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說課稿范文集合七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
1、學習主題的位置分析:
本課的內容來自人教版《生物》第3冊第5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第3節“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本課題的參考課時為2課時。(包括實驗的組織和準備0.5課時)
教材第5章是以生態系統為框架,主要講述了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信息傳遞及穩定性等知識,主要體現宏觀的生態學的內容。本節課內容是第5章的一個重點,是銜接生態系統穩定性與能量流動的重要環節,并為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實現提供了一個平臺,埋下了一個伏筆。
該節內容與必修1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細胞的能量利用和供應有聯系。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已學習了生態系統結構和能量流動的知識,對這部分的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學生對于生態系統功能的認識容易停留在簡單識記水平,難以建立起結構功能間的聯系,通過本節學習,可以深入理解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關系,形成結構和功能相適應觀點。通過做實驗,引起學生對一些問題的思考,激發學生深入探究。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從有機物到無機物的過程。根據學生已有知識和認知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探究基本上是可行的。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以碳循環為例,分析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的基本規律。
2、說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
能力目標:
1、進行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嘗試探究。
2、研究生態系統的規律,明確每一環節由哪些生物占據并完成相應的功能。當系統運行發生障礙時,找出問題可能發生在哪一環節,使自己的耐心細致的觀察能力和識圖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目標:
1、通過帶領學生做探究微生物分解作用實驗,學生能遵循生態學原理去對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同時培養一定的團隊意識。通過做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實驗,加深對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理解,使學生感受到探究問題的樂趣。
2、通過學習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可知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生態系統是一個生物與環境組成的統一整體,生物與環境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從而樹立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3、關注碳循環平衡失調與溫室效應的關系。認識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分析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教學難點:
說明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關系。
三.教學設想:
本節課從“問題探討”導入,既與上一節內容相聯系,又從生態系統中的物質運行規律與能量流動規律的差異入手,便于激發學生興趣。隨后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關注碳的來源和去向。然后以碳循環為例闡述物質循環。在該部分引導學生畫出碳循環過程圖, 明確碳循環的主要環節及主要形式!皽厥倚边@部分內容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來解決。引導學生關注環境問題。通過對探究實驗的準備分析理解物質循環中生物的作用及物質循環的形式;同時對實驗設計的等量對照原則再次鞏固。
關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關系的內容,通過討論和列表比較,引導學生將這兩部分主要功能綜合起來理解。
四.理論依據:
依據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教師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幫助學生形成豐富的`想象,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驅使,對探究未知的結果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主要功能之一,因此只有全面理解并掌握了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才能對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有一個全面深入的理解;才能從宏觀的角度去理解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才能理論聯系實際,把本章的前后知識串成線、聯成網,為進一步的學習和解題打下基礎。
五.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
不少學生會認為與消耗能量一樣,生物也在不斷地消耗著物質,針對這種情況,提出“問題探討――生態系統依靠太陽不斷地提供能量,而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卻都是由地球提供的。為什么維持生態系統所需的大量物質,如氧、水、氮、碳和許多其它物質,億萬年來卻沒有被生命活動所耗盡?”,引起學生認知沖突,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本節內容的興趣。在討論中,學生可能會提出“石油等資源難道不能被耗盡嗎?”等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解決:
。1)煤、石油等是人類從事工業活動的物質資源,而非生態系統中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資源;
。2)煤、石油等資源是有限的,這些資源的形成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消耗它們所需的時間卻要短得多。
2、新課
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聯系自己的身體,關注體內碳氧這兩種元素的來源和去向以及碳氧的來去形式。關于碳循環的過程,指導學生識圖,讓學生運用前面學過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識進行討論,進而深入理解參與碳循環的生物類群和各生物類群的具體功能。啟發學生歸納出碳循環的形式和范圍及特點。概述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不同之處:在物質循環中,無機環境中的物質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復利用;能量流動則不同,能量在流經生態系統各營養級時,是逐級遞減的,而且是單方向的流動,而不是循環流動。引導學生畫出碳循環過程簡圖,搞清楚兩個問題:
(1)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形式:
(2)碳在生物群落內部的循環形式
關于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概念,主要講清楚以下要點:這里所說的“生態系統”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也就是要讓學生明確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范圍;這是所說的“物質”主要是指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化學元素,而不是指由這些元素組成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等生物體內所特有的物質;這里所說的“循環”是指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化學元素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往返運動,其中伴隨著復雜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轉化,并不是物質的單純移動;生態系統物質循環離不開能量的驅動。
聯系生態環境的實際,如濫伐森林、化石燃料的燃燒等對碳循環的影響,引出溫室效應這個話題。 “溫室效應”是近年來日常生活中頻繁出現的詞匯,學生并不陌生,而且切身感受到溫室效應的存在。對這部分內容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來解決(包括溫室效應的成因、危害、對策)。引導學生關注環境問題。
通過對探究實驗的準備分析理解物質循環中生物的作用及物質循環的形式;尤其是物質循環中從有機物到無機物的過程。另一方面,在此探究中可以復習前面的物質鑒定知識,進一步深入理解實驗設計的控制單一變量原則、等量對照原則等。
關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關系的內容,通過討論和列表比較,引導學生將這兩部分主要功能綜合起來理解。
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關系:
(1)區別:
能量流動物質循環
形式
特點
范圍
。2)聯系
兩者是______進行的,彼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都離不開物質的_____和 _____ 過程。
物質作為能量的_____,使能量沿著______________流動;能量作為_______,使物質能夠不斷的在________和_________之間__________。
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組成成分,正是通過___________和________,才能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3、課堂作業p104練習
4、小結:本課重點是以碳循環為例掌握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六.板書設計:
第3節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一.碳循環
1.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概念
2.碳循環的形式
3.碳循環的范圍和特點
4.碳循環的過程
5.溫室效應的成因、危害及對策
二、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三、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
1.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
2.兩者的區別和聯系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2
一、專題說明
高考復習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尤其是以某一知識為中心的專題知識,基于這點考慮,本人認為“細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以此為中心,構建知識體系;廣泛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同時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是后面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質的合成、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礎。通過學習,使學生從系統的角度來認識到細胞,認識系統內的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及細胞器之間是怎樣分工合作,協調配合來完成細胞的生命活動的,為后面學習細胞的能量的供應和利用奠定細胞學基礎。與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有關的內容,也是歷年高考的重點,今年的考試說明中也體現它的重要性,生命的物質基礎與結構基礎15%。所以以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為主線,緊緊圍繞細胞這個核心概念構建知識網絡,將是本專題最重要的任務。
二、學情分析
維果斯基說過:“良好的教學應走在發展前面”,教學內容和方法應靠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對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已經初步了解,對細胞亞顯微結構圖的各種細胞器能初步識別,掌握了細胞膜、液泡膜具有選擇透過性的知識。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平時學習生活中也積累一定的有關細胞的知識。學生潛在的發展水平:不能將已有的知識很好進行聯系,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所以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對這個專題進行整理,學生就能把所學知識系統化,理順知識點間的關系,找出它們的聯系,編織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做,學生就能對知識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就能對知識的記憶和檢索,就能在高考解題中確定解題思路,尋找解題突破口,確定解題的知識范圍和答案。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ㄒ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細胞膜的組成成分和結構特點,理解物質通過細胞膜的各種方式,
。2)知道細胞核、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能對細胞亞顯微結構圖識別和運用,理解各細胞器生理功能
。3)學生能列舉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具體例子
2、、過程與方法:
(1)描述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結構以及磷脂分子與蛋白質分子的關系
。2)用類比、歸納的方法,列表描述細胞核、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3)結合例題分析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學會簡單實驗方案的設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建立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部分與整體統一的觀點
。ǘ、重點、難點
1、重點:
。1)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結構特點,被動運輸、主動運輸,各種細胞器的主要功能
。2)細胞亞顯微結構圖的識別和運用,各種細胞器的生理功能
2、難點:
。1)細胞各結構之間的協調配合;
。2)細胞膜上脂質和蛋白質都是運動的
四、教法和學法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過程,選擇良好的教法關鍵在于找到教法與學法的結合點,實現教、學的統一。
主要教法:
1、問題情境教學法
通過層層設疑,引導學生思考,如細胞進化趨勢越來越小嗎?為什么?給你磷脂分子,你將如何做出磷脂雙分子層的結構?溫度對膜厚度有何影響?為什么無細胞質的核很快死亡,而無細胞核的細胞生活一段時間后才死亡?等等問題串,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解決情境問題。使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去回顧知識,形成技能。同時通過問題的思考和解決,建構知識,應用知識,從而達到知識的同化,能力的訓練。
2、直觀教學法:
通過視頻等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啟發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本節課利用視頻是人和老鼠細胞融合過程,從直觀上對細胞膜的流動性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并對該過程的細胞融合方法有哪些?影響流動速度的因素
有?做一歸納,還通過fLAsH動畫,例如:物質出入細胞膜的方式的動畫模擬,讓學生很快的回憶其他們之間的區別點,然后再通過三個曲線圖的對比,加深學生對物質跨膜運輸的理解和思考。提高課堂教學思維強度。
主要的學法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在自己的知識體系中搜集有效信息,使用這些信息來同化新知識,并將新知識放置在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適當位置,形成學習生物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方法。本節課主要對以下學法進行指導:
(1).探究性學習
科學探究作為發現科學事實、揭示科學規律的過程和方法,在科學教育中有重要的意義。在分析細胞膜的結構這一教學環節,引導學生沿著科學家的探究過程,來推演結論,另外我增加了一個有學生獨立完成探究的實驗設計,課堂練習例1,通過呈現水通道的素材,讓學生設計實驗證明該水通道就是膜蛋白。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的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使學生在獲取一定的知識的同時也得到獲取知識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自主學習
建構主義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教師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相應的學習要求,督促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如在分析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內容時,通過層層設疑,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會學生學習。
總之,具體做法如下:
①、教學生讀圖:通過指導識別細胞亞顯微結構圖,培養學生讀圖能力
②、讓學生講:引導學生大膽發言,對那些容易比較繁瑣的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引導學生去歸納,對于難于掌握的內容,積極引導學生去議,鼓勵學生敢于講出自己的見解。例如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這一問題,讓學生舉例說明,在講的過程中,教師要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出現的差錯、漏洞,幫助學生歸納。
、邸⒁龑W生想: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渠道去思考;運用對比、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方法去討論,用辯證統一的觀點來分析。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想細胞器在功能上的聯系,細胞器與物質代謝的關系,細胞器與生殖發育關系,細胞器與遺傳變異及進化聯系,去總結:細胞中的三個子系統:膜系統,遺傳系統,細胞骨架系統,元和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
、、帶學生做: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題,在每個難點的和重點的內容中都穿插了典型的例題,來幫助學生尋找解題突破口,確定解題思路,這樣學生就能對知識的全面理解和
掌握例如:課堂練習1、2、3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整體把握,明確專題思想
首先對整個專題作個簡要介紹,牢牢抓住結構和功能相適應這一重要思想,所以第一環節先讓學生走近細胞,宏觀認識細胞。再讓學生走進細胞,由外至內逐一回憶和總結細胞的各種結構,同時還是抓住學生思維的薄弱點,就是結構如何決定功能,結構和哪些功能相適應,教師可以通過例舉具體例子說明,例如細胞膜具有一定流動性的是它完成各項功能結構基礎,如變形蟲的運動,白細胞的吞噬作用等等。第二點就是細胞是生物體內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但細胞功能的完成必須由細胞各結構的配合才能進行,必須強調細胞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如核質關系,各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合作等。分析清楚專題思想之后,通過設計幾道典型的習題,比如:通過課堂練習2,反饋學生對這一思想的認識。
(二)、搭橋牽線,細化專題內容
引導學生思考,這部分知識點與其他內容之間的聯系,
第一:介紹細胞膜有關知識之后,要讓學生發散思維,寫出與之有聯系的內容,燃后教師總結,例如:與細胞的吸水與失水的聯系,與細胞融合的聯系
第二:從細胞器上看:細胞器在功能上的聯系,細胞器與物質代謝的關系,細胞器與生殖發育聯系,細胞器與遺傳變異及進化的關系,讓學生從縱向上進行練習思考,還可以,通過設計表格比較各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在橫向上的比較,建構立體概念。讓學生知道知識點可以這樣歸納和總結,從而達到發散思維的目的。
第三:有關細胞核可以引導學生想到:核移植,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
最后通過課堂練習的例3來鞏固。
。ㄈ⒖偨Y歸納,建構知識網絡
用概念圖可以有效地組織課程內容,激發學生自主構建生物學知識體系,使知識概括化、網絡化,并能靈活地遷移,以概念圖的形式,讓學生對本專題的概念及重點知識進行總結,讓學生走出細胞來看細胞之間的聯系,概念圖的好處是可以讓從總體上把握知識點間的聯系,為以后的復習提供方便,對于這部分的處理主要讓學生自己來歸納,我僅僅是查漏補缺的作用。
六、板書設計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第________單元,第_______章,第_______節。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將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確定本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判斷、辯認活動中培養學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體會到生物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2)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意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體驗生物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生物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較順利用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
眾所周知,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者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法上我主要體現“啟發式”的.理念,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同時我還采取1、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2、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這節課我主要采取一下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間的合作,學生參與整個課堂及課下活動,既發揮了集團軍的作用,學生也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人合作和交流。我還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分析、探究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和學法基礎上,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第二環節:學習新知(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第三環節: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第四環節:練習鞏固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設計練習時盡量地做到科學、合理,體現一不定期的層次性和針對性,難易適中。我首先安排了__________________。
七、說板書設計
以上就是我對“___________________”一課的設計過程,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水分代謝”是高中生物第二章的重點內容,它與前面所學知識如細胞成分、結構及植物根、莖、葉結構等內容聯系非常緊密;也為今后學習“礦質代謝”、“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內容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了解植物細胞的吸脹吸水;水分的運輸和利用。
(2) 理解植物細胞滲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義。
(3) 通過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進一步理解滲透吸水的原理。
2、能力目標
通過滲透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的方法,培養學生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
通過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使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實踐價值,增強學生關心生產,關心水資源的利用等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滲透吸水的原理、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
因為只有理解了滲透吸水原理,才能理解細胞吸水的條件,理解影響植物細胞吸水的各種因素,植物體內細胞間的水分傳遞和植物整體水分吸收、散失原理,并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獲得細胞吸水和失水與環境溶液濃度的關系的感性認識,才能深入理解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以及影響細胞滲透吸水的內外條件。
教學難點:分析滲透原理,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是教學的難點.
因為在滲透作用中,水分是從溶液濃度低的一側通過半透膜向濃度高的一側滲透,這涉及到生物學知識與物理學知識的結合,對此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另外,引導學生如何從實驗現象理解細胞滲透吸水,失水,從而進一步理解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有一定的困難。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課時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滲透裝置”的小實驗,“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的整個動態過程呈現在學生眼前,而在動手實驗中,整個動態過程用肉眼是觀察不到的。通過動態演示整個過程就能把復雜的問題具體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這樣的教學情景對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有著良好的作用。
二、 說教法:
1、探究教學法:這節課知識的理性較強,因而采用探究教學法更符合教學內容。創設聯想,提出探索問題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推理 用教學媒體對學生的推理結果進行驗證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探索結果。
2、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啟發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三、 說學法:
主動學習法:通過設疑引入,邊講邊演示動畫,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教師層層設疑,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對重點,難點知識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落實好教學目標。
四、 說教學過程:
(一)關于引言:
俗語導入創建輕松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一棵大樹是如何將土壤深處的水分吸收并運輸到樹梢?水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動中有什么作用?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水分的吸收,以及運輸和利用、散失即水分代謝過程。
(二) 關于新課教學的安排
1、讓學生清楚植物根尖的結構,教師采用邊動畫演示邊講解,目的是讓學生回顧初中所學的知識 ,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而成熟區的表皮細胞是根吸收水分最活躍的部位,這樣為理解成熟植物是一個滲透系統做準備。
2、 利用多媒體演示 “滲透裝置實驗”
創設情景,提出探究問題:過一段時間,裝置會出現什么現象?為什么?液面會不斷地上升嗎?
學生推測:
A、燒杯中的水進入漏斗
B、由燒杯進入漏斗中的水多于由漏斗出來燒杯的水
利用電腦動畫從微觀方面演示水分子出入半透膜的過程,對學的推理進行驗證,同時講清楚半透膜的性質,驗證B的正確性。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滲透裝置應具備的條件:
(1)滲透裝置的條件:
A、半透膜。
B、半透膜兩測具有濃度差。
(2)滲透作用:水分子或其它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
[進入下一個探究話題]
提出探究問題:成熟的植物細胞為什么主要通過滲透作用吸水?細胞是否也具有發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出示成熟植物細胞結構,及與滲透裝置的比較圖,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對比加深理解,驗證了成熟植物細胞也是一個滲透系統。
教學預測:大多數學生可能會把細胞膜當成半透膜,教師進行比較講解原生質層具有半透膜的功能。
設疑引入:既然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怎樣設計一些實驗來驗證它呢?細胞在吸水或失水時的形態又如何變化?
3、教師電腦演示動畫“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同時層層質疑:造成質壁分離的原因是什么?細胞壁與原生質層之間的空隙充滿了什么物質?為什么?死細胞能否發生質壁分離?對外界溶液濃度有何要求?把已發生分離不久的細胞放入清水又會發生什么現象?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
[細胞液]<[細胞外溶液] 細胞滲透失水
[細胞液]>[細胞外溶液] 細胞滲透吸水
讓學生討論:如果不用濃蔗糖溶液而用NaCl溶液,細胞將發生什么樣的變化?這樣可以及時反饋學生所學的知識,并用動畫對學生結論進行驗證。
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成熟區的表皮細胞具有大液泡是成熟的植物細胞,靠滲透作用吸水,在什么條件下,這些具有根毛的表皮細胞會吸收地壤中的水分呢?這與成熟區細胞是吸水最活躍的部位相呼應。
討論:農業上提倡“薄肥勤施”,如果一次性施太多的肥料,很容易引起“燒苗”現象?為什么?請同學們根據今天學的滲透原理來解釋。
通過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使學生能學以致用。
4、 電腦動畫模擬植物根吸水、利用、運輸、散失的全過程,既縮短了教學時間,又能讓學生理解得更為透徹。舉日常實例讓學生歸納蒸騰作用的意義。
(三)結合實際進行課堂小結:植物的移栽,要注意保護植物的根毛,同時要去掉大部分葉片,以利植物成活,使學生認識到水的重要性。把兩部分知識統一起來,同時進一步鞏固新知識。
(四)課堂練習,反饋教學效果,及時發現問題。
五、效果預測: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俗語引入,激發興趣,通過直觀的動態演示,給學生以生命現象及過程的動感和真實感,突出了重點,滲透吸水,突破了難點,使學生較易理解和接受教材內容,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教師的點評和總結,一方面統一了認識,給學生一個較為正確的可供參考的觀點,另一方面較好的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并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說明光合作用的過程及對它的認識過程,
能力目標:通過光合作用探究歷程的學習和光合作用過程中光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的學習,培養學生領悟觀察、實驗、比較、分析和綜合等科學方法及其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的應用。
情感目標:通過光合作用探究歷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培養科學態度和養成良好的生物素養。
學習光合作用過程中,滲透物質與能量,光反應與暗反應之間辯證關系,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
點。
【教學重點】
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光合作用過程中光反應和暗反應過程及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光合作用的過程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光反應與暗反應比較表。
【教學方法】
討論法、探究法、比較法、分析法、講授法等相結合。
【教學策略】
首先,讓學生了解光合作用研究歷史,沿科學家的發現思路作一次思想的`探究,通過討論、歸納、總結得出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接著,在學習光合作用的具體過程時用圖解方法逐步講解各反應過程。注重光反應和暗反應的聯系與區別,特別是物質和能量的變化的過程、發生的部位和條件。讓學生明確在這兩個過程中每一個物質變化的來龍去脈和相應的能量轉化過程。以便從整體認識、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整體過程。最后,引導學生根據光合作用整體過程探討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從影響因素中得出提高農作物光合作用強度的措施。使知識得到遷移和應用。
【教學過程】
【教學效果評價】
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這一部分,讓學生分組分配好任務,每一組負責一個科學家的發現過程及分析,先自學并查找有關資料,再小組討論歸納,課堂用來展示歸納并解答疑難問題。學生模擬了當時科學家的發現過程,興趣濃厚,把自己置身于科學家的研究過程中,體會了科學家探索科學的方法,其他同學通過提問方式加深了對實驗的理解和分析,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取得了好的教學效果。
光合作用的過程這部分相對比較難懂,學生學起來感到困難,先讓學生自學,對這一部分有個大概的了解,再通過完成光反應和暗反應的比較,更進一步理解光反應和暗反應,再通過疑難解答掌握光反應和暗反應的關系,最后通過視頻再現光合作用的整個過程,讓微觀的生命過程直觀化,有得于學生對光反應和暗反應的理解,這樣的教學充分體現了以學生主體,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只是起到組織者和引領者的作用,這樣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又培養了學生多種能力,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樂趣。
最后由學生暢所欲言,說說由光合作用過程聯想到了什么,學生發揮聯想、暢所欲言,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的動態觀,發揮學生的聯想能力。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激起,充分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設計特色】
本節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真正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以探究性學習為主體來獲取知識,強調了學習過程和方法的培養,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通過分組學習和討論交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于動手和動腦,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改變了以往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這是本節的顯著特色。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及地位
這部分教材先介紹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兩部分組成,再從呼吸系統具有氣體交換的功能引入呼吸運動和氣體交換的有關知識。即三個中心問題:
1、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
2、氣體是如何進出肺的?
3、人體內是如何進行氣體交換的?
呼吸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與消化、運動、循環、排泄系統存在緊密的聯系,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對“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理解。
呼吸涉及能量與物質的交換,與新陳代謝直接有關,學好這一部分內容也有助于對“新陳代謝”的深入理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呼吸道的組成和功能,理解肺的結構與功能特點。
(2)理解呼吸運動的原理,了解呼吸頻率及肺活量的概念。
(3)理解氣體交換的原理,掌握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及組織里的氣體交換。
2、能力目標:
培養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觀察能力,推理思維能力。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形成“生物是一個統一整體”及“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辨證思想。
通過學習人工呼吸,對學生進行關愛生命和助人為樂的教育;通過學習呼吸頻率、肺活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
1、肺的結構和功能
2、呼吸運動的過程
3、氣體交換的原理與過程
分析:
。1)肺的結構和功能是學習本節的基礎,打好這個基礎不僅可以使后面的學習比較容易,還能使學生體會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普遍現象,有利于生物學觀點的建立。
。2)呼吸運動是本節基礎知識的重點。該原理需要通過學生觀察一系列的動畫之后,經過推理、判斷等思維過程才能理解,因此也是培養形象思維能力的重點。
。3)呼吸運動解決的是人體外環境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的問題,接著要解決的是肺泡與血液之間和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如何交換問題,無論從知識的完整性來看,還是從能力的培養來看,氣體交換的原理與過程應作為本節的重點。
難點:
1、呼吸運動的過程
2、擴散作用及氣體交換的過程
分析:
。1)呼吸運動是負壓呼吸,而學生還沒有壓強的概念,就很難理解空氣是“壓入”肺內而不是“吸入”肺內。
。2)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擴散作用,而擴散作用這個物理概念要從生物學的角度教給學生是有一定困難的,加上肺泡里、血液里、組織細胞里的氣體都是肉眼看不見摸不著的,讓學生理解體內氣體交換的微觀過程也是有一定困難的。
二、教學方法
自學導思法——老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
直觀教學法——主要利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
自學導思的方式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還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教材中的肋骨運動的演示實驗是平面的,不夠形象,很難形成知識的遷移。而媒體動畫是立體的,直觀的、動靜結合的,結合教師的層層引導,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逐步將學生將感性的認識引導到了理性認識,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三、學習方法指導
1、指導觀察模型、圖片和動畫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
2、隨著老師的設問,學生自學教材,主動思考,小組討論,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指導學生發現并掌握知識內在的聯系,總結出生物學的“統一”原理。并學會運用這種原理指導以后的學習。
4、學會用系統表、表格、圖解表來總結,便于記憶。
四、教學程序
下面通過教學程序來談談教法、學法的具體應用。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引言
1、人生存的最基本條件有哪些?
學生活動:
請學生像游泳時練習憋氣那樣,吸一口氣,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長時間?
2、氣體的進入是由哪個系統來完成的?通過生活常識來設問,激發了興趣,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力,自然引出課題,
新知識學習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設問:
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
學生活動:
學生自學教材,觀察教材中的系統模式圖,觀察人體模型,邊觀察,邊思考,邊記憶,提醒三點:
① 看書和看模型要聯系自己的身體,聯系外界氣體進入自己肺部的通路。
、 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觀察
、 注意喉、氣管與食道的位置關系。
合起書看投影圖,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稱。讓學生聯系自己的身體實際來學習,使學生感到能為自己的健康服務,從而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習的興趣。
提醒學生觀察圖形、模型時按一定的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依次觀察,使觀察具有全面、完整、有條理和細致的特點,進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重點突出肺的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特點。向學生滲透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辯證觀點;讓學生自己來總結,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概括總結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設問:
1、呼吸系統各組成器官有何特點?
2、鼻涕和痰是怎樣產生的?
3、為什么呼吸道有清潔氣體的作用?
學生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上述問題,各小組匯報結果,教師小結。
設問:
1、肺的功能是什么?
2、哪些結構特點與其功能相適應?
學生活動:
學生觀察豬肺實物,觀察肺的層層放大圖,自學肺的結構特點,開展討論,并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教師評價。
氣體是如何進出肺的?示媒體動畫一
我們進行呼吸,外界氣體進入體內的什么器官?
那么氣體是如何進入肺的呢?
學生活動:
讓學生手按胸部進行深呼吸,感受吸氣和呼氣時胸廓的如何變化。
那么胸廓變化與吸氣和呼氣有什么關系呢?通過學生自己的親身體會來獲取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發現問題,提出疑問,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皩W習有得必先有疑”,善于發現并提出問題也是人的一項重要素質。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新知識學習示媒體動畫二、演示實驗
學生活動:
觀察動畫,演示實驗,思考為什么手拉橡皮膜,氣球就擴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縮,氣球則縮?
學生討論分析,自己得出結論:
胸廓擴大——rarr;外界氣體入肺
胸廓縮小——rarr;肺內氣體排出通過形象直觀的媒體動畫和教師演示實驗,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先讓學
生明白是胸廓變化引起氣體進出肺的,解決肺的負壓吸氣問題。再讓學生探究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變化的呢?最后綜合思維。形成對呼吸過程的整體理解。
與教材相比,這種教學順序更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學生更容容易接受。
強調學生在觀察動畫時,要有目的,有重點、有次序、有對比地觀察。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變化的呢?
示媒體動畫三(側面觀和正面觀)
學生活動:
觀察媒體動畫,思考:
1、主要哪些骨胳肌參與引起胸廓的變化?
2、肋間肌收縮,胸廓如何變化?
肋間肌舒張,胸廓如何變化?
3、膈肌收縮,胸廓如何變化?
膈肌收縮,胸廓如何變化?
示媒體動畫四,這里既反映了肋骨的運動,也反映了膈的運動,肺的體積變化也體現出了。
學生活動:
要求學生結合動畫,以及前面的觀察結果,開展小組討論后,通過層層推理,依次說出吸氣的過程。利用表格來進行總結。
至于呼氣的過程正好與吸氣相反就可以了?梢灾笇W生采用對比記憶。
學生活動:
呼吸頻率:
讓學生進行自測1分鐘呼吸的次數,并報告結果。讓三、四個同學快速做15個起蹲動作,馬上測定1分鐘內呼吸的`次數。請學生概括什么是呼吸頻率?
肺活量:
結合體檢經驗,強調肺活量是在盡力吸氣后,再一次盡力呼氣呼出的量。討論為什么肺活量是反映肺功能的重要指標。
人工呼吸:
強調是人為外力完成表格中粗體字標出的工作。再介紹人工呼吸的方法。
通過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學習,對學生進行關愛生命和助人為樂的教育;通過呼吸頻率、肺活量的基礎知識的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新知識學習人體內如何進行氣體交換?
。1)由學生實驗引入
學生活動:
先讓學生來做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氣的實驗,通過實驗結果對比說明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增多了,繼而提出為什么呢?(問題產生)
再問:增多的二氧化碳哪里來?
——組織細胞利用了氧而產生了二氧化碳。
再問:肺吸入的氧是如何進入體內組織細胞的呢?體內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排出的呢?(推理分析)圍繞氧和二氧化碳的來與去層層提問,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符合探究式學習規律。
學生親自動手,有利于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
。2)原理
學生活動:
噴灑空氣清新劑,為什么前排的同學先聞到香味,而后排的同學后聞到?
觀察圖片,為什么在書房能聞到廚房里的香味?
觀察動畫,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得出結論:氣體分子由濃度高向濃度低方向擴散。通過一些現象(香味的擴散),這是一種感性認識,再用一個模擬動畫,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得出結論,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
。3)過程
學生活動:
觀察動畫,要學生結合動畫,開展小組討論,分析哪里的氧含量高?哪里的二氧化碳含量高?并將氣體交換的原理遷移到這里,說明為什么氣體擴散的方向是這樣的?
應強調組織里的氣體交換與肺泡部的氣體交換相對比地學習,相對比地記憶。
在這里還要特別強調發生了氣體交換后,動脈血和靜脈血是如何轉變的?加深對動脈血和靜脈血的概念的理解。再結合血液循環的路徑,強調氣體是由血液進行運輸的。從而把氣體交換與血液循環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對呼吸全過程的整體理解。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與組織里的氣體交換過程,通過用媒體動畫的形式來展現微觀的生理動態,突破難點。
這里是用層層提問的方式,側重的是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培養。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體現了呼吸與循環系統的聯系。
小結
練習學生活動:
今天我學到了什么?
課外閱讀:煤氣中毒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指導學生進一步獲取信息,處理信息。
板書設計:
板書是對教學內容的總結概括,我的板書設計分三大塊。
第一大塊是用系統表來總結呼吸系統的組成。
第二大塊是用表格的形式來總結呼吸運動的過程和原理。
第三大塊是用圖解來總結呼吸的全過程。
這種板書設計突出重點,突出了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簡潔明快,體現了板書設計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導性與藝術性。
練習與評價:
我精心編擬了難度適宜,題量適中的練習,穿插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及時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反饋評價,學生則可以通過練習對所學知識鞏固提高。
在練習的內容上,主要分為基礎知識題,分析思考題,綜合應用題。層次分明,有利于考查學生的能力。
在練習的形式上,讓學生以游戲式愉快參與,輕松投入,答對有電腦獎勵,答錯有電腦鼓勵,有的題目還讓學生親自上臺來操作,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這種練習方式,注重學生的認知心理,符合現代教學法的基本原則,使學生感到學習“易”、“趣”、“活”。
五、教學思想
下面我概要地說明一下,這樣進行教學設計的優點,以及其理論依據。
1、注重生物教學的直觀性原則:
充分利用模型、學生實驗,特別是現代多媒體教學等直觀手段,動與靜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形象生動,突出重點,易化難點。
2、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
教學設計中有大量學生活動,充分給予學生表現的空間,活動的空間,思維的空間,通過啟發式教學,逐步引導觀察和思維,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細胞的衰老和凋亡》是必修1第6章第3節的內容,課程標準的要求是“探討細胞的衰老和凋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學生熟悉的是個體的衰老,而對于看不見的細胞的衰老卻知之甚少。細胞衰老有哪些表現呢?細胞衰老的原因是什么?細胞都要經歷出生、生長、成熟、繁殖、衰老、死亡的過程,細胞的凋亡與死亡有什么關系?這一連串的問題構成了本節內容的主線。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對細胞的整個生命過程有完整的認識。同時細胞衰亡機制的研究與生物科技的發展息息相關。對細胞衰亡知識的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說學情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細胞的增殖和分化,知道細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而且細胞的衰老和凋亡與壽命息息相關,學生比較感興趣,這都為本節課教學的順利展開奠定基礎。但是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系以及細胞凋亡和壞死的區別,學生并不是很清楚,這都需要教師聯系生活實際,啟發學生,糾正學生的認知誤區。
三、說教學目標
1.概述細胞衰老的特征;探討細胞衰老和凋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簡述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的.區別。
2.培養聯系實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關注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生活狀況;通過有關衰老問題的討論,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設為探討細胞衰老和凋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由于學生對于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的判斷易混淆,因此教學難點為對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的區別。
五、說教法學法
運用講授法、小組討論法等方法開展教學,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會提問學生:在家里大家注意觀察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身體和行為上具有一些不同于年輕人的特征,試舉例說明。針對學生的回答,我將追問: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特征?引導學生從老年人的器官老化分析出老年人的組織細胞衰老、死亡,從而引出課題——細胞的衰老和凋亡。通過聯系生活導入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在生活與生物之間構建聯系,發現生物來源于生物,提高學習的興趣。
2.新課展開
本節課包含三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是:個體衰老和細胞衰老的關系。
首先聯系生活實際,提問如下問題:(1)大家都處于青少年階段,在我們體內有沒有細胞衰老、死亡呢?你能舉例說明嗎?(2)每一器官內都有細胞不斷衰老、死亡,那怎么辦?(3)老年人的器官、組織、細胞在老化,有沒有新細胞產生呢?能舉例說明嗎?(4)由以上分析你能看出細胞衰老和個體衰老有什么關系?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一樣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開展交流,我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補充講解,從而讓學生明確個體衰老和細胞衰老的關系。
第二部分是:細胞衰老。
首先,我將講解細胞衰老的含義,即細胞衰老過程是細胞內的生理狀態和化學反應發生復雜變化的過程,最終表現為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之后設疑:為什么形容老人會用“干癟的老人”?老年人為何出現“記憶力減退,行動遲緩”的現象?老年人的頭發為何會變白?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并結合教材進行歸納總結出細胞衰老的特征。即:水分減少,代謝減緩;有些酶活性降低;色素沉積;呼吸速率減慢;膜通透性改變。
之后繼續追問:是什么原因導致細胞的衰老呢?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了解自由基學說和端粒學說。我將用多媒體進行直觀呈現,輔助學生理解相關學說。
第三部分:細胞凋亡及細胞壞死。
我將通過課件展示人的胚胎發育過程中尾的消失,蝌蚪尾的消失,以及胎兒手發育的過程中五個手指的分開的實例。通過實例引出細胞凋亡的概念,之后我將給學生講解為什么叫細胞編程性死亡,然后組織學生從個體發育和組織細胞更新與機體的功能區分析討論細胞凋亡對生物體有什么意義,最后強調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的區別。
最后,師生共同探討一個與細胞衰老有關的社會問題——人口的老齡化問題,即教材的“資料搜集和分析”。首先提問:很多發達國家的人口甚至出現了負增長,主要原因是什么?引導學生從老年人的比例去討論分析,從而引出“老齡化社會”的概念,之后讓學生聯系自己的長輩,讓大家說一說他們的生活能力怎么樣?在生活中,我們在公共場所遇到老年人應該怎么做?從而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通過與學生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的聯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設計的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內容,總結問題,也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理念中的“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觀點。
3.小結作業
為幫助學生形成對本節課的整體認識,本節課采取學生總結的形式,歸納本節重點知識,我會針對教學難點、易錯點進行重申,保障學習效果。關于作業,布置學生課外到有關部門搜集資料,分析本地區的老年人的人口特點,并在市政建設方面給他們提出一些有利于老年人生活的建議。這一活動,旨在引起學生對老年人的關心,對人口老齡化給家庭、社會和國家以及老年人自身帶來的一系列新問題的思考,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
七、說板書設計
以下是本節課的板書設計,旨在幫助學生提煉學習的重點。
【高中生物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說課稿11-03
高中生物優質說課稿11-28
高中生物說課稿【推薦】11-30
【熱門】高中生物說課稿11-30
高中生物說課稿【精】11-30
高中生物說課稿范文09-29
高中生物說課稿【熱】02-21
【推薦】高中生物說課稿02-16
高中生物實驗說課稿04-18
高中生物優秀說課稿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