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說課稿匯總六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課題闡述;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音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沂蒙山小調》。
二、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調》為一段體,3/4與3/4的變換拍子,含變宮的六聲徵調式,具有嚴謹的旋律進行邏輯和方正性的區體結構形態:四個樂句,每句兩小節。歌曲采用了漢族小調民歌中常見的“起、承、轉、合”四句體的結構,各句基本上是前半句明顯是跳進、后半句曲折級進,旋律既有開朗、挺拔的性格,又有細致委婉的抒情詠嘆。每句都已結束音為中心做回返的拖腔,各拖腔分別結束于“2 1 6 5”四個音,增強了音樂的延伸流動。其中,前三樂句體現了中國民族音樂所特有的“魚咬尾”創作手法,即前樂句的落音與后樂句的起音相同的旋律進行方式,在音高上有銜接遞進的關系,給人一種連續不斷的感覺。
另外,它雖然標為“小調”,結構也確實是較典型的小調體,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頗有一點山歌風格,這樣,它的體裁屬性也有了兩重性,人們也因此將它視為山東民歌風格的代表。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認真欣賞音樂,感受歌曲的風格特征,體會歌曲的特點,了解歌曲中的表現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調》。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學唱、表演唱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感知音樂、體驗音樂情緒,參與歌曲演唱和歌詞、旋律創編活動,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欣賞:《黃土高坡》、《青藏高原》、《美麗草原》,結合演唱《沂蒙山小調》,體會陜西漢族、青藏高原藏族、內蒙古蒙古族、山東漢族的不同音樂風格、感情。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歌曲風格,培養學生熱愛民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調》,了解歌曲中那些表現手法和音樂特點。
教學難點:歌詞、旋律創編活動
教學方法:示范法、體驗法、練習法、探究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根據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心理特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我校學生在入校之前在聲樂方面是零基礎,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視覺圖像法、聆聽法、啟發引導法、評價激勵法,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另外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相互之間的競爭意識與合作意識,尤其注意合理引導學生,與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五、說學法
在我校大部分學生主動接受知識的欲望與能力并不是太強,因此,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團隊意識非常重要,所以我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1、學生通過聽唱感知,對作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2、在歌唱實踐中去接受知識。3、通過課堂活動及團隊相互競爭消化知識并提升自身歌唱能力及審美能力。
不管是教學分析、教法、學法等都是為教學過程服務的。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來說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我們做個詞語接龍游戲怎么樣?
山外有山—山內有山—川流不息—息息相關。
萬家燈火—火光燭天—天壤懸隔—隔年黃歷—歷歷在目……
。ㄔO計意圖:活躍課堂氣氛,同時為后面襯詞的演唱及“魚咬尾”創作特點講解做鋪墊)。
師:我們剛才做接龍游戲有什么特點呀?
生:后面的成語第一個字和前面的成語最后一個字相同。
師:那老師給同學們演唱一段旋律,聽聽這段音樂和剛才做過的游戲有什么聯系?
生: 后面的樂句第一個開始音和前面的樂句最后一個音相同。
師:這種創作手法體現了中國音樂所特有的叫做(魚咬尾)創作手法。
師: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這段音樂是出自哪首歌曲的呢?
生:想
師:《沂蒙山小調》,介紹沂蒙山以及《沂蒙山小調》的創作背景。
創作背景: 歌曲誕生于抗戰時期的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團
為配合八路軍打擊反動地方武裝“黃沙會”而創作,后經改編成了今天傳唱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歌頌
師:你們有誰知道沂蒙山在我國的哪個省?我找一位同學來回答。
給幾個選項:A.四川 B.山西 C.山東D.河北
生:C山東
師:非常好。有沒有同學去過沂蒙山?給我們介紹一下沂蒙山。
生:沒有
師:既然大家都沒有去過,那么聽老師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沂蒙山吧(老師可以大致介紹一下)。
沂蒙山是著名的革命勝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根據地。沂蒙山上自然風光秀麗,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有層層的梯田,一間間石頭壘成的小屋子,有一種別具一格的風情。
二、欣賞、學唱《沂蒙山小調》
1、欣賞ppt(沂蒙山風景配上此曲)
師:請大家和老師一起隨著《沂蒙山小調》的歌聲,走進沂蒙山,看一看那里的好風光,聽一聽這首優美的歌曲,同學們并思考幾個問題?
。1)、這首歌描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呢?
山東沂蒙山的景色。
。2)、這首歌的音樂特點是什么?
優美、抒情
。3)、請大家看著譜子再次聆聽本首曲目。
師:音樂表達了什么樣的情緒?
生:親切優美
師:這首曲子是幾拍?演唱形式是怎樣的?
生:3/4 4/4,齊唱(板書)
師:這首歌曲是幾段體,速度怎樣?
生:一段體,由四個樂句組成,中速(板書)
補充:歌曲采用了漢族小調民歌中常見的起 承 轉 合四句體的結構,每句都以結束音為中心做回返的拖腔。
。4)、先跟老師學唱譜好嗎?
教師跟伴奏范唱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跟音樂演唱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跟伴奏演唱
學生跟伴奏演唱
師:“沂蒙山好”的好字唱了幾拍?
生:六拍,
師:一字多音的拖腔和襯詞是民歌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優美婉轉的拖腔使歌曲更具抒情性。
師:這首歌曲的旋律采用了什么手法,
生:這首歌曲的旋律采用了“魚咬尾”的手法,它是我國民間音樂中一種常見的旋律發展手法。(板書)
。5)、分組跟唱(鋼琴伴奏)做一下接龍練習。
一組唱第一樂句(起)
二組唱第二樂句(承)
三組唱第三樂句(轉)
四組唱第四樂句(合)
(6)、演唱的提升
A學生自主演唱歌曲,教師給與評價,提示學生有感情演唱,
B老師范唱曲子,學生最后齊唱。
三、拓展延伸
師:請同學們改編第三段歌詞
學生作品:紅棗那個紅來哎,桃花香,萬擔那個棉籽哎堆成山。
師:請同學們試著用魚咬尾的創作手法創作一段旋律。
1 3 2 5|5 - |5 1 2 1 |1 - |1 1 5 5 |5 - |5 3 2 1 |1 - |
師:欣賞下面幾首歌曲,和我們今天學習的《沂蒙山小調》有什么不同?
欣賞《黃土高坡》回答問題
師:這首歌曲有什么特點?
生:這首歌曲在音調上繼承了陜北民歌高亢、粗獷的音樂特點,節奏上突出現代生活氣息,歌頌了中華民族發源地的黃河文明,流露出對故土的深深愛憐。
師:欣賞《青藏高原》回答問題
這首歌曲是什么地方的,歌頌了什么?
生:是青藏高原,藏族的。熱情歌頌了美麗莊嚴的青藏高原,表達了對祖國錦繡山川的眷戀、熱愛之情。
師:欣賞《美麗草原我的家》回答問題。
這是一首贊美什么地方、什么民族的歌曲?
生:這是一首贊美草原,蒙古族的歌曲。
四、對比填空
師: 請將下面有關地方風格與民族特色(青藏高原藏族、內蒙古蒙古族、陜西漢族、山東漢族)、感情氣質(熱情樸實、寬廣嘹亮、高亢粗獷、親切優美)的詞語填入下表。
五、總結
本節課我們通過學習《沂蒙山小調》的演唱,并結合對歌曲《黃土高坡》《青藏高原》《美麗草原我的家》的欣賞,體會了山東漢族、陜西漢族、青藏高原、內蒙古蒙古族的音樂風格、感情氣質的區別。
希望同學們能夠記。
民歌是我國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老百姓抒發情感的一種方式,也是當今藝術家進行創作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熱愛它,了解它,使之得到繼承、弘揚和發展下去。
反思:
《沂蒙山小調》是一首經典的小調體裁的民歌,也是一首具有山東風格的民歌,深受大家的喜愛,但應該指出的是這里所指的“大家”是指老一輩聽眾。如何能把“我”對這首歌曲的喜愛變成學生的喜愛,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這首歌曲的美。因此,在教學中我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設計:
一是在本單元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小調體裁民歌風格的認識和體驗;二是通過不斷的詠唱和分析比較,讓學生感受所具有的獨特的山東民歌風格特征,這部分內容是本科學習重點。再則,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去發現,去體驗,學生自己的發現,會給他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和收獲,這是我在多次教學中的體會。最后,還要留給學會表現和反饋的機會,以加深他們對歌曲的認識和體驗,同時,教師也能從中不斷地發現學生在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而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指導,使之能有效地進步和成長。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夠說出跨欄跑的動作要點,70%的學生能跨過3~4個欄。
【過程與方法】
通過跨欄跑的練習方法,發展速度、協調、靈敏等身體素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勇敢、果斷、不畏困難,勇于進取的心理素質和體育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攻欄時擺動腿大腿屈膝高抬,過欄時起跨腿收髖屈膝。
【難點】
克服恐懼心理以及全身的協調用力。
三、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3分鐘)
1.課堂常規:體委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導入:同學們好!還記得跨欄小王子是誰嗎?對!就是劉翔!
在雅典奧運會上,劉翔拿下了當時的110欄的世界冠軍,更是一舉打破了前人所創下的記錄,成為新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創造了中國人在男子110米欄項目上的神話,引得無數國人為之歡呼,這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一刻!
今天呀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下跨欄跑技術。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
要求:快、靜、齊。
(二)準備部分(7分鐘)
1.組點著地游戲熱身
方法:學生成一路縱隊在直徑為15米的圓上慢跑,慢跑過程中根據老師說出的數字以身體的任何部位進行組點著地。
2.配樂韻律操: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全身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教師邊做示范,邊提示動作要領,語言激勵學生,及時表揚鼓勵。
要求:拍節準確,動作到位,節奏感強。
(三)基本部分(30分鐘)
1.示范
提問:誰來說一說跨欄時哪條腿是擺動腿,哪條腿是起跨腿?(先邁過欄的是擺動腿,后者是起跨腿)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前兩排蹲下
2.講解
動作要點:擺動腿要抬、伸、壓;起跨腿要蹬、展、拉。
3.練習
(1)跑動中欄側起跨腿過欄練習。
組織教學:兩路縱隊分別在欄的兩側練習
(2)跑動中欄側擺動腿“攻擺”練習。
組織教學:兩路縱隊分別在欄的兩側練習
(3)跨3-4個欄練習。
糾錯:大家在練習的時候會出現“跳欄”的現象,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大家可以標出適宜的起跨點,控制起跨距離,起跨腿要充分蹬直,不要過早離地。
4.檢驗—優生展示
(1)游戲:以體育小組為單位,分別推薦出兩名代表進行展示
(2)評價:表揚做得好的,鼓勵有不足之處的,幫助其改正。
(四)結束部分(5分鐘)
1.放松活動—配樂放松操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
要求:放松活動,身心充分放松。
2.課堂小結:教師總結學練情況,表揚先進,激勵全體學生。
3.宣布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四、場地器材
欄架15個、錄音機1臺、磁帶2盒、田徑場。
五、預計負荷
練習密度:33%~40%;平均心率:128~136次/分;運動強度:中等偏上。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1、 本章及本節的地位與作用。
《電功和電功率》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點章之一,在這一章里,講述了兩個重要的電學概念(電功和電功率),一個重要的電學定律(焦耳定律),這些知識不僅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的基礎,而且在生產和生活實際中也有廣泛的應用。
本章有兩大特點,一是綜合性強,不僅要綜合運用前面的歐姆定律、串并聯知識,還涉及到了一些力學問題(如本節中的功);另外一個特點是與生活實際聯系比較緊密,幾乎每節課都是從實際問題引入新課,講了知識后又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本節所講的電功,除了具有以上兩個特點之外它還是對初二功的知識的延續,而且也是后面繼續學習電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識的基礎,同時也為學生將來學習更廣義的功做好了必要的準備。所以無論從大綱的要求上看,還是從物理學知識的擴展上看,本章和本節都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2、 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對本節的具體要求,同時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使學生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1)知道電流可以做功和常見的電流做功形式。
。2)掌握電功的公式W=UIt
(3)知道電功的單位。
(4)知道電能表的用途和讀數方法。
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簡單的電功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思想目標: 結合“一度電的作用”的教學,向學生滲透節能意識。
3、 重點與難點。
作為一節概念課,從概念的建立到運用都很重要,而且大綱對電功的公式要求到掌握的層次,所以把電功的概念和公式作為本節的重點。另外以初中生的能力水平很難獨立地研究出電功與哪些因素有關,必須通過教師適當地點撥才能完成,所以把實驗探索過程作為本節教學的難點。
二、 說教學設計
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本人認為物理概念課的一般授課流程都分以下三個階段:
在本節課中,我利用了一個實物(電能表)和一個實驗(電動機提升重物)引出電功這個概念,這樣引課會使學生感到電功這個概念并不陌生,而且與學過的知識(機械功)也有聯系,同時也為最后揭示電能表的應用打下了伏筆。
接下來是概念的形成階段,這是本節的核心,在分析電功的實質時,我強調電流做功要引起各種變化:或牽引物體運動;或發熱、發光;或發生化學反應等等。通過實驗、微機模擬等手段,讓學生知道電流做功有多種表現形式,這樣學生雖然沒有完全掌握概念的內涵,卻掌握了電功大部分外延。
在研究電功與哪些因素有關時,由于書中的實驗可見度和成功率都很低,既然是定性研究,我就用電流通過電燈做功來代替通過電動機做功,利用電燈發光來增加感性認識,利用投影電流表和電壓表來增加可見度,并采用先猜想 再實驗 最后總結的探索式教學模式。另外,在實驗中我注意了研究方法的滲透,即物理學中常用的控制變量法,還通過微機動態顯示研究電路的過程,再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討論、設計實驗方案,而不是由教師一個人包辦,目的是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電能表的教學中,由于實物太小,一兩句話很難講清楚,所以我用電腦設計了一個小動畫,使電能表的數字跳動和旋盤轉動一目了然,直觀而有效。最后介紹一度電的作用,目的是為了滲透節能意識。
為了鞏固電功的概念,我設計了一組程序題,通過這組由淺入深的形成性練習,使學生對電功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第五題的訓練(練習題另附),目的是提醒學生不要孤立地分析某一個因素,更不能顧此失彼。
小結中我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從知識、方法、思想三個方面總結,這樣,既強化了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用精練的物理語言進行歸納和概括的能力。
總之,本節課是在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前提下設計的,教學中以實驗為基礎,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概念的認識為主線,運用實驗、微機等多種教學手段,把傳授知識、培養興趣和能力、滲透方法有機地結合到一起,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養學生。
三、 說教學體會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 作為一門科學的物理,電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為教學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則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猜想,實驗、討論等方法,盡可能再現知識的發展過程,在先物理思維,使學生受到科學的嚴謹性的教育。
2、 這節課的內容,表面上看較簡單,學生學習也不會有什么困難,但在備課時我發現了兩個疑點:一個是從力學的功過渡到電功;另一個是在定性實驗后直接給出電功公式,這兩點都不能用擴展知識的辦法來解決,所以我便著重從現象的分析中加深學生的印象,擴展知識的外延,至于其更本質的屬性,學生將來到了高中和大學將會繼續學習,這里不必講得過細、過深。
高中說課稿 篇4
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律的過程,要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排列組合說課稿,希望大家喜歡。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教材第99頁的內容
教材分析:
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后面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教材安排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來學習。如在例1中安排了學生用數字卡片擺兩位數的情景,在做一做中安排了學生握手的活動。
學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組合來解決的知識。如體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賽場次,密碼箱中密碼的排列數,電話機超過多少電話號碼就要升位等等。可采取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數學思考:
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律的過程。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情感與態度: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
課前交流
上課之前我與學生展開了簡單的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學生,彼此產生信任,并玩了兩個小魔術來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上好課做鋪墊。
活動一買車票
以帶學生參觀比賽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用買車票付錢的方式來引出“組合”的概念,在活動中得到啟示。
活動二 破譯密碼
我設計了兩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操作活動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學習中應用。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循序漸進,從而讓學生初步理解排列的意義。
活動三 相互祝賀
這個環節的目的有三:1、體驗成功的喜悅;2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3、培養學生勤于動腦的良好習慣。
活動四衣服搭配和比賽場次
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用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應用意識,同時使學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不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且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活動五拓展練習
是所學知識的延伸,學生跳一跳夠得著,讓學生的思維得以發展。
但是本課肯定有許多不足之處,通過這次機會能夠向在座的各位領導、專家和具有豐富經驗的老師們學習的確難得,希望在座的領導、專家和老師們給我提出一些寶貴的意見。謝謝!
高中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生物》第二冊第8章第3節第2課時。本節課內容是第8章的一個重點,是銜接生態系統類型與能量流動的重要環節。 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和科學探究能力,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觀念的很好素材。
二、學情分析
上節課同學們已經學習了《生態系統的類型》,老師布置了課前預習,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對生態系統的成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對各成分的細化和相互關系并不十分清楚。
三、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目標
。ǎ保┲R目標: (應用)生態系統的成分 食物鏈和食物網
(2)情感目標: 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
。ǎ常┠芰δ繕耍 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思維遷移能力
。ǘ┙虒W重點:
。ǎ保┥鷳B系統的成分
。ǎ玻┦澄镦満褪澄锞W
。ㄈ┙虒W難點:
。ǎ保┥a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的關系
。ǎ玻┥鷳B系統實際例子的理解和運用
四、教法、學法
教法:體驗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傳統傳授法結合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學法: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
五、教學程序(以40分鐘計算)
(一)導入
、購土暽瞎澱n的重點知識,讓同學們回憶起生態系統等概念,從而為新課的導入做鋪(3min左右)(教學方式:師生共同回顧)
、诮o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現有以下幾種生物:青草、吃蟲鳥、蝗蟲、細菌、貓頭鷹,請運用所學知識,用箭頭的形式反映它們之間的關系。(特意給出 “細菌”,為強調“這里的食物關系是捕食關系”埋下伏筆。)學生分析并展示分析結果:讓同學們分組討論其中的各個成分及其作用(因布置了提前預習才可以做這一步)(5min左右)(教學方式:學生分組討論后派代表回答)
(二) 新課教學(20min左右)(教學方式:教師講授)
在上述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點評,并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共同歸納:
、偕鷳B系統的結構
1、非生物物質和能量:光、熱、空氣、無機鹽、水分等系統
2、生產者:能利用太陽能通過光合作用,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的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但光合細菌也是)的結構
3、消費者:初級、次級、三級……
4、分解者:(一般為微生物)
【過渡】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生態系統的各成分不是孤立的,而是緊密聯系的。 由此我們需要引進兩個新的概念:食物鏈與食物網
、谑澄镦湥▽W習重點與難點) 學習要求:
1、概念上的理解
2、食物鏈中非生物物質、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辨別 3、實際例子的分析
【分析】:青草、蝗蟲、吃蟲鳥、貓頭鷹間的食物關系為捕食關系,而與細菌間則不是。 同時特別指出:這是一個食物鏈,細菌在這種食物鏈中沒有占據相應位置。并寫出一條完整的食物鏈:青草→蝗蟲→吃蟲鳥→貓頭鷹。 說明:食物鏈的起點、終點
在上述討論基礎上,結合老師講解,共同歸納:
、凼澄锞W(學習重點與難點) 學習要求:
1、概念上的理解
2、食物網中食物鏈的尋找以及各食物鏈中非生物物質、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辨別
3、食物鏈與食物網的區別與聯系
4、實際例子的分析(教學方式: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結論)
。ㄈ╈柟趟鶎W知識,同時為下節課“能量流動”內容埋下伏筆(10min左右)(教學式:師生共同回顧)
提問:1、生態系統的組成有幾個?分別是什么?
2、食物鏈與食物網有何關系?
『例題』如圖是一個簡化的食物網圖解,請據圖回答:
。1)該食物網中共有幾條食物鏈?
。2)魚與貝類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3)生態系統的成分中,該圖未體現出來的成分還有哪些?
(四)作業布置(2min左右) 課后作業:
1、P88復習題,
2、自己運用所學,設計一個“微型生態系統”
預習:下節課要講的內容: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
六、板書設計
。ㄒ唬┥鷳B系統的組成
1、非生物物質和能量:光、熱、空氣、無機鹽、水分等生態系統
2、生產者:能利用太陽能通過光合作用,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的`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但光合細菌也是)的組成
3、消費者:初級、次級、三級……
4、分解者:(一般為微生物)
。ǘ┦澄镦溑c食物網
1、食物鏈的概念:在生態系統中,各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叫做食物鏈。
2、實際例子的分析:草→蝗蟲→食蟲鳥→貓頭鷹
3、食物網的概念:在一個生態系統中,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結的復雜的營養關系,叫做食物網。 4、實際例子分析
七、教學反思
7.1以學生為主體,圓滿完成各項教學目標。
本課的設計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理念,努力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本節課從一個實際例子引出所講內容,在講解知識的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幫助學生思考問題,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與食物網的關系等。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學習了相關知識,而且在討論中充分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學生參與度高,學習興趣濃,很好的完成了三維目標。
7.2 倡導探究性學習。
《生物課程標準》指出生物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探究性學習是貫穿于依照課程標準編制的教材的全部文字和設置的各個欄目之中的,因此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實施,應該落實好探究活動。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于求得結論。因為提供給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題目,其結論在科學上已有定論。之所以還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讓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本節課從一開始就通過提出問題產生了懸念,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解決了一個問題又引出一個新問題,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循循善誘,幫學生將復雜的實驗簡單化,是他們在探究中學到知識,培養能力,在快樂的活動中輕松的解決問題。 7.3充分整合不同版本教材中的課程資源。
關于生態系統的結構的內容,初中教材、原來高中人教版教材、現在新人教版教材等,每一版本的教材都有其長處,我在教學準備過程中整合了各個版本教材的優點,盡量將知識和實際例子結合,使其直觀化,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7.4不足之處。
本堂課由于相對來說知識點較為分散,而且多為靈活運用性的知識,在學生理解和老師教授過程中均存在一定難度。在選擇教授方法時還有待改進。另外還要更注重時間的合理安排。由于教學過程中受課堂教學時間和班級較大的限制,難以組織學生進行室外的調查、探究過程等活動。若有條件,應該組織全班同學把課堂搬出教室,走進大自然,就能讓每一位同學都能更深刻、更真切的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意義,提高生態意識。另外,如果時間充裕,老師對各小組討論結果進行詳細點評,教學效果將會更好
高中說課稿 篇6
【說教材分析】
本部分內容初看起來比較簡單,學生已經有了一些基礎知識。但其中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及時差問題是學生理解的難點,高考試題中涉及此基礎知識的比例也很大,這些問題都需要從這里得到解決,所以教學時要特別注意直觀性,幫助學生徹底解決此基礎問題。
【說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利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自轉,并從各個角度觀察地球自轉特點。
2.利用燈泡或手電當太陽,讓學生觀察并體會地球自轉時各地晝夜有什么變化,從而理解各地時差,初步學會利用簡易工具換算時間。
【說課程標準要求】
●用事實說明地球自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
【說教學用具】
師:地球儀、三球儀、燈泡、簡單的課件,時區分布表格(課前發給學生);生:彩色不干膠條、手電
【說教學過程】
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
1.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從哪個方向升起,又從哪個方向落下?
2.小時侯你認為是天轉還是地轉?現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轉的嗎?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轉對地球人有何影響嗎?
這里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回答問題,并引入兩個專題(怎么轉和影響)的教學。
1.學生都能回答出來。
2.是天動還是地動,這還是個問題呢,可以激發學生講科學家哥白尼“地心說”的故事,鼓勵學生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轉的呢?
活動一:演示地球自轉運動
第一步:請3個學生到臺前來演示,大家評判誰演示的正確。ㄗ⒁膺x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具有代表性,觀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組內每個同學演示一遍,組員負責指正,要求人人會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儀上貼一彩色不干膠條,從3個角度觀察地球自轉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極上空看,南極上空看,最后總結出結論。
總結:地球自轉方向:從赤道上空看,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看,順時針方向
屏幕給出三幅地圖:a.面向赤道;b.面向北極;c.面向南極,要求學生標出地球自轉方向(化演示為圖示,增強實戰能力)并告訴學生:記住極地地球自轉方向將是以后解決以極地為中心的習題的關鍵!
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周期):一天,也是晝夜交替的周期。
活動二:利用手電或燈泡,觀察地球自轉運動產生的地理現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轉,面向太陽和背向太陽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撥動地球儀,看某地隨著地球自轉晝夜是怎樣交替變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選擇幾個城市,分別貼上不同顏色不干膠條:如北京、開羅、紐約等,看他們隨著地球自轉運動經歷晝夜的先后順序有什么規律。
說明:這里強調幾個時間點:日出(晨)、中午、黃昏、子夜。
學生總結:
1.由于地球是個不透明體,在太陽的照射下,面向太陽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晝;背向太陽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由于地球不斷地自西向東轉動,地球上某地依次經歷了晨、午、昏、夜的晝夜交替現象。
3.不同的地點經歷的時間不同,同一時刻不同地點處在不同的晨、午、昏、夜等時間,東邊地點比西邊地點要先看到日出。
教師補充演示:利用書上問和圖進行解說。
練一練:給晝夜平面圖,讓學生判斷不同地點的時間,實現從立體地球儀向平面地圖轉化。
老師總結: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晝夜交替(強調不是晝夜),各地時間存在差異。
(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補充下列內容)
小知識:古時人們判斷時間,是以太陽升到最高也就是正午時為12點,各地太陽最高時刻不同,所以正午時間不同,所以各地時間就不同,存在時間的差異,人們為了相互交流,人為規定了24個時間,經度每15度為一個時間,叫區時,使用這個時間的15經度范圍內的地方叫時區,繪制成地圖就叫時區表,要想知道某地現在是什么時間,不需要記憶,只需要使用時區表,如圖就可以查出。(下圖置于大屏幕上,學生使用簡圖)
活動三:《教你小技巧》:利用簡易時區劃分圖判斷各地時間
工具:時區劃分圖(教師提供)
第一步:將該表格的時間部分和空間部分撕開(如上圖已撕開的時間表)并在時間表上把每個小時的時間都注出。
第二步:求解:明確已知時區和時間,求已知時區的未知時間。
將已知時間和該地所在時區(空間)重合在一起,所求時區的時間就能夠從“時間”圖上得出來。如圖:當北京時間為18點時,紐約時間是當日5點,開羅時間是12點……利用時區與時間的有機組合,你可以很方便地讀出圖上任意城市的區時(屏幕上老師用課件演示)。
第三步:學生練習,老師先隨便出題,給學生練習的機會;根據時事出題,比如德國世界杯比賽時間與北京時間的換算,xx北京奧運會與世界各地小朋友觀看時間的換算等等。
整節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了什么,最有收獲的是?(由學生來總結,往往比老師總結更有效)
課外作業布置
手工制作作業:制作時區盤(給學生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選做)
1)材料:剪刀、彩筆、直尺、硬紙板兩張、膠水、子母扣、大頭針、鋼筆
2)步驟:
。ㄒ唬⿲D甲和圖乙貼在硬紙板上,用剪刀將圖甲按圖的范圍剪出圓盤(將時鐘剪去)。兩圖中心用大頭針穿孔,用子母扣別好,使圖甲可以自由轉動;
(二)給圖甲按陸地、海洋分別著色,將城市用紅筆使其突出顯示;
。ㄈ┰谝覉D底板的垂直于12點處繪出平行太陽光線,并標出地球自轉方向。
。ㄋ模┰谌战缇處外接一小塊硬紙條,延長日界線,在日界線兩側標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樣。同樣,在底板的24點處延長界線,在兩側標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樣。
【教學反思和后記】
本節課內容較多,難度也較大,試圖通過直觀地球儀演示觀察和小組合作的組織形式解決難點,設計思路新穎獨特,操作起來容易出現課堂混亂的問題及時間不夠的問題,需要提前考慮對策!
【高中說課稿匯總六篇】相關文章:
有關高中美術說課稿匯總六篇07-10
關于高中說課稿范文匯總八篇07-05
關于高中歷史說課稿匯總八篇07-02
高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匯總5篇06-23
高中歷史說課稿模板匯總6篇06-20
關于高中音樂說課稿匯總7篇06-19
精選高中體育說課稿匯總八篇06-19
有關高中美術說課稿匯總9篇06-14
關于高中音樂說課稿匯總五篇06-13
有關高中說課稿范文匯總5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