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集錦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初中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1
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初一年級第一章第五節作如下的設計。
一、說教材
1、地位作用:
有理數的乘方是初一年級上學期第一章第五節的教學內容,是有理數的一種基本運算,從教材編排的結構上看,共需要4個課時,此課為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減、乘、除運算的基礎上來學習 的,它既是有理數乘法的推廣和延續,又是后繼學習有理數的混合運算、科學記數法和開方的基礎,起到承前啟后、鋪路架橋的作用。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轉化的數學思想,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對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和轉化的數學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數的乘方、冪、底數、指數的概念及意義;能夠正確進行有理數的乘方運算。
。2)在生動的情境中讓學生獲得有理數乘方的初步經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經歷從乘法到乘方的推廣的過程,從中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
(3)讓學生通過觀察、推理,歸納出有理數乘方的符號法則,增進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4)經歷知識的拓展過程,培養學生探究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體會與他人合作 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學重點:
有理數的乘方、冪、底數、指數的概念及其相互間的關系;有理數乘方的運算方法。
4、教學難點:
有理數的乘方、冪、底數、指數的概念及其相互間的關系的理解。
二、說教學方法
啟發誘導式、實踐探究式。
三、說學法
根據初一學生好動、好問、好奇的心理特征,課堂上采取由淺入深的啟發誘導,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讓學生一步一步的跟著動腦、動手、動口,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習方式由“學會”變為“會學”。
四、說教學手段
利用多媒體教學,目的之一是使課堂生動、形象又直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目的之二是增大教學容量,增強教學效果。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2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是 號說課者,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所選用的教材為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法和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初中數學 年級第 章第 節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 的基礎上,對 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為學習 等知識奠定了基礎,是進一步研究 的工具性內容。鑒于這種認識,我認為,本節課不僅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從心理特征來說,初中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但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 ,對 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于 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較高,)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三、 教學目標分析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是緊密聯系的一個統一整體,學生在學會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同時也是成為學會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應以知識與技能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并把前面兩者充分體現在過程與方法中。所以,我將三維目標進行整合,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 (了解、理解、熟記、初步掌握、會運用 等);
2. 通過 的學習,培養學生 觀察分析、類比歸納的探究 能力,加深對 函數與方程、數形結合、從特殊到一般、類比與轉化、分類討論 等數學思想的認識。
3. 通過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體會數學的合理性和嚴謹性,使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并且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和教學目標的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 難點確定為: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 教法和學法分析
1. 教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言道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我采用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境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或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始終在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設置問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
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由于本節課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系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直觀的感受。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并列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相關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認識更清晰、更深刻。
2. 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知道,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這節課我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下面我具體來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教學過程分析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1) 復習舊知,溫故知新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主張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 是本節課深入研究 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
(2)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的形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設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已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把學生帶入下一環節———
(3) 發現問題,探求新知
設計意圖:現代數學教學論指出, 的教學必須在學生自主探索,經驗歸納的基礎上獲得,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在這里,通過 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 。
(4)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論指出, 數學概念(定理等) 要明確其 內涵和外延(條件、結論、應用范圍等) ,通過對 定義 的幾個重要方面的闡述,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于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于是我把學生導入第 環節。
(5) 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設計意圖:幾道例題及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其中例1??例2??,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6) 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學習的知識、方法、體驗三個個方面進行歸納,我設計了這么三個問題:
、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么;
、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學習數學的方法?
(7) 布置作業,提高升華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為出發點,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
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偟脑O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以上幾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并充分體現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教師的整體調控下,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層層遞進,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課堂效率達到最佳狀態。
六、 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這有利于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我的板書設計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復習舊知,引入新課;第二部分,定義,法則和定理的說明;第三部分,通過例題鞏固應用。
七、結束語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 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完成教學。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在教學中要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地學習,使他們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中,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并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3
一、教材分析
分析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數學大綱的基礎上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首先來看一下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 解方程在整個知識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階段要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以及讓學生根據一些現實模型,把它轉化成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增強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運算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在初一階段完成。解方程是代數中的主要內容之一。一元一次方程有許多直接的應用,最主要的,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學習其它方程和方程組的“基石”。解各種方程和方程組,通過降次、消元等方法,最后都歸納為解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這一章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第一方面的內容是等式的有關概念,等式的性質以及方程的有關概念;第二方面的內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以及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解方程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基礎,本章的學習重點在于使學生能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學生能否正確的解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關鍵是這一節的學習。
從以上兩點不難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3、接下來,介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教學大綱是我們確定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的依據。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是:(1)熟悉利用等式性質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過程;(2)通過具體的例子,歸納移項法則;(3)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熟練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數字系數)能判別解的合理性。2、能力目標是:(1)通過學生觀察、獨立思考等過程、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2)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并嘗試尋找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3、情感目標是: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養成按客觀規律辦事的良好習慣。(2)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品質。由于合并同類項學生已非常熟悉,系數化成一實際是利用等式的性質,而移項是新事物又是解方程的關鍵,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移項法則及其應用。由于本階段的學生往往注意不到項的符號及移向后的符號,很容易出現符號錯誤。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難點是;移項的同時要變號。
二、教材處理
本節課是在前面學習了《你今年幾歲了》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很牢固地掌握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等式性質并且能利用等式性質熟練的解方程,因此我沒有把時間過多地放在復習這些舊知識上,而是通過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既鞏固了前面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真是一舉三得。進而設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為后面的學習做好準備。采用生動形象的事例,在移項法則的得出過程中,我讓學生自主觀察發現規律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規律的內容。然后交流各自所發現的規律及用語言表書的過程,這樣通過自主學習、組內交流、合作,達到培養學生自主、互助的精神。由于在移項時,學生常犯一些錯誤,如移項忘記變號,因此在例題的處理上我采取用兩種方法解例1、例2,并將兩者加以對照,進而使學生加深對移項法則的理解且自覺改正錯誤。然后我又選配了一些變式練習,通過書上的基本練習達到訓練雙基的目的,通過變式練習達到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這些我將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具體體現。而且在做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互相提問,使課堂在學生的參與下積極有序的進行。
三、教學方法和數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體現教師的導向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是新課內容的學習。教學過程中盡力引導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把教師的點撥和學生解決問題結合起來,為學生創設情境,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不斷克服學生學習中的被動情況,使其在教學過程中在掌握知識同時、發展智力、受到教育。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1、 引入:①通過游戲引入:同學們,你們是不是經常完游戲?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數學游戲,我手中有6、X、30三張卡片,請同學們用他們編一元一次方程,比一比看誰編的又快又對。學生思考,根據自己對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程度自由編題。②設疑:現在老師遇到一道難題,請同學們幫助解決一下,請看大屏幕:解方程5X-2=8解:5X=8+2 X=2 看一下這位同學的解法對嗎?相信學完本節內容后,就知道其中的奧秘。
2、探索規律,總結移項法則:出示引例并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歸納,獨立發現移項法則。對有困難的同學,教師通過適當的語言提示,引導學生發現規律。這樣學生能夠全副身心的投入到思考問題中去,讓學生親身參加了探索發現,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最后由學生對規律進行歸納總結補充,從而得出移項法則。
3、例題:對于例1,首先鼓勵學生試著解方程,教師注意發現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把錯誤集中起來,組織學生進行組織交流。最后規范書寫格式。例2,教師首先放手讓學生去做。只要學生的解法合理就鼓勵。
4、鞏固練習:再習題的配備上,我注意了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習題的配備由難而易,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能夠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發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題,女生回答;女生出題,男生回答,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一種比較活躍的氛圍中,解決各種問題。
5、 歸納總結:教師引導學生做出本節課小結,歸納解方程的方法及易出錯的地方。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設計。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以達到提高個人教學能力的目的。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來自界首一中的數學教師張賀,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華東版數學第一冊第四章《直線與角》的第1課時。
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生情況、教學目標、活動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設計說明幾個方面談談對本節課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初中幾何教學的開篇,在此之前,學生習慣于數字運算,從本章開始由數量轉入到空間形式,從具體運算轉入到逐步進行演繹推理的學習。而本節又是幾何教學的入門課,如何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對幾何產生興趣,是學習本節的關鍵,為今后系統學習幾何知識做好心里準備。
2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了解幾何研究的對象,結合實例激發學生學習幾何的興趣是本節的教學重點。
3 教學難點
學生在小學已經學過許多圖形知識,但大都是直觀形象的,主要屬于感性認識階段。在本節教學中關于體、面、線、點以及幾何圖形、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等概念的教學也應從直觀教育入手,不易較多上升理性認識。因此如何把握課堂教學深淺尺度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學生情況
初一學生年齡較小,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的階段,也正是由代數運算向幾何推理過渡的較好時期。在小學學習的有關圖形知識的基礎上系統學習幾何知識的條件已經具備,因此從本節開始進行幾何教學是切實可行的。
我所任教的班級是界首一中開展“現代化小班教育”的遠程實驗班,通過前階段的教學,學生已經初步具有自學能力和分組討論的經驗,這為我本節課的教學提供了保障。
三教學目標
初一幾何課的教學,是培養學生良好思維素質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把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結合起來,為創造性人才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節課中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的貫徹更為關鍵。因此,結合本節教材,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了解幾何研究的對象;了解體、面、線、點以及幾何
圖形、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等概念。
能力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的能力,拓展空間觀念;了解學
習幾何的方法。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幾何的興趣;了解幾何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進行“認識來源于實踐”的唯物主義教育;通過小組交流討論,
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集體觀念。
四活動設計
為了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更好的得到貫徹,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創新教育、主體教育、成功教育等教學觀,采用自學、討論、精講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在學生發現問題、思維受阻、缺乏勇氣時進行引導。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回顧、自學、討論、精講、練習五個階段。
1 回顧
內 容
方 式
師生活動
1本學期前三章知識要點:
第一章 有理數的性質與運算
第二章 整式的概念與加減運算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與應用
小結:這些知識屬于數與式的運算,像這樣的知識稱為代數知識。
2 在小學里也學習了與圖形有關的知識(如長方體,正方形,三角形等),像這類與圖形有關的知識,我們稱為幾何知識。
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共同探討一些簡單的幾何知識。
ppt展示
展示幾種常見幾何圖形
教師引導,學生口答,教師歸納
教師引導
此階段的教學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也為學生體會幾何與代數的關系奠定基礎。
2 自學
內 容
方 式
師生活動
請大家閱讀課本第95頁至96頁課文,完成下列問題:
1 描述體面線點的意義;
2 了解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
3 幾何學研究物體的哪些性質?
Ppt顯示自學提綱
學生獨立自學,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通過此階段的學習,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 討論
內 容
方 式
師生活動
學生分組討論:
1 交流自學心得;
2 探討點線面體的關系;
3 體會幾何與生活的關系。
Ppt顯示討論主題
學生分組討論,組長主持,學科代表流動指導,教師巡回輔導
此階段教學,學生行動、思維都較為活躍,為情感目標的落實提供機會。此時教師應注意課堂氣氛的調節,防止主題偏離。
4 精講
內 容
方 式
師生活動
結合討論情況,教師精講:
1幾何學的起源:
幾何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介紹歐幾里德與《幾何原本》
2 幾何學的研究對象:
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三種性質;
3 點線面體的關系
點動成線 線動成面 面動成體
4 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
5 學習幾何的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
動畫展示
足球→球體
茶杯→圓柱體…
利用幾何畫板的跟蹤功能顯示點線面體的關系
教師結合學生討論中存在和發現的問題進行精講
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實例
在此階段,結合學生討論中存在和發現的問題進行精講,同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增強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幾何的興趣,從而突出重點。
5 作業
內 容
方 式
師生活動
1 列舉出三個你生活中反映點線面體關系的實例;
2 查閱歐幾里德與《幾何原本》的有關介紹;
3 了解中國古代數學中的幾何成就;
課外進行,
通過圖書資料和因特網查閱
學生自主進行
可分散,可協作
通過學生完成練習,體會幾何與生活的關系,提高學生搜索信息的能力,使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培養,通過了解我國古代數學成就也可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六 設計說明
1、板書設計
幾 何
幾何來源于生活……
幾何研究物體的……
點動成線 ……
屏幕展示
這樣設計便于突出知識目標。
2、每個學生都具備創新的幼芽,關鍵在于要不斷扶植和鞏固學生想成為發現者的愿望,并借助于一定方法來實現他們的愿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基礎,提出不同要求,為每一個學生創造發揮自己才能的空間。
3、在教學中,加強幾何教學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利用計算機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幾何世界,也有利于激發學習幾何的興趣。
以上使我對本節課的理解,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
謝謝大家!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從知識結構上看,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數量關系,為后續學習解直角三角形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從學生認知結構上看,它把形的特征轉化成數量關系,架起了幾何與代數之間的橋梁;
勾股定理又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根據數學新課程標準以及八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如下學習目標: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其中【情感態度】方面,以我國數學文化為主線,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悠久文化的情感。
(二)重點與難點
為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為:勾股定理的探索過程。
限于八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我將面積法(拼圖法)發現勾股定理確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我將引導學生動手實驗突出重點,合作交流突破難點。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已具備一定的 分析,歸納的能力和運用數學的思想意識對于勾股定理的得出,需要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觀察的基礎上,大膽猜想數學結論。但學生在這一方面的可預見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從而形成困難。
三、教學與學法分析
教學方法
葉圣陶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因此教師利用幾何直觀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探索,設計實驗讓學生進行驗證,感悟其中所蘊涵的思想方法。
學法指導
為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鼓勵學生采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親自感知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四、教學過程
首先,情境導入 激問設疑
給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調動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創新熱情和和情感體驗。是學生帶著好奇心開始本節課的學習。
其次,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勾股定理的探索過程是本節課的重點,依照數學知識的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我設計如下三個活動。
1. 追溯歷史 解密真相
讓學生欣賞傳說故事:相傳2500年前,畢達格拉斯在朋友家做客時,發現朋友家用磚鋪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邊的某種數量關系。通過故事使學生明白:科學家的偉大成就多數都是在看似平淡無奇的現象中發現和研究出來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應該學會觀察、思考,將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
這樣,一方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也對學生進行了學習方法指導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2.動手操作----探求新知
通過對地板圖形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直角三角形中三邊關系的探究,讓同學們體驗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過程,學習這種研究方法。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充分利用學具去嘗試解決,力求讓學生自己探索,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盡量學習更多的方法。
這里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圖1、圖2、圖3,讓學生計算每個圖中的三個正方形的面積,(注意: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正確合理,各種方法都應給予肯定)。然后通過探究S1、S2、S3之間的關系,進而猜想、發現得出勾股定理,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感受學習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也有利于突破難點,讓學生體會到觀察、猜想、歸納的思路,讓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無形中得到提高,這對以后的學習有幫助。
從上面低起點的問題入手,有利于學生參與探索。學生很容易發現,在等腰三角形中存在如下關系。巧妙的將面積之間的關系轉化為邊長之間的關系,體現了轉化的思想。觀察發現雖然直觀,但面積計算更具說服力。將圖形轉化為邊在格線上的圖形,以便于計算圖形面積,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學生會想到用"數格子"的方法,這種方法雖然簡單易行,但對于下一步探索一般直角三角形并不適用,具有局限性。因此我引導學生利用"割"和"補"的方法求正方形C的面積,為下一步探索復雜圖形的面積做鋪墊。
3、自己動手,拼出弦圖
讓同學們拿出了提前準備好的四個全等的邊長為a、b、c的直角三角形進行拼圖,小組活動,拼出自己喜愛的圖形,但有一個前提是所拼出的圖形必須能夠用等積法證明勾股定理。此時已經是把課堂全部還給了學生,讓他們在數學的海洋中馳騁,提供這種學習方式就是為了讓孩子們更加開闊,更加自主,更方便于他們到廣闊的海洋中去尋找寶藏,學生們拼得很好,并且都給出了正確的證明,在黑板上盡情地展示了一番。
突破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束縛,探索在一般情況下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存在這一結論呢?體現了"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在求正方形C的面積時,學生將展示"割"的方法, "補"的方法,有的學生可能會發現平移的方法,旋轉的方法,對于這兩種新方法教師應給于表揚,肯定學生的研究成果,培養學生的類比、遷移以及探索問題的能力。
以上三個環節層層深入步步引導,學生歸納得到命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感性認識未必是正確的,推理驗證證實我們的猜想。
合作交流,講述論證
教材中直接給出"趙爽弦圖"的證法對學生的思維是一種禁錮,我創新使用教材,利用拼圖活動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證明勾股定理。這是教學的難點也是重點,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的思維在相互討論中碰撞、在相互學習中完善。同時我深入到學生中間,觀察學生探究方法接受學生的質疑,對于不同的拼圖方案給予肯定。從而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一教學理念。學生會發現兩種證明方案。
方案1為趙爽弦圖,學生講解論證過程,再現古代數學家的探索方法。
方案2為學生自己探索的結果,論證之巧較方案1有異曲同工之妙。整個探索過程,讓學生經歷由表面到本質,由合情推理到演繹推理的發掘過程,體會數學的嚴謹性。對比"古"、"今"兩種證法,讓學生體會"吹盡黃沙始到金"的喜悅,感受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自豪感。教師對"勾、股、弦"的含義以及古今中外對勾股定理的研究做一個介紹,使學生感受數學文化,培養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我按照"理解—掌握—運用"的梯度設計了如下四組習題。
(1) 體會新知,初步運用(2)對應難點,鞏固所學;(3)考查重點,深化新知;(4)解決問題,感受應用
最后、溫故反思 任務后延
在課堂接近尾聲時,我鼓勵學生從"四基"的要求對本節課進行小結。進而總結出一個定理、二個方案、三種思想、四種經驗。
然后布置作業,分層作業體現了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
五、板書設計
板書勾股定理,進而給出字母表示,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
六、學習評價
本課意在創設和諧的樂學氣氛,始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課堂教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留下最大化的思維空間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從一般到特殊從特殊回歸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重視數學式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操,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時候需要老師幫助學生去理解和轉化,而更多時候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嘗試,得出正確結論。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6
各位評委: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分式的乘除法(第1課時)》,選用是人教版的教材。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這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等五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 說教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本節教材是八年級數學第十六章第二節第一課時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分式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為學習分式加減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識奠定了基礎。因此,這節課在整個的初中數學的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ǘ┙虒W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這節課內容特點,考慮到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對教材的地位與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能進行簡單的分式乘除法運算,能解決一些與分式乘除有關的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經歷從分數的乘除法運算到分式的乘除法運算的過程,培養學生類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對從特殊到一般數學的思想認識。
3.情感目標:教學中讓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中滲透類比轉化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
。ㄈ┙虒W重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以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則進行運算。
教學難點:分子、分母為多項式的分式乘除運算。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說學情
1.學生已經學習分式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和因式分解,通過與分數的乘除法類比,促進知識的正遷移。
2.八年級的學生接受能力、思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大變化和提高,自學能力較強,通過類比學習加快知識的學習。
三、說教法學法
。ㄒ唬┱f教法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標改革的目標,新課標要求把過去單純的老師講,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為師生互動式教學。師生互動式教學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滲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結合這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這節課我采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師生互動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突破難點:分式的乘除法運算,在例題的引導分析時,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本課教學難點:分子、分母為多項式的分式乘除運算。讓學生在練習題中鞏固難點,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ǘ┱f學法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此之前對分數乘除法運算比較熟悉,加上對本章第一節分式及其性質學習,抓住初中生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和活躍的思維能力,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這些心理特征,因此,我認為這節課適合采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數學學習方式。一方面運用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以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則,易于學生理解、接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分式的乘除運算,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但讓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會學"
四、說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接下來,我再具體談談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安排:
。ㄒ唬┨岢鰡栴},引入課題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樣,好的引入能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因此我用實際出發提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問題1求容積的高是 ,(引出分式乘法的學習需要)。
問題2求大拖拉機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機的工作效率的倍,(引出分式除法的學習需要)。
從實際出發,引出分式的乘除的實在存在意義,讓學生感知學習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實際需要,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
。ǘ╊惐嚷撓耄骄啃轮
從學生熟悉的分數的乘除法出發,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解后總結概括:
(1)式是什么運算?依據是什么?
。2)式又是什么運算?依據是什么?能說出具體內容嗎?(如果有困難教師應給于引導)
。▽W生應該能說出依據的是:分數的乘法和除法法則)教師加以肯定,并指出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引導學生類比分數的乘除法則,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則。
【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
乘法法則: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為積的分子,分母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 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后,與被除式相乘。
用式子表示為:
設計意圖: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故以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則,易于學生理解、接受,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新理念。
(三)例題分析,應用新知
師生活動:教師參與并指導,學生獨立思考,并嘗試完成例題。
P11的例1,在例題分析過程中,為了突出重點,應多次回顧分式的乘除法法則,使學生耳熟能詳。P11例2是分子、分母為多單項式的分式乘除法則的運用,為了突破這節課的難點我采取板演的形式,和學生一起詳細分析,提醒學生關注易錯易漏的環節,學會解題的方法。
(四)練習鞏固,培養能力
P13練習第2題的(1)(3)(4)與第3題的(2)
師生活動:教師 出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解答,并讓學生板演或投影展示學生的解題過程。
通過這一環節,主要是為了通過課堂跟蹤反饋,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進一步熟練解題的思路,也遵循了鞏固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板演,一是為了暴露問題,二是為了規范解題格式和結果。
。ㄎ澹┱n堂小結,回扣目標
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堂小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2.在知識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你有什么收獲呢?
師生活動:學生反思,提出疑問,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學習結果讓學生作為反饋,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在交流中與全班同學分享,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贾米鳂I
教科書習題6.2 第1、2(必做) 練習冊P (選做),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這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這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五、說板書設計
在這節課中我將采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因為提綱式-條理清楚、從屬關系分明,給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學生對教材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理解和記憶。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7
一、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矩形是在同學們已經學習了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積累一定的經驗的基礎上學習的。它是這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既是平行四邊形知識的延伸,又為學習其它特殊平行四邊形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學習策略,也為今后學習其它有關知識奠定了基礎,起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對本節內容的要求及本課內容的特點,運用新課程理念,結合同學們實際情況,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技能:
1.理解矩形有關概念,根據定義探究并掌握矩形的有關性質。
2.了解矩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根據矩形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數學思考:
1.經歷矩形的概念和性質的探索過程,發展同學們合情推理意識,掌握幾何思維方法。通過觀察、思考、交流、探究等數學活動,發展同學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根據矩形的性質進行簡單的計算和應用,培養同學們邏輯推理能力,培養幾何直覺向思維邏輯轉化的習慣,進一步體會類比及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解決問題:
通過同學們觀察、實驗、分析、交流,引出矩形的概念,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及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通過收集生活中的數學信息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應用數學意識。
情感態度:在與他人的交流合作中,讓同學們感受數學活動充滿探索的樂趣,提高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同學們合作交流的意識和大膽猜想、樂于探究的良好品質以及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發展同學們的主動探索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矩形的性質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理解矩形的特殊性,探究矩形特殊性質。
四、教法及手段:
根據本課內容和同學們的特點及教學的要求,采用教師引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使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同學們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
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PowerPoint,幾何畫板)、實物投影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
本課的設計環節如下: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動手操作 得出定義、引導探究 得出性質、運用新知 解決問題、歸納小節 鞏固新知、分層作業 學有所得。
在本課各個環節設計中力求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1、數學問題生活化
設計中我遵循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課標要求。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讓數學問題生活化,活動1我展示給同學們一張校園門口的照片,讓同學們感受生活中到處傳遞著數學信息,通過觀察、搜集并分析熟悉的圖形,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進而引出活動2 ; 性質應用中計算電視屏幕的大小,也是與生活聯系非常密切的問題,有的同學們還不知道電視的大小是指的對角線的長短,通過這道題目,讓同學們了解到生活的常識,也讓同學們進一步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而且通過問題的解決培養同學們愛數學、學數學的熱情。
2、創設自主探究情境,發揮同學們的主動性
矩形定義的探究,同學們拿出自制平行四邊形學具,分組活動,通過同學們觀察、實驗、分析、交流,引出矩形的概念,把平行四邊形的演變過程,遷移到矩形的概念與性質上來,明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并通過同學們找出生活中的實例,讓同學們感受數學美及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矩形性質的探究是讓同學們類比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通過觀察、測量、分析、證明等手段,()讓矩形的性質在活動中"浮出水面".活動中讓同學們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發現新知,在交流中歸納新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同學們。我在評價中對活動積極的小組和個人進行表揚,增強同學們創造的信心,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性質1是同學們小組交流完成的證明。而性質2要求同學們認真寫出已知、求證和證明過程,在此基礎上請一個同學們上黑板板書,其余同學們觀察其板書正確與否。培養幾何直覺向思維邏輯化轉化的習慣,培養同學們發散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活動中讓同學們充分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同時也積累了良好的學習經驗。
3、訓練同學們的邏輯思維,培養同學們嚴謹的解題習慣。
本節課新知應用環節,我設計了3個題目。練習1是性質的定義的直接應用,在鞏固新知的同時,引導同學們進一步發現與矩形中所包含的基本圖形,從而讓同學們感受矩形與等腰三角形與直角三角形有密切的關系,讓同學們體會知識的聯系與延伸,培養幾何直覺向思維邏輯轉化的習慣,培養同學們發散思維能力。例題的設計是讓同學們體會性質應用的同時規范同學們的解題步驟和格式,讓同學們感受數學思維的嚴謹性。練習2是生活中的問題,讓同學們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做到學用結合,培養同學們學習數學的的熱情和情趣。
4、教學活動中注重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首先根據不同同學們的智力、能力、基礎不一,把同學們編排成探究小組,在探究中注重組內幫帶,以互幫互助促進不同層次的同學們共同提高,其分組的原則是:數學成績優秀的,組織能力強的、動手能力強的、成績中等的、基礎差的。 其次是作業的設計體現的是層次性。我把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種。必做題較基礎,可以發現和彌補課堂學習的遺漏和不足。備選題則僅供學有余力的同學們選用。另外數學日記是幫助同學們總結本節課的收獲和不足,培養同學們善于總結和反思的習慣。
5、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本節課是采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的,給同學們以直觀感性的認識,培養同學們觀察、表述、歸納的能力。 使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完成。
以上,是我設計本節課的一些做法和體會,有不妥之處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8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勾股定理》。本課選自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十八章第一節的第一課時。
一、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直角三角形有關性質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20xx年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徽圖案,引入勾股定理,進而探索直角三角形三邊的數量關系,并應用它解決問題。學好本節不僅為下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打下良好基礎,而且為今后學習解直角三角形奠定基礎,在實際生活中用途很大。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性質,是幾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數量關系,將數與形密切地聯系起來,它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在理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一些平面幾何的知識,能夠進行一般的推理和論證,但如何通過拼圖來證明勾股定理,學生對這種解決問題的途徑還比較陌生,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我采用直觀教具、多媒體等手段,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化難為易,深入淺出,讓學生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
3、教學目標:
根據八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勾股定理的發現過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內容,會用面積法證明勾股定理;培養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總結規律的意識和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引導學生探索勾股定理,并應用它解決問題,運用了觀察、演示、實驗、操作等方法學習新知。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數學文化,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體驗合作學習成功的喜悅,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4、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分析可見,勾股定理是平面幾何的重要定理,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今后的生活實踐中有著廣泛應用。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
重難點為探索和證明勾股定理.
二、教材處理
根據學生情況,為有效培養學生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以創設問題情境為先導,運用直觀教具、多媒體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并開展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邊設疑,邊講解,邊操作,邊討論,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以達到突出重點,攻破難點的目的。
三、教學策略
1、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方法恰當,才會有效。根據本課內容特點和八年級學生思維活動特點,我采用了引導發現教學法,合作探究教學法,逐步滲透教學法和師生共研相結合的方法。
2、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設計問題序列,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合作交流,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從不同層次發掘不同學生的不同能力,從而達到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發掘學生的創新精神。
3、教學模式
根據新課標要求,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采用了創設情境——探究新知——反饋訓練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獲取知識,提高素質能力。
四、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引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出示20xx年國際數學家大會的場面,通過觀察會徽圖案,提出問題:你見過這個圖案嗎?你聽說過勾股定理嗎?從現實生活中提出趙爽弦圖,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求知欲,同時為探索勾股定理提供背景材料,進而引出課題。
。ǘ┮龑W生,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定理:這一環節選擇教材的圖片,講述畢達哥拉斯到朋友家做客時發現用磚鋪成的地面,其中含有直角三角形三邊的數量關系,創設感知情境,提出問題:現在也請你觀察,看看有什么發現?教師配合演示,使問題更形象、具體。適當補充等腰直角三角形邊長為1、2時,所形成的規律,使學生再次感知發現的規律。
2、提出猜想:在活動1的基礎上,學生已發現一些規律,進一步通過活動2進行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讓學生感受不只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才具有這樣的性質,使學生由淺到深,由特殊到一般的提出問題,啟發學生得出猜想,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
3、證明猜想: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這樣的特點呢?這就需要我們對一個一般的直角三角形進行證明.通過活動3,充分引導學生利用直觀教具,進行拼圖實驗,在動手操作中放手讓學生思考、討論、合作、交流,探究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鼓勵創新,小組競賽,引入競爭,教師參與討論,與學生交流,獲取信息,從而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證法的探究,使學生創造性地得出拼圖的多種方法,并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自我創造的快樂,從而分散了教學難點,發現了利用面積相等去證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一題多解和探究數學問題的能力。
4、總結定理:讓學生自己總結定理,不完善之處由教師補充。在前面探究活動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三邊數量關系即勾股定理,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ㄈ┓答佊柧,鞏固新知
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是否掌握了,達到了什么程度?為了檢測學生對本課目標的達成情況和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設計一組有坡度的練習題:A組動腦筋,想一想,是本節基礎知識的理解和直接應用;B組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建立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C組議一議,是一道實際應用題型,給學生施展才智的機會,讓學生獨立思考后,討論交流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了數學來源于實踐,反過來又作用于實踐的應用意識,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歸納小結,深化新知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你最感興趣的地方是什么?你想進一步研究的的問題是什么?通過小結,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掌握教學目標,使知識成為體系。
(五)布置作業,拓展新知
讓學生收集有關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下節課展示、交流.使本節知識得到拓展、延伸,培養了學生能力和思維的深刻性,讓學生感受數學深厚的文化底蘊。
。┌鍟O計,明確新知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分為三塊:一塊是拼圖方法,一塊是勾股定理;一塊是例題解析。它突出了重點,層次清楚,便于學生掌握,為獲得知識服務。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9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三角形的知識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識的基礎上的拓廣和發展,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從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學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識,為今后進一步學習三角函數及與固有關的比例線段等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節課是為學習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做準備的,因此學好本節內容對今后的學習至關重要。
(二)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1.知識目標: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預備定理。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探究新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進發放思維能力和現有知識區向最近發展區遷延的能力。
3.情感目標:加強學生對斬知識探究的興趣,滲透幾何中理性思維的思想。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重點:相似三角形和相似比約概念及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預備定理。
2.難點:相似三角形約定義和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預備定理。
二、教法與學法
采用直觀、類比的方法,以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引導學生預習教材內容,養成良好約自學才慣,啟發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逐步設疑,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肯定成績,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他們學習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學過程的分析
看我國國旗,國旗上約大五角星和小五角星是相似圖形。本節課要學習的新知識是相似三角形,準備分四個步驟進行。
1.關于相似三角形定義的學習,是從實踐中總結得出定義的兩個條件,培養學生觀察歸納的思維方法,從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我準備用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引入,讓學生動手畫一個具有三角形中位線的三角形,然后問:三角形的中位線所截得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的各角有什么關系?各邊有什么關系?再格中位線所在約直線上下平移進行觀察,想一想怎么回答。學生容易由學過的知識得出:所截得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最后指明具有這兩個特性的兩個三角形就叫做相似三角形。這一段教學方法的設計是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并逐步培養從具體到抽象的歸納思維能力。將所截得的三角形移出記為△ABC,原三角形記為△ABC。因此,如果有:
A=A,B=B,C=C,
那么△ABC與△ABC是相似的.。以此來加強兩個三角形相似定義的認識。
2.關于用相似符號∽來表示兩個三角形相似時,考慮與全等三角形的全等符號≌表示相類比引入。全等符號≌可看成由形狀相同的符號∽和大小相等的符號=所合成,而相似形只是形狀相同,所以只用符號∽表示,這樣的講法是格數學符號形象化了。學生會比較容易記住,是否可以,請同行們提意見。必須注意:用相似符號∽表示兩個三角形相似,書寫時應把對應頂點寫在對應位置上。例如,在兩個相似三角形中,其頂點D與A對應,E與B對應,F和C對應,就應寫成△ABC∽△DEF,而不能任意寫成△ABC∽△FDE。把對應頂點寫在對應位置上的問題,在以后的解題中常常顯示出它的重要性。根據相似三角形約定義可知:
如果兩個三角形相似,那么它們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達成比例。在由相似來判斷它們的對應角及對應邊時,如果其對應項點是按對應位置書寫的,那么這個判斷就準確而且迅速。如△ABC∽△DEF,則AB、BC、AC就分別與DE、EF、DF相對應,A、B、C就分別與D、E、F相對應。這樣就可避免產生混亂和錯誤。對學生也是一種思維方法的訓練,引導學生考慮問題時要有條理和方法。在判斷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及對應角時,還常用另外一種方法,即:對應角的夾邊是對應邊。對應邊的夾角是對應角。
3.關于相似比的概念的教學,應向學生講清:如果兩個三角形相似,那么第一個三角形的一邊和第二個三角形的對應邊的比叫做第一個三角形和第二個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數),這里,必須注意的是順序問題和對應問題。例如:△ABC∽△DEF,那么是△ABC與△DEF的相似比,而是指△DEF與△ABC的相似比,而這兩相似比互為倒數。由此可說明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當相似比等于l時約特殊情況。
4.在教學預備定理前,可先復習上節課學習的P215頁例6的結論[平行于三角形的一邊,并且和其他兩邊相交的直線,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邊與原三角形三邊對應成比例。]對命題的引出,可以先畫出一個三角形,然后作出平行于其中一邊,并且和其他兩邊相交的直線,使學生直觀地得到:所截得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從而引出命題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和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相交,所構成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即如圖,若DE∥BC,則△ADE∽△ABC,然后分析命脈題的結論是要證明兩個三角形相似?梢詥枌W生:
當沒有判定兩個三角形相似約定理的情況下,應考慮利用什么方法來證明相似?如獲至寶果用定義來證,應從哪幾個方面來證?然后按教材內容給出證明。強調指出每個比的前項是同一個三角形的三邊,而比的后項為另一個三角形的三邊,位置不能寫錯。
因此我們可得(預備)定理: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和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相交,所構成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
以教材的內容為出發點,啟動學生自發學習,引導學生探究思維,以達知識目標。為了鞏固本節保所學的知識,安排課本P224頁練習1、2做為課堂練習,之后進行提問與調板,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
最后小結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及注意點。小結之后布置作業和預習。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10
一、 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是在學生學習了整式乘法、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基礎上,由圖形的面積引出本節課的內容。在前面一節學生已學過"平方差公式" ,而這一節課繼續探索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不僅在整式乘法運算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是今后分解因式、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二次函數等有關內容的基礎知識。
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歷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過程,進一步發展符號感和推理能力。
2. 會推導完全平方公式,并能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 了解(a+b)2 = a2+2ab+b2 的幾何背景,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實踐,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4. 培養學生能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并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成功感。
三、 教學重難點確定
推導公式(a±b)2 = a2±2ab+b2 和對公式的正確理解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對完全平方公式的運用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
四、 學情分析
1.在知識掌握上,前面,學生已學過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運算,特別是已有推導平方差公式的基礎,再推導完全平方公式不是很困難。但是對于幾何圖形如何用代數來表示,從而表示圖形的面積,學生會有一定困難,另外,在運用公式時,對公式中a、b的理解,對"和""差"符號的區別也會有些障礙。
2.我所教的班級的學生,對數學課有一定的興趣,愛發表見解,但是學生好動,注意力有時不集中,所以在教學中運用圖形的直觀形象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興趣,并引導學生發表見解,培養他們有條理的思考和語言的表達能力。
五、教學策略
1.學生已經有多項式乘法的基礎,前面又有了推導平方差公式的經驗,所以,本節課主要以觀察、思考、討論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和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教給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動手"的學習方法,教學中利用板書和例題向學生提供較多的活動機會和空間,使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的過程中,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程序設計
㈠ 復習提問,引入新課。
教師首先復習提問:
1.前面我們學過了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運算,請計算:
、伲2x+3)( x-2)=
、冢2x+3)(2x-3)=
找學生口述,老師板演。
2.剛才的第②小題,同學直接得出正確結果。運用了什么公式?正確表達公式的內容(讓學生回答)。前面我們已經學過了平方差公式,符合這種類型的多項式乘法運算很簡便,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新的公式。
引出今天的課題。
、 教師引導,推導公式。
1.教師用幻燈片演示教科書第33頁第引例,讓學生觀察圖片,并提出問題:圖片中的圖形面積可分為幾部分?它們都是什么圖形?每部分面積是多少?整個圖形面積如何表示?有幾種表示方法?它們的關系是什么?讓學生四人一小組進行討論、研究,最后在班級交流,由各組推舉代表,回答上面的問題,教師統一同學們的意見,確定正確的答案。
2.教師再用幻燈片演示教課書中的"想一想" ,分別讓三個學生到黑板板書,用乘法法則計算。
、 (a+b)2 =(a+b)(a+b)=
、 (a-b)2 =(a-b)(a-b)=
、 2 = =
其余同學在下面練習本上計算。
同學們計算出正確結果后教師總結,今天所學的公式叫做"完全平方公式" ,教師板書公式后,再讓學生練習用語言敘述公式。
、 熟記公式,簡單運用。
1.教師根據黑板書寫的公式,請同學們觀察兩個式子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觀察項數、次數、符號、兩個公式的異同點,學生先互相討論,然后再回答。
2.師生共同完成例1.
教師先板演第⑴小題,教師板演時先講清哪一項是公式中的a、b,正確按公式書寫,最后再化簡,教師演示過后,找二個同學板書第⑵、第⑶小題,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做,教師巡回檢查,糾正錯誤。
、 歸納總結,練習反饋。
1.師生共同完成例1后。師生共同總結今天所學的內容,教師提出問題,可以讓學生回答,回答不準確、不完整,教師給予補充。
、 今天學習了什么公式?如何表述?
如何用圖形表示(a+b)2 ,如何用乘法法則計算(a+b)2 、(a-b)2
⑵ 完全平方公式有什么特點?
⑶ 運用公式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公式中的a、b可代表單個數字、單個字母或代數式,要分清"兩數和""兩數差"的公式中中間一項符號的區別。
2.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34頁隨堂練習,(補充兩小題),完成后,同桌兩人交換檢查,教師抽查,把主要錯誤寫在黑板上,表揚做得好的同學。
、 布置作業,課后思考。
要求全體學生必做教材第36頁習題1.13 1.2.3.
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提出思考題。
、 能否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a+b+c)2 ,并得出結果。
、 能否用乘法法則計算(a+b)3 ,并得出結果。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設計安排,有不足或錯誤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精華】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集錦10篇】相關文章:
【精華】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集錦6篇07-15
【精華】數學說課稿初中模板集錦九篇07-15
【精華】數學說課稿初中集錦7篇06-20
【精華】數學說課稿初中集錦6篇06-20
【精華】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合集8篇06-22
【精華】數學說課稿初中模板集錦十篇07-16
【精華】數學說課稿初中10篇05-29
【精華】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集合8篇07-18
【精華】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編五篇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