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合集十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來自 中學的 。橋是經過放大的一條板凳——橋梁專家茅以生這樣風趣地解釋“橋”,今天,我說課的標題就是《中國石拱橋》。我的說課有七個內容:說教材分析、說教育教學思想、說教學目標、說教學方法、說教學步驟、說板書設計、說教學評價。
一、說教材
《中國石拱橋》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這篇文章介紹了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的特點,說明了我國橋梁事業的飛躍發展,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和卓越才智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把握石拱橋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說明事物的方法;2、品味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教學難點:以趙州橋、盧溝橋為重點說明中國石拱橋,理解作者的說明順
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二、說教育教學思想
根據新課程標準,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養成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發展奠定語文基礎。
所以,這節課我遵循的教學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2、利于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
3、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4、師生互動促進教學。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①積累“雄偉、殘損、古樸、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絕倫”等詞語,掌握讀音和詞義。②了解中國橋梁建設的偉大成就,把握石拱橋的特征。
2、能力目標:①了解說明對象,把握對象特征,整體感知文章,培養初步閱讀說明文的能力。②把握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對事物的思考方式,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③揣摩語言,把握說明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
3、德育目標:了解我國橋梁建設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和對聰明辛勤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四、說教學方法
首先利用多媒體,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在教學中發揮多媒體優勢,調動最適宜的教學資源,能增大教學容量,創設教學情景,啟發學生思維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樂學、愛學。
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讓學生自讀自思,輔以教師的點撥引導,化枯燥為生動,變死寂為靈動,提高說明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進入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培養自學能力,在學會學習的過程中達到自能會學。本節課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前提下,強調動口動腦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創新能力和發展智能,提高整體素質
討論法:討論法是民主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映,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評論與爭辯能力。通過討論,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合作,敢于質疑,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
五、說教學步驟
導入。課前,讓學生討論見過哪些橋,視頻演示趙州橋片段。
作者介紹。首先向學生適當介紹作者是必要的,但是內容要精當,有所側重,有利于增加學生文學常識。
比較閱讀。接著,教師分發資料,《荷情萬種》、《荷花》,學生閱讀后,并感知它們的區別,學生談閱讀感受,只要能談到一兩點就行。兩文同樣寫荷花。但《荷情萬種》這是一篇記敘文,兼有抒情、議論。記敘自己賞荷的經過,對荷的描寫和體驗極有層次,先寫荷風,又寫荷花!逗苫ā愤@篇文章介紹了荷花的觀賞價值、食用價值、藥用價值等。突出強調鮮藕、蓮子,略寫荷梗、荷花、蓮蕊、蓮須。全文語言平實,知識性強,是一篇說明文。教師簡介說明文的文體特征。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于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說明事物特點和闡明事理是說明文的兩種類型。
朗讀。朗讀是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過程,它能幫學生初步把握文意。教師用多媒體顯示視頻配樂朗讀,再用多媒體顯示需要積累的詞語,然后讓學生填寫,既檢查預習情況,又便于學生了解文意。
了解說明對象。培養學生了解說明對象,把握對象特征是本文的能力目標。用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的問題。學生接受問題后,會急切的投入思考。這個環節,讓各小組分組討論,思考出答案,并搶答。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啟發思考,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進行思考,通過互相探討解決問題,組織學生自我學習、自主解決問題,這是中學生學習知識、形成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學生回答結束以后,給出標準答案,并給予圖片提示,幫助學生理解。
理解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技巧。這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說明文順序的定義,初步了解有關說明順序的知識。再要求學生給課文分段,因為給課文分段是學生已經熟練掌握的閱讀能力,通過分段來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教師最后要明確,課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時間、結構特征的順序來分別介紹這兩座橋的,所以是邏輯順序。
揣摩語言,體會說明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這也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問題,學生朗讀句子,思考、體會,同樣是小組之間交流,組長整理討論結果,并作出回答,教師進行引導,并給出答案,作總結:說明文的語言有準確、嚴密的特點。因此我們學習說明文語言,最重要的就是抓住“準確”二字。再讓學生找語言準確、嚴密的例子在班上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回答作出一定的評價,并指導和給予建議。及時鼓勵學生思考,讓學生體驗到主動學習中求知的滿足感、成功的歡樂感和學習的愉悅感,鼓勵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積極主動,達到教學目標。
簡單介紹說明方法。本文是新課程改革以后,初中階段的第一篇說明文,所以還不必向學生過多的講解說明方法,只要向學生簡單介紹,使他們有所認識就行。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本文使用的說明方法和例句,
合理安排課后練習,鞏固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后完成以下兩個活動設計一、寫作活動設計。1、你一定熱愛自己的家鄉,選擇當地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要求抓住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順序說明。教師提示:要求寫成說明文的文章,不要在有關建筑物的故事、對建筑物的感情抒發上多費筆墨,語言應準確、簡明。2、請以“我家鄉的橋”為題,寫兩篇不同體裁的文章:一篇寫成記敘文,一篇寫成說明文。二、實踐活動設計1、設想未來的橋是什么樣子的,畫出來,先分組交流,然后每組推選一位代表面向全班匯報。教師提示:對未來的設想是建立在對目前的橋存在不足與缺陷的認識基礎上的,所以先討論現在的各種類型、各種用途的橋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然后再暢想未來的橋是什么樣子。2、課外收集古今中外著名的橋資料,然后從不同角度(如結構、功能、建筑材料等)對它們進行分類,并選擇一些有特色的橋給它們建立小檔案。教師提供一些本地出名建筑物的圖片和資料,或者在課件網頁里給學生提供相關的資料,便于學生課后查閱。教學目標是否得到落實,教學過程能否體現目標,都需要教師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及時的進行課外拓展訓練,可以很好的反饋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和效果。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的功能是簡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學內容。
七、教學評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的四個教學目標指引著教師教的活動,也指引著學生學的活動。學生正確掌握了詩歌的思想內容,了解聯想和想像在詩歌中的作用,并能適當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手段進行文學創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整個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但具體的課堂教學還要根據當時的情景調整。
總結一下,本課教學有一下特點:
1、全新引入,調動積極性。
2、師生互動,有效教與學。
3、愉快教學,能力提高
我的說課結束了,謝謝大家。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專家老師:
我是×××××××,我今天非常榮幸有這么一個展示的機會,謝謝你們!希望得到你們的指導.我說課的題目是《花未眠》,我說課的內容分別是說教材,說教學法,教學程序設計等.
《花未眠》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第四篇課文,是曰本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的一篇關于美和審美的哲理散文.現就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單元設計的目的是通過閱讀現當代散文,學會在總體把握散文思想內容和藝術的基礎上,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語言.學會整體把握文章思想內容,學會體會散文語言的美感.《花未眠》是第一冊第二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文章以發現海棠花未眠寫起,從三個方面闡述:自然美是無限的,人感受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親近所得;重視自然美,崇尚寫實精神.本文由于是哲理散文,加上學生對藝術欣賞的能力尚待形成,因此內容理解較難.如何把難理解的文章深入淺出的講解好,使學生能較好的理解體會是教學設計的關鍵所在.
2,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教學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課特點,特制定兩個教學目標:(1)情感目標,理解本文主旨,讓學生建立起感受生活美的意識.(2)知識與能力目標,學會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品味散文語言.能從現實生活中去發現美,感受美,學會創造美.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的設定,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就確定為:理解本文主旨與鑒賞本文語言,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二,說教法:
本文教學重點是理解主旨和鑒賞語言,因此教學中讓學生整體把握文章是關鍵.運用前幾篇課文所學的提要鉤玄的方法,學會勾畫圈點重要的句子,抓住關鍵句子理解主旨.采用重點段落重點閱讀的方法進行,讓學生能盡快的抓住關鍵.同時也采用問題激趣討論法,使學生能自主地探討問題.
三,說學法:
本課內容較難理解,特別是有些哲理性較強,隱含著作者深切感受的語句如:"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等,理解較困難,因此,課堂上要激發學生的探討興趣,讓學生自由的發表意見,自主合作的探討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
1,導語設計:以一組鮮花圖片展示其自然的美,讓學生自由發表觀后感受,引起學生對自然美的注意和欣賞.此設計直接調動學生的審美情感.然后由蘇軾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的佳句引入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出示題目.
2,簡介作者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說家,散文家.幼年時父母相繼去世,分別由外祖父和舅父托養.1924年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后,開始了作家生涯.小說《伊豆的舞女》(1925)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壇的地位.代表作有《雪國》(1937),《千只鶴》(1951),《古都》(1957)等.它們"以豐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現了日本人的內心精華",川端康成因此獲得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他是繼泰戈爾之后,第二個獲此殊榮的東方作家.川端康成繼承了大和民族文學的古典美,并使其升華到美學境地.在文學領域中,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獲得者和傳播者.由于受佛教影響較深,故其作品常帶有消極悲觀情調.榮譽也不能解脫他思想的頹廢和空虛,1972年4月16日,他終于口含煤氣管自殺,終年73歲.
3,初步理解文章主旨:
首先指定學生朗讀第三段內容,然后思考:看看作者由花未眠想到了什么或者說有什么感悟接著讓學生評價是否同意這個觀點能否說說他們所能感受的自然的美
通過這個過程的閱讀,學生就能整體把握到文章的一個觀點: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同時也通過討論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我們身邊很多事物是非常美的,只是我們平常沒有留心,讓學生明白平時要留心生活中的自然美.
4,思考作者又是在怎樣的環境中發現海棠花的美的呢
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學會在文中找到答案:"凌晨四點起來,我一個人凝視著海棠花,更覺得它美極了.""我之發現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獨自住在旅館里,凌晨四時就醒來的緣故吧."然后教師小結:作者能夠發現司空見慣的海棠花的美,原因有二:一為"靜";二為"孤獨".學生通過這一環節的自學,就去把文章的第二觀點"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找到并有所理解了.
5,出示文中出現的有關藝術作品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思考對于這些藝術作品作者持什么態度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借此讓學生再去讀文章關于這些內容的段落,明白這些藝術作品都是和自然美的完美結合,能夠給人更多的美感,而真正反映自然美的藝術作品更能引起欣賞者美的共鳴,能夠提高人對美的感受能力.
6,通過這幾個環節的學習,學生對內容有了全面的了解,教師此時再加以總結,學生就對內容有了更明確的理解.教師小結:作者由未眠之海棠寫起,闡述了自己對美和審美的三個觀點,即: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卻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提,是親近所得;契合自然美的藝術品能提高人對美的感受能力.這三個觀點其實就是要告訴我們要發現存在的美,感受發現的美,創造有所發現的美.
7,學生對內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然后再進行遷移拓展就順理成章了.設計一個遷移訓練,讓學生從讀到寫,出示一個名家描寫自然美的語段,朱自清《荷塘月色》;出示一幅清幽的山水圖,也請學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美用三五句話把它描述出來.
8,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品味文中優美的句子的含義這個環節放手讓學生自由討論,你認為優美的句子或是不太好理解的句子.
教師可舉例引導如:
(1)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為什么說盛放的海棠花的美含有一種"哀傷"
明確:海棠花在夜間是不眠的,然而其盛放的美卻無人發現,無人欣賞,所以說含有一種哀傷的美.
(2)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這句話背后有什么隱蕆義
明確:①一個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現自己的美,作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②人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在有意或無意間錯過一些美好事物的過程.我們可能錯過了美的景色,美的音樂,錯過了山上那從沒有看過一眼的野花和小草,錯過了從我們身邊流淌過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堅韌地活著,就能不斷發現美.③我們要用畢生的不懈追求使有限的感受美的能力接近無限的自然美.
9,最后教師總結:通過學習,我們可以發現,雖然這是一篇談論美學問題的文章,可是它本身也是美的.其實美無處不在,美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應該感謝川端康成,他告訴我們只要細心地去尋找,用心地去觀察,我們就可以發現美,感受美并能創造美.那就讓我們以這種美好的心態去擁抱我們燦爛的明天吧!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3
《花未眠》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第四篇課文,是曰本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的一篇關于美和審美的哲理散文,F就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單元設計的目的是通過閱讀現當代散文,學會在總體把握散文思想內容和藝術的基礎上,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語言。學會整體把握文章思想內容,學會體會散文語言的美感!痘ㄎ疵摺肥堑谝粌缘诙䥺卧淖詈笠黄n文,文章以發現海棠花未眠寫起,從三個方面闡述:自然美是無限的,人感受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親近所得;重視自然美,崇尚寫實精神。本文由于是哲理散文,加上學生對藝術欣賞的能力尚待形成,因此內容理解較難。如何把難理解的文章深入淺出的講解好,使學生能較好的理解體會是教學設計的關鍵所在。
2、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教學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課特點,特制定兩個教學目標:(1)情感目標,理解本文主旨,讓學生建立起感受生活美的意識。(2)知識與能力目標,學會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品味散文語言。能從現實生活中去發現美,感受美,學會創造美。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的設定,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就確定為:理解本文主旨與鑒賞本文語言,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二、說教法:
本文教學重點是理解主旨和鑒賞語言,因此教學中讓學生整體把握文章是關鍵。運用前幾篇課文所學的提要鉤玄的方法,學會勾畫圈點重要的句子,抓住關鍵句子理解主旨。采用重點段落重點閱讀的方法進行,讓學生能盡快的抓住關鍵。同時也采用問題激趣討論法,使學生能自主地探討問題。
三、說學法:
本課內容較難理解,特別是有些哲理性較強,隱含著作者深切感受的語句如:"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等,理解較困難,因此,課堂上要激發學生的探討興趣,讓意見,自主合作的探討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
1、導語設計:以一組鮮花圖片展示其自然的美,觀后感受,引起學生對自然美的注意和欣賞。此設計直接調動學生的審美情感。然后由蘇軾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的佳句引入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出示題目。
2、簡介作者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說家,散文家。幼年時父母相繼去世,分別由外祖父和舅父托養。1924年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后,開始了作家生涯。小說《伊豆的舞女》(1925)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壇的地位。代表作有《雪國》(1937),《千只鶴》(1951),《古都》(1957)等。它們"以豐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現了日本人的內心精華",川端康成因此獲得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他是繼泰戈爾之后,第二個獲此殊榮的東方作家。川端康成繼承了大和民族文學的古典美,并使其升華到美學境地。在文學領域中,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獲得者和傳播者。由于受佛教影響較深,故其作品常帶有消極悲觀情調。榮譽也不能解脫他思想的頹廢和空虛,1972年4月16日,他終于口含煤氣管自殺,終年73歲。
3、初步理解文章主旨:
首先指定學生朗讀第三段內容,然后思考:看看作者由花未眠想到了什么或者說有什么感悟接著讓學生評價是否同意這個觀點能否說說他們所能感受的自然的美
通過這個過程的閱讀,學生就能整體把握到文章的一個觀點: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同時也通過討論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我們身邊很多事物是非常美的,只是我們平常沒有留心,讓學生明白平時要留心生活中的自然美。
4、思考作者又是在怎樣的環境中發現海棠花的美的呢
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學會在文中找到答案:"凌晨四點起來,我一個人凝視著海棠花,更覺得它美極了。""我之發現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獨自住在旅館里,凌晨四時就醒來的緣故吧。"然后教師小結:作者能夠發現司空見慣的海棠花的美,原因有二:一為"靜";二為"孤獨"。學生通過這一環節的自學,就去把文章的第二觀點"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找到并有所理解了。
5、出示文中出現的有關藝術作品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思考對于這些藝術作品作者持什么態度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借此讓學生再去讀文章關于這些內容的段落,明白這些藝術作品都是和自然美的完美結合,能夠給人更多的美感,而真正反映自然美的藝術作品更能引起欣賞者美的共鳴,能夠提高人對美的感受能力。
6、通過這幾個環節的學習,學生對內容有了全面的了解,教師此時再加以總結,學生就對內容有了更明確的理解。教師小結:作者由未眠之海棠寫起,闡述了自己對美和審美的三個觀點,即: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卻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提,是親近所得;契合自然美的藝術品能提高人對美的感受能力。這三個觀點其實就是要告訴我們要發現存在的美,感受發現的美,創造有所發現的美。
7、學生對內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然后再進行遷移拓展就順理成章了。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阿房宮賦》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三單元的課文。賦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文體,杜牧的這篇《阿房宮賦》是傳誦千古的名篇。教學時,可參考“課文說明”和“有關資料”,分別在內容和形式上給學生做一些必要的提示。通過讓學生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加深對這篇賦諷喻現實的思想意義的認識;通過講解賦體的源流和特點,讓學生將這篇“賦”和本單元學過的其他三篇“古文”做一些比較,掌握賦在描寫、敘事、議論等方面的一些特點,為熟讀背誦打下基礎。
二、說學情
基于文言文自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本文的.學習,應著重讓學生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把握文章內容,從而更好地體會文章所要表現的內容。
三、說教學目標
因此,基于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了解“賦”的文章體裁特點,體會本文的語言風格,了解文言詞語的活用現象和文言句式。
2。學習文章多用對偶、排比的語言風格,并使之運用于今后的寫作中,增加習作的文采。
3。正確對待人生中的成功與進步,絕不驕傲自滿,而應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和具有一定的憂患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學生掌握重點文言知識”為我的教學重點,“正確對待人生中的成功與進步,絕不驕傲自滿,而應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和具有一定的憂患意識”為我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此,我將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誦讀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那么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獲取新知識。我的導入語設計如下:“‘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總結歷史的興亡教訓可以補察當今為政的得失。在總結秦亡的教訓,針對唐敬宗繼位后,廣造宮室,天怒人怨的現實,杜牧作《阿房宮賦》以諷時刺世,那么,在這篇賦中,杜牧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呢?讓我們通過學習來體會!保ò鍟n題——我有一個夢想)
。ǘ┬抡n講授
1。在初讀文章的過程中,我會讓學生聽課文錄音,邊聽,邊理解。
2。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投影學生在預習課文時遇到的字詞句理解方面的問題,同學討論,教師強調重點,師生合作共同解決。
(三)深入研讀
1。讓學生填充課文內容: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老師課前把文章讀了一遍又一遍,越讀文章越短,最后只讀成一段文字,我想同學和老師的感受是一樣的,請看投影:
阿房之宮,其形可謂()矣,其制可謂()矣,宮中之女可謂()矣,宮中之寶可謂()矣,其費可謂()矣,其奢可謂()矣。其亡可謂()矣!嗚呼!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可()矣。
答案:雄、大、眾、多、糜、極、速、悲
2。請學生在文中找出“雄、大、眾、多、糜、極、速、悲”的具體內容,并朗讀這些內容。
杜牧為文,十分重視辭彩的“華赫而莊整”,作者充分利用賦的特長(“賦者,鋪也。鋪采攡文,體物寫志也。”——《文心雕龍詮賦》),潑墨如云,鋪陳渲染描繪阿房宮。請看課文第1、2段。
3。誦讀1、2段,感受賦體特點
。1)這兩段文字極力描寫阿房宮的宮貌是如此的富麗堂皇,宮人是如此之眾多,生活是如此之驕奢糜爛,齊讀,CAI教學媒體展示音(配樂《漢宮秋月》)像。
思考:這兩段文字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或找出自己認為好的句段并說明理由)
例如:
品析“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品析“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何虹”;
品析“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
學生討論,七嘴八舌地補充,教師適當點撥。
配樂《漢宮秋月》(二胡)
《過秦論》《六國論》《阿房宮賦》比較分析,理解作者寫作意圖。
4。(1)比較《過秦論》/《阿房宮賦》對秦亡原因的見解。
啟發思考:同樣是借秦諷時,賈誼在《過秦論》中指出秦亡的原因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同樣,杜牧對秦滅亡也作了深層思考,他提出的見解是——?“滅六果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思考:為什么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呢?——“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保ㄌK洵《六國論》)那么為什么說“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呢?我們一起學習第3、4段。
從這里,我們看到“多行不義必自斃”!這是歷史的辯證法。杜文以阿房宮作為切入口,在杜牧筆下,阿房宮成了秦皇驕奢的見證,封建獨裁的象征,秦朝滅亡的標志。(板書)
(2)比較閱讀:《阿房宮賦》末段/《六國論》末段(課堂練習,附后)根據同學們反饋的情況再作評析。
。ㄋ模╈柟烫岣
仿照下面的排比句的形式,讓學生以“啊,老師!”開頭,寫一個句式相同的句子。(不超過60字)
出示投影:(學生討論,老師點撥)啊,黃河!有了你乳汁的澆灌,這貧瘠的土地,才有了青山綠水,才有了茅屋、雞鳴、老牛的蹄印和孩子的嬉戲繪織而成的田園風光,才有了那神奇而燦爛的文化。
。ㄎ澹┬〗Y作業
在學生交流之后,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然后總結并布置作業,作業如下所示:嘗試背誦這篇文章。
整個設計,從單元和專題的整體考慮進行了規劃和構思,體現了大語文觀,注重了探究、體驗,實現了對方法的學習和遷移運用,發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阿房宮賦
奢——亡——鑒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鞠躬,擦黑板)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學目標
因為大部分學生對詩歌閱讀感到困難,所以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有意識地降低難度,引導學生對整首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然后重點講解思想內容方法的知識。通過訓練讓學生掌握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方面的方法,然后利用這個方法訓練能力,提高學生在試卷上的得分能力。所以,我的教學目標就是:
1、把握詩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出題者的意圖,有針對性地答題。
二、說教學方法
學生對古代詩文鑒賞有一定的畏難心理,而且平時在披閱試卷的時候也發現學生這個題目的得分較低。所以,我首先要讓學生破除這種畏難心理。只有不懼怕了,才有可能做好。我便在開始的時候給學生講解高考有關的知識,同時使用風趣的語言。目的是讓學生了解高考,消除學生對這個題目的畏懼心理,同時放松學生的心態,活躍課堂氣氛。
再次,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自己上黑板做題。先不做任何的提示,讓學生把自己的錯誤展示出來,然后有針對性地講解,以期能突出重點,有的放矢。然后總結方法,方法總結出來以后,再做相關的題目提高能力。體現學案導學,自主探究,自我展示,精講啟發的教學思想。
三、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我利用學生對詩歌熟悉的現狀進行導入,同是用一個夸張的句子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身體里流淌著詩歌的天賦,然后來一個轉折,指出學生在考試的時候做這個題目時的困惑。有困惑,我來幫你解決。以此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授課過程
講解高考考綱關于這個問題的相關規定。注意引導學生回憶相關的詩歌名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進行高考題目的相關講解。首先講解題目,題目是一首詩歌的重要部分,在很多情況下是詩眼的所在。在這首詩歌里面,題目就給出了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等要素。這些要素是學生掌握文章內容的一個重要提示。然后重點講解“故園”、“折柳”。通過“故園”讓學生把握詩歌鑒賞中重要字詞的作用。重點講解“折柳”這個詞,一個是有關“折柳”的典故,“柳”和“留”的諧音;另一個是關于《折楊柳》這個曲子,以及曲子的內容。
在講“柳”和“留”諧音的時候,我沒有直接把他們的諧音關系說出來。因為學生利用自己的學習過的知識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如果直接說出來,那么學生就不能夠深入思考,沒有思考,收獲就不會大;也不能夠訓練他們把已學過的知識和從來沒有見過的知識聯系起來的能力。所以,我就旁敲側擊,說了“道是無晴卻有晴”這個詩句,側面點撥,讓其有頓悟的感覺。如果學生通過這種聯想發現這個“秘密”,他就很有成就感!
再次,針對題目講解。首先要讀題目,在讀題目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對出題者的語言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可以得出出題者在題目中給你的提示,以及出題者所要考查的方面。然后讓學生上黑板板書答案,這個實際上是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學生的錯誤應該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這樣可以了解學情,提高講題的針對性。講解出學生在答案正確的部分和不正確的部分。重點講解學生正確的答案是從哪里來的,學生不正確的答案是怎么來的,怎么才能夠得到正確的答案。
在講解第二個學生的板書時,我首先表揚學生的板書,一是鼓勵這個學生,二是給其他同學的一個信號,這樣的書寫就是好的,你應該有這樣的書寫。然后表揚學生在答題方面的條理性:分條列敘。答題的規范性是回答這類題目的一個重要方面,必須在平時的教學中持之以恒地進行培養。
根據我選擇的詩歌的不同,我針對各個不同的詩歌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第一首詩歌是我重點講解的,所以,我讓學生讀詩,然后從題目入手,細致分析文章的內容。然后就題目進行分析和把握。在講題的過程中進行相應的拓展,以期學生能夠對這首詩有一個全面的把握。第二首我就讓學生自己分析,稍微做一些指點,以此讓學生掌握剛剛總結出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的能力。第三首詩歌我就完全放給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生發表自己對這首詩歌的看法。但是,最好的答案我心里是有譜的:只有分析到“梅”與“人”
這個層次,才能說學生把這首詩的思想內容讀通了。第四首詩歌我直接就把它作為了課后作業。這樣可以讓我把精力集中到重點問題上,又可以讓學生有自我發揮的時間和空間。使我的課堂盡可能發揮最大的效用。
再一個就是關于課堂上的語言。雖然我平時不是很愛說笑。但是,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愛這門課的一個前提是使他覺得這門課有意思。我利用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的特點,在課堂語言中盡量讓學生體會到語文是一門多么有趣的學科,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風趣的語言可以調節課堂氣氛。輕松的課堂氣氛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而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如果對這門課不太感興趣,時間長了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同時,我也是用我的這種語言把一些難以表達的東西用一種客觀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課本和習題中看到的高不可攀的東西變成自己生活的東西。讓學生明白:語文的外延使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更要從生活中學習。日常的積累和觀察,經常的反思和總結是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四、說板書
我的板書沒有什么特色。但是,我在設計板書的時候注重體現這堂課前后環節之間的緊密聯系。一環扣一環,學生看完以后能夠回想起這堂課的開始、重點和結束。
古代詩文鑒賞
高考相關內容
試題講解
找詩眼
方法指導 重煉字
抓名句、含義豐富的重點句
加強練習
五、說達標訓練
我的達標訓練實際上是分布在課堂的兩個訓練題目里面進行的。第一個是對所講方法的訓練,是讓學生熟悉所學習過的方法。第二個難度稍微大一些,是讓學生站在出題者的角度進行一個逆向思維,從而更好地把握出題者的意圖,更準確地答題。
六、教學反思
這堂課上我注意環節緊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給學生犯錯誤的機會,然后針對其錯誤進行重點講解。大部分學生能夠把握古代詩文鑒賞在思想內容方面的方法并在做題的過程中予以運用。學案導學的功能得到發揮,學生聽、說、讀、寫都得到鍛煉。在課堂教學中,活躍的課堂氣氛,風趣的語言是一個法寶,而我的語言算不上風趣和幽默,確切的說是通俗。我以后應該在這個方面多加努力,讓自己的課堂語言風趣起來。下午,我講課所用班級的語文老師來向我要最后一個題目的答案,說他們班的學生說應該趁熱打鐵把后面的題目講完。我沒有讓這些學生浪費時間,沒有讓聽課的領導老師浪費時間,我感覺就是我的欣慰。
結束這堂課以后我對我的教學進行了反思,加上其他領導和老師對自己的指點,認識到
我的教學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課堂的時間安排不合理。課堂開始的時候,我講的過多。到了后來時間就緊張了,學生做題的時間少了,耽誤了學生的訓練,也使自己的課上的不夠完整。課堂的前半部分我應該少講,學生能夠讀的讓學生讀,能夠自己看的讓學生自己看。
第二,雖然有調動學生的表現,但是調動的不夠充分,特別是在讓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我只是讓一個學生進行板書,然后按照這個同學的答案進行講解,那么就等于忽視了大部分同學,而且容易給這個同學造成信心上的打擊。因為,這個學生的答案肯定不是完美的。黑板上板書答案在放大優點的同時也放大了缺點,而且,講題又注重講缺點,所以,這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以后可以多讓幾位同學上黑板板書,然后讓幾位同學進行評分、評價,相互討論。還可以讓學生討論,自由發言,找出他們答案中的合理部分組合成答案,大部分同學都有一種參與的成就感,學習的信心就會越來越足。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作用分析:《蜀道難》是蘇教版高中必修教材必修四“筆落驚風雨”專題“詩從肺腑出”板塊的一篇文章。本板塊的其他篇目是《登高》(杜甫)、《琵琶行(并序)》(白居易)、《錦瑟》(李商隱)。本詩是專題第一篇,在專題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本詩在李白詩歌中既有代表性,又有特殊性。代表性主要體現為:內容上傷時憂世、關注國事的憂樂意識和熱愛大好河山的誠摯感情,藝術上新奇大膽夸張想象的浪漫手法,風格上熱情奔放宏偉豪邁的基調等。特殊性體現為:作者采用古樂府形式,卻又對樂府古題有所創新和發展。本詩運用了大量散文化詩句,字數從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參差錯落,長短不齊,形成了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韻腳也三次變換。
2.說學情分析
對于高中學生而言,一方面,他們已接觸過不少李白的詩歌,對其詩歌也有了一定了解,但實際上仍停留在較為膚淺的層次;另一方面,他們又擔負著艱巨的應考任務。因此,本文教學既要立足課文解讀,也要著眼全局,使學生通過學習本文,舉一反三,加深對李白詩歌、盛唐詩歌的理解,學得一些詩歌鑒賞的方法。班級學生素質一般,對本文文字有較多障礙,難度較大,所以仍然要安排足夠的教學時間———兩課時,并且布置預習作業。
3.說課程標準: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地表達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
基于以上幾點,本詩意象雄渾,筆意恣肆,詩風豪放。努力滲透新課程理念,擬以“難”為切入點,以“嘆”激趣、導疑,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品讀意象→體味詩風→感悟情感,最終達成對詩歌的綜合體驗。
我把教學目標設定為
(1)研習意象,體驗討論,品析蜀道之“難”,感悟詩人情感。
(2)學習詩歌描寫蜀道難的手法,體會李白雄放詩風。
而把(1)作為教學重點,(2)作為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1.朗讀———感受音韻之美。朗讀是詩歌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朗讀,透過抑揚頓挫的語調節奏,可以感受詩歌的音韻之美。詩歌的朗讀要把握好兩個重要環節。一是音步,即詩歌的停頓及由此形成的節奏。二是輕重音調,即語調。音步和音調都應該根據詩歌內容劃分。因此,朗讀的第一步是深刻體會詩歌內容,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同時,朗讀也是感受詩歌情感的重要途徑。通過反復朗讀,可以加深對詩歌情感的體悟。
2.研讀法、點撥法:師生共同探究,尋求文字背后的知識,品味李白語言的獨特魅力;
三、說學法
1.朗讀法
2.自主合作探究
四、說教學流程
1.導入
李白印象:人,豪放率性;詩,浪漫雄奇。
2.激趣
(1)粗讀全詩,明確李白對蜀道的印象:難!
(2)面對蜀道之難,李白如何感嘆?
引導學生找出詩中表達強烈感嘆的詞語:“噫吁戲”“長嘆”“嗟”“長咨嗟”。
3.激疑
(1)嘆什么?
引導學生重讀全詩,從詩中找出蜀道“景物”:“鳥道”“天梯”“石!薄案邩恕薄盎卮ā薄包S鶴”“猿猱”“青泥(嶺)”“悲鳥”“子規”“連峰”“枯松”“瀑流”“劍閣”。
(2)為何嘆?
引導學生在自由精讀全詩的基礎上,選擇一個意象品味揣摩;交流品讀體驗。
一嘆蜀道之高危:用秦蜀人煙不通的歷史、五丁開山的傳說,用絕頂鳥道、回日高標、黃鶴難越、猿猱愁度極寫蜀道山嶺之高危。
二嘆蜀道之雄奇:以回日高標、沖波回川、近天連峰、倒掛枯松、飛湍瀑流極寫蜀道山川的雄壯奇麗。
三嘆蜀道之兇險:以攀援時斂氣屏息、撫膺長嘆,悲鳥子規的飛繞夜啼,極寫蜀道山道之峻險;以劍閣“蛇”盤“虎”踞、殺人如麻極寫蜀道人事兇險。
(3)如何嘆?
A.鋪墊: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用疊詞將詞人內心堆積縈繞的愁緒描寫得真切入微。
B.研讀:李白用何種方式來表達對蜀道的感嘆?
鋪墊:賀知章看了李白此詩后,屢屢稱嘆,號其為“謫仙”,當即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詩中“仙氣”何在?
反復詠嘆:詩中用頂真、排比手法三次感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一嘆其高危不通,二嘆其峻險難越,三嘆其雄奇兇險。
大膽想象、聯想:用蠶叢魚鳧開國、五丁開山、六龍駕日的傳說極力渲染蜀道之隔、之通,以此表現蜀道山嶺之高危。想象、聯想歷史久遠,空間廣闊,氣勢酣暢。
極度夸張:極寫秦蜀之隔,太白之高,青泥(嶺)之峻,連峰之高,飛瀑之喧,劍閣之險。
反復烘托:以黃鶴猿猱愁度來襯托蜀道山嶺之高,以飛鳥悲號、子規夜啼來襯托蜀道空寂悲凄;以行人的斂氣屏息、驚魂不定、失色長嗟來襯托山之陡峭峻險。
C.小結:面對蜀道,唯有李白敢將它與天比高,與蠶叢魚鳧開國比久;唯有李白敢借五丁開山寫通,借六龍回日寫隔;唯有李白敢借捫參歷井寫驚,借悲鳥夜啼寫凄;唯有李白敢借倒掛枯松寫險,借萬壑雷聲寫雄,借“蛇”盤“虎”踞寫兇,這便是李白身上常人無法企及的“仙氣”——雄奇壯麗、高危峻險的意境,雄放灑脫的詩風。
4.悟情
思考:
(1)你從李白的嘆息中聽出了什么?
引導學生在品味意象的基礎上分析詩人情感:贊嘆其雄奇偉麗;驚懼其峻峭險惡;遺憾其高不可越;憂慮其兇險多事。
(2)有人說,此詩表面寫蜀道艱險,實則寫詩人自己仕途坎坷,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你贊成嗎?為什么?
理由:這是一個開放性的題目,可以各抒己見,不求統一,但要言之成理,尤其要能緊貼文本,找出根據。以本題為例,詩人本身可能未必有這層意思,但學生結合詩人生平,讀出這樣的感受也應予以尊重。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兩點:第一,主旨概括最重要的依據是文本;第二,文學作品的解讀可以多元,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讀者可能會讀出不同的感受和體會。但是多元解讀不能漫無邊際,要防止不顧文本過度解讀。
5.體驗
(1)學生在涵泳的基礎上自由吟誦全詩。
(2)教師范讀(或播放錄音范讀)。
五、說板書
蜀道難
李白
開辟之難
難度越之難手法:形象聯想、鋪墊、烘托、夸張
安居之難安史之亂
理由:詩歌的內容通過結構直觀的顯示出來,對高中生來說,板書不必過多、過細,但必須點到恰處,點到亮處。)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外國小說欣賞》第二單元第一篇文章 《炮獸》。
一、說教材
《炮獸》是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外國小說欣賞》第二單元第一篇文章,屬于小說!毒湃辍肥怯旯詈笠徊块L篇小說,是他晚年爐火純青之作,也是人道主義思想的巔峰之作。主要人物有朗德納克、郭文和西穆爾登。朗德納克為解救孩子而自愿落入共和軍隊手中;郭文不惜把自己送上斷頭臺,放走朗特納克;西穆爾登在痛苦中開槍自殺。《炮獸》的故事發生在小說的開頭。描寫叛軍頭目朗德納克侯爵帶領艦隊從英國偷渡到法國旺岱地區,企圖勾結當地反動武裝發動xx叛亂。叛軍出師不利,還沒到法國登陸就瀕臨險境,遇到了極大挫折。然而,他以賞罰分明,指揮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軍暫時度過了難關。小說中那個被稱為“鄉下人”的老頭,就是從英國去法國組織叛亂的叛軍最高統帥朗德納克侯爵。由于肩負重大使命,他的身份只有船長一人知道。作者也埋下伏筆,設置懸念,保持他身份的神秘感。本文就是為烘托朗德納克侯爵的“出場”而設置的。他將人物置身于一個混亂的危急時刻,考驗他的意志和能力,表現他們的精神和性格。在《炮獸》一文里,作者通過對特定場景的描寫,巧妙地烘托出朗德納克侯爵的剛毅性格,塑造了一個鐵腕叛軍統帥的形象。
二、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本單元教學目標在于了解和認識場景描寫在小說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由三大場景組成,場景中又有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所以,本文的教學目標是探究場景描寫與人物性格的關系以及場景描寫的作用,這也是小說的教學重點,而體悟作者人道主義思想在作品中的滲透是本文教學難點。
三、說教學方法
響應課改號召,本節課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帆船模型,采用了自主探究學習法、朗讀法、討論法、比較法和歸納法來完成教學任務。自主探究學習法,旨在激發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探究和合作意識,培養他們的協作能力!敖虒W千法,朗讀為本!崩首x法旨在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朗讀便于集中注意力,進而深入文本恰當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討論法,旨在激發學生思想潛能,培養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比較法和歸納法,旨在訓練學生對信息的概括和整合能力,便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了解和把握。四、說教學過程本節課,我設置了朗讀導入、溫故知新、教學目標、人物賞析、課內檢測和課外探究六大教學步驟,將內容集中于8張幻燈片中。
(一)朗讀導入選取文中主要人物的語言作為朗讀內容進行導入,既創設了情境,便于引領學生進入文章意境氛圍,又突出了人物剛毅果斷的性格特點。同時,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滲透。
(二)溫故知新對上節課內容做一簡單回顧,既鞏固了知識點,也便于深入本文的學習,起到了一個紐帶的作用。(三)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目標這一環節,省時不費力、一筆帶過,但起到了綱領性的作用,便于教學重點的把握。
(四)人物賞析人物賞析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之一,便于學生對人物性格了解和把握,也便于運用人物之間的對照關系進一步了解雨果“對照原則”在文本中的體現;也便于巧妙運用人物與場景之間的聯系,突出場景描寫的作用。
(五)課內檢測既強調了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又借助“朗讀”,對雨果的浪漫主義手法有了更深的感受。
(六)課外探究針對學生的差異性,我進行了分層訓練,由淺入深設置了三個問題。既鍛煉和考察了學生的概括和整合能力,也考察了他們的應用能力。還將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進行探尋,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七)課堂小結簡明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以把課上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也培養了學生善始善終的性情。各位領導、同仁,以上就是我對《炮獸》一文的教學設想。考慮不周之處,懇請各位的指導和幫助。謝謝大家!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8
1、《荷塘月色》說課稿
一、說教材(一)教材分析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鑒賞文學作品!北疚氖俏覈纳⑽募抑熳郧宓拇碜。作者描繪的荷塘月色,形象生動、語言優美、典雅,藝術技巧純熟、自然,是一篇經典的美文。鑒于以上分析,根據課程改革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ǘ┙虒W目標
1、德育目標:了解作者尋求寧靜、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品味作者高雅的審美情趣。
2、知識目標:學習巧妙的語言修辭,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3、能力目標:訓練朗讀、分析、表達能力。
(三)教學重點:鑒賞語言美,掌握情景交融藝術手法
(四)教學難點:通感的學以致用
二、說教法:根據以上的分析以及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和年齡、心理特征(感性思維為主),擬采用誦讀法、直觀演示法、設疑討論法。聲情并茂的配樂誦讀法:此法可使聽眾漸入佳境,引起共鳴。圖文并茂的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打出荷塘月色圖幻燈片,配合語言描繪,視聽結合,調動人的多種感覺器官和想象,使學生多角度感受到美。合作互動的設疑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集中探討。
三、說學法:教學相長,學生又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結合學生特點,以提升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為目標,有針對性的引導他們自學自我提升。
1、 課前預習,明確課堂任務,提高效率;課后拓展,多渠道閱讀相關文章,廣開眼界,鍛煉自身收集信息、自主閱讀能力。
2、 多模仿示范朗讀,是提高朗讀水平的有效途徑
3、 深入研讀課文,課堂上積極參與,提高思辨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ㄒ唬 導入(2分鐘)1、擬用舊知識導入法,讓學生列舉關于“荷”“月”的古詩詞等名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污泥而不染”“月上柳梢頭”“月兒彎彎照九州”,等等。2、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為賞析語言美,感受畫面美。
。ǘ4、5、6段課文分析(33分鐘)
先介紹作者是為了排遣不寧靜的心情,選擇了獨游荷塘,然后自然過渡到4、5、6段荷塘月色的學習。(一兩句簡單的過渡必不可少,即可突出重點,又保證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和嚴謹性。)
1、朗讀訓練(8分)
課前預習已整體感知文章,課堂設計配樂朗誦,加深美感印象,可挑選學生代表與老師一起聲情并茂的朗讀,并進行點評。
2、賞析語言美,品味畫面美(25分)
提問:這幾段寫了什么?都說它美,它美在何處?
理論依據:美感是一種心理現象,美感產生的生理基礎有視、聽、味、嗅覺等多種感覺器官,品味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也需要調動多種感官的想象,這種美的想象屬于心理學中的再造想象,即是根據別人的描述或圖樣進行的想象。一句話,調動多種感覺器官進行想象,給予學生充分自主感受的空間,才能深刻品味到這種美。
、耪Z言美
本文語言突出特點,運用大量修辭手法,神采飛揚,其中的博喻、疊詞、通感為重點,對此學生卻較生疏。
①博喻就是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復設喻去說明一個本體,又叫連比,運用博喻能加強語意,增添氣勢,使得意象更形象,如文中荷花的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比绱斯鉂、瑩潤、精致的荷花,你能不多看幾眼嗎?
學以致用:發揮想象,仿寫或擴寫,寫出你心中的荷花(仿寫、擴寫是高考考察的語文能力之一)
、诏B詞
切入角度:用音樂的擊鼓打節奏方式領略疊詞獨有的韻律感,如“曲曲/折折”“陰/森森”“脈脈”節奏分別是……(學生會用手指叩響桌子去感受疊詞帶來的音樂美感,荷塘月色的靈動飄逸。)
課外拓展:《詩經》中的大量疊詞,如“關關雎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弁ǜ校
明確定義和用法,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典型例句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讓讀者通過聯想、想象得到了嗅覺、聽覺上的雙重美的享受,似真似幻,若隱若現、撲朔迷離。
課外拓展:中國古典詩詞中有大量的通感現象,注意積累。如杜牧《秋夕》“天階夜色涼如水” 宋祁《玉樓春》“紅杏枝頭春意鬧”
學以致用:當堂造句,鞏固消化,鍛煉文筆。
、飘嬅婷
語言的美即表現出了畫面的美,詳見板書。
根據學生對美的體驗以及老師的總結,列出本堂課的主板書,見第3 頁。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氓》是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三單元“關照女性命運”中的一篇文章,節選自《詩經》,是一首著名的棄婦詩。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深刻地揭示了我國古代婦女在婚姻問題上的悲慘命運。我想借助這一文本讓學生了解女性的處境和心聲,通過對這首詩的詮釋,完成對女性命運的初步關注。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對高中文言文教學要求是:“重視文言詞語、文言句式的學習和文化傳統的繼承”依據此要求,我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詩經》的基本常識,深刻體會比興的藝術手法。
2.能力目標 :
(1)培養學生結合注釋,初步讀懂詩歌的能力。
(2)背誦課文,培養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情感目標 :
感受古代燦爛的文化,思考古今愛情觀的不同,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點:
。1)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
。2)分析把握詩歌當中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領會比興手法的藝術效果
三、說教法
1、運用誦讀法,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在誦讀中理解內容,品味詩歌語言的凝煉性。
2、運用問題法、討論法
聯系詩歌中人物的言行,抓住關鍵詩句,讓學生討論明確文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及詩歌的比興手法。
3.運用多媒體豐富課堂容量,加強直觀性,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四、說學法
新課標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本課教學要繼續提高學生的感受、分析判斷能力,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與廣度,讓課文的學習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求未知領域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在語文的詩歌學習中,應注重誦、讀、記、析、探等具體的學習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榫硠撛O:(約2分鐘)
愛情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有人在的地方就有人書寫愛情!渡闲啊分袑懙溃骸吧闲!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這是怎樣感天動地的癡情的絕唱!但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有時癡情之人未必能真正得到癡情的回報。今天,我們就共同走進《詩經》中的《氓》,看看詩歌中癡情的女主人公都遭遇了什么。
(二) 預習內容的設計及反饋(約5分鐘)
1.基于對文本的分析,我預設了如下的預習內容:
。1) 易讀錯和需要重點掌握的字音的落實,掃清誦讀障礙
。2) 掌握《詩經》的地位、起止年代、文學傳統、內容及表現手法
。3) 結合課下注釋,掌握重點的實詞及“之”、“其”、“以”的用法,理解全詩的內容。
(4) 理清文章的結構
2.通過批閱學生上交的預習學案,在預習反饋中需訂正的問題是:
(1)字音
愆(qiān)期 自我徂(cú)爾 漸(jiān)車帷裳(cháng)
靡(mǐ)室勞矣
(2)言既遂矣/靜言思之中的“言”都是助詞,沒有實義。
以爾車來的“以”是介詞,用
總角之宴的“之”是助詞,的
(3)課文結構 :
第三章:勸誡女子不要癡情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別戀
。ㄈ┱n中改進(約28分鐘)
針對學生預習中出現的問題,我在課中改進環節設計了三個問題。
1. 第三章和第四章女主人公在總結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概說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薄吧V湟樱潼S而隕!钡仍娋洌\用了什么樣的藝術手法?
2. 這首詩寫了一個女子從戀愛到結婚到婚變到最后被遺棄的故事。在這場重大的人生變故中,你能看出女主人公是個怎樣的人?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3. 你認為“氓”是個什么樣的人?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
設計第一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能從文本中找出運用比興手法的相關詩句,進而能深刻體會比興手法能激發聯想,增強意蘊,使形象更鮮明的作用。這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設計第二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能分析把握詩歌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這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讓學生通過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生活的強烈對比,及其面對生活中被拋棄這一重大的人生變故所表現出來的處變不驚,堅強面對的探究,挖掘出女主人公身上存在的“正能量”,更全面透徹的理解這一典型人物。
設計第三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正確認識女主人公的悲劇根源,真正對學生有所觸動,明白女性經濟獨立,人格獨立的重要意義。
怎樣更好地解決這三個循序漸進的問題?我的做法是把課堂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小組內合作探究。具體實施方案是:第一小組討論比興手法;第二小組探討文本中還有其他地方采用比興手法嗎?聯系以前學過的文章,舉出其他比興手法的例子。第三四小組討論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第五小組討論氓的形象,第六小組討論造成女主人公悲劇的根源。各小組中心發言人展示組內的討論成果,教師對閃光點給予表揚鼓勵,不足之處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究完善。
1. 第三章和第四章女主人公在總結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概說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钡仍娋,運用了什么樣的藝術手法?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桑未落:
①比喻女子的年輕貌美
、诒扔鲬賽奂靶禄榈奶鹈
桑之落:
①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
、诒扔髂凶拥氖紒y終棄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借斑鳩貪食桑葚比喻女子沉溺于愛情
2.這首詩寫了一個女子從戀愛到結婚到婚變到最后被遺棄的故事。在這場重大的人生變故中,你能看出女主人公是個怎樣的人?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1)癡情——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不見復關,泣涕連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2)溫柔體貼,遷就男子——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補充提示:遷就男子,子無良媒,男子易怒,都為后來的婚姻悲劇埋下伏筆。)
。3)樸實,純真——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4)善于反思——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感情是女子生活的全部,卻只是男子生活的調劑品,所以“寄言世間小兒女,莫將心事輕許人”。
。5)勤勞堅忍——三歲為婦,靡事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6)吃苦耐勞——女子吃了哪些苦?男子變心,兄弟不理解,家境貧寒,男子施暴!白钍侨碎g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7)清醒的認識,斷然的決絕,剛烈的性格。
3.你認為“氓”是個什么樣的人?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
。1)男主人公“氓”可以說是男權社會時的一個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時,他對女主人公的感情或許是真摯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顏的漸衰,他的愛情也隨風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愛,無情地遺棄了妻子,是一個對家庭不負責任的、始亂終棄的家伙。
(2)女主人公的悲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這是由社會特點決定的。
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政治上都處于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都很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都維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
。ㄋ模┩卣梗号魅斯珜@一悲劇有無責任?對我們有什么警示意義?
初戀時:過于主動、過于熱情;
熱戀時:過于投入、過于癡情,忘記自我、放棄自我;
錢鐘書《管錐編》云:“蓋以私許始,以被棄終。初不自重,卒被人輕..”
我相信于情于愛女子都是付出最多的,愛,是要用真心、赤誠。但是,千萬不要迷失了自己。一旦你圍繞著另一個人全心全意地畫圓時也就意味著你重心的失去!坝卩跌F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是一句箴言,一句所有女子都應銘記的箴言。
正如《簡愛》中說“你以為我貧窮、相貌平平就沒有感情嗎?我向你發誓,如果上帝賦予我財富和美貌,我會讓你無法離開我,就像我現在無法離開你一樣。雖然上帝沒有這么做,可我們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迸幼宰鸩趴梢該Q來尊重!
。ㄎ澹┫迺r作業(約10分鐘)
1.默寫
、倜ブ框, 。 ,來即我謀。
、谒妥由驿浚劣陬D丘。 ,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劭偨侵, 。 ,不思其反。
、茕克疁珳, 。女也不爽, 。士
也罔極,二三其德。
2.閱讀鑒賞
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純的歌曲
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藹、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致橡樹》熱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可以說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征形象。
“橡樹”的形象象征著剛硬的男性之美,而有著“紅碩的花朵”的木棉顯然體現著具有新的審美氣質的女性人格,她脫棄了舊式女性纖柔、撫媚的秉性,而充溢著豐盈、剛健的生命氣息,這正與詩人所歌詠的女性獨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為表里。
板書設計:
戀愛--------------------婚變--------------決絕
(1、2章) ( 3、4、5章) ( 6章)
秋以為期 無與士耽 亦已焉哉
《氓》說課稿《氓》說課稿熱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剛烈
課后作業:
1.完成《非常學案》相關內容
2.背誦《氓》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地位和教師的主要任務
《氓》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文章!睹ァ愤@首詩語言障礙并不大,結合課下注釋學生能夠理解《氓》的基本意思,進而體味出詩歌的情感;所以我教授這節課的主導思想就是:以教師設問引導,學生自學領悟為主。盡力把新課改的精神融入到整個課堂中去。
對《氓》這首詩歌,作為一名教師,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帶領學生去“傾聽”那個兩千多年前的聲音,不斷把學生帶入一個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間,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平時極少可能直接感受和體驗到的事物情感,幫助學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在這種感受和理解的基礎上發現文本本身的美。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體會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2.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課堂的討論重點放在鑒賞層面:體會分析理解:
。1)人物在特定處境下的復雜情感;
。2)表達復雜情感時所采用的表達方式。
3.深入挖掘,體察人物命運的偶然與必然,推測判斷人物未來的人生命運,從而引發更深刻思考。
三、說教學設想,從教師層面說。
我主要通過三個問題來組織課堂,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文本;發現和理解婚姻失敗之后的嚴肅與冷峻,引導學生對我們自己現實人生的關照;產生對這個弱女子的同情,提升他們情感價值觀。
從學生層面說。
引導學生一切從文本出發,自由讀,整體讀,個別讀。實現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
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辯論、探究。實現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充分對話。在活動中讓學生“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個性化閱讀”。把語文教學活動落實到學生的“學”上,從而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語文素質。
從教學環節層面說。
倡導語文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我要做的就是:努力構建一種開放、和諧、愉快的,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真正凸現的新型的學習環境,為學生創造一個學習知識的平臺,喚起學生學習的動機,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從而讓學生能在課堂上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同時也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
我是從這三個方面來設計我的課堂的,具體的課堂流程也會隨著這些因素發生變化。
四、教學過程
1、導入:自古以來,愛情就是文學中永恒的主題!瓣P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寫出了男子追求心愛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jiānjiā)蒼蒼,白露為霜。所謂尹人,在水一方”,寫出了愛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悵,迷惘;“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那是愛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這些都是詩經當中描寫愛情的詩篇。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詩經》,來繼續感受古代青年男女的愛和恨吧。
2、自由誦讀,尋找稱呼。
自由朗讀文章,尋找詩歌中女主人的對男主人公稱呼的微妙變化,你會發現女主人公的情感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5分鐘)
第一章里,先是稱“氓”,也就是一個陌生的小伙子,說明女子對他毫無認識;接著稱“子”,“子”是對男子的尊稱,這時,女子已經跟他很熟了,把男子當作朋友了看待而尊重他了。
第二章就稱“爾”了,這是兩人感情很好以后的親昵的稱呼。
第三、四章而稱之為“士”,視其為一般的路人,感情上已經淡漠了。
最后兩章連“士”也不稱呼了,心里積攢的怨氣使她連提也不想再提這個人了。
這是女子沉浸在自我的敘述中,由于感情的變化,不自覺地選擇、轉換指稱,從她對男子的稱呼中我們可以看出兩人感情的發展,很有意思,耐人尋味。
板書:戀愛---------婚變-----------決絕
3、二讀詩歌,關照女主人公感情的變化,學習“比、興”的藝術手法
思考淇水在這幕悲劇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詩歌中淇水出現了幾次?展現出女主人公怎么樣的思想性格?運用了什么手法?(多媒體展示)
明確:她在文中出現三次,她是婚姻悲劇的見證者,當初情意綿綿的送別,后來歡喜披著紅蓋頭嫁過去,再后來帶著受傷的心痛苦回來。她見證了這一場由美麗愛情開始最后以悲劇收場的失敗婚姻。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第一次:甜蜜、期盼、依戀、幸福(板書)純真癡情,活潑熱情&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第二次:痛苦、追悔、怨恨、傷心(板書)勤勞能干,任勞任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第三次:失望、委屈、憤恨、決絕(板書)冷靜決絕,堅強果斷
在課堂活動中,根據學生的反應,我可能會適時的用下面瑣碎的問題,引導學生回到2600多年前,走進女主人的內心世界,讓學生真正與主人公對話。
導致氓變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這場婚姻中我有沒有責任?
除了婚姻的不幸外,還有那些因素給了她痛苦?
婚姻的不幸和娘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哪個更能女主人公的悲哀和痛苦?
女子從這場愛情中總結了哪些經驗呢?她用什么藝術手法來闡述這個道理?
女主人公最后做出了什么決定?反映她性格哪一面?
女主人離婚后還有沒有可能獲得幸福?
4、討論、辯論分析婚姻悲劇原因
為什么如此一個集中國傳統美德于一身的良家婦女為何會被休棄呢?(學生討論辯論)
1.性格決定命運
2.女子容貌色衰
3.男子變心
4.社會原因
戀愛-------------------------婚變--------------------------決絕
【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合集十篇】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十篇07-19
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合集八篇07-12
【精品】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合集7篇07-24
【精品】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合集5篇07-23
【精華】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合集10篇07-21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合集五篇07-19
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合集七篇07-18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合集10篇07-16
【精華】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合集6篇07-15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合集6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