了解水平的基礎知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為學生從微觀的角度探究宏觀物質變化的奧秘打開一扇窗口;為學生后面學習酸堿鹽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化學性質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離子形成的過程,認識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從而培養學生從微觀的角度探究宏觀物質變化的能力。
。2)學習方法與過程:學習“探究、交流”的學習方式。能在特定情景下,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對微觀世界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勇于探究的學習精神;喚起對科學的好奇與向往。初步了解物質構成的奧秘,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物質的微粒性”等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離子的形成
。2)教學難點:離子的表示。
。3)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方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模擬微觀變化,幫助學生認識離子的形成過程和學會離子的符號表示。這樣,不但能順利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也促進了學生微觀想象能力的發展。
二、教法與學法:
1、學生情況分析
初三的學生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在課堂上他們厭倦教師的單獨說教灌輸,希望教師能創設便于他們自主學習的環境,給他們自我表現的機會。所以本節課我設置了許多活動:比如,“我會答、“我會寫”、“討論與交流”等。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始終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在探索中學會學習。
2、教學方法
依據新課程教育理念及本節課的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情況,我對本節課的教學采取了如下方法:利用課件優勢,充分展示NaCl的形成過程,從而了解離子的形成,認識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3、學法指導
在第三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許多物質是由原子、分子構成的,本課題介紹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另一種粒子。由于本課題的知識形成較抽象,所以在教學中,一是成立學習小組,互幫互學;二是通過“創設情景、探究新知”等形式,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從而形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
4、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將抽象的微觀粒子生動形象地顯現出來,有利于培養學生微觀想象能力。
三、教學程序: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基于對教材、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定通過以下五個教學步驟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一)知識回顧、情境引入
1、知識回顧:“離子的形成”是本課題的核心,是教學的重點。由于初中學生的知識和思維水平的限制,我在教學中先通過復習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展示課件,抽生回答。)使學生意識到元素的化學性質與最外層電子數有著密切的關系。
然后我是這樣引入新課的: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一般少于4個,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趨向達到相對穩定結構;而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一般多于4個,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也趨向達到相對穩定結構。那么,當他們得失電子后,結果會怎樣呢?本節課我們就以氯化鈉的形成過程為例來探究離子的形成。
2、創設情景:當鈉原子和氯原子在發生化學反應時,它們是如何得失電子的?氯化鈉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切入,形成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
3、討論交流:全班分為八個小組,短暫討論交流。(這一環節充分尊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避免了教師的“填鴨式”教學。)
4、漫畫導入:投影教材第79頁插圖4—10和鈉原子與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最外層電子數目,從微觀上分析得失電子趨勢。
。ㄔO計目的:充分利用漫畫效果,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分析氯原子和鈉原子得失電子的趨勢,使學生在有趣、輕松的氛圍中接受難懂的知識,激發其學習興趣。)
(二)引導觀察、啟發探究
環節1、離子的定義:動畫展示鈉原子、氯原子得失電子后的結構示意圖,并提問:鈉原子和氯原子得失電子后帶電荷嗎?學生經歷觀察并發現它們都帶電荷,從而很自然地引出離子的定義。
(這一環節的設計,通過啟發分析和誘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新知,使定義的引出水到渠成。)
環節2、離子的分類:在學生已經得出鈉離子和氯離子都帶電荷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比較它們所帶電荷有什么不同。交流發現:鈉離子帶正電荷而氯離子帶負電荷,從而得出陽離子和陰離子的概念。
(在輕松的氛圍中接受抽象的分類思想,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環節3、離子的表示:通過分析離子是原子得失電子而形成,讓學生很自然地接受離子符號的書寫就是在原子的基礎上標明所帶電荷。這樣可以輕松突破離子符號的書寫這一難點,也為介紹離子符號的意義作好鋪墊。當然離子符號的書寫還要結合后面的化合價反復訓練才能落實。
環節4、離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整合學科之間的知識,提出問題:帶異種
電荷的兩種微粒之間會產生什么作用力?展示NaCl的形成課件,使學生認識到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通過課件展示,使學生始終都處于“創造性”積極思維中,強化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三)聯想整合、形成體系
1、展示課件原子和離子的關系,讓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言,然后教師評價歸納。(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在討論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訓練分析、歸納、表達的能力。)
2、到現在為止,物質構成的奧秘已初步形成體系。結合問題:“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哪些?(此時提出問題,學生有話可說。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和歸納,讓知識更加系統,有利于學生很快理解物質是由分子、原子和離子構成的含義;同時也使學生對化學學習,尤其是微觀領域的學習產生了渴望之情。)
。ㄋ模⿲W用結合、展示個性
1、我會答:原子失去電子后,就帶上(正)電荷,成為(陽)離子;原子得到電子后,就帶上(負)電荷,成為(陰)離子。當陽離子和陰離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時,整個化合物就(不顯)電性。
2、我會寫:寫出下列離子符號: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鈉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鎂離子;帶兩個單位負電荷的硫離子。
。ㄔO計目的:第1題,主要是對離子的形成進行檢測,第2題,熟悉離子符號的書寫。對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獎勵,獎勵的形式是發放“小禮包”,“小禮包”內寫著本節課的知識點,讓學生當堂打開“小禮包”宣讀知識點,給學生一點點神秘,再一次激發學生的興奮點。既是對本節課進行總結,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是對本課題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進行了檢測,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達到了教學高潮。)
(五)小結交流、布置作業
1、小結交流:我把這個環節設計為(1)過程小結、(2)知識小結兩個步驟,讓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小結本節課的知識。
2、布置作業:完成基礎訓練
四、教學評價
本節課始終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基本原則,以“情境教學、問題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通過師生的雙邊情感交流,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微觀思想方法的建立,學習心理、品質的優化都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五、板書設計
離子
一、離子的形成
二、離子和原子的關系
1、離子的定義
2、離子的分類
三、構成物質的微粒
3、離子的表示方法和符號的意義
4、離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酸的通性》是在學生學習稀硫酸、稀鹽酸后對一類物質化學性質的概括,而且是學生第一次概括一類物質的化學性質,它對學生今后學習“堿的通性”、“鹽的化學性質”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于培養學生從諸事物的個性中概括出共性并達到認識事物的能力,使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比較、歸納能力。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逯R目標:
1、 了解酸的涵義。
2、 了解酸的通性(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3、 了解金屬活動性順序(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及其意義。
、婺芰δ繕耍
1、 使學生逐步懂得從個別到一般的認識事物規律的過程(即從現象到本質)。
2、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缜橐饽繕耍
1、 使學生初步認識一般規律有其局限性。
二、教法學法設計
為了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對教法和學法作如下設計:
1、貫徹“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在教學中采用問題和演示實驗為教學情境,配以講授、討論、歸納、對比等方法的綜合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提問、思考、議論(討論)、講解、練習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引導學生分析、討論、釋疑,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解釋一些簡單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是特殊的認識過程,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才能如期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學過程是學生認知過程和情意活動的有機結合。結合本課的實際,對教學過程作如下的設計:
、蹇傮w思路:
、艑搿苹貞浺褜W知識→⑶歸納酸的通性→⑷分析變化的本質→⑸酸的通性的本質→⑹酸的涵義→⑺鞏固練習及遷移(編有酸與金屬不能發生反應的題目)→⑻質疑→⑼金屬與酸反應→⑽金屬活動性順序→⑾本質→⑿鞏固遷移
1、 以信息加工理論為基礎的設計思想
本課的總體設計思想是根據基于現代認知(信息加工)理論的學習和記憶基本模式構建的。
信息加工理論的內部過程及以此為基礎構建的學習過程可描述如下:
信息加工理論的內部過程 學習過程(學習事件)
、俳邮芷鹘邮艽碳 ①引起注意,確保刺激被接受
②通過感覺登記器登記信息 ②告知學習目標,建立適當的預期
、圻x擇性知覺信息,以便在STM中儲存 ③提示從LTM中提取先前學習的內容
④通過復述在STM中保持信息 ④以富有特色的方式呈現材料,確保選擇性知覺
、轂樵贚TM中保存對信息進行意義編碼 ⑤以適當的語義編碼指導學習
、迣TM中的信息提取到STM中 ⑥引出反應,包括反應生成
、叻磻刹⑦M入效應器 ⑦提供學習結果的反饋
⑧學習結果學習者的環境中 ⑧評估作業,包括提供學習結果反饋機會
⑨通過執行策略對過程實行控制 ⑨安排多種練習以幫助將來的提取和遷移
根據本課實際——教學重點(酸的通性、金屬活動性順序)、難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安排兩次上述的學習過程(學習事件)以此達到課堂教學重點突出。即⑴—⑺為第一次學習過程,重點落實酸的通性;⑺—⑿為第二次學習過程,重點突破金屬活動性順序。
2、 以人類認識自然的基本過程為基礎的設計思想
人類認識自然、認識事物的一般過程是從外現的、具體的、生動的、形象的感性認識逐步升華為內在的、本質的、抽象的理性認識。因此,在設計中要體現人類認識事物的一般過程,以便使學生感到學得自然、學得輕松。本課總體設計中的“⑵→⑶→⑷⑸⑹”、“⑼→⑽→⑾”均體現了認識規律(即:現象→規律→本質)。同時設計中的“⑵→⑶⑷⑸⑹→⑺”、“⑼→⑽⑾→⑿”也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理論來自于實踐同時又指導實踐的思想(即:實踐→理論→實踐)。
3、 以整體的連貫性為基礎的設計思想
為了能使整堂課一氣呵成,成為一個統一的、完整的體系。首先,將教材中酸的涵義部分移至酸的通性之后,目的是使學習既符合學生的認識過程,又使教學內容順利落實。不把知識強加于學生,讓學生在自然、輕松的有效學習中獲得知識,而不時接受知識;其次,特意在環節⑺中設計了不能發生的酸和金屬的反應,以此順理成章地將學生思維遷移至研究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知識上來。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的教學重點是物質結構的初步知識及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化學用語等。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因此,可以說對原子的學習更是本章的重中之重。理解原子的概念,運用分子、原子的觀點分析化學反應的實質,使學生對宏觀物質的性質認識得更為深刻;了解原子的結構,使學生能深入了解宏觀物質的組成、結構。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及本節的特點,結合初三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點、日常學習態度等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理解原子的概念,掌握原子、分子之間的相似、相異和相互關系;
b、用原子和分子的觀點加深對化學反應實質的理解;
c、了解原子的組成,了解核電荷數、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的關系;
d、認識物質的可分性。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分析推理、歸納總結及閱讀等能力。
(3)思想情感目標
進行化學史教育,激發學生愛科學的熱情,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認識物質的可分性,逐步培養量變引起質變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教學重點:原子概念;原子的結構
教學難點:原子概念的形成
4、對于教材的處理
要讓學生理解看不見、摸不著的微觀粒子原子的概念及結構是本課時教學上最大的難點。故將此種微粒通過電腦制作成形象、生動的模擬動畫,讓學生更直觀的接受分子、原子的真實存在,理解分子、原子概念,初步形成原子結構模型。
二、說教法
主線:激疑——探索——引導分析——歸納總結
1、對于原子概念的教學,我采用實驗—分析—歸納等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首先從實驗入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直觀接受宏觀物質的可變性,并積極思維,逐步認識到分子雖小,在化學變化中卻可以再分的客觀事實;通過演示模擬動畫,分析水分解反應的實質得:在反應過程中,構成水分子的氧微粒和氫微粒并沒有改變。從而概括出原子的概念。
2、引導學生討論、比較、分析、歸納總結出原子的基本性質。
3、列表比較分子、原子的相似、相異及相互關系,進行抽象思維訓練。
4、對于原子結構的教學,仍從觀察實驗現象入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初步建立原子的核型結構;充分利用模擬動畫,進一步學習原子的組成。
三、說學法
主線:觀察實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總結,得出結論
1、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從實驗入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積極思維,并借助形象、直觀的模擬動畫,接受微觀粒子的客觀存在。
3、引導學生通過對舊知識的回顧,并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引出新知識。
4、通過小結、課堂練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學第三章“水氫”的內容可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水和氫氣,第二部分為原子結構知識的擴展。對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節以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為題,討論了水與工農業生產等的緊密關系,在學生了解了水污染產生的嚴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義之后,就應該對水作進一步認識,但教材只講了水的物理性質和水的組成,把水的化學性質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節中去,而把本節重點放在分析水的組成。教材的編排還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本節是在學習了原子、分子、元素、單質、化合物等概念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的學習,鞏固和加深了這些知識。通過實驗現象引出的氫氣,又為學習氫氣的性質作出鋪墊。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使學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質;b、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使學生認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了解水的化學式;c、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關系,并可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2)能力目標:a、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b、培養學生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3)德育目標:a、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b、通過觀看有關水資源和水的污染的錄像,增強環保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電解水的實驗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
(2)教學難點: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電解水,即從宏觀現象轉向微觀分析。
二、說教學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1。以問題導入新課,簡潔明了在講授新課前,通過計算機展示出兩個聯系實際的問題,然后進入新課。
2。歸納出水的物理性質。展示一杯水,培養學生從觀察中發現問題,學生結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質。
3。分析實驗現象,探究水的組成,進行微觀解釋(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引出水的組成這個重要知識點。因此,作好演示實驗尤其關鍵(展示實驗),書第48頁,這是未改進的演示實驗,實驗效果不直觀,效果不好;這是改進后的實驗,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更便于學生主動根據實驗進行探究。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出水的電解產物——氧氣和氫氣,然后學生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屬于化合物,重點知識得以解決。
(展示課件)分析了水的組成后,接著展示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從討論中發現,問題得到解決,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難點也得以突破。
4。課堂練習鞏固,達標檢測。
5。觀看錄相:有關水資源及其污染。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辨證統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采用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組織,并體現以下特點: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重點改進了演示實驗,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投在屏幕上,將實驗加以放大,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實驗裝置、步驟、現象都展現在每一個學生眼前,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讓每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突出了重點。
2。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通過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水屬于哪類物質?水分子是由什么構成的?),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結論。自制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化枯燥為生動,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學生也為其形式之新穎,從而產生樂學情緒,激發了他們以探究為特征的求知欲望。
3。加大教學密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做到高密度的學習知識,大信息量的優化處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利用文字閃動,圖象移動,顏色變換的手段,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為了增強學生對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認識,課上選擇一段“有關水資源和水污染”的錄像,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4。優化教學過程:計算機以其獨特的功能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培養探究能力,發展智力,教師、計算機、學生形成一個有機的組合。通過計算機不僅能學懂、學會、學活、學精,而且能促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師生共同進入教與學的自覺狀態和最佳狀態,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
總之,我在設計本課教學程序時,力求符合探究學習的三個特征:(1)學習者由問題或設計任務出發;(2)學習者通過觀察、假設、實驗等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解釋;(3)學習者通過表達和交流,檢驗或修正自己的解釋。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9
一 說教材
1、教材的內容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室編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化學》第一冊第六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內容主要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濃硫酸的性質,涉及到濃硫酸的吸水性、脫水性、氧化性;第二部分為硫酸根離子的檢驗,涉及到碳酸鋇和硫酸鋇的區別。硫酸作為三大強酸之一,是高中化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年會考、高考的重要考點。硫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是極其廣泛的,學習好該節課是十分有必要的。教材的編排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本節是在學習和了解有關硫酸的基本性質和氧化還原概念、物質的結構、元素周期律等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的學習可以加深和鞏固這些知識,銅和濃硫酸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物為下一節的環境保護作出了鋪墊。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濃硫酸的性質和怎樣檢驗硫酸根離子。
。2)能力目標: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探究能力,通過本節的學習讓學生設計幾種辨別濃硫酸與稀硫酸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一些具體事例,讓學生學有所用,更加的熱愛科學從而更加認真的學習科學。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濃硫酸的反應和根據實驗分析濃硫酸的氧化性和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2) 教學難點:用氧化還原的概念解釋濃硫酸的氧化性,由宏觀現象轉入微觀分析
二、學生現狀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的學生,他們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識,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將會帶著問題去上課。在初中時他們已經學了硫酸的基本性質,對濃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質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高中他們學了氧化還原反應、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為此這節課是對以往知識的鞏固應用和進一步的闡述和完善。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的方法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手段,它要求符合學科特點符合教材的內容和目的。
本節課堅持體現“以學生為主”和“教與學的統一”的原則。結合課本采用實驗演示和課件展示的方法。體現以下特點:
1、 采用多媒體獨特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利用多媒體教學使得教學容量更大,速度更快而且效果更好。比如本節課采取一則實際材料導入,由學生找出其中的關鍵字并說明體現了硫酸的哪些性質。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則須教師
讀材料或發放材料,顯得浪費時間和資源。
2、 通過演示實驗的教學方法,并且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加以放大,使得實驗更加清晰地展現給每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濃硫酸的的特性引出該節的重點和難點,因此作好實驗演示是十分重要的,要盡可能地使實驗直觀清晰,利于學生觀察,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而后對實驗的現象進行討論,分析概括總結,難點得以突破。
3、 結合本節內容,采用探索分析討論的教學法。通過給學生提出問題,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層層推進,使學生沿著由易到難,由表及里的認識規律來思考,推理判斷和概括總結的程序進行學習。如濃硫酸和銅反應的實驗時,學生觀察到反應后試管的溶液顯藍色,品紅溶液褪色等現象?捎蓪W生大膽猜測藍色的溶液是什么呢 ?為什么品紅會褪色呢?然后通過分析可知藍色溶液是硫酸銅,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是因為生成了二氧化硫氣體。然后可由學生自己寫出化學方程式。這樣學生的心里就會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又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將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實驗、課本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學過程如下:
1、 由一則實際材料導入新課,簡潔明了。由于剛上課學生的注意力還不是很集中,這樣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起動機。用幻燈片播放一則實際材料,請學生找由關體現硫酸性質的關鍵字,積極思考,運用已學過的知識來說明材料中體現了哪些濃硫酸的性質。借此復習已學過的知識。
2、 歸納硫酸的物理性質:展示一瓶純硫酸,并提問大家仔細觀察有哪些特征。結合課本,探究出硫酸的物理特性。
3、 演示實驗,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歸納總結濃硫酸的性質。實驗一:往三支試管里分別加入紙片、蔗糖、木屑,滴加幾滴濃硫酸請學生觀察實驗并回答問題得出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引出重點。實驗二:濃硫酸和銅的反應,觀察實驗,分析討論,寫出化學方程式。通過啟示的方法:反應中的物質化合價發生了怎樣變化呢,引出濃硫酸氧化性的難點;貞洸⒗醚趸原的概念進行解釋突破難點。指導學生舉一反三,寫出碳和濃硫酸的反應方程式。
4、 演示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掌握硫酸根離子的檢驗。學生已知鋇離子可以檢驗硫酸根離子,所以重點放在碳酸鋇和硫酸鋇的區別。在兩支試管里分別加入硫酸鈉和碳酸鈉滴入氯化鋇觀察實驗現象,再滴加鹽酸,學生可發現碳酸鈉的試管生成沉淀而后沉淀溶解。使學生明白硫酸根的檢驗需加入酸化的氯化鋇以去除碳酸根的影響。
5、 教師進行小節
6、 教師布置作業,使知識得以應用訓練
7、 板書設計:板書設計力求突出重點,簡潔明了。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集合9篇】相關文章: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集合5篇07-10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集合十篇07-25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合6篇07-21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合九篇07-20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合六篇07-19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合9篇05-24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4篇07-02
初中化學說課稿集合9篇06-19
初中化學說課稿集合五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