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集錦五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語文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三首《如夢令》體裁相同,題材相異:蘇軾意在東歸耕作,秦觀旨在遣懷自傷,納蘭性德情關相思佳人,看似相互不容,但其語短言長的表達方式,寓情于景的表現手法,深切婉細的情感表達,都為我們學習古典詩歌提供了很好的范本。而《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詩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币虼耍瑢W好這三首詞,關鍵不在于“魚”而在于“漁”:掌握一種讀詞(特別是小令,尤其是《如夢令》這個詞牌)的方法。學以致用,以小博大,切實提高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
二、說學情
其實學生對《如夢令》并不陌生,他們初中就已經學過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閱讀量小,知識面窄
2)了解不多,認識不足
3)熱情不高,興趣不濃
4)方法單一,一知半解
這所有的一切情況,既是我們在詩歌教學中的障礙,也是我們詩歌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一〕設置依據
1.《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2.三首《如夢令》本身的特點
3.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
〔二〕教學目標
1.學習借助抓“詞眼”來解析作品結構、體悟思想情感的鑒賞方法。
2.通過不同層次的比較,挖掘三首《如夢令》詞的深層意蘊。
3.通過適當的訓練(詩改詞,寫鑒賞作品),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
四、說教學重難點
〔一〕設置依據
1.《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2.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
〔二〕教學重難點
1.以“詞眼”把握《如夢令》的章法。
2.以“詞眼”體悟三首詞的意蘊。
五、教具準備
1.多媒體播放系統
2.交互式電子白板
六、說教法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過語文教學中的文本研習、問題探究、活動體驗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的語文素養,并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愉快教學。
2.質疑問難,激蕩思維
3. 比較探究,討論交流。
七、說學法
在當今信息時代,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埃德加·富爾所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比~圣陶先生也說“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這也符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必須轉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本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交流分享,理解詞意。
2.合作探究,析疑解難。
3. 師生共研,細品情感。
八、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以學生初中學過的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以舊知引入新知,由已知導入未知,激發學生興趣。
〔二〕師生交流,投石問路
1.齊讀新詞,整體感知
2.師生交流,直陳感受
交流的問題:①讀了三首《如夢令》,你有哪些感受?
② 在學習了李清照《如夢令》的基礎上,你認為該如何鑒賞品析這三首《如夢令》呢?
【設計意圖】生生交流,分享閱讀感受,加強學生對詞作內容的理解;師生交流,共享鑒賞方法,加強教師對學生情況的把握。為下一個教學環節做好準備工作。
〔三〕巧用“詞眼”,平中見奇
1.教師點撥,找準“詞眼”
【點撥】同學們對“詩眼”“文言”很熟悉,知道它們是了解詩歌或是散文的關鍵,那么我們能否從“詞眼”的角度來鑒賞《如夢令》呢?
。1)什么是詞眼?
【明確】詞中的描寫形象最為真切傳神或表達感情最為集中精粹之處,它通常體現在一首詞的某一關鍵性詞語。
。2)這三首《如夢令》的“詞眼”是什么?
【明確】“歸去”、“無寐”、“誰省”
【設計意圖】點撥學生于詞中忽略之處,點明詞眼,既抓住三首《如夢令》詞體曲調的共同特點,又為鑒賞品析這三首《如夢令》的各自特征提供一個角度。
2.師生共論,以“詞眼”把握《如夢令》的章法。
討論的問題:三位詞人為什么會發出“歸去”、“無寐”、“誰省”的慨嘆呢?
。ㄔ谟懻撝,教師可根據情況適時用PPT展示三首《如夢令》的創作背景。)
【明確】
蘇軾《如夢令》“歸去”(回去吧)——酬寄之作表明心志
秦觀《如夢令》“無寐”(無法入睡)——羈旅之苦失意抒懷
納蘭性德《如夢令》“誰省”(何人明白)——幽思之語悵然失落
【教師小結】通觀三首《如夢令》,在感情傳達的結構上是一致的,前四句是為“詞眼”所作的鋪陳,最后一句是對“詞眼”進一步的升華。
【設計意圖】通過對“詞眼”的追問,理清三首《如夢令》所寫內容,引導學生注意其在章法上的共同之處。
3.師生共研,以“詞眼”體悟三首詞的意蘊。
研究的問題:三首《如夢令》在感情傳達的結構相同,感情傳達的效果也相同嗎?
。ㄑ芯糠绞剑簩⑻K軾的《如夢令》與秦觀的《如夢令》相比較,蘇軾的《如夢令》與納蘭性德的《如夢令》相比較)
【明確】蘇軾輕快怡然
相似的處境處世胸襟
秦觀孤獨冷寂
蘇軾痛苦過往
相似的追憶人生況味
納蘭性德剎那美好
【設計意圖】研讀為“詞眼”鋪陳的部分,細細品味三首《如夢令》在情感表達效果上的不同之處。通過不同層次的比較,挖掘三首《如夢令》詞的深層意蘊。
4.教師總結,明《如夢令》鑒賞方法
(1)抓“詞眼”,明章法
(2)觀“詞眼”,品感情
。3)析“詞眼”,悟人生
【設計意圖】總結歸納讀《如夢令》的方法,以期學生學以致用。
〔四〕學以致用,變換詩句
試將杜甫《登高》改寫為《如夢令》
【示例】風急天高猿哀,落木蕭蕭鳥回。滾滾長江去,多病獨登高臺。霜鬢,霜鬢,新停濁酒杯。
【設計意圖】用改寫的方式,以學過的詩歌作為基礎,從舊知到新知,加深學生對《如夢令》的認識和理解。
〔五〕布置作業,鞏固練習
從“詞眼”的角度重讀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寫一篇300字左右的鑒賞短文。
【設計意圖】舊詩重讀,強化新知,舉一反三,平中見奇。
平中見奇
九、板書設計章法
詞眼感情
人生
十、說思考
古典詩歌是前人留給我們的珍貴的文化遺產,詩歌教學對于陶冶性情、加強美育、繼承傳統,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然而,高考模式下的詩歌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其中最顯著的問題是,在詩歌教學中,知識、技巧訓練大于思想的領悟、價值的追求、審美的熏陶。高中詩歌教學求新求變迫在眉睫。在新課程背景下,變的是思想、方法,不變的是道德感悟、審美追求。
因此,本節課不僅意在給學生鑒賞《如夢令》的方法,給學生鑒賞的能力,更重要希望通過“詞眼”(小角度)以及三首詞之間不同層次的比較,在挖掘《如夢令》深層意蘊的同時,給學生一種境界。這種境界既是鑒賞詩詞高屋建瓴的眼光,也是體悟多味人生的'胸懷。給方法,給能力,給境界,是本課希望達成的目標,亦是詩歌教學的一種追求。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大綱要求
新課程標準和新大綱對高中語文閱讀與鑒賞的介定與要求其中有以下幾點:
1、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
2、注重個性化閱讀,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3、注重合作學習,養成相互切磋的習慣。樂于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
二、本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裝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語文教材(人教社版)第四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體裁是小說。現行的高中語文教材共編排了六個小說單元,其中第四冊有三個單元為小說單元,本單元作為高中小說教學的起始單元,無疑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和鑒賞小說的習慣至關重要。
三、教學設想
1、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特點及本文在教材體系中所處地位,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義;
2、能力目標: 結合社會環境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3、情感目標: 認識因循守舊的危害性及勇于改革創新的重要性.
《裝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語言淺易,情節簡單,人物關系單純,學生一拿到新教材就瀏覽一遍后,作為新授課再學時,已覺得興味索然,但對于小說的內容及主題,卻并不能準確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故本文的教學重難點為:
、倮斫獾湫铜h境中的典型人物;
、谏钊氚盐招≌f主題。
2、教法與學法
如何突破重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從學情出發,我考慮到高二年級的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他們喜歡語文課上得有深度、有內涵。作為一節小說鑒賞課,既不能熱熱鬧鬧沒內容,又應力避追求深度而顯死板的偏頗。為此,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法,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促進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為目的,嘗試打破常規,力求創新,激發學生深入研讀課文的興趣。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還應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
四、教學程序
1、布置課前預習,印發預習材料。
要求學生了解作家作品、寫作背景,熟讀課文,理清層次。
2、導入新課
首先,在屏幕上打出“自殺?他殺?”先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緊接著用具有鼓動性的導語幫助學生進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在一所中學的男性職工宿舍里,發現一具中年男尸。據查,死者為該校希臘文教師別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個世紀以后,2004年年初,某校高二某班學生特組成專案組,對這一事件進行立案深入調查。很多學生從小就想做警察,這無疑給了他們一次圓警察夢的機會,很容易就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之中。
3、問題探究
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之后,指出調查應涉及的幾個方面:
調查一:案發背景;
調查二:現場勘查;
調查三:本人檔案資料;
調查四:有關人士采訪。
通過這四個問題旨在探討典型環境、典型人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要求學生四人組成一組,討論決定該組選題。然后小組討論交流,一人執筆,共同寫出該項調查報告。考慮到調查三、調查四的可操作性。教師可以出示以下兩份材料加以引導:
材料一(表格) 本 人 檔 案 資 料
姓名 住所 性別 階級成份 死亡日期 生前職務 愛好 死前狀況 特征 人際關系
材料二:“有關人士采訪”對象可涉及柯瓦連科、華連卡、“我”(布爾金)及虛擬對象(“本市市長”、“別里科夫的親戚”等)
4、成果展示
讓學生充分準備15分鐘后,確定組內一人宣讀,組織班內交流、研討課堂過程至此,教師再順勢推向一個高潮:思考,寫出本案“結案報告”。 至此,學生對別里科夫這一人物形象已把握得相當完整準確。趁熱打鐵,把課堂引向另一個高潮(同時也是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難點):本案引發的思考?讓學生領悟“創新求活,守舊必死”的主題。
5、能力延伸訓練
借鑒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和雨果《巴爾扎克葬詞》 為“別里科夫”寫一篇悼辭。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學理念
注重情感自我體驗,喚起愛學。開放自主合作鑒賞,培養會學。把握意象,感悟情感,鼓勵善學。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高中語文第一冊即為詩歌單元,收錄了中國現當代的一些優秀詩篇!队晗铩放旁诒締卧牡诙n,屬于必修課。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2、教學目標
本詩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通過典型意象營造出優美的意境,同時巧妙的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3、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詩歌并不陌生,但是本手詩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在誦讀和對意象的把握中體味出詩歌內涵的多義性并力求個性化理解就成為重難點。
三、說教法
說教法本課采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誦讀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同時,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所以,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加深理解把握情感。另外,本詩教學以體驗性學習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以“四自”——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貫穿整堂課。教師只作必要的引導提示,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與感悟,并力求激發學生個性化的理解。
四、說學法
1、加強誦讀,這是閱讀詩詞的一般方法。2、通過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讓學生設身處地的走進雨巷去感悟。3、聯想比較法,通過與詩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較學習,體會創作風格及作者情感。
五、教學過程(結合課件)
1、激趣導入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感受詩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丁香”,我采用學生耳聞能熟的網絡歌曲《丁香花》導入并附以介紹有關知識及其“美麗”“孤高”“憂愁”的個性。學生有了追求美的感覺,興趣也就被激發出來。
2、作者介紹
《雨巷》是詩人的成名作,相關的情況介紹是必要的。
3、賞析全詩
、俪踝x全詩,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全詩,獲得初始體驗。在這個環節,學生只要讀出這是一首什么詩,并對詩有初步的感受就可以。
、谠僮x全詩,體會意境
師生共同欣賞(課件展示)配樂朗誦音像作品,用視聽的手段來展示詩歌意境,將詩歌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創設情境,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而教師提示學生方法即抓住幾個主要意象展開聯想,學生頭腦里自然會勾勒出“雨巷”畫面,就能體會出詩的意境。
、、三讀全詩,感悟情感
學生在上一環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充分發揮想象力,展示他們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在此,可鼓勵學生大膽揣測詩人創作情況及情感,引導其積極思維。
教師此時再做必要的創作背景的補充可謂補學生之所需,學生對詩中所抒發的情感與追求自然會容易得多也豐富的得多。通過合作交流,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把握詩的中心形象(雨巷、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象征意義。
、芩淖x全詩,體會創作美
再次指導學生把情感融入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語言、美的情感,加深感悟。
4、拓展閱讀
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學生更充分的了解其情感及創作風格,通過比較聯想培養學生的鑒賞和審美能力。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ㄒ唬﹩卧攸c與本單元總的教學目標
本冊第二單元是一個詩歌單元,教材主要內容為唐詩宋詞。單元總的教學目標是希望通過本單元的教學,提高學生對我國古典詩詞的感悟、品味、以及評價、鑒賞的能力。
(二)課文特點以及課文在單元中的地位
雨霖鈴是本單元第八課《詞七首》中兩個教讀篇目之一,另外一篇是豪放詞代表作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而雨霖鈴則是婉約詞風的杰出代表。該詞以“離情”為線索,描繪了情人之間難舍難分的依依惜別之情,是柳永的代表作。
二教學目標:
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基本理念,我希望通過對這首柳詞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對柳永其人及其詞作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并理解,掌握柳詞“虛實結合,點染相彰”的藝術手法(知識與能力目標);在此基礎上,關鍵是要提高學生解讀意象,品味語言的能力,進而提高對作品的評價鑒賞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當然,同時也希望通過對本詞的教學,提升學生對古典詩詞的審美情趣(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三教學方法: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將采用誦讀法,討論法,以及情景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
四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標”“構建開放、多樣、有序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我嘗試著設計了“誦讀感知——講解品味——評價鑒賞”三位一體的教學流程。結合授課對象已經是高二學生這一具體學情,再加之柳詞本身具有通俗易懂的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不再對字詞作重點講解,而是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來創設情境,讓學生真正走入文本,親臨美的現場。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將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不僅讓他們參與課堂討論,而且還將把詞的下闋交給學生自己來解讀,讓他們親自體驗“細讀文本,品味語言”的樂趣。希望通過這樣的設計與安排,能夠讓學生在內化知識的同時,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并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
以上是我的說課。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登高》是高中語文必修3第二單元第五課《杜甫詩三首》的第三首。這個單元學習唐代詩歌。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政治開明,經濟繁榮,文化上兼容并包,音樂繪畫書法等藝術都有了長足的發展,這些都從不同方面對詩歌創作產生了積極影響。同時,詩歌本身的發展也趨于成熟,體裁擴大,詩體完備,詩家輩出,風格多樣。唐詩體現了我國古典詩歌創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極大的社會認識意義和審美價值。
《登高》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一首代表性律詩。古人評價它是“杜詩第一”、 “古今七言律第一”,可見其重要位置。這首詩充分體現了杜甫律詩“沉郁頓挫”的風格,具有極高的鑒賞價值。學好此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要求詩歌鑒賞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古詩如浩瀚之海,實現上述目標,讓學生自己在詩的海洋里乘風破浪,應是最理想的選擇。
1、葉圣陶先生曾說“詩要反復地讀,詞要低回地誦”,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總結鑒賞方法是本課的著力點。掌握方法,分析得更準,理解得更透,讀得會更動情,感悟會更深刻,受益會更多。因此,我把學習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提高詩歌鑒賞能力作為本課的知識與能力目標。
2、學生觀決定教育觀。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尊重學生個性,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是新課改的精神之所在。師生平等對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我把教師主導下的多層對話作為本節課的過程與方法目標。
3、教育的本質就是塑造人。讓學生從杜甫“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那種愛國愛民情懷中汲取一點精神養料,是本節課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的關注點。
綜上所述,本節課就是在師生平等對話中讓學生去感受詩之美,領悟詩之情,學習詩之法。學習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是教學重點,汲取詩人的精神養料是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1、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會多處靈活運用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抓住朗誦,也就是抓住詩歌教學的“牛鼻子”。“以聲達意”、“以聲移情”、“以聲傳情” 可帶領學生較快地走近詩人,走進文本,感受詩情,觸摸到融于詩歌中的詩人的情懷。
2、新課程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我在鑒賞詩歌意象,體會情景交融藝術手法時,會運用自主探究法。學生將分組討論,抓描寫意象的關鍵詞并體會其作用,從而突破教學重點。
3、在體會詩歌的悲情美環節,我會恰當運用提問點撥法,指導學生思考,突破教學難點。
4、運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影像資料、背景音樂,變抽象為直觀,變無聲為有聲,豐富教學內容。
四、說教學程序
(一)用對聯導入。
民間疾苦 筆底波瀾;
世上瘡痍 詩中圣哲。
學生借助對對聯的賞析,回味杜甫窮年漂泊的一生,體會杜甫作為一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讀書人,忠君念闕,心系蒼生的偉大情懷。
(這一設計理念源于孟子所云:“誦其文,讀其詩,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敝苏撌朗氰b賞詩歌的第一步 )
。ǘ┭凶x課文
1、初讀,朗讀吟誦,感知韻律美。
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懂句意,體會律詩的節奏、押韻的順暢之美。
2、再讀,披詞入情,感受感情美。
讓學生用一個字概括這首詩的情感內容。(此教學設計是從新課標要求的文學作品應先整體感知,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邏輯思維能力出發進行的設計。)
其答案是一個“悲”字,由此輻射出兩個問題:詩人因何而“悲”?如何寫“悲”?(此問題設計順勢而出,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3、三讀,展開想象,感悟意境美。
詩的意境由多個意象構成。意象是詩人情感的載體,是詩歌的靈魂。引導學生張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去體驗意象,是詩歌鑒賞的關鍵。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讓學生分組討論分析首聯、頷聯共寫了幾種意象?(急風、天高、哀猿、飛鳥、落木、長江)分別用什么詞描寫?是如何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ㄟ@一問題的設置,是讓學生通過體會多個意象所構成的意境,深刻地感受到詩中所彌漫的悲情,從而對情景交融這一手法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這就初步突破了教學重點。)
4、四讀,品評詞句,領悟悲情美。
詩中有景有情,學生在入境之后,引導學生抓住頸聯、尾聯的關鍵詞如“悲”“客”“病”“苦恨”“酒杯”等來領悟詩人悲壯而不傷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懷,突破教學難點。
5、五讀,感悟朗讀,品悟音樂美。
在深刻理解基礎上的誦讀是涵詠陶冶情操的最佳途徑。我將其分三步完成:先自由誦讀,用心感悟,借聲傳情;再配樂朗誦,在悲涼的背景音樂中個別誦讀,互相點評,互相欣賞;最后,播放名家范讀。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集錦五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集錦九篇08-06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集錦10篇07-31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集錦六篇06-13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集錦十篇08-16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5篇07-22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8篇07-20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5篇07-25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9篇07-22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合集10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