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說明文的說課稿(精選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說明文的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說明文的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分析
《趙州橋》是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說明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課文開頭先交代趙州橋的所在地,設計人及建橋時間,然后重點介紹趙州橋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最后講作者由衷的贊美。全文層次清晰、重點突出,通過對趙州橋設計特點的說明,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二、說教學目標
①認知目標:了解趙州橋的建造的特點。
、诩寄苣繕耍簩W習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③情感目標:了解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理解趙州橋雄偉、堅固、美觀的建筑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2)、教學難點:
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
四、說教法、學法
A、教法
1、“以讀代講”法
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這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本篇課文寫趙州橋“美觀”部分,語言生動優美,教學這一部分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2、“直觀教學”法
通過圖片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啟發孩子思考,突破教學難點。
B、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采用“問——讀——說——畫——議——說”的學習方法,在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五、說教學程序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你們見過哪些橋呢?那些橋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出示圖片。
為什么課本不說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不介紹精鋼做的橋、木頭做的橋,而偏偏介紹一座石頭橋呢?
2、以讀促悟,說說收獲。
教學開始,我引導孩子們大膽發言,說說自己想知道關于趙州橋的知識。然后帶著自己的問題走進課文。通過讀,從課文中知道趙州橋在哪,有多久的歷史,什么時候建造的和是誰建造的等等。
3、集體探究,解決“這是一座怎樣的橋”。
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我大膽放手,讓孩子們在初步感知課文后用課文中的詞來說說這是一座怎樣的橋。通過學生的反饋板書關鍵詞:世界聞明、雄偉、堅固、美觀等等、再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這些詞的相關句子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重點圍繞趙州橋的設計展開深入的學習。
4、小組合作,共同探究
1、體會趙州橋的雄偉。
2、理解趙州橋的設計特點
。1)運用簡筆畫的方法,直觀地表現趙州橋的設計特點。
。2)理解趙州橋設計的優點
(3)初步認識過渡句。
5、總結全文,升華感情。用課文中的最后一段話來贊美趙州橋
六、板書設計:
長:五十多米
雄偉
寬:九米多
沒有橋墩
趙州橋堅固一個大橋洞洞古代勞動人民
四個小橋洞的智慧和才干
美觀精美的圖案(有的……有的……還有的……)
此板書力求突出本文的重點和難點。
初中說明文的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和前提。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先談談對教材的理解。《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的課文,講述的都是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這個單元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我先談談我對這篇課文的理解,我認為這篇文章主要寫的是作者與一位普通的三輪車夫交往的故事。文中的主要人物老王的突出特點就是命苦心善。作者就是通過寫與老王平平淡淡的交往中來體現了老王的不幸之至和善良之至,不僅如此,還可看出“我”或“我們”的同情心和愛心。從深層次講,這是不幸者對厄運中的人的愛,也是厄運中的人對不幸者的愛,這是人間至情之愛。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我所面對的學生這樣的,他們在親情的體會上還不是很深刻,生活閱歷尚淺,不容易體會到文中深深的人間之情。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因此,基于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積累“惶恐、荒僻、滯笨、愧作”等詞語。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老王的“苦”與“善”,把握他的性格特點。
【過程與方法】
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老王這個人物身上,理解他的愛心、善心、同情心,品味作者的仁愛精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把握課文內容,領會作者與老王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同情心和愛心。教學難點則是理解本文的主旨,體察作者的愛心;揣摩重點語句,深入領會語句的意味。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將采用品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本課我將采用談話導入,讓學生們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哪個人讓你難忘,或許在別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但卻做過讓你極為感動,或者心生愧疚的極為難忘的事?進而導入新課《老王》這篇回憶性散文的學習。
設計意圖:之所以這樣設計,能夠激起大家的興趣,引發大家的思考,并且能夠很好的為講解文章奠定情感基調。同時,聯系生活實際,有利于引導學生去留心觀察生活,關注生活,去感知并且珍愛生活。
(二)誦讀訓練,初步感知
誦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加強誦讀習慣的培養,對領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文章語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課伊始我將從指導誦讀入手,首先我會示范朗讀,然后通過自讀、齊讀自由讀等方式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在學生讀之前,我會設置以下幾個問題:
(1)了解作者楊絳及本課的寫作背景
(2)本文的敘事線索是什么?“我”與老王的交往。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了解作者的有關情況以及寫作背景,既可以更好地把握課文的內容,還可以激發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
(三)合作學習,重點感悟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與學的過程就是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些問題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現象,可能是前后認知的矛盾,還可能是需要挑戰的困境。為此,在這一環節,我將出示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給學生,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設置小組討論環節,討論文中老王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一家對老王怎樣,具體表現在哪些事上。這些問題的設置將學生引到文中的細節,深入文本,體會細節的張力,感悟作者對不幸者的同情和關心。
(1)作者一家對老王怎樣?具體表現在哪些事上?又表現出他們具有怎樣的品質?
(2)這篇課文敘述的事情較多,作者是怎樣組織的?文章的線索是什么?
(3)作者夫婦已經很關心老王了,為什么還在結尾說: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4)深入分析老王這一人物形象
作者回憶了老王一生中哪幾個生活片段?體現老王什么樣的性格?這些片段按什么順序來安排的?
請用“老王是一個xxxx的人,表現在xxxx!钡男问奖磉_出來。
設計意圖:這個題目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歸納能力,又緊扣文本,且加深了學生對老王這一形象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在社會生活中,應愧怍的僅是作者嗎?這反映了作者什么樣的呼聲?
設計意圖:這三個題目逐層深入,既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善,感受作者對不幸者的同情和關心。又激發學生的愛心,領會本文的主旨。這進一步深入了對文本的理解,也強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體現了本文教學的重點。
(五)小結作業,鞏固提高
課堂小結是對本課所學知識的鞏固,我會著重引導學生從老王的形象出發,談談自己學了這篇文章的收獲。通過小結,了解學生對于課堂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課后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內容的對話。我希望通過作業的布置,強化學生對本文的理解,并能實現知識的遷移;诖,我設計一個開放式的作業:試以老王為第一人稱,改寫文中老王給“我”送香油、雞蛋這一部分。這樣設置達到“課雖下,味還在,趣仍濃”的目的。
六、說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主要由講解的重要內容構成,直觀簡潔,結構清晰,突出了本堂課的教學重點。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鞠躬擦黑板)
初中說明文的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是必修課本的最后一個問題探討專題中的第二篇課文,這一專題有兩個功能:一是對前面20個人文話題的自然升華,由對“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若干具體問題的思考,生發為對人之所以為人,人生存的意義和價值等終極問題的追問;二是這些文本本身對學生語文核心能力的提升具有引領功能,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具有豐富的課程價值。第一板塊的兩篇課文都是具有深刻的人文內涵、富有哲理思辯的文章!短m亭集序》作為一篇書序,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作者的生死觀,雖然有人生無常、“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但一反魏晉時期流行的消極虛妄的人生態度,暗含把握當下人生,不宜空談玄理的真實樂觀的態度。我想教學時應從文本出發,牢牢抓住文章的核心觀點,注意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把文章蘊含的思想內涵挖掘出來,使文中包含的人生境界深深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深刻領悟作品展現的詩意的人生境界,讓學生體會中國古代士大夫的山水審美情懷和他們精神超越的優美姿態。
所以,根據該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序文的寫作特點,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識。
能力目標:
(1)理清課文內容層次
(2)理解作者的生死觀。
情感目標:正確認識作者對人生悲歡無常、終歸于盡的深沉感慨,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難點: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二、說教法
對于文言文教學,我曾經以教師講解為主,不重視學生誦讀,因為文言文有講頭,其中的實詞、虛詞、句式、情感、理趣等等,都可以講出很多“東西”來。但這種做法不能使學生真正喜歡文言文本身,他們喜歡的只是其中的所謂文化。發現這個問題后,我在教學中感到了一種“舍本逐末”的尷尬。于是我參照新課標精神嘗試改變文言文教學思路,從由教師講解變成讓學生誦讀,從重視翻譯到重視感悟。我把自己的思考設計為“文言文五步誦讀法”:一讀讀準字音,二讀讀懂句意,三讀讀出情感,四讀品味評價,五讀回味理解!短m亭集序》的教學,基本上就是按照這一思路進行的,但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用兩課時,采用誦讀法、點撥法和討論法進行教學。(為了清楚的體現我的“文言五步誦讀法”,我把兩個課時放在一個整體中)
1、誦讀法。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讀書,每一遍誦讀都有目的,每一遍誦讀都有任務。通過誦讀,使學生身臨歷史情境,直入文本深處,切身體驗“此景此情”,與作者進行面對面地溝通與交流,產生心靈之間的感染與共鳴,從而在更深的層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
2、點撥法。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包c撥法”能啟發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本文中,我主要點撥的是難句以及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3、討論法。討論法是指在教師精心運籌下,以小組或集體的組織形式,圍繞某一教學要點或專題,展開議論甚至爭辯,從而獲得知識、開發智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
三、教具準備
課件:王羲之生平簡況、王羲之蘭亭集序書帖影印、蘭亭集序錄音。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古人對生死進行的哲理思考引出王羲之對生死的感悟。
(二)作者、作品以及文體簡介
結合課下注解①了解作者后欣賞插圖,再在幻燈上出示王羲之的其他書法作品,讓學生直觀感受其書法“飄若游云,矯如驚龍”的特點,同時簡介文章體裁特點,擴充學生的相關知識,完成知識目標中對序文特點的了解。
(三)五步誦讀
1、第一遍誦讀:聽錄音范讀,小聲跟讀,完成以下任務。
(1)、邊聽邊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讀錯誤。
(2)、勾畫出自己有疑問的字詞,讀完后討論。
(3)、給生字詞注音。
2、第二遍誦讀:自由誦讀,完成以下任務
(1)、同學指出文中不解的字、詞、句。
(2)、師生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的字、詞、句問題。(幻燈片展示字詞句)
3、第三遍誦讀:配樂集體朗讀(理清思路,整體把握情感)
要求從每一段中找出一個字概括作者的心情
4、第四遍誦讀:學生代表有感情朗讀
學生代表帶著感情誦讀,在朗讀中分別體現出歡樂、痛苦、悲傷的感情。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1)第一段中,作者的樂因何而生?
(2)第二段中,作者的痛緣何而來?
(3)第三段中,作者的悲由何而發?
5、第五遍誦讀:學生再次齊讀全文(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四)討論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重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1)、作者由樂轉痛有無道理?
(2)、作者的悲哀之情是否是消極悲觀?
(3)請大家來談談你是怎樣認識王羲之對人生的感悟,你對人生有什么新的體驗?
(五)小結
初中說明文的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散步》這篇文章是人教版中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個單元的文化主題為“親情友愛”,圍繞這情和愛本單元一共編選了5篇文章,其中《散步》最具代表性。文章記敘的是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互敬互愛的真摯情感,頌揚的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是一曲溫馨雋永的親情之歌、倫理之歌、生命之歌。
文章在折射出人性之美的同時,字里行間還洋溢著濃濃的詩意之美。“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這些曉暢素雅的語言文字和溫馨美麗的生活場景給人以享受,極具審美價值,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敘事美文!
(一)教學這篇文章我準備用一課時進行,重點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分歧、信服、各得其所”等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及詞義。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讀文章清新質樸的語言。
【過程和方法目標】
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圈點勾畫,品味畫面的優美和細節的動人。
【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用心發現親情,增強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二)對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我是這樣確立的:雖然現在學生生活在親情的氛圍里,被愛包圍著,但他們對愛沒有深入透徹的理解,所以引導學生通過品味細節描寫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來體會人生的真情,增強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二、說學情
七年級學生正是道德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對他們感悟和傳承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培養真摯的情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三、說教法
1、我采取朗讀教學法、品讀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2、“教學千法讀為本”,以讀為本,讀中悟情,讀中明理是設計本課教學的又一基本理念,讓學生真情投入地讀,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感悟三代人之間真摯的`情與愛。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情景導入,激發情感
播放《讓愛住我家》歌曲,學生們邊聽歌邊欣賞自己帶來的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同時教師深情朗誦:我愛我的家,我愛爸爸和媽媽,家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家是我幸福的港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莫懷威的家,陪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濃濃的親情。
【這個環節的設計,基于以下思考:孩子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以此作為情感的聯結點,學生會倍感親切,同時加以最能撞擊心靈的音樂渲染,孩子們很容易就融入愛的氛圍,激起學習本文的熱情!
第二個環節:朗讀課文,探究新知
1、我一共設計了兩個層面的朗讀。
(一)是捕捉直覺,想像畫面,讀出感受。談一下預習時對課文的初步感受。
(二)是透過文字,深入思考,讀出理解。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去細細地品味給你印象最深刻的語句,看看你能透過文字,對這個中年人,對母親,對妻子,對兒子讀懂些什么?找出體現親情的句子。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要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深入到課文中去,抓住“責任…‘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等含義深刻的句子來理解內容,體會情感,并將自己內化的東西通過朗讀展現出來。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教給他們讀書時進行圈點批注的方法,為他們一生愛讀書、會讀書奠定基礎!
2、品味語言,學習借鑒。
這篇敘事散文用一個字來概括一一“美”,美在它的思想內涵、景物描寫、細節刻畫、對稱句式的運用……讓我們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散文的語言不同于一般文體的語言,語句優美,意境深邃。所以學習這篇散文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三個環節:拓展延伸,升華主題
培根說:“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痹竿瑢W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平時身體力行,把它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們的父母,體諒他們的每一份苦心
1、濃濃的親情不僅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在我們每個人的家中,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請說說你家中的親情故事。
2、心靈的傾訴。
親情是身心疲倦時聽到的親切問候,親情是煩惱失落時看到的關愛眼神,親情是輕松愉快時發出的會心微笑,親情是誤會分歧中產生的真誠理解。
親情是天各一方的縷縷牽掛,親情是朝夕相處的心有靈犀……
3、教師寄語。
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片刻的時間來體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
親情不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更應該是兒女們無言的回報。讓我們的家永遠洋。
溢著親情,讓我們的家永遠充滿愛!
【該環節設計,開闊了視野,升華了主題,還體現學以致用,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要用愛來營造家園,用責任來回報社會!】
五、說作業布置
1、為你的長輩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如“洗腳”、“洗衣”、“梳頭”等)
初中說明文的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丑小鴨》是新課標人教版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童話。這個單元的文章都以“成長”為主題,有的記錄了作者成長的足跡,有的展示了他人成長的歷程,都能給學生以有益的啟迪。《丑小鴨》這篇童話記錄了一只丑小鴨的成長歷程,在挖掘教材的基礎上我個人認為本文最大亮點在于它的思想價值:每一個人一生下來并不一定都是天鵝,我們無法選擇出生,但我們卻可以選擇如何生活。心中一定要有夢想,并為實現這個夢想堅持不懈,努力奮斗。所以我想在教學設計上圍繞這一核心展開,讓學生在丑小鴨身上受到啟迪,
二、學情分析及設計意圖:
《丑小鴨》是大多數同學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丑小鴨的奇遇一直是學生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故事情節并不陌生。但課文蘊含著深刻的人文內涵,語言優美富有情感。這些如果沒有老師的巧妙引導,學生很有可能不會領悟,甚至熟視無睹。所以我想教學時應該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閱讀的感受,讓他們真正走進文本,深入體會丑小鴨的經歷和情感。以體驗、感悟為主要學習手段,讓感性教育去呼喚孩子們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情感,引發他們對文本內涵的深層把握。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將課內的收獲向課外延伸和拓展,應該能達到讓學生汲取童話思想精髓的目的。
重點:把理解丑小鴨的形象定為重點。
難點: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只有不懈追求,努力進取,即使身處逆境,也終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創意說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倍鴮W生與文本對話應成為閱讀教學的主線。所以我在本課設計上注重凸顯生本對話”把學習語言,感悟形象,品味人生相融合。為此我將整篇課文的教學分成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感知全文,梳理情節第二板塊——品讀體驗,感受形象,第三板塊——拓展延伸,升華移情。
第一個板塊里,我主要通過讓學生理脈絡抓主要情節講故事的方式,力求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從而完成教學的第一個層次:文章寫了什么。新課標啟示我們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也要看學生在閱讀中的再造想象是否豐富深入,尤其是針對文學性強的課文。所以讓學生把自己假象為課文中的主人公,以第一人稱講述,學生必然會在講述中加入個人的理解和想象。這一設計引導學生換位思考,意圖是給學生提供另一種視角觀照文本,讓學生在移情、換位中感受丑小鴨的心路歷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不能完全放手,要描述一定的情境把學生的故事串起來,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第二板塊里,我力圖抓住文本中關鍵詞句的品讀來把握丑小鴨的性格,理解丑小鴨的形象。通過對教材的挖掘,我把丑小鴨這一形象定義為:面對困境不屈服,苦難中懷有夢想;明確目標不放棄,成功時擁有謙虛。我想如果引導學生能感受的丑小鴨的這一性格特點,整篇童話的思想內涵也就得以彰顯。我把這個目標分兩步完成。第一步放在第一課時,在對丑小鴨的經歷有了整體把握之后,我引導學生關注丑小鴨在變成白天鵝之前面對自己的處境,它一直選擇離開這個核心點,當然這個離開既有被迫的無奈,也有主觀的意愿。但對丑小鴨而言都是擺脫不滿現狀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它從老太婆家的那一次離開意義重大,是丑小鴨不甘于安逸追求美好生活的開始。因此我抓住”我要走到更廣大的世界里去”這個關鍵句子作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對丑小鴨的性格進行思考。所以我在此處先設計了討論的環節:丑小鴨在變成白天鵝之前的經歷中為什么要選擇離開呢?在所有的離開當中你最欣賞哪一次?由此分析丑小鴨為什么要到更廣的世界里去。學生自然會理解丑小鴨面對困境不屈服,苦難中懷有夢想的性格。
第二步我放在第二課時完成,著重引導學生體會丑小鴨有了夢想不斷追求的精神,從而理解丑小鴨為什么會變成白天鵝,進而理解這篇童話思想內涵。在這個環節里,我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把突破重點詞句作為理解形象的關鍵。二是注重引導學生移情體驗,在反復朗讀中把握情感。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彩點往往在個別重點詞上表現出來,如果把這樣的詞語做放大處理,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丑小鴨第一次看到白天鵝時”不禁感到一種說不出的興奮,”我抓住這個詞設問:①興奮的表現是什么?②丑小鴨為什么這么興奮呢?③此刻丑小鴨的心里會怎么想?④讀出興奮的感覺。這樣抓住重點詞有的放矢地引導品悟,學生就能輕松把握丑小鴨對白天鵝的向往之情。下文中對丑小鴨實現夢想之后心態的把握,我也是借助”他感到非常難為情。他把頭藏到翅膀里面”的藏字做文章,進而挖出丑小鴨成功時擁有謙虛的品格。
二是注重引導學生移情體驗,在反復朗讀中把握情感。在體會丑小鴨拼死也要飛向天鵝以及變成白天鵝之后的情感時,我把較多的時間放在引導孩子感悟體驗上。我在此處設計了兩次反復朗讀的環節,就是力求讓學生感受的丑小鴨的執著。并安排了一次移情體驗的過程。丑小鴨變成了美麗的天鵝。面對周圍的贊美,想到他曾經受到的嘲笑歧視,想到他曾經漂泊無依的生活———,一定有很多感受,此刻如果你就是那只丑小鴨,你會想什么,做什么?(衣錦還鄉,驕傲地展示自己的美————)追問:丑小鴨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類比或對比中,學生能更好的理解丑小鴨的謙虛地心態。
第三板塊,延伸拓展
對《丑小鴨》的主題挖掘,僅僅滿足于對丑小鴨的形象的內涵把握上,讓人感覺從丑小鴨的經歷到孩子們的生活,從丑小鴨的故事情節,到深刻的人生道理,似乎也存在著“中間地帶”。所以我引進了《安徒生的故事》這一材料,這就從主題挖掘上,引導學生去關注丑小鴨和安徒生之間的內在聯系,關注到丑小鴨、安徒生的經歷帶給人生的思考、啟迪。在這個基礎上為了更多的了解積累他人成長經歷,為了更深刻的理解“丑小鴨”的人生隱喻,我設計師生互動,講述你知道的其他“丑小鴨”的故事這一環節,在讓學生在類比中加強認識并自我激勵。
以上是我對<丑小鴨>一課一些粗淺的想法,難登大雅之堂。只供拋磚引玉之用。
額外想說明的是,預設與生成之間還是有距離的。我為了檢驗一下自己的預設效果,把丑小鴨一課提到前面先講,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由于時間倉促,沒有來得及再次修正。我想今天的說課只是研究的起點,我會繼續深入鉆研,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本課的教學設計。
初中說明文的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選自s版語文實驗教科書十一冊第12課。下面我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設計思路及關鍵處處理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關于課題
《秋天的懷念》是史鐵生寫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作者借助對幾件平常小事的細致描寫,表達了母子之間的深情。文章語言樸素真切,意味深遠,寄悲觀于從容,蓄智慧于認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二)教學目標: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文章的主題并不難,但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呢?依據教材特點、學情以及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所作的三維要求,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這些細節描寫來感悟母愛的無私、偉大。
3.引導學生研讀文本,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懷,引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思考,關注對“好好兒活”意義的探尋。
(三)重點和難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從中感悟蘊含在字里行間的那份毫不張揚的母愛,引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關注,關注對“好好兒活”意義的探尋。
二、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1.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抓細節之美,品言語之情,悟人生之道。
2.緊扣新課標的閱讀訓練重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對話為主線。
(二)學法:
1.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品中讀,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引導學生運用“剖析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自讀、自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思路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主探究為藝術,因此,我的教學過程預設為五個環節。(課件)
(一)課外引讀,激情導入
教師先簡介史鐵生的生平再出示他在作品《合歡樹》中懷念母親的句子:
(幻燈片《合歡樹》片段)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他回去了!犻_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里穿過。”——《合歡樹》
讓學生默讀這段話,并說說從中讀懂了什么?介紹作者的同時也介紹作者的作品,很自然地把課外讀物引入課堂,讓學生對史鐵生的作品有一個初步印象。再從這一段話引伸到本文的學習(教師板書課題:
(板書:12秋天的懷念)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愛”。
通過第一遍初讀課文,梳理課文內容,討論對母親的初步印象,使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印象,抓住文章中心“母愛”。
(三)精讀課文,深層感悟母愛的偉大。
在這篇文章中,“好好兒活”出現了兩次(板書),體現的是母親對孩子的愛,體現的是子女勇敢面對生活的信念,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擁有的人生態度,這就是本文的社會意義所在。所以,我抓住“好好兒活”這句話,層層深入進行如下三個層次的教學設計。
1.理解兩次看花,感受“娘倆”的好好兒活;(板書:娘倆兒)
這一層次重點探討媽媽說的“咱娘兒倆兒好好兒活”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母親為什么幾次三番要帶兒子去看花?適時出示課件,介紹作者資料,幫學生理解作者當時的心情會怎樣?同時指導學生體會母親所說的“好好兒活”的含義,從而體會母愛。
2.指導閱讀賞菊部分,探究“我倆”的好好兒活;(板書:我倆兒)
先指導學生讀書,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母親非要兒子去看菊花的用意。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帶著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再讀這句話。最后,通過賞析作者作品和交流查閱的作者近期資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我倆兒要好好活”的內涵。
3.升華感情色彩,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板書:我們)
回過頭來再看課題,讓學生思考《秋天的懷念》中懷念的究竟是什么?跳出文本,指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好好兒活”的社會意義,指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
(四)總結全文,回扣中心,拓展思考
對于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準備通過“談感受,送名言,悟母愛”三個環節來進行。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同時,送給學生泰戈爾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每次,醒來之后發現自己還活著,這本身就是奇跡。(課件出示)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同時深入體會母親的良苦用心,突出偉大而崇高的母愛,并且把自己對母親的愛通過文字表達出來。這部分的教學,目的在于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五)課后練習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通過語文學習,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我為學生布置了三項練習,力求讓學生說、讀、寫三方面能力得到發展。
1.表達練習:結合你對史鐵生的了解及今天你在課堂上的所學,把這篇課文講述給你的父母聽,一定要說說自己學后的感受。
2.寫作練習:回顧母親愛你的點點滴滴的細節,寫一篇習作,體裁不限,但一定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閱讀練習:在課余時間,閱讀史鐵生的其他作品。
四、說關鍵處處理
(一)教學第一層次感知“娘兒倆要好好兒活”的含義,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抓住關鍵詞“忍”字,指導學生理解,突破重難點。在我拒絕了母親看花的要求,并說:“我活著有什么勁?”的時候,母親是怎么做的?
引出句子: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好好兒活,好好兒活!……(課件)抓住三個動詞“撲”“抓”“忍”,先讓學生體會到母親要“撲”滅兒子想死的心,“抓”住兒子活下去的欲望,再是對“忍”的品味。
這里先讓學生小組討論:母親“忍”住的究竟是什么?(課件)然后緊緊圍繞“忍”,牽一發動全身,引導學生一層一層地體會意思,每體會到一層就把體會到的意思“送進去”讀出來。一次一次的讀,一波一波地把情感催過來。既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要“好好兒活”的含義。這樣,母親的“苦上加苦”,“苦口婆心”與“良苦用心”不僅送進了兒子的心里,更送進了孩子們的心里。
最后提問:這“忍”中透著的是看不見的愛,那么“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好好兒活”究竟要告訴兒子什么呢?把教學主題由“母愛”升華為“好好兒活”,使語言和思維,朗讀和感悟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精讀課文第二層次,探究“我倆兒”的好好活。在這個環節中,我指導閱讀兄妹倆賞菊部分,通過對景色的感受,理解“我倆的好好兒活”。
同學們,母親去世七年之后,作者寫了這篇文章,結尾就落在這里——“要好好兒活”。那么,他究竟懂得了要怎樣才是好好兒活嗎?我們一起來讀讀描寫菊花的句子。(課件出示: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讓學生借著菊花的“淡雅、高潔”等體會到人活著的各種滋味,進行個性理解,然后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讀這句話。
伴隨著生命的腳步,作者如菊花一樣,潑潑灑灑,開出了他人生的爛漫之花。所以,33年之間,他懂得了這句話的含義,懂得了自己該用怎樣的行為走出這“好好兒活”。我們來默讀他在《病隙碎筆》中的這段話,看看他對“好好兒活”的理解到了怎么樣的一種境界。(出示課件: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后來又患尿毒癥,經;杌枞徊荒芩枷,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用《病隙碎筆》中的話,告訴學生,作者對“好好兒活”的理解達到了更高的境界。由教學文本走向課外讀物,把學生引向更豐富、更寬闊的天地。因他對生命的理解,我愿意鄭重地向大家推薦這幾本專著——(課件出示:推薦書目:《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
(三)指導朗讀: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兒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先指導學生自己讀,然后指名讀,如果學生讀得不到位,教師激情描述,營造氛圍。母親此時已經病入膏肓了,不久就要離開人世,可是,當他看到深愛的兒子正因為遭受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折磨,悲觀厭世,喪失了對生活的希望的時候,她怎么安心地離開這個世界?怎能扔下自己深愛的兒女?此時,她心里所經受的痛苦,遠比肉體上的疼痛痛苦千百倍,這是一個怎樣用心良苦的偉大的母親啊!讓我們帶著母親的心痛,帶著母親的悲傷,帶著母親的不舍,來讀讀這句話。通過教師的引導,相信學生能夠走近這位偉大的母親,感受母親的崇高母愛,將自己的感悟通過自己的讀書聲告訴給大家。
以上就是我對《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的一點淺顯的認識,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初中說明文的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游山西村》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首古詩。本組教材是圍繞“觀察與發現”這一專題編排的。《游山西村》不僅寫了作者觀景的所見所聞,還寫了從觀察事物中得到的啟示。是人陸游以一個“游”字貫穿全詩,生動地描繪了豐收之年農村歡悅一片的氣象和鄉間的風光習俗,刻畫了農民淳樸、好客的品性,表現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品讀重點字詞,加強感情朗讀,體會鄉親們的淳樸熱情以及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積累古詩名句,教學的難點是體會含有人生哲理的詩句。
二、說學生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古詩并不陌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會背許多首古詩。但在理解詩句的意思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方面卻又為很大的差異。因此,教給學習古詩的方法。另外,讓學生搜集陸游的相關資料及寫作背景。體現學習的快樂與自主。
三、說目標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背誦古詩,并能默寫古詩中的名句。
2、能借助詞典等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詩句,品讀重點詞語,感受鄉親們的淳樸熱情以及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3、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理解“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蘊含的哲理,嘗試加以運用。
四、說思路
一、回憶舊詩,總結學法。
二、依照學法,理解內容。
三、拓展資料,讀寫遷移。
教學過程
一、初讀詩句,體會古詩韻味。
1、同學們你們平時積累了很多好詞好句,能說說“山”和“柳”開頭的成語嗎?(板書:山重水復柳暗花明)
2、你們知道嗎?這兩個耳熟能詳、千古流傳的成語都出于同一首詩的嗎?
在這首詩中,有一座座連綿的山,有一條條交錯的河,有密密層層的柳,有明艷的花,在這之間,幾間農舍若隱若現。(師邊描述邊板畫)
3、這么美的地方在哪里呢?(板書:山西村)是誰發現的?(陸游)
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游覽一下這美麗的山西村。
4、初讀詩句,學習生字詞。
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讓我們來讀一讀這首詩。
5、老師要表揚全班同學,你們都能夠借助音節和工具書讀準字音,這樣做很好。現在誰想把這些生字準確得讀給大家聽。
課件:
Mòlàhúnyí
莫要臘月渾濁疑問
6、你覺得哪個音容易讀錯的呢?哪個字容易寫錯的,要提醒粗心的同學,F在讓我們把你自己覺得難寫的那個字書空寫一遍。
7、教師范讀(課件:音樂)你覺得老師讀得好嗎?我相信你一定能讀得更好,一起讀。
二、了解背景,學習查找資料。
1、出示資料,搜索有關這首詩或陸游的信息資料
2、關注信息(臘酒的制作過程)
課件: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曾任隆興府通判,因極力推助北伐,被罷官。詩人回歸故里,內心郁悶。對照官場的偽詐,他更感受到鄉間生活的純樸自然。但他并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會重新為國出力。這種心境與游境相吻合,于是兩相交涉,產生了流傳千古的《游山西村》。
小結:這些信息挺重要的,可能對等下理解、學習、感悟詩歌有幫助,學習古詩特別需要借助資料。(板書:資料)
三、讀詩入境,贊民風民情。
1、了解詩意,寫了農家主人熱情接待詩人的事。
現在我們跟著陸游去游山西村,看看他們在干什么?他們有什么活動呢?
課件出示:(接待客人的情景)
讓學生說出“吃,做,聊,唱,玩……
2、詩人在詩中只寫了一個“留“字,為什么不把之前同學說的動作詞寫到詩中呢?
。ㄒ粋“留”已經包含了一切)
3、請同學們展開你豐富的想象能力,想象村里的人見到陸游會說些什么?現在老師來當陸游,你們當村民來試試。
出示:莫笑莊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帶著你現在的感受讀這句詩。
4、聯系背景,體會作者陸游受到款待以后的獨特心情。
從剛才的資料中可以知道陸游那段時間是最孤獨的時候,在那里受到村民的熱情接待,他的心情會怎么樣?帶上你激動的心情再讀這句詩。
四、品詞析句,悟人生哲理。
課件:陸游走的圖片
1、陸游離開村子的時候,發現這條村子的景象是什么樣?(提示:山,水,樹)
多美的村子!
2.、課件出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迸c“山清水秀疑無路,柳綠花紅又一村。”進行比較,體會詩句的意境及表達的準確。
3、片段描寫,體會心情。
現在讓我們去體會一下陸游現在的心情。
4、課件:
。1)一座座山重重疊疊,一條條水縱橫交錯,走著走著,我我的心情。
(2)柳蔭深深,前路迷茫,穿過柳蔭深處,啊,鮮花明麗紅艷,眼前忽然一亮,又是一個村莊,我想那村莊(村莊是什么樣的?陸游雖然未見,但已在心中憧憬,描繪)我的心情。
請同學們拿起你的筆展開想象,寫下當中的情景吧!
5、小結:此時,詩人的心情有變化嗎?怎樣變的?你能讀出這樣的對比變化嗎?
課件: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適度拓展,賞詩人情懷。
這一重重的山啊一道道的水,我正在猜想到底有沒有路呢,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就展現在我的面前。這樣的美景同學們可能沒有見過,但是,你們有沒有過這樣的相似的心思呢?
六、聯系實際,升華人生道理。
1、陸游僅僅寫山西村的美麗嗎?,自己的心情嗎?他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積極向上樂觀。
2、老師還想到了許多詩人也有著這樣的人生態度,例如:杜甫,王維,李白。
3、課件出示:千百年過去了,這經典名句依然在我們耳邊回蕩,當我們()的時候,我們相信——(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活中誰沒有困難,生活中誰沒有挫折,誰沒有失敗,但只要牢牢記住這千古流傳的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一定能走向希望,走向光明,走向美好的未來!
七、作業
必做題:繼續讀詩,用喜歡的方式感悟詩境:配畫編故事配樂朗誦。
選做題:搜集有關作者陸游的生平資料。
板書設計:
游山西村
陸游
山重水復
柳暗花明
初中說明文的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寫的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一曲譜寫幼年往事的優美樂章。在這一膾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詩的筆觸舒卷自如地為人們描繪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文章狀物、敘事、寫人都栩栩如生,是魯迅散文中的精品!熬笆莾和睦淼木埃槭莾和睦淼那!蔽恼鹿矊懥恕鞍俨輬@”和“三味書屋”兩處的童年生活。課文由“我的樂園”領起百草園,寫了百草園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傳說。寫三味書屋時,作者選取幾個片段,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私塾教育的若干側面和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刻畫了一位嚴厲而又可敬、可親、有趣的老師。
本課所在單元的教學重點放在整體把握主要內容,并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深入體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學習文章的表達技巧。將本文《從百草園道三味書屋》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與示范性。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文章中語言表現的生動活潑、趣味盎然。了解與掌握課文的表達與寫作技巧,同時通過學習文章中無憂無慮,天真爛漫時光的描摹,激發學生的共鳴,使學生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更加關注自己的生活,引導學生健康的成長。
二、說目標
、胖R目標:掌握重點字詞,了解、把握課文內容、品味語言。
、颇芰δ繕耍簩W會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會分析散文與語段、語言的方法。
、乔楦心繕耍后w會童年生活的情趣,關注自身的生活與成長,同時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三、說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熟讀課文,通過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2)掌握文章通過描寫(以景物描寫、動作描寫為主)增強語句表現力、文章感染力。
。3)理解文章寫作順序的特點和利用對比方法突出中心的方法。
2、教學難點
(1)學習如何運用多種手法使文章生動富有情趣,提高學生的鑒賞和寫作能力
四、說教法
1、情景引導法。
2、提問法。
3、設置環節法。
五、說學法
1、收集資料法。讓學生收集關于作品和作者的資料,對于文章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2、情景設置法。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樂園,和作者的感情形成共鳴。
3、閱讀法。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全文、重點語段,讓學生通過初讀、細讀、精讀、品讀等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尋疑、品味、成誦等過程,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4、合作探究法。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重點部分讓學生自己思考交流形成初步印象,引導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導入課文
同學們大家都去過游樂園,最喜愛的游樂園是哪里呢?在游樂園里有什么有意思的東西呢?
今天我給大家再介紹一個游樂園,不過這個游樂園和我們往?吹降挠螛穲@不一樣,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游樂園是什么樣子的。
第二部分:介紹作者,走近魯迅
在課前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收集魯迅的資料,為這節課的學習打好基礎。上課前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成果,說說自己眼中的魯迅。不足之處由教師補充。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和照片,讓學生多方面了解作者。
第三部分:聽讀課文,理清思路
1、默讀一遍課文,給生字注音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聽錄音,理清文章思路,給課文分段,思考課文可以分成幾段,每一段講了什么內容。
3、課題,從···到···可知課文按這個順序寫,思考這個“從……到……”的介詞結構表示了什么?它與全文在結構上的關系是什么?
4、討論分段結果:第一部分(1~8)記敘了百草園的生活;過渡段(9)從百草園變成了三味書屋,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二部分(10~結尾)記敘三味書屋的生活。
第四部分: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1、從“樂園”兩字入手,閱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為什么作者會把這里成為樂園,這個樂園里有些什么。小組討論得出結果。
2、小組派代表說說自己的觀點,全班討論歸納這部分的內容,寫了三方面對百草園內動物、靜物的描寫,美女蛇的故事和赤練蛇的傳說,“捕鳥”片段。
3、對于動植物的描寫,讓學生說說自己認為寫得好的一些句子,說理由。
4、給學生看教室制作的ppt配樂,讓學生說說教師制作的符不符合課文內容,為什么。
5、找出兩個句式,說說有什么效果。增加自己想象的百草園的景物仿寫句子。
6、說說這部分描寫景物的順序從植物到動物,從下到上,由靜到動,有視覺,有聽覺,有味覺,有觸覺,也可以說是有形、有色、有聲、有味。
7、請一位同學閱讀“美女蛇”部分,其他同學思考寫了充滿樂趣得大自然后為什么要寫美女蛇這部分。并得出結論為百草園蒙上神秘色彩,令小魯迅又害怕又向往,符合兒童的心理。
8、請學生默讀一遍“捕鳥”的部分,然后請幾組同座上臺表演。一人朗讀,一人表演,做一下評比,看看哪組最優秀。
9、請表演的最好的那組同學說說,哪些詞讓自己的表演生動,并說說自己怎么體會作者此時的感受。
10、請學生圈出七個動詞,說說這幾個動詞使用的好處。并仿寫一段,用3-5個動詞。
11、請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用幾個詞來概括你眼中的百草園。概括為色美音美狀美味美。找找這部分的修辭方法。
第五部分:過渡段分析
1、默讀過渡段,思考這一部分寫了什么內容,作用是什么
第六部分:分析課文第二部分
1、請幾位學生朗讀這一部分,其他同學思考這一部分的內容,概括一下這一部分說了那幾件事。有疑問而老師拒答、學習內容深澀難懂、只能偷偷去后園玩,在老師讀書投入時才能偷偷在下面畫畫。
2、四人小組討論,通過這部分內容,你能得出一個怎么樣的老師,又得出一位怎么樣的小魯迅。
3、全班討論,為什么魯迅把這兩部分的內容寫在一起,有什么用意。
第六部分:寫作特點分析
1、讓學生說說自己覺得課文哪些地方寫的特別好,為什么。
2、把學生說的部分總結歸納,針對這幾部分分析寫作特點。
第七部分:延伸
你認為本文的主題講的是什么,對于私塾這部分是批判還是甜美回憶。
七、說反思
這篇課文寫的是童年的回憶,對于同樣是步入初中的孩子們來說應該是能引起共鳴的。所以通過對自己樂園的回憶導入課文,引起學生興趣。重點部分百草園通過讓學生自己鉤鉤畫畫、小組討論,得出結果,引導學生思考,并通過表演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這樣的方式既可以達到教學的只適合能力目標,還對情感目標的完成有一定效果。讓學生既學到知識,又能在體味文章的情感,更加關注自己的生活與成長,感悟童年生活的趣味。
初中說明文的說課稿 篇9
說教材:
《信客》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缎趴汀烦鲎月暶@著的學者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講述的是民國時一位老信客因失信于人,自感“名譽糟蹋了”,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輕人,年輕人最終不好回絕,當了第二代信客。他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受到人們的敬重的故事。
說教學目標:
因為本單元閱讀教學要求學生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從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并在誦讀的過程中,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制定如下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感知課文內容,概括人物性格、領悟秋雨散文的質樸而典雅,提高語言鑒賞水平。過程與方法:情景創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信客的風雨生涯中,感悟人生。
說教學重難點:
余秋雨的散文,把感性的生命體驗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內涵豐富,打動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洽的語言之舟,又負載著思想的重量,把現代散文推向了一流。因此我把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內涵,體味學者厚重的語言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關愛和敬重社會上這類平凡而偉大的人。教學難點:揣摩質樸、典雅而又警辟的語言。
說教法學法:
為了調動每位同學的學習熱情,體現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我制定了如下的“教法學法”。教法:情境創設法、誦讀品味法、合作探究法。學法:通讀感知文意、品讀賞析語言、精讀探究拓展。
教學過程:
包括“解題導入”“探究感悟”“品讀賞析”“拓展延伸“總結感言五個環節。下面,我具體講一講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俗話說:“科技改變生活,知識改變世界!碑斀耠娦艠I的迅猛發展,給忙碌的現代人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而在20世紀初的浙江余姚鄉間,對外通信往來主要依靠一種特殊職業人----信客。很長時期內,信客沉重的腳步成為鄉村和城市聯系的紐帶!八麄優檫h行者們效力,自己卻是最困苦的遠行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余秋雨的“信客故事”,去解讀信客的平凡人生。(此導語的設計,使學生從感性上對信客生涯有一個整體印象。)
二、探究感悟:
此環節是通過三個逐層推進的小組活動,來完成對整篇文章思想內涵的感悟。(我利用早讀布置學生充分預習,解決了生字、詞,熟讀了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為活動的進行提供了需要的準備。)
活動一:“焦點訪談”要為信客做一期特別節目,題目暫定為“平凡人生”。請同學們客串編導,速讀課文,小組交流后,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兩位信客的人生歷程。附:老信客的一生:有信→失信→后悔彌補。
信客的一生:從業緣起→信客生涯→轉行之后(此活動使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再次感知文意,并把握了全文的脈絡。)
活動二:“創意大比拼”——人生“焦點訪談”欄目組對“平凡人生”這個題目不太滿意,請同學們伸出援助之手,再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出最佳創意。要求:用事實說話,以理服人。
(師提供事例,拋磚引玉)苦澀人生;工作勞苦:終年跋涉;生活貧苦:收入微;心靈痛苦:蒙受懷疑、欺凌、憎恨(此活動使學生立足文本,抓住典型事例,對人物形象進行多角度把握,并為揭示信客品質做好需要的鋪墊。)
活動三:“小人物-----大精神”由兩個問題引出:1.如果時光倒轉,你會做信客嗎?2.你認為信客應具備哪些品質?小組討論發言,教師作結,歸納“信客品質”: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待人寬容、善良厚道(此活動使學生不僅感悟到信客精神品質,而且也能審視自己,達到德育的目的。)
(此環節三個活動,可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輕松實現與文本的對話交流,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品讀賞析:品味語言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一)我選了臧克家的《老馬》做比較閱讀。(播放配樂朗誦《老馬》)比較:兩篇文章在主題上同為贊美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美德,但語言風格不盡相同。除了《老馬》語言的樸實,《信客》的語言又多了些什么?我重點指導學生從本文中畫出佳句、誦讀佳句、點評佳句,并作需要的點撥:不同的題材、不同的作者個性氣質、不同的語言習慣決定著不同的語言風格,我們可以從表達(記敘、描寫、議論等)和修辭等多方面賞析語言,看看課文是如何通過語言、行動、心理等方面來表現人物精神和性格的,又是如何通過精彩的句子提升文意的。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秋雨散文“質樸而典雅”“警辟而暢達”的語言風格。(比較閱讀可讓學生了感受到不同的語言風格,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
(二)“學以致用”,接下來我趁熱打鐵,請同學模仿本文語言,為兩信客寫“墓志銘”。全班展示交流后,師出示“墓志銘”示例。寫“墓志銘”既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在交流展示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提升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拓展延伸:
為了引導學生向課外閱讀延伸,我還提供了余秋雨的相關資料及作品,編排作品名,連接如下:“《行者無疆》,從書房《出走十五年》,進行了一次漫長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長河》時,無意撿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發出《千年一嘆》。后來他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進了《山居筆記》”。特別是《文化苦旅》,推薦學生閱讀,擴展視野,并鞏固本課所學。
五、總結感言:
蒼涼孤寂原是生命的一種底色,信客的人生充滿了坎坷磨難,但歷史的滄桑演繹著一個不變的真理:好人終有好報!祝天下所有任勞任怨、寬厚善良、默默奉獻的人們一生平安!
本課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過程,教師僅作點撥引導,而以學生的自主閱讀、討論探究為主,旨在實踐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培養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提高閱讀欣賞水平!
初中說明文的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選自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屬精讀課文。本單元課文主題為:人間自有真情在。這一組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一個“情”字貫穿文章的始終。《秋天的懷念》是當代作家史鐵生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筆觸,回憶了母親在自己癱瘓時幾件小事,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為讀者詮釋了偉大母愛的內涵。課文是作家對母親的追憶,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課文語言含蓄,情感真摯細膩。七年級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時期,本課的出現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熏陶與感染,感悟人間真情,及時的給學生作一次愛的洗禮。同時七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學生要理解課文的內容與主題并不難,關鍵是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在感恩中理解愛,在感動中樹立“好好兒活”的信念。
二、教法與學法
根據以上教材與學情的分析,我認為這種情感濃重的作品應該重在閱讀與感悟!缎抡n程標準》對作品閱讀的要求是“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與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币虼吮菊n的教學我綜合運用了精讀、略讀、瀏覽等多種閱讀方式,咀嚼語言,感悟真情。在整體閱讀中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同時也靈活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三、教學目標
據以上分析與《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賞析文章的寫作方法,體會偉大、無私的母愛。(2)合作交流并聯系生活實際,激發感恩情懷。
。3)積極思考,探尋“好好兒活”的含義。
四、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教學目標的設定,由此確定本課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細節描寫來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感恩情懷。教學難點為:學習作品中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五、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設計的教學時間是兩個課時,今天我所說課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
(一)、介紹作者,導入新課:
這篇課文的作者史鐵生是中國當代一位令人敬佩的作家,課文所寫內容屬于作者的親身經歷,在介紹作者的同時也就交待了課文的創作背景。因此我就設計了通過介紹作者來導入新課的方式。
在中國當代的文壇上,有一位“硬漢”作家,他的名字叫史鐵生。他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畢業于清華附中,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來又患腎病并發展到尿毒癥,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余在寫作”。他在與病魔抗爭的同時,在病榻上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著有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短篇小說《命若琴弦》,散文《我與地壇》等!段业倪b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別獲1983年、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多部作品被譯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為人低調,嚴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那么是什么力量讓史鐵生寫出這么多震動中國文壇的好作品呢?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史鐵生,從他所寫的這篇文章《秋天的懷念》中尋找答案。
。ǘ⒊踝x全文,整體把握。
1、我從網上下載了本篇課文的配樂朗讀錄音,先讓學生聽朗讀錄音,整體把握作者情感。
2、提出問題,由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后回答。因為本篇課文作者是以“看菊花”為線索
來寫,我在本課時也是以作者三看菊花為線索來分析文章內容與作者感情的,因此我首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由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后進行小組討論并回答。
文中幾次提到了秋天里去看菊花?簡要敘述。
學生討論。
教師明確:第一次(第1自然段):。母親是怎么說的?我什么態度?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母親: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
我:“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么勁?”
第二次(第2自然段):
母親:“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我:“什么時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這一個問題,只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不做過多的分析。通過以上三看菊花的敘述,學生已經從整體上了解了本文主要內容情節與作者的感情變化,下面就很自然地進入了第三個教學環節,也是本節課教學的主要環節。
(三)、三看菊花見真情
三看菊花是本文的敘事線索也是感情線索,但在具體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研讀賞析時是各有側重的,以避免授課方式重復給學生帶來的疲勞感。對第一次看菊花,側重于從母親與我的言行描寫的對比中,發現母親關愛兒子的深情,讓學生體會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1、一看菊花,對比之處見真情。
問題:第一次看菊花時,“我”是什么樣的表現?有怎樣的情緒與心態?母親是什么樣的表現呢?她為什么想讓我去看菊花呢?
我:情緒上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四周的墻壁。
心態上悲觀絕望:“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勁!
母親: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眼邊紅紅的;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好好兒活;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地睡不了覺。
母親不愿看到兒子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她想讓兒子走出去,走出這個壓抑的空間,走出心理上陰影。
總結:母親生病,默默承受——兒子生病,脾氣暴躁
母親生病,兒子毫不知情——兒子生病,母親默默鼓勵
通過這樣一個直觀的對比,讓學生明白:母親在自己身患身病的情況下,對兒子的暴怒無常依然能夠理解并寬容,并堅強地鼓勵兒子要好好兒活。她對病痛的艱難忍受,對兒子的寬容理解、堅強鼓勵都源于她對兒子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
2、二看菊花,細微之處見真情。
第二次看菊花,我側重于從細節描寫方面來引導學生感悟,讓學生明白母親的愛不僅是偉大的、無私的,也是最細膩的。
問題:從本段中找一找,你能從哪些地方發現母親的細心,母愛的細膩?
學生在瀏覽、討論后,會指出以下細節描寫的地方,然后師生共同明確:
。1)“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母親為什么要擋在窗前?
怕兒子看到窗外蕭瑟的秋天景色而觸景傷情。
。2)“她忽然不說了,比我還敏感”。
由于兒子癱瘓,怕跑與踩一類的字眼勾起兒子傷心。
總結:這是一位心細如發的母親,疼愛而又理解兒子,她在乎兒子的感受勝過她自己,這樣的母愛是細膩的。
。3)這樣的一位細心的母親,怎么會讓“她侍弄的花兒都死了”呢?
討論后明確:這樣一位細心的母親,愛花的母親,她怎么會漠視花的死去呢?她定然是有心無力。母親病得那樣厲害,還要為兒子日夜操勞,她柔弱的肩膀實在無力承受這么多。】伤是將自己的病痛隱瞞,唯恐自己的病情會給兒子的心理再加上了一丁點的負擔,這一切,只因她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兒子!
3、三看菊花,“重生”之后悟真情。第三次看菊花,側重于從文章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寫中,體會作者生活態度的變化,對應教學目標設計中“學習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1)第三次看菊花時,母親已經去世,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仔細閱讀最后一段,與第一段相比較,說說作者的生活態度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是什么促使了這種變化?
第一次時,作者情緒上暴怒無常,心態上悲觀絕望,可以從動作與語言的描寫中看出來。例如:“望著望著天上四周的墻壁!薄拔液菝反蛭铱苫钍裁磩牛
第三次時,“黃色的花淡雅好好兒活”,對花的描寫,暗示我走出了心理低谷,重新撿拾起了生活的信心,決定與妹妹一起“好好兒活”。結尾重復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揭示了主旨,“我”說要好好兒活,體現了心中的堅強與自信。
是母愛促使了這一轉變。
4、感悟作者的愧疚之情
找出文中寫母親病痛的句子或表現我愧疚的句子,大家討論一下:
示例:A.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睡不了覺。
B.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已經病成那樣。
“我”在生病時只顧著自己的感受,完全忽略了母親的身體狀況;而母親卻忍受著病痛與心痛鼓勵兒子,這怎能不讓“我”感到愧疚與自責呢?正是這種愧疚與自責,帶給“我”心靈的震顫與反省,讓我徹底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看到了自己以前的任性與懦弱,也獲得了重新生活的動力與信心。
總結
本文用樸實無華的語言,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一位偉大無私的、堅強的母親對兒子理解、寬容與關愛,也深情地表達了兒子對母親的愧疚與懷念。
作業
推薦閱讀史鐵生的作品《我與地壇》《有關廟的回憶》,體會史鐵生對母親的無盡懷念。
【初中說明文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說明文的說課稿11-04
初中說明文說課稿(精選5篇)05-27
經典初中說課稿10-29
初中說課稿07-26
初中政治說課稿(推薦)|說課稿09-27
初中概率說課稿11-09
初中投擲說課稿12-02
初中物理的說課稿12-02
初中洋流說課稿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