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匯編六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數學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
很高興參加這次說課活動。這對我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鍛煉的機會,感謝各位老師在百忙之中來此予以指導。希望各位評委和老師們對我的說課內容提出寶貴意見。
我說課的內容是<平面向量>的教學,所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必修)<數學>第一冊下,教學內容為第96頁至98頁第五章第一節。本校是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學生基礎相對較好。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
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設計四個方面來匯報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向量是近代數學中重要和基本的概念之一,有著深刻的幾何背景,是解決幾何問題的有力工具。向量概念引入后,全等和平行(平移),相似,垂直,勾股定理等就可以轉化為向量的加(減)法,數乘向量,數量積運算(運算率),從而把圖形的基本性質轉化為向量的運算體系。向量是溝通代數,幾何與三角函數的一種工具,有著極其豐富的實際背景,在數學和物理學科中具有廣泛的應用。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是在學生了解了物理學中的有關力,位移等矢量的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向量的深入學習。為學習向量的知識體系奠定了知識和方法基礎。
(2)教學結構的調整
課本在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一課時,首先從小船航行的距離和方向兩個要素出發,抽象出向量的概念,并重點說明了向量與數量的區別。然后介紹了向量的幾何表示,向量的長度,零向量,單位向量,平行向量,共線向量,相等向量等基本概念。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基本概念,同時深化其認知過程和探究過程。在教學中我將教學的順序做如下的調整:將本節教學中認知過程的教學內容適當集中,以突出這節課的主題;例題,習題部分主要由學生依照概念自行分析,獨立完成。
。3)重點,難點,關鍵
由于本節課是本章內容的第一節課,是學生學習本章的基礎。為了本章后面知識的學習,首先必須掌握向量的概念,要抓住向量的本質:大小與方向。所以向量,相等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幾何表示是這節課的重點。本節課是為高一后半學期學生設計的,盡管此時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但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多數學生對向量的認識還比較單一,僅僅考慮其大小,忽略其方向,這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比較高,所以我認為向量概念也是這節課的難點。而解決這一難點的關鍵是多用復雜的幾何圖形中相等的有向線段讓學生進行辨認,加深對向量的理解。
二說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新大綱對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的合理需要,我從三個方面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理解向量,零向量,單位向量,共線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的概念,會用字母表示向量,能讀寫已知圖中的向量。會根據圖形判定向量是否平行,共線,相等。
。2)能力訓練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歸納、類比、聯想等發現規律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共同活動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三說教學方法的選擇
、窠虒W方法
本節課我采用了”啟發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突出以下兩點:
。1)由教材的特點確立類比思維為教學的主線。
從教材內容看平面向量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都與物理學中的有向線段,矢量的概念類似。因此在教學中運用類比作為思維的主線進行教學。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以及發生與發展的過程。
。2)由學生的特點確立自主探索式的學習方法
通常學生對于概念課學起來很枯燥,不感興趣,因此要考慮學生的情感需要,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題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欲望,希望得到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認可,要多表揚,多肯定來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紤]到我校學生的基礎較好,思維較為活躍,對自主探索式的學習方法也有一定的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進行自主探究。將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討論等探索活動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蚪虒W手段
本節課中,除使用常規的教學手段外,我還使用了多媒體投影儀和計算機來輔助教學。多媒體投影為師生的交流和討論提供了平臺;計算機演示的作圖過程則有助于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更易于對概念的理解和難點的突破。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Ⅰ知識引入階段———提出學習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1)創設情境——引入概念
數學學習應該與學生的生活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讓他們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探究數學、認識并掌握數學。
由生活中具體的向量的實例引入:大海中船只的航線,中國象棋中”馬”,”象”的走法等。這些符合高中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的特點,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觀察歸納——形成概念
由實例得出有向線段的概念,有向線段的三個要素:起點,方向,長度。明確知道了有向線段的起點,方向和長度,它的終點就唯一確定。再有目的的進行設計,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本課新的知識點:向量的概念及其幾何表示。
。3)討論研究——深化概念
在得到概念后進行歸納,深化,之后向學生提出以下三個問題:
①向量的要素是什么?
②向量之間能否比較大?
③向量與數量的區別是什么?
同時指出這就是本節課我們要研究和學習的主題。
、蛑R探索階段———探索平面向量的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
。1)總結反思——提高認識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也即共線向量,并且規定0與任一向量平行.長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規定零向量與零向量相等.平行向量不一定相等,但相等向量一定是平行向量,即向量平行是向量相等的必要條件。
。2)即時訓練—鞏固新知
為了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從而達到鞏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設計了一組即時訓練題,通過學生的觀察嘗試,討論研究,教師引導來鞏固新知識。
[練習1]判斷下列命題是否正確,若不正確,請簡述理由.
①向量與是共線向量,則A、B、C、D四點必在一直線上;
、趩挝幌蛄慷枷嗟;
③任一向量與它的相反向量不相等;
、芩倪呅蜛BCD是平行四邊形的充要條件是=;
、菽0是一個向量方向不確定的充要條件;
、薰簿的向量,若起點不同,則終點一定不同.
。劬毩2]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
A.a與b共線,b與c共線,則a與c也共線
B.任意兩個相等的非零向量的始點與終點是一平行四邊形的四頂點
C.向量a與b不共線,則a與b都是非零向量
D.有相同起點的兩個非零向量不平行
Ⅲ知識應用階段————共線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的初步應用
在本階段的教學中,我采用的是課本上一道典型的例題:在一個復雜圖形中觀察,辨認平行,相等的有向線段。選用本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討論等探索活動,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對難點的突破。
例如圖所示,設O是正六邊形ABCDEF的中心,分別寫出圖中與向量相等的向量。(同時思考:向量與相等么?向量與相等么?)
具體教學安排如下:
。1)分析解決問題
先引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包括向量的概念,:向量相等的概念。抓住相等向量概念的實質:兩個向量只有當它們的模相等,同時方向又相同時,才能稱它們相等。進而進行正確的辨認,直至最終解決問題。
。2)歸納解題方法
主要引導學生歸納以下兩個問題:①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它只與零向量相
等;②兩個向量只要它們的模相等,方向相同就是相等向量。一個向量只要不改變它的大小和方向,是可以任意平行移動的,既向量是自由的。
、魧W習,小結階段———歸納知識方法,布置課后作業
本階段通過學習小結進行課堂教學的反饋,組織和指導學生歸納知識,技能,方法的一般規律,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
具體的教學安排如下:
(1)知識,方法小結在知識層面上我首先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提醒學生要抓住向量的本質:大小與方向,對它們進行類比,加深對每個概念的理解。
在方法層面上我將帶領學生回顧探索過程中用到的思維方法和數學方法如:
類比,數形結合,等價轉化等進行強調。
。2)布置課后作業
閱讀教材96至97頁內容,整理課堂筆記,習題5。1第1,2,3題。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2
一、地位作用
數列是高中數學重要的內容之一,等比數列是在學習了等差數列后新的一種特殊數列,在生活中如儲蓄、分期付款等應用較為廣泛,在整個高中數學內容中數列與已學過的函數及后面的數列極限有密切聯系,它也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良好題材,它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猜想及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于此,設計本節的數學思路上:
利用類比的思想,聯系等差數列的概念及通項公式的學習方法,采取自學、引導、歸納、猜想、類比總結的教學思路,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理解等比數列的概念
2)掌握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
3)并能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及發現意識,培養學生運用類比思想、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1)等比數列概念的理解與掌握 關鍵:是讓學生理解“等比”的特點
2)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及應用
四、教學難點
“等比”的理解及利用通項公式解決一些問題。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預習自學環節。(8分鐘)
首先讓學生重新閱讀課本105頁國際象棋發明者的故事,并出示預習提綱,要求學生閱讀課本P122至P123例1上面。
回答下列問題
1)課本中前3個實例有什么特點?能否舉出其它例子,并給出等比數列的定義。
2)觀察以下幾個數列,回答下面問題:
1, , , ,……
。1,-2,-4,-8……
1,2,-4,8……
-1,-1,-1,-1,……
1,0,1,0……
、儆心膸讉是等比數列?若是公比是什么?
、诠萹為什么不能等于零?首項能為零嗎?
③公比q=1時是什么數列?
、躴>0時數列遞增嗎?q<0時遞減嗎?
3)怎樣推導等比數列通項公式?課本中采取了什么方法?還可以怎樣推導?
4)等比數列通項公式與函數關系怎樣?
(二)歸納主導與總結環節(15分鐘)
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學生回答為主體,教師引導總結為主線解決本節兩個重點內容。
通過回答問題(1)(2)給出等比數列的定義并強調以下幾點:①定義關鍵字“第二項起”“常數”;
、谝龑W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定義: =q(n≥2);③q=1時為非零常數數列,既是等差數列又是等比數列。引申:若數列公比為字母,分q=1和q≠1兩種情況;引入分類討論的思想。
、躴>0時等比數列單調性不定,q<0為擺動數列,類比等差數列d>0為遞增數列,d<0為遞減數列。
通過回答問題(3)回憶等差數列的推導方法,比較兩個數列定義的不同,引導推出等比數列通項公式。
法一:歸納法,學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并從次數中發現規律,培養觀察力。
法二:迭乘法,聯系等差數列“迭加法”,培養學生類比能力及新舊知識轉化能力。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論,稱為集合論,是近、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的基礎,一方面,許多重要的數學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論的基礎上。另一方面,集合論及其所反映的數學思想,在越來越廣泛的領域種得到應用。
本節課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理解集合的定義及一些基本特征。二是掌握集合與元素之間的關系。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目標
。1)通過實例,了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之間的關系以及理解“屬
于”關系;
。2)能選擇自然語言、圖形語言、集合語言(列舉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2、能力目標
。1)能夠把一句話一個事件用集合的方式表示出來。
。2)準確理解集合與及集合內的元素之間的關系。
3、情感目標
通過本節的把實際事件用集合的方式表示出來,從而培養數學敏感性,了 解到數學于生活中。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集合的基本概念與表示方法;
難點 運用集合的兩種常用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四、教學方法
。1)本課將采用探究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去探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分層教學,這樣可顧及到全體學生,達到優生得到培養,后進生也有所收獲的效果;
(2)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閱讀教材,自主學習、思考、交流、討論和概括,從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五、學習方法
。1)主動學習法:舉出例子,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
教師層層深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想象 的綜合能力。
。2)反饋補救法:在練習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
優扶差,滿足不同!
六、教學思路
具體的思路如下
復習的引入:講一些集合的相關數學及相關數學家的經歷故事!這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數學史從何使學生對數學更加感興趣,有助于上課的效率!因為時間關系這里我就不說相關數學史咯。
一、 引入課題
軍訓前學校通知:8月15日8點,高一年段在體育館集合進行軍訓動員;試問這個通知的對象是全體的高一學生還是個別學生?
在這里,集合是我們常用的一個詞語,我們感興趣的是問題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對象的總體,而不是個別的對象,為此,我們將學習一個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對象的總體。
二、 正體部分
學生閱讀教材,并思考下列問題:
(1)集合有那些概念?
(2)集合有那些符號?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4)如何給集合分類?
(一)集合的有關概念
。1)對象:我們可以感覺到的客觀存在以及我們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號,
都可以稱作對象.
。2)集合:把一些能夠確定的不同的對象看成一個整體,就說這個整體是由
這些對象的全體構成的集合.
。3)元素:集合中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1. 思考:課本P3的思考題,并再列舉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構成集合的例子,
對學生的例子予以討論、點評,進而講解下面的問題。
2、元素與集合的關系
(1)屬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A,記作a∈A。(舉例)集合A={2,3,4,6,9}a=2 因此我們知道 a∈A
(2)不屬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于A,記作a?A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顛倒過來寫. (舉例)
集合A={3,4,6,9}a=2 因此我們知道a?A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確定性:給定一個集合,任何對象是不是這個集合的元素是確定的了.
(2)互異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無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固定的順序.
4、集合分類
根據集合所含元素個屬不同,可把集合分為如下幾類: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
。2)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無窮個元素的集合叫做無限集
注:應區分?,{?},{0},0等符號的含義
5、常用數集及其表示方法
。1)非負整數集(自然數集):全體非負整數的集合.記作N
。2)正整數集: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記作N*或N+
。3)整數集:全體整數的集合.記作Z
(4)有理數集:全體有理數的集合.記作Q
。5)實數集:全體實數的集合.記作R
注:(1)自然數集包括數0.
。2)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記作N*或N+,Q、Z、R等其它數集內排
除0的集,也這樣表示,例如,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表示成Z*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們可以用自然語言來描述一個集合,但這將給我們帶來很多不便,除此之外還常用列舉法和描述法來表示集合。
(1) 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寫在大括號內。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1.(課本例1)
思考2,引入描述法
說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無序性,所以用列舉法表示集合時不必考慮元素的順序。
。2)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號{}內。 具體方法:在大括號內先寫上表示這個集合元素的一般符號及取值(或變化)范圍,再畫一條豎線,在豎線后寫出這個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如:{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
例2.(課本例2)
說明:(課本P5最后一段)
思考3:(課本P6思考) 強調:描述法表示集合應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x,y)|y= x2+3x+2}與 {y|y= x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誤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數},即代表整數集Z。
辨析: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寫{全體整數}。下列寫法{實數集},{R}也是錯誤的。
說明:列舉法與描述法各有優點,應該根據具體問題確定采用哪種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較多或有無限個元素時,不宜采用列舉法。
(三)課堂練習(課本P6練習)
三、 歸納小結與作業
本節課從實例入手,非常自然貼切地引出集合與集合的概念,并且結合實例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說明,然后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舉法、描述法。
書面作業:習題1.1,第1- 4題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事件的可能性的基礎上來學習如何預測不確定事件(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用概率預測隨機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在日常生活、自然、科技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習本單元知識,無論是今后繼續深造(高中學習概率的乘法定理)還是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都是十分必要的。概率的概念比較抽象,概率的定義學生較難理解。
在教材的處理上,采取小單元教學,本節課安排讓學生了解求隨機事件概率的兩種方法,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比較系統地理解概率的意義及求概率的方法,為下面學習求比較復雜的情況的概率打下基礎。
2、重點與難點。
重點:對概率意義的理解,通過多次重復實驗,用頻率預測概率的方法,以及用列舉法求概率的方法。
難點:對概率意義的理解和用列舉法求概率過程中在各種可能性相同條件下某一事件可能發生的總數及總的結果數的分析。
二、目的分析:
知識與技能:掌握用頻率預測概率和用列舉法求概率方法。
過程與方法: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觀察試驗和統計的結果,進而進行分析、歸納、總結,了解并感受概率的定義的過程,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視角觀察客觀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客觀世界,以數學的語言描述客觀世界。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經歷觀察、分析、歸納、確認等數學活動,感受數學活動充滿了探索性與創造性,感受量變與質變的對立統一規律,同時為概率的精準、新穎、獨特的思維方法所震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增強對數學價值觀的認識。
三、教法、學法分析: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觀察分析、歸納總結,讓學生經歷知識(概率定義計算公式)的產生和發展過程,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掌握數學,并能應用數學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和指導者,精心設計教學情境,有序組織學生活動,讓課堂充滿生機活力,體現“教” 為“學”服務這一宗旨。
四、教學過程分析:
1、引導學生探究
精心設計問題一,學生通過對問題一的探究,一方面復習前面學過的“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的知識,為學好本節內容理清知識障礙,二是讓學生明確為什么要學習概率(如何預測隨機事件可能性發生大小)。引導學生對問題二的探究與觀察實驗數據,使學生了解概率這一重要概念的實際背景,感受并相信隨機事件的發生中存在著統計規律性,感受數學規律的真實的發現過程。
2、歸納概括
學生從試驗中得到的統計數字及概率呈現穩定在某一數值附近這一規律,讓學生明確概率定義的由來。
引導學生重新對問題一和問題二的探究,分析某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性在全部可能發生結果中所占比例,得到用列舉法求概率的公式,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維,邏輯分析,既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又讓學生明確用列舉法求概率這一簡便快捷方法的合理性。
P(A)= = = (m
3、舉例應用
、乓龑W生對教材書例題、問題一、問題二中問題的進一步分析與探究,讓學生掌握用列舉法求概率的方法。
、埔龑W生對練習中的問題思考與探究,鞏固對概率公式的應用及加深對概率意義的理解。
深化發展
、旁O置3個小題目,引導學生歸納、分析、總結,加深對知識與方法的理解,并學會靈活運用。
、谱寣W生設計活動內容,對知識進行升華和拓展,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5
高三第一階段復習,也稱“知識篇”。在這一階段,學生重溫高一、高二所學課程,全面復習鞏固各個知識點,熟練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然后站在全局的高度,對學過的知識產生全新認識。在高一、高二時,是以知識點為主線索,依次傳授講解的,由于后面的相關知識還沒有學到,不能進行縱向聯系,所以,學的知識往往是零碎和散亂,而在第一輪復習時,以章節為單位,將那些零碎的、散亂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并將他們系統化、綜合化,把各個知識點融會貫通。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第一輪復習更為重要,我們希望能做高考試題中一些基礎題目,必須側重基礎,加強復習的針對性,講求實效。
一、內容分析說明
1、本小節內容是初中學習的多項式乘法的繼續,它所研究的二項式的乘方的展開式,與數學的其他部分有密切的聯系:
。1)二項展開式與多項式乘法有聯系,本小節復習可對多項式的變形起到復習深化作用。
(2)二項式定理與概率理論中的二項分布有內在聯系,利用二項式定理可得到一些組合數的恒等式,因此,本小節復習可加深知識間縱橫聯系,形成知識網絡。
。3)二項式定理是解決某些整除性、近似計算等問題的一種方法。
2、高考中二項式定理的試題幾乎年年有,多數試題的難度與課本習題相當,是容易題和中等難度的
試題,考察的`題型穩定,通常以選擇題或填空題出現,有時也與應用題結合在一起求某些數、式的
近似值。
二、學校情況與學生分析
。1)我校是一所鎮普通高中,學生的基礎不好,記憶力較差,反應速度慢,普遍感到數學難學。但大部分學生想考大學,主觀上有學好數學的愿望。
(2)授課班是政治、地理班,學生聽課積極性不高,聽課率低(60﹪),注意力不能持久,不能連續從事某項數學活動。課堂上喜歡輕松詼諧的氣氛,大部分能機械的模仿,部分學生好記筆記。
三、教學目標
復習課二項式定理計劃安排兩個課時,本課是第一課時,主要復習二項展開式和通項。根據歷年高考對這部分的考查情況,結合學生的特點,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理解并掌握二項式定理,從項數、指數、系數、通項幾個特征熟記它的展開式。
。2)會運用展開式的通項公式求展開式的特定項。
2、能力目標:(1)教給學生怎樣記憶數學公式,如何提高記憶的持久性和準確性,從而優化記憶品質。記憶力是一般數學能力,是其它能力的基礎。
(2)樹立由一般到特殊的解決問題的意識,了解解決問題時運用的數學思想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對二項式定理的復習,使學生感覺到能掌握數學的部分內容,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有意識地讓學生演練一些歷年高考試題,使學生體驗到成功,在明年的高考中,他們也能得分。
四、教學過程
1、知識歸納
。1)創設情景:①同學們,還記得嗎? 、 、 展開式是什么?
、趯W生一起回憶、老師板書。
設計意圖:①提出比較容易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教學。
、跒閷W生能回憶起二項式定理作鋪墊:激活記憶,引起聯想。
(2)二項式定理:①設問 展開式是什么?待學生思考后,老師板書
= C an+C an-1b1+…+C an-rbr+…+C bn(n∈N*)
、诶蠋熞髮W生說出二項展開式的特征并熟記公式:共有 項;各項里a的指數從n起依次減小1,直到0為止;b的指數從0起依次增加1,直到n為止。每一項里a、b的指數和均為n。
、垤柟叹毩 填空
設計意圖:①教給學生記憶的方法,比較分析公式的特點,記規律。
②變用公式,熟悉公式。
。3) 展開式中各項的系數C , C , C ,… , 稱為二項式系數.
展開式的通項公式Tr+1=C an-rbr , 其中r= 0,1,2,…n表示展開式中第r+1項.
2、例題講解
例1求 的展開式的第4項的二項式系數,并求的第4項的系數。
講解過程
設問:這里 ,要求的第4項的有關系數,如何解決?
學生思考計算,回答問題;
老師指明①當項數是4時, ,此時 ,所以第4項的二項式系數是 ,
②第4項的系數與的第4項的二項式系數區別。
板書
解:展開式的第4項
所以第4項的系數為 ,二項式系數為 。
選題意圖:①利用通項公式求項的系數和二項式系數;②復習指數冪運算。
例2 求 的展開式中不含的 項。
講解過程
設問:①不含的 項是什么樣的項?即這一項具有什么性質?
、趩栴}轉化為第幾項是常數項,誰能看出哪一項是常數項?
師生討論 “看不出哪一項是常數項,怎么辦?”
共同探討思路:利用通項公式,列出項數的方程,求出項數。
老師總結思路:先設第 項為不含 的項,得 ,利用這一項的指數是零,得到關于 的方程,解出 后,代回通項公式,便可得到常數項。
板書
解:設展開式的第 項為不含 項,那么
令 ,解得 ,所以展開式的第9項是不含的 項。
因此 。
選題意圖:①鞏固運用展開式的通項公式求展開式的特定項,形成基本技能。
、谂袛嗟趲醉検浅淀椷\用方程的思想;找到這一項的項數后,實現了轉化,體現轉化的數學思想。
例3求 的展開式中, 的系數。
解題思路:原式局部展開后,利用加法原理,可得到展開式中的 系數。
板書
解:由于 ,則 的展開式中 的系數為 的展開式中 的系數之和。
而 的展開式含 的項分別是第5項、第4項和第3項,則 的展開式中 的系數分別是: 。
所以 的展開式中 的系數為
例4 如果在( + )n的展開式中,前三項系數成等差數列,求展開式中的有理項.
解:展開式中前三項的系數分別為1, , ,
由題意得2× =1+ ,得n=8.
設第r+1項為有理項,T =C · ·x ,則r是4的倍數,所以r=0,4,8.
有理項為T1=x4,T5= x,T9= .
3、課堂練習
1.(20xx年江蘇,7)(2x+ )4的展開式中x3的系數是
A.6B.12 C.24 D.48
解析:(2x+ )4=x2(1+2 )4,在(1+2 )4中,x的系數為C ·22=24.
答案:C
2.(20xx年全國Ⅰ,5)(2x3- )7的展開式中常數項是
A.14 B.14 C.42 D.-42
解析:設(2x3- )7的展開式中的第r+1項是T =C (2x3) (- )r=C 2 ·
。ǎ1)r·x ,
當- +3(7-r)=0,即r=6時,它為常數項,∴C (-1)6·21=14.
答案:A
3.(20xx年湖北,文14)已知(x +x )n的展開式中各項系數的和是128,則展開式中x5的系數是_____________.(以數字作答)
解析:∵(x +x )n的展開式中各項系數和為128,
∴令x=1,即得所有項系數和為2n=128.
∴n=7.設該二項展開式中的r+1項為T =C (x ) ·(x )r=C ·x ,
令 =5即r=3時,x5項的系數為C =35.
答案:35
五、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1、這是一堂復習課,通過對例題的研究、討論,鞏固二項式定理通項公式,加深對項的系數、項的二項式系數等有關概念的理解和認識,形成求二項式展開式某些指定項的基本技能,同時,要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強化方程的思想和轉化的思想。
2、在例題的選配上,我設計了一定梯度。第一層次是給出二項式,求指定的項,即項數已知,只需直接代入通項公式即可(例1);第二層次(例2)則需要自己創造代入的條件,先判斷哪一項為所求,即先求項數,利用通項公式中指數的關系求出,此后轉化為第一層次的問題。第三層次突出數學思想的滲透,例3需要變形才能求某一項的系數,恒等變形是實現轉化的手段。在求每個局部展開式的某項系數時,又有分類討論思想的指導。而例4的設計是想增加題目的綜合性,求的n過程中,運用等差數列、組合數n等知識,求出后,有化歸為前面的問題。
六、個人見解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基于這一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設計新穎的導入與例題教學,給數學課富予新的生命力。課堂中力求構建一種自主探究、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二、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有關統計圖的認識,小學階段主要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紤]到扇形統計圖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標準》把它作為必學內容安排在本單元。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通過熟悉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到扇形統計圖的實用價值。
(二)教學目標
1、聯系生活情境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2、能讀懂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的信息。
3、讓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和交流中體會扇形統計圖反映的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三)教學重點:
1、能讀懂扇形統計圖,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并能從中獲取有效信息。
2、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ㄋ模┙虒W難點:
1、能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得有用信息,并做出合理推斷。
2、能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
二、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是在學生已有統計經驗的基礎上,學習新知的。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知道他們的特點,并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基礎上,通過新舊知識對比,自然生成新知識點。
三、設計理念和教法分析
1、本堂課力爭做到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由“傳授知識”轉向“引導探索”,“教師是組織者、領導者。”將課堂設置問題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參與知識的構建。
2、運用探究法。探究學習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出現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活動、多思考,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引導學生獲取信息并合作交流。
四、說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說教學程序
本課分成創設情境,感知特點——分析數據,理解特征——嘗試制圖,看圖分析——實踐應用,全課總結四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土曇
1、復習舊知
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統計方法?其中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各有什么特點?
2、引入新課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新知識教學分二步教學:第一步整體感知,看懂統計圖,理解特征,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在教學中,以知識遷移的方式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互相合作,進一步了解統計圖的特征。
第二步實踐應用環節。在教學中,精心地選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系。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是讓學生運用到剛才學習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并鞏固剛才所學的知識,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自己解決問題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同時,讓學生感悟由于數據變化帶來的啟示,并能合理地進行推理與判斷
三、課堂總結
四、布置作業。
五、板書設計: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匯編六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匯編9篇07-25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匯編七篇08-12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模板匯編7篇08-09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模板匯編6篇08-03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匯編十篇08-01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匯編5篇08-20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匯編8篇08-20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模板匯編七篇08-18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模板匯編十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