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高中說課稿匯編7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說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學生能否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成敗,關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為推動未成年人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真正走進孩子們中間,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掌握安全知識,減少和避免安全傷害事件的發生。今天我就說一說《校園安全常識教育》。
一、說教材:
根據《中小學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的規定,使學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安全行為知識和技能,養成在日常生活和突發安全事件中正確應對的習慣,最大限度的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和減少安全事件對中小學生造成的傷害,保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我選擇了《校園安全常識教育》的教育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中小學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的規定對中學七至九年級安全教育目標:掌握基本校園內安全常識,對安全行為和隱患有預見,學會如何減少和避免安全傷害事件的發生,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掌握校園安全基本常識,發現身邊的安全隱患和不安全行為,思考分析其原因,并防患于未然。
。2)通過自主活動,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獨立自主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通過“激趣導入----自主學習----合作探討----
學以致用----總結升華”五個層面達成目標,組織完成“激趣-探究-歸納-運用-升華”五步操作程序。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生參與各項活動親身體會校園安全直接關系每個同學的生命。
。2)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生命的珍惜之情。
三、說重難點:
重點:了解與自身息息相關的安全基本知識,知道哪些是危險行為或安全隱患。
難點:把所學知識化為自覺遵守學校安全規章制度,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
四、說學情:初中學生的年齡在十三到十七歲左右,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不足,自我調節能力還比較差,難以自束、自約。
五、說教法、學法:
本課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為主要建構,注重學生參與交流,引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直貫穿直觀演示、活動探究、歸納總結的方法,指導學生采取案例分析、假象驗證、自主探究的學法。這一切都是為了改變過去以往舊的“灌輸式”、“問答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法、學法其實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分割的,彼此融合的課堂特質。這些理念、方法將具體運用在我的教學過程中。這在我后面的“說教學過程”環節中,大家是可以體會到的。
六、說教學準備
準備教學課件,收集有關校園安全的事故案例、視頻、圖片、文字、標語等。
下面我就具體談談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運用教法進行學法指導。
1、課件演示,激趣導入。(大約2分鐘)
利用課件直觀展示兩起校園安全事故案例現場的視頻和圖片,讓學生產生心靈的震撼,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2、創設情境,自主學習。(大約5分鐘)
(1) 以案例的形式,通過直觀演示讓學生思考、分析、討論,得到更深的感性認識。
(2) 了解基本的校園安全常識,讓學生感受校園安全的重要性。
3、布置任務,合作探討(大約25分鐘)
。1)小組合作探究:在我們的校園里,存在哪些隱患,我們應該怎么做?
一組:上下樓梯應當注意哪些安全?為什么?應如何做?
二組:在走廊里應注意哪些安全?為什么?應如何做?
三組:在教室里應當注意哪些安全呢?為什么?應如何做?
四組:在宿舍里應當注意哪些安全呢?為什么?應如何做?
五組:在校園里應當注意哪些安全?為什么?應如何做?
六組:在廁所里應該注意哪些安全?
七組:體育課應注意哪些安全?為什么?
八組:交通安全隱患有哪些,我們應該怎么做?
教師參與學生討論,并進行適當的指導。(比如說:課間的安全應患有追打、玩鬧,上下樓梯等,廁所、公寓、教室、走廊等;體育課時玩單杠、雙杠等器材時;上放學時的交通安全等)
。2)各小組討論結果匯總,教師給予補充,用課件展示,進行歸納總結。
。3)得到校園安全存在以上安全隱患后,學生選擇自己了解的內容自由發言:應如何防范以上安全隱患。教師給予適當補充。(前三個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校園安全基本知識,認識校園安全的重要性,從而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
4、拓展思路,學以致用(大約3分鐘)
通過舉例,總結歸納,學生以對校園安全有了較深的認識,接著讓學生把教材內容進行拓展,讓學生編一編、寫一寫校園安全宣傳標語和建議措施,(提示學生注意用語的委婉,語言的風趣)把獲取到知識系統化,從而轉化為自己內在的一種能力,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這樣就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5、 鞏固提高,總結升華。(大約2分鐘)
師生共同回顧應注意的安全事項,同桌互相提問應注意的事項,將重點條目抄記在筆記本上。
6、作業布置,課外拓展。(大約1分鐘)
寫一篇校園安全調查報告,調查了解一些在校園內發生的安全事故。從而考查學生實際運用綜合知識的能力。(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再一次體會到校園安全的重要性。從而真正做到自我保護。)
7、板書設計:
結束語:
今天我上《校園安全常識教育》這一課,就是讓學生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發現身邊的安全隱患,思考、分析原因,尋找自救、自護辦法。全面系統的進行自我安全教育,認識生命,珍視生命,懂得安全重于泰山。只要我們時時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注意校園安全,掌握自救、自護的知識,鍛煉自己自護自救的能力,機智勇敢的處理遇到的各種異常的情況或危險,就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并伴著孫悅的《祝你平安》結束本課。
各位老師,本節可我根據教學目標、課程標準、學生的實際,采用了以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注意了讓學生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旨在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掌握安全知識和技能。
我的說課完畢,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首詩選自高中語文必修二詩歌單元。陶淵明的詩作內容比較簡單,選入中學課本的這幾篇都是講自己向往的田園生活以此來彰顯自己的選擇。加上初中已經學過《歸園田居(其三)》《飲酒》《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學生對陶淵明已經有一定的熟知度。必修二詩歌單元選編這篇《歸園田居》,后面必修五還有陶淵明的一篇駢文《歸去來兮辭》,我希望高中可以給學生不同的視角,讓學生對陶淵明的認識有逐漸深入的了解,而不是拘囿于我們給陶淵明貼的標簽。
二、說學情
高一學生還未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在發散思維和表達能力上還有所欠缺。雖然對陶淵明已經有一定的認識,但是還不夠深入,高中再讀陶淵明希望給他們更深層的認識和引導。同時,高一孩子思維很活躍,有強烈的表達欲望,但是表達效果可能會不夠規范,需要慢慢貫徹。
三、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針對這些,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理解全詩描寫的內容,探知陶淵明其人其文。
過程與方法:觸摸詩人隱藏在詩歌語言和意象之后的詩心。體味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之情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作者詩意的面對殘酷的現實生活,在激流中積極進取堅持自身。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探究陶淵明在詩歌語言和意象之后的詩心,學習作者詩意地面對殘酷的現實生活,在激流中積極進取堅持自身。
五、說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古典詩歌語言精練,內涵豐富,教學時應該讓學生展開充分想象,來體會其文其人。在討論時,通過合作探究,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
六、說學法
想象法:“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
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想象力在語文學習中尤其重要。
自主合作探究:教學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培養學生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能力。
七、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展示作品《我向往的生活》,初步引導:你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選擇,你披荊斬棘歷經高考,你的人生規劃是什么樣的?每個人的人生規劃不同,我們來看看陶淵明的選擇。
。ǘ┮晕谋緸榛A探究陶淵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細品陶淵明其文其人,感受陶淵明的人性光輝。
。ㄈ┨骄坑懻摚耗闳绾慰创諟Y明的歸隱?是贊成還是反對?
教師再進一步追問:你的人生規劃是什么?在現代社會中,社會難免有些許污濁之氣和陰暗面,我們應該怎么做?我們學習陶淵明并不是學他的歸隱田園而是那種純凈的堅守,最后得出結論:積極抗爭,固為上策;隨波逐流,才是下策;潔身自好,不失良策。
最后展示以積極進取為生活態度的《我向往的生活》,做到首尾照應,進一步滲透。 綜合整節課內容,并聯系實際,確定本節課的題目是《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八、說作業設計:
寫作文片段《我向往的生活》。
九、說板書設計:
十、說課后反思:
優點:
1、教學設計上創新,有自己獨特的思想,聯系現實生活創設情境,精心設計導入,注重科學態度、人文精神、創新意識的教育滲透;注重學生良好精神面貌、思想情感,以及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對于處于懵懂青春期的學生進行了正確的明確的價值觀的引導,這是教育最重要的意義。
2、重難點把握準確適當,教學設計銜接較好,教學目標得到了很好的貫徹,板書設計規范切合主題,作業設計和目標一脈相承。
不足:
1、詩歌是朗讀的藝術,因為課堂容量大,為學生提供的朗讀的機會有點少,朗讀的形式也比較單一,應該齊讀、范讀、請讀等多種方式相結合。
2、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因為是公開課,學生難免緊張,加上高一的學生語文學習的思維方式并未形成,沒有形成知識體系,回答問題不積極,缺少自己的思考,回答問題欠缺自我意識,課堂少了一些靈動和精彩。
3、上課節奏有點快,不能很好的關照到學生,放手教給學生的時間不夠,沒有讓學生充分的表達和參與。
4、教學設計可以再做修改:不再是以“陶淵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為線索貫穿,而是從探究文章入手,其文—其人—延伸拓展,這樣環節脈絡更加清晰,也能節省出來時間留給學生展開討論。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公民的政治生活和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兩個單元,本單元在內容上是前兩個單元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內容。本框題的學習是為后一框題作鋪墊,是以后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往年高考的必考內容。
2、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了解人民代表大會的主要職權;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權力和義務。
2、能力目標: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增強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夠從報刊、書籍等渠道查閱、收集人民代表大會有關資料用于學習。
依據:美國心理學家加涅"為學習設計教學"的主張(學習放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美國布魯納"發現法"(重視學生的學習信心和主動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合作學習的團隊精神。
依據:學習的遷移性原則;皮亞杰發展心理學理論,主張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發展觀。
3、說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人民代表大會及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依據:本節內容不僅是高考的重點,也是考試易錯點。
4、說教學模式:"設疑—探究—歸納—提高".
依據:皮亞杰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學生是在同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建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識結構得到發展;美國布魯納動機性原則,教師要充分注重學生的內在動機,這是教學成敗異常重要的因素。
二、說教法
政治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一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采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同時,由于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基于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會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四、說教學過程(說下教學流程,如:由人大圖片導入新課—學生探究和分組討論:如,人民是怎樣行使國家權力?我國的國家機關是怎樣構成的?--教師點評—小結)具體說下好點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安排如下:
。ㄒ唬﹦撛O情景,激趣引入
。ǘ﹪@中心,突出重點
。ㄈ⿲訉由钊,突破難點
。ㄋ模w納小結,交流感悟
。ㄎ澹┱n后拓展,注重實踐
1、導入新課:(2分鐘)
課件展示出:20xx年3月的兩會相關圖片。 導語設計的依據:以圖片和視頻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講授15分鐘,學生合作探究15分鐘)
。1)人民怎樣當家作主(如人民—代表—各級人大—組成國家權力機關—產生行政,審判機關或決定國家重大事務)從這個示意圖可看出,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什么?(提問下)
通過學生對學過知識的復習,讓學生同桌討論,總結人民當家作主的過程。
以這樣的方式既可以考察學生對學過知識的掌握,又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新課。通過同桌之間討論,提高學生參與課堂能力及總結能力。
。2)肩負著人民重托(結合他的產生,他的地位,有那些權利,對人大代表是一種責任的理解,什么樣的人可當選人大代表?)也可模議: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以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幫助人民解決問題的材料,指導學生總結人大代表和人民的關系及權力和職責。
以給出材料的方式,啟發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并能聯系實際,靈活運用,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3)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可結合今年人大會議議程分析出全國人大的職權?全國人大與其常委會的關系?)通過學生自我閱讀教材后,小組合作,共同探究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地位、職權及常設機關,重點討論其職權。討論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并,展示所收集的與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相關的圖片,和學生一起享受討論成果。
、偻ㄟ^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同時以問題教法開始,由易到難設計題目,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和認知規律。
②經過討論交流,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學習和溝通的良好品質;學生的廣泛參與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綜合能力、表達能力。
、垡詧D片展示的形式對學生感觀上的刺激,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更加深刻。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一、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
1、 人民——國家的主人,間接行使國家權力。
2、 人民代表——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1)法律地位:
(2)產生和任期:
。3)權力:
(4)義務:
3、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
。1)地位:
。2)職權:
。3)組織體系:
5、布置作業
針對當前的素質教育理念,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五、效果評估
這節課教學效果好,我通過創設情境作為引線,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并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人民代表大會及其職權,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使情感得以升華,提高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也有助于學生樹立更強的社會主任翁的意識。
結束:
本節課我根據高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高中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主要研究閉區間上的連續函數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和實際應用,分兩課時,這里是第一課時,它是在學生已經會求某些函數的最值,并且已經掌握了性質:“如果f(x)是閉區間[a,b]上的連續函數,那么f(x)在閉區間[a,b]上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以及會求可導函數的極值之后進行學習的,學好這一節,學生將會求更多的函數的最值,運用本節知識可以解決科技、經濟、社會中的一些如何使成本最低、產量最高、效益最大等實際問題。這節課集中體現了數形結合、理論聯系實際等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學好本節,對于進一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2。教學重點
會求閉區間上連續開區間上可導的函數的最值。 3。教學難點
高三年級學生雖然已經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但由于對求函數極值還不熟練,特別是對優化解題過程依據的理解會有較大的困難,所以這節課的難點是理解確定函數最值的方法。
4。教學關鍵
本節課突破難點的關鍵是:理解方程f′(x)=0的解,包含有指定區間內全部可能的極值點。
【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教材在高中數學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制定本節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1)理解函數的最值與極值的區別和聯系。
(2)進一步明確閉區間[a,b]上的連續函數f(x),在[a,b]上必有最大、最小值。 (3)掌握用導數法求上述函數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方法和步驟。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了解開區間內的連續函數或閉區間上的不連續函數不一定有最大、最小值。 (2)理解閉區間上的連續函數最值存在的可能位置:極值點處或區間端點處。 (3)會求閉區間上連續,開區間內可導的函數的最大、最小值。 3。情感和價值目標
。1)認識事物之間的的區別和聯系。
。2)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能夠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 (3)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理性精神。
【教法選擇】
根據皮亞杰的建構主義認識論,知識是個體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結果,而認識則是起源于主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數最大值、最小值求解的方法與步驟,并優化解題過程,讓學生主動地獲得知識,老師只是進行適當的引導,而不進行全部的灌輸。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這節課主要選擇以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組織教學。
【學法指導】
對于求函數的最值,高三學生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知識基礎,剩下的問題就是有沒有一種更一般的方法,能運用于更多更復雜函數的求最值問題?教學設計中注意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得他們能積極主動地觀察、分析、歸納,以形成認識,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充分發揮他們作為認知主體的作用。
【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大致按照“創設情境,鋪墊導入——合作學習,探索新知——指導應用,鼓勵創新——歸納小結,反饋回授”四個環節進行組織。
【教學設計說明】
上可導的連續函數的最值,這是導數作為數學工具的一個具體體現,整堂課對閉區間上的連續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是否存在?存在于哪里?怎么求?”為線索展開。
1。由于學生對極限和導數的知識學習還談不上深入熟練,因此教學中從直觀性和新舊知識的矛盾沖突中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體驗和生活經驗,遵循學生認知的心理規律,努力實現課程改革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基本理念。
2。關于教學過程,對于本節課的重點:求閉區間上連續,開區間上可導的函數的最值的方法和一般步驟,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掌握。對于難點:求最值問題的優化方法及相關問題,層層遞進逐步提出,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師生共同探究解決,知識的建構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力性。
3。在教學手段上,制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使得數學知識讓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課堂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整合,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4。關于教學法,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愉快地學習,本節課始終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究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數學教學思想,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全過程中。
高中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節《電阻》是初中物理第二冊第六章第三節《電阻》第一節,電阻編排在學生學習了電流以及電流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學生認識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系統性。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電阻的概念和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同時也為學習下一節滑動變阻器打下基礎。電阻是導體的重要電學性質,理解這一概念的初步含義及其決定因素,與理解電流和電壓的概念一樣,是后續學習的必要基礎。
本課時的特點十分重視探究方法教育,重視科學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體驗實驗方法、學習方法,了解什么是電阻和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教學內容的編排是根據提出的問題,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和對實驗現象分析、處理得到相應的結論。
2、教學重點和難點
新課標中要求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本節課的重點為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而難點是電阻概念的建立。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及本節的教材特點,確定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電阻及單位 2、知道影響電阻的因素
3、知道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與自主學習的方法
2、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通過實驗來研究一個量隨幾個量變化的關系;學習通過實驗總結物理規律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了解半導體和超導體以及它們在現代科學技術著的應用,開闊視野
2、讓學生建立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服務于人類的意識
三、說教法
采用教師引導、啟發,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師生共同分析計論,總結出電阻的概念和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具體教法包括:提問法、類比法、分組討論法、實驗法、讀書自學法等。
四、說學法
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實現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針對本節內容和以上教法,學生主要學法為實驗探究法和討論歸納法。充分理解電阻的概念,并以此為基礎認識影響電阻大小的四個因素。
五、教學設計
一)說教學設計思路
學生已對電路和電流都有了初步的認識,引導學生通過把不同的導體接入電路觀察燈泡是否亮暗或比較電流表讀數的大小從而認識影響電流大小的因素,同時讓學生閱讀課本互相交流 知道導體在導電的同時又對電流有阻礙作用的性質,形成電阻的概念,進一步了解電阻單位。 學生已認識導體對電流有阻礙作用,再啟發學生從生活中的經驗及類比方法進行猜想電阻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觀察實驗 ,從中體會控制變量法的應用,再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并提出如何用一根電阻絲如何研究電阻與長度、橫截面積的關系,加深對科學的研究方法的理解掌握。從探究得出電阻的大小與長度、橫截面積、材料和溫度有關,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二)說教學流程
1、引入新課
通過圖片復習舊知導體和絕緣體,創設問題情景“為什么不用鐵做導體”,自然引出問題,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欲望。
2、設疑分析,突破難點
圍繞“為什么不用鐵做導體”這個問題,展開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設疑問一:在電路電壓相等的條件下,銅導線和鐵導線的電流是否一樣,引導學生觀察通過燈的電流越大,則燈越亮。
設疑問二:想一想:為什么電壓相同時,選用不同的導體,電路中的電流不同呢?
學生紛紛討論,但所提猜想缺乏針對性,于是教師設置情景,進行誘導。
情景模擬:某車隊要從A地到B地,受到沙石的阻礙作用,車流會慢下來。
教師講述:將電流類比車流,引導學生猜想,造成通過兩個燈泡的電流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呢?接著指導學生自學課文、分析、比較和討論,最終達成共識:燈泡亮度不同是由于通過燈泡的電流大小不同,而造成電流大小不同的原因是組成電路的導體不同,導體對電流有阻礙作用,不同的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從而總結出電阻的概念: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導體的電阻越大,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就越大,致使通過導體的電流越小。
教師及時在黑板上板書,同時介紹電阻的符號、單位、單位的符號及換算,水到渠成,輕易化解難點。
3、合理運用多媒體,拓展學生知識面
多媒體展示介紹科學家歐姆 ,展示各類電阻器的圖片拓展學生知識面。同時展示常見電阻值,并引導學生分析數據,進行安全教育。
4、運用類比方法 引導猜想電阻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師舉幾個例子,把電流類比車流,引導學生猜想不同的導體接入電路時,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也就是電阻一般不同,那么有哪些因素影響導體電阻大小呢?
附:例子(1)某車隊要從A地到B地,一條是泥濘的小路,一條是平坦的水泥路,我想問一下,哪一條路車隊走的時候受到的阻礙。浚ㄆ教沟乃嗦罚┛磥碥嚵魉艿降淖枇Ω孛娴慕M成材料有關。
。2)同樣是這車隊從A地到B地,當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時,一條是直線到達,還有一條是要轉一大圈子才能到達,同樣到達目的地,從哪一條路走起來比較輕松,也就是說受到的阻礙比較?(直線到達的比較輕松)說明其他條件相同時,車隊所受到的阻礙跟車流所通過的距離的長短有關。
。3)同樣是這車隊從A地到B地,當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時 ,一路很寬,一條路很窄,同樣到達目的地,從哪一條路走起來比較輕松,也就是說受到的阻礙比較小?說明其他條件相同時,車隊所受到的阻礙跟車流所通過的路的橫截面積有關。
接著教師和學生一起做“電阻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電阻的大小與導體材料的關系
要求學生講解下列問題,逐步概括出結論。
①換接不同電阻時,由電流表示數不同,可得出什么結論?
、谀阍鯓臃治龅贸龅?
、畚覀冞@個結論的前提是保持哪些量不變?想一想結論該怎樣敘述?
。ㄍㄟ^引導學生逐步分析,得出結論,培養學生分析數據,歸納總結物理規律的研究方法.問題的層層深入加深了學生對規律的理解。)
2、電阻的大小與導體長度的關系
3、電阻的大小與導體橫截面積的關系
4、電阻的大小與導體溫度的關系
第二、三、四步的分析和第一步一樣。在這過程中讓學生領悟控制變量法
5、總結
學生小結本節內容,教師補充. 強調控制變量實驗方法。
6、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的方式采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這樣既活躍課堂氣氛,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又鞏固知識
7、播放半導體與超導體的視頻,拓展學生知識面,加強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高中說課稿 篇6
一、單元教學理念:
本單元是散文單元,學習重點是整體感知,借鑒吸收,同時進行適當的分析評價。因此,要從文章的內容著手體會作者創作意圖和情感。不但要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也要讓學生在情感心智上得到啟示。
二、單元教學思路:
閱讀課文,對課文的內容、寫法和語言進行分析,這樣可以全面涉及它的內容和形式;也可以著重就某一方面作出恰當的評價,并從課文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地位與作用:
《我與地壇》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七課,也就是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而老版本教材卻將此課安排在第二冊。從教材體例的系統上來說,第一冊重在“整體感知”、“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第二冊將“篩選信息”、“研究探討”、“分析評價”作為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訓練要點;從這個角度上看,教材對散文的鑒賞要求有進一步提高,以適應新世紀的素質教育的要求。從這個方面上來說,《我與地壇》正處在這個訓練體系的較高層級上。從單元的安排上來講,前面已經有了兩篇文章對“整體感知”這一訓練點進行了鋪墊,那么在這一篇文章的教學上就更需要體現出較強的目標訓練意識——需要注意的是,越是到了更高的能力層級,它所要求的綜合語文能力更加突出,而不僅僅是一個訓練點這么簡單。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獨到的人生感情及作者對生命的認識。
2、抓住文中的關鍵句,揣摩語言。
。ㄔO計依據: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不但要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也要讓學生在情感心智上得到啟示。)
三、教學重點:
理解地壇和母親在作者頑強求索中的作用,解開“我(作者)、地壇、母親”三者的關系。
四、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作為殘疾人對生命的感悟及對“生與死”的思考。
。ㄔO計依據:課文的第一部分更注重“生命”的意義,而第二部分更注重“情感”的意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對“情感”的理解和思考又回答了對“生命”的疑惑而母親的“活法”,就解答了自己應該怎樣活、怎樣面對命運、怎樣面對苦難的問題。這是文章的精髓,也是課文理解上的難點。)
五、文章特點與關鍵:
《我與地壇》是本學年度最長的一篇課文之一,教材同時將其確定為“自讀”課文,在課時的安排上和文章的長度構成了一對矛盾。它所講述的是有關生命本身的問題:人該怎樣來看待生命中的苦難。作為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普遍存在著心理疲勞周期較短的現象;而課文說的是一個相對“沉重”甚至“沉悶”的話題。怎樣在45分鐘里將學生的注意力盡量吸引到課文本身上來,完成對7000字的文章的比較深刻的解讀,選擇一個有特點,有吸引力的教學切入點是確保實現教學目的的關鍵。
六、教學方法:通過“提問—啟發—討論—評價”的步驟學習課文。
(設計依據:作為自讀課文,大部分的課堂活動還是要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能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鑒于本篇課文所涉及的特殊的“情感”意義,如果能讓學生自己領悟,自己體會到,完成感情的自我升華,很顯然比教師直接將所謂的“經驗”“教訓”告訴給他們要來得深刻得多。教師如何才能完成這樣的“引路人”的角色!蔷褪菃栴},一環扣一環的問題,是將學生領到新境界的最佳途徑之一。因此本文主要采取“提問式”的教學方法,然后通過討論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七、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課
(使用依據:本文是通過學生默讀、誦讀去理解課文,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通過討論加深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因此在本節課中利用多媒體將幾個需要討論的問題顯示出來,并要求學生緊緊圍繞它去思考。)
八、課時安排:一課時
九、指導學習:課前自學與課堂討論相結合。
(設計依據:根據本文篇幅較長的特點,課前預習,自學是必須的。自學指導的要求是通過作者直接的`語言去理解文章。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去推動學生思考,感受文章的內容,發揮他們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
十、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
挫折對于每個人來說幾乎是必將經歷的。有些人面對命運中的挫折望而卻步,使成功從手中流逝;有些人卻能夠勇敢面對,昂首前行。這些人最終成為生活的強者,為人們所尊敬,例如:司馬遷、張海迪、貝多芬等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的作者史鐵生在其“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失去了雙腿。他歷經磨難,經過一番苦苦的掙扎最終成為了一個著名的作家。
史鐵生有這樣一句話用來解釋他的名字:“心血傾注過的地方不容丟棄,我常常覺得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讓歷史鐵一樣地生著,以便不斷的去看它,不是不斷的去看這些文字,而是借助這些躊躇的腳印不斷看那一向都在寫作著的靈魂,看這靈魂的可能與大向。”
到底他的這些文字是怎樣體現出他的靈魂,讓我們一起進入課文,進入作者的內心,去獲得我們自己的體會。
(設計依據:通過作者自己對名字的解釋,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在特殊經歷下的特殊情感,使學生感受更為真切。)
2、讀準下列字詞:
宿命 坍圮 玉砌雕欄 亙古不變 撅捋 蟬蛻 窸窸窣窣
嘈雜 熨帖 猝然 倔強 雋永 恪守 焦灼
。ㄔO計依據:明確學生需要掌握的一些基礎知識。)
3、思考問題:
第一部分:
、傥闹心膸仔」澥菍Φ貕拔锏拿鑼懀
、谧髡呤窃鯓永斫獾貕囊鈭D?(用文中的話)
③比較3、5兩段的景物描寫,有無發生什么變化?如果有,這種變化意味著什么?(請位同學朗讀課文第5節,其他同學思考)
、茉诘貕髡咚伎剂四男﹩栴}?地壇又為作者解決了哪些問題?
第二部分:
、偃绻f地壇是作者精神的家園,那么母親則是作者生命的航標,是母親的愛和理解幫他解決了怎樣活的問題,但這也使得母親成為“活得最苦的母親”請你談談如何理解這一點。
②第二部分哪幾小節是對母親的描寫?
③作者通過哪些場景去描寫自己的母親?反映了母親怎樣的心境?
、芡ㄟ^作者對母親的描寫,我們體會一下,作者的思想發生了哪些變化?(討論)
4、重點研討,總結評價
、偬釂枺鹤髡咧饾u領悟到“母親的苦難與偉大”,領悟到創作也“并不是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你認為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到底是什么?
、谡n文最后寫道:“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睆娜目矗颂幍摹败囖H”“腳印”是可以有象征意義的。那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它到底象征了什么?
5、課外拓展:如何面對苦難。(舉例?探討)
6、作業:有人說寫作是“本于內心的郁積,發乎情性的自然”,這堂課的作業就是以《地壇給我的啟示》或者《父親》為題寫一篇文章,不計長短,關鍵要發自于你們的內心。
板書設計:
附一:
我與地壇:絕望——思考——希望(怎樣活)
我、地壇、母親
我與母親:頹廢——理解——堅強
附二:
送“我”——理解——(行為描寫)
憂“我”——堅忍——(心理描寫)
找“我”——焦急(關愛)——(側面描寫)
高中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生物》第二冊第8章第3節第2課時。本節課內容是第8章的一個重點,是銜接生態系統類型與能量流動的重要環節。 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和科學探究能力,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觀念的很好素材。
二、學情分析
上節課同學們已經學習了《生態系統的類型》,老師布置了課前預習,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對生態系統的成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對各成分的細化和相互關系并不十分清楚。
三、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ㄒ唬┙虒W目標
。ǎ保┲R目標: (應用)生態系統的成分 食物鏈和食物網
。ǎ玻┣楦心繕耍 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
。ǎ常┠芰δ繕耍 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思維遷移能力
。ǘ┙虒W重點:
(1)生態系統的成分
。ǎ玻┦澄镦満褪澄锞W
。ㄈ┙虒W難點:
。ǎ保┥a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的關系
。ǎ玻┥鷳B系統實際例子的理解和運用
四、教法、學法
教法:體驗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傳統傳授法結合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學法: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
五、教學程序(以40分鐘計算)
(一)導入
、購土暽瞎澱n的重點知識,讓同學們回憶起生態系統等概念,從而為新課的導入做鋪(3min左右)(教學方式:師生共同回顧)
②給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現有以下幾種生物:青草、吃蟲鳥、蝗蟲、細菌、貓頭鷹,請運用所學知識,用箭頭的形式反映它們之間的關系。(特意給出 “細菌”,為強調“這里的食物關系是捕食關系”埋下伏筆。)學生分析并展示分析結果:讓同學們分組討論其中的各個成分及其作用(因布置了提前預習才可以做這一步)(5min左右)(教學方式:學生分組討論后派代表回答)
(二) 新課教學(20min左右)(教學方式:教師講授)
在上述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點評,并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共同歸納:
①生態系統的結構
1、非生物物質和能量:光、熱、空氣、無機鹽、水分等系統
2、生產者:能利用太陽能通過光合作用,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的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但光合細菌也是)的結構
3、消費者:初級、次級、三級……
4、分解者:(一般為微生物)
【過渡】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生態系統的各成分不是孤立的,而是緊密聯系的。 由此我們需要引進兩個新的概念:食物鏈與食物網
、谑澄镦湥▽W習重點與難點) 學習要求:
1、概念上的理解
2、食物鏈中非生物物質、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辨別 3、實際例子的分析
【分析】:青草、蝗蟲、吃蟲鳥、貓頭鷹間的食物關系為捕食關系,而與細菌間則不是。 同時特別指出:這是一個食物鏈,細菌在這種食物鏈中沒有占據相應位置。并寫出一條完整的食物鏈:青草→蝗蟲→吃蟲鳥→貓頭鷹。 說明:食物鏈的起點、終點
在上述討論基礎上,結合老師講解,共同歸納:
、凼澄锞W(學習重點與難點) 學習要求:
1、概念上的理解
2、食物網中食物鏈的尋找以及各食物鏈中非生物物質、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辨別
3、食物鏈與食物網的區別與聯系
4、實際例子的分析(教學方式: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結論)
。ㄈ╈柟趟鶎W知識,同時為下節課“能量流動”內容埋下伏筆(10min左右)(教學式:師生共同回顧)
提問:1、生態系統的組成有幾個?分別是什么?
2、食物鏈與食物網有何關系?
『例題』如圖是一個簡化的食物網圖解,請據圖回答:
(1)該食物網中共有幾條食物鏈?
。2)魚與貝類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3)生態系統的成分中,該圖未體現出來的成分還有哪些?
。ㄋ模┳鳂I布置(2min左右) 課后作業:
1、P88復習題,
2、自己運用所學,設計一個“微型生態系統”
預習:下節課要講的內容: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
六、板書設計
(一)生態系統的組成
1、非生物物質和能量:光、熱、空氣、無機鹽、水分等生態系統
2、生產者:能利用太陽能通過光合作用,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的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但光合細菌也是)的組成
3、消費者:初級、次級、三級……
4、分解者:(一般為微生物)
。ǘ┦澄镦溑c食物網
1、食物鏈的概念:在生態系統中,各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叫做食物鏈。
2、實際例子的分析:草→蝗蟲→食蟲鳥→貓頭鷹
3、食物網的概念:在一個生態系統中,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結的復雜的營養關系,叫做食物網。 4、實際例子分析
七、教學反思
7.1以學生為主體,圓滿完成各項教學目標。
本課的設計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理念,努力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本節課從一個實際例子引出所講內容,在講解知識的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幫助學生思考問題,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與食物網的關系等。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學習了相關知識,而且在討論中充分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學生參與度高,學習興趣濃,很好的完成了三維目標。
7.2 倡導探究性學習。
《生物課程標準》指出生物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探究性學習是貫穿于依照課程標準編制的教材的全部文字和設置的各個欄目之中的,因此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實施,應該落實好探究活動。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于求得結論。因為提供給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題目,其結論在科學上已有定論。之所以還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讓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本節課從一開始就通過提出問題產生了懸念,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解決了一個問題又引出一個新問題,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循循善誘,幫學生將復雜的實驗簡單化,是他們在探究中學到知識,培養能力,在快樂的活動中輕松的解決問題。 7.3充分整合不同版本教材中的課程資源。
關于生態系統的結構的內容,初中教材、原來高中人教版教材、現在新人教版教材等,每一版本的教材都有其長處,我在教學準備過程中整合了各個版本教材的優點,盡量將知識和實際例子結合,使其直觀化,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7.4不足之處。
本堂課由于相對來說知識點較為分散,而且多為靈活運用性的知識,在學生理解和老師教授過程中均存在一定難度。在選擇教授方法時還有待改進。另外還要更注重時間的合理安排。由于教學過程中受課堂教學時間和班級較大的限制,難以組織學生進行室外的調查、探究過程等活動。若有條件,應該組織全班同學把課堂搬出教室,走進大自然,就能讓每一位同學都能更深刻、更真切的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意義,提高生態意識。另外,如果時間充裕,老師對各小組討論結果進行詳細點評,教學效果將會更好
【【推薦】高中說課稿匯編7篇】相關文章:
【推薦】高中說課稿模板匯編四篇06-18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匯編5篇07-16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五篇07-17
【推薦】高中說課稿集合八篇07-05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編6篇07-23
【推薦】高中歷史說課稿3篇07-02
【推薦】高中體育說課稿3篇06-17
【推薦】高中音樂說課稿四篇06-14
【推薦】高中地理說課稿三篇06-10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編十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