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合十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學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苯滩牡牡匚患捌渥饔
本節教材是人教版《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二節,是學生認識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起始課。從教材的體系看,它是初中學習溶液導電性、酸堿鹽知識的延續和深化,又是高中學習電解質溶液理論知識的基礎,所以從知識體系看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從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學反應分類標準的另一種形式以及從本質分析化學反應的原理基礎,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從事化學專業必備的重點知識和能力。掌握好這一內容,既鞏固了初中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選修四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進而使學習者揭示和理解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
⒉教學目標
、胖R與技能
、偻ㄟ^對溶液導電性的分析,從宏觀、微觀、符號三個水平上建立對電離的認識。
、诔醪搅私怆娊赓|的概念;能從電離的角度認識酸、堿、鹽的本質;學會常見酸、堿、鹽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③認識電解質在溶液中反應的本質。
⑵過程與方法
、倩瘜W概念是化學基礎知識的核心,在教學中,創設各種情景,運用有效手段,讓學生體驗、探究概念的形成及發展過程。
、刍瘜W原理反映著化學現象及事實的本質,有嚴密的邏輯性,引領或啟發學生通過邏輯思維過程的一種探究方式而發現或總結出原理,從本質上認識、掌握原理。
、乔楦袘B度與價值觀
學科思想是學科的靈魂,學生具備了相應的學科思想,就會從本質上獲得學科研究的基本方法,從而就會具備創新能力和終身學習的動力。
、辰虒W重難點
1.從宏觀、微觀、符號三個水平上建立對電離的認識。
2.認識電解質之間的反應本質
二、學情學法分析
初中化學已經了解了氯化鈉溶液可以導電,蔗糖溶液不導電,但是對于溶液導電的本質以及還有哪些物質能導電并不是很清楚,本課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設計實驗和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自主實驗、積極思考和相互討論中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教法
創設情景,使電解質等概念的教學過程化,離子反應等原理的教學邏輯化。整堂課圍繞在對溶液導電的研究中,教學方法是實踐法、發現法。
四、教學程序
我們學校從今年開始實行小班化,采用"兩先兩后---先學后教、先練后講"的教學模式。教學中充分落實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過程。本節內容,在特定的背景中學生領悟到溶液在導電,拓寬了視野的同時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溶液中什么樣的溶質可導電?為什么導電?整堂課由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探究物質導電的本質、導電的條件、探究電解質在溶液中反應的本質,
【創設情境】
展示圖片,從"家用電器—簡易手電筒"的工作原理,引導同學獲得信息。重點落實到探討導電的液體物質是什么。
【問題導入】
準備12種試劑和一套自己設計的簡易測定物質導電性的裝置,學生以組為單位設計實驗方案,測定13次以上物質的導電性的實驗。(目的:若簡單的思維條件下,只能做12次,13次實驗操作,促使學生深入思考。教師主導的切入點:不同的溶劑下物質導電性的變化或者溶液相互反應后的導電性的變化。)
【設計方案】
學生的探究設計
要求:以一定的依據進行分類,每一類選擇一種物質測定導電性,然后根據實驗現象,分析本組所能解決
的問題。(目的:①如果學生設計的實驗都進行測定在時間上是不允許的②培養學生在物質分類的
基礎上對分類有更深的理解③為學習酸堿鹽定義做準備)
流程:學生自我思考,設計方案;小組交流,互相補充,達成共識;小組匯報。(目的: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小組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相互交流的能力。這個過程也實現了科學探究的理性化,即在一定的目的下完成實驗的探究)
二、教師的探究設計
用導電裝置測定CuSO4溶液的導電性,然后逐滴加入Ba(OH)2溶液,讓學生觀察導電裝置中燈泡的變化和溶液中的現象。(目的:在學生的認知水平達不到探究的目的時,發揮教師的輔助作用,給學生們一個探究的切入點。)
【實驗探究】
學生六人一組進行分組實驗。
⑴連接測定導電性的簡易裝置。
、茰y定所選試劑的導電性。
【課堂紀實】
一、學生的探究設計:
學生能夠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分類,得到的兩種結果是:
潛意識的根據組成分類——選擇的試劑有:酸、堿、鹽、有機物的溶液;
解決的問題:什么物質可以導電。
潛意識的根據物質狀態分類——選擇的試劑有:蒸餾水、固體、溶液;
解決的問題:導電的原理、條件
這些與預期的相同,在第二種分類的情況匯報時,有的組認為應該測定蒸餾水的導電性,為此學生之
間展開了討論,并達成了共識,水是使物質電離的條件。但是學生沒有認識到乙醇也可以做溶劑,教師在此給予引導,不但突破了對分散劑認知的局限性,并凸顯了水在電離中的作用,還為學習離子反應做了準備。
落實知識點:電解質、非電解質的概念;從微觀、符號水平上認識電離;從本質上認識酸、堿、鹽。(書寫板書)
二、教師的探究設計:
學生的方案中有設計溶液相互反應后體系導電性變化的實驗,但是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大多數的學生因為繁瑣沒有做,少數同學做了也沒有達到實驗目的(選擇的試劑不同)。所以我課堂演示了這個"高難度"的實驗(方案是學生設計的,只是選擇了能達到探究目的的試劑,還要提示學生控制試劑的用量)。
落實知識點:認識離子反應、掌握離子反應的本質(書寫板書)
【拓展應用】
手電筒中的溶液是電解質的溶液(目的:扣題,解決了創設情景中的問題,也為電解質理論中電化學知識打下基礎)
初中所學的化學反應中那些是離子反應?進行分類?(目的:尋找學生學習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宏觀的表現為生成沉淀、氣體和水)
用化學語言表示出離子反應的本質。(目的:促進學生在學習了電離方程式后會用微粒觀分析電解質溶液間的反應,為下一課時學習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打下基礎)
【教學反思】
科學探究的最終目的是達成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高中化學教學模式的演變過程我們是親身經歷者。從講授、灌輸到一定層面上的注重形式的探究,再到包含各種探究要素的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認為是一節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教學環節在應用中關注本質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形成提出問題的氛圍,進而建立假設——制定研究方案——檢驗假設——得出結論——交流結果。從課堂的教學效果看,基本上達成了教學目標。但教學過程中,我也深刻體會到有的學生提不出問題(小組學習的優勢此時體現),有的學生對科學研究的方法如控制變量法缺乏感悟(想不到測水的導電性),有很多同學對做實驗的目的性不清楚,所以我感受到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是不可能僅僅依靠一種形式化的探究步驟來實現的,必須堅持在教學的點點滴滴中,必須堅持在每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學過程中,還需處理好考試與教學的關系,在探究教學下,有的教師會感受到教學時間不夠,知識點強化所需要的時間不夠,如何解決?我的體會是:學生能自己悟到理解的并在小組交流中表達出來的不要再重復,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一定要關注知識點的落實,關注典型問題的解決。
每堂課都要做到有效的教學設計,它在考驗著教師的教學理念,它在考驗著教師的教學功底,它在考驗著教師的職業素養,它關系到學生科學素養的全面提高。讓我們共同來實踐吧。
【板書設計】
第二節離子反應
第二節離子反應
一、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
1.從電離認識化合物 3.從電離認識酸、堿、鹽
電解質 酸
非電解質 堿
鹽
2.電離的表達 4.從電離認識化學反應
電離方程式 離子反應:
離子反應的本質: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我是xxxxx中的XXX,我說課的題目是高中化學《鈉的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包括鈉的氧化物、過氧化物及幾種鈉的其它重要化合物。屬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在此之前,學生已學過了鈉的性質,了解了鈉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元素及鈉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態。通過初中化學的教學,學生雖已具有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初步知識,但還有不少內容是他們不熟悉的,通過本節的學習,幫助學生切實掌握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質。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結合學生的特點及素質教育的要求,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使學生掌握鈉的氧化物的性質。
(2)使學生掌握鈉的其它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及用途。
(3)通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熱穩定性實驗,使學生掌握鑒別它們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對學生進行辯證法及愛國主義教育。
本節的重點: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
難點:過氧化鈉的性質。
通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溶解性、與酸反應速率、熱穩定性的比較,使學生掌握這類可溶性碳酸鹽與碳酸氫鹽的性質區別。通過過氧化鈉的性質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加深了氧化還原的概念,鞏固了元素化合物的結構—性質—用途之間的關系。
二.說教學方法:
1.說教法
關于本節過氧化鈉的教學,我采用實驗探研法,首先做好一個演示實驗和兩個補充實驗,給學生以正確、鮮明和深刻的印象,從實驗現象中得出結論。然后以化合價入手,分析過氧化鈉應具有的性質,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用理性認識指導實踐,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及方法。關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教學,我采用對比討論法。通過演示鹽酸跟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反應的實驗及熱穩定性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
2.說學法
引導學生掌握實驗探究、對比討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推理能力。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學法。如學習鈉的氧化物時,可展示樣品,用觀察法使學生對氧化鈉和過氧化鈉的狀態、顏色等物理性質有初步知識。在學習化學性質時,首先觀察幾個演示實驗及補充實驗,使學生認識到過氧化鈉跟水或二氧化碳反應的產物不同。從而得出結論:過氧化鈉是一種強氧化劑。對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性質學習上,通過演示鹽酸與它們分別反應的實驗,觀察這兩個反應的速率有明顯區別,然后演示熱穩定性實驗,觀察碳酸鈉受熱時沒有變化,而碳酸氫鈉受熱后發生變化,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變渾濁,從而得出結論。鈉另一重要化合物硫酸鈉的性質、用途則通過自學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提問】:鈉的性質怎樣?鈉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態存在?
學生回答后,總結,引入新課。
【板書】一.鈉的氧化物
1.氧化鈉和過氧化鈉(包括化學式、氧元素價態、電子式、顏色狀態,具體略)
【設問】:這兩種氧化物是否溶于水?加水后能否反應?
【演示實驗】:把水滴入盛少許過氧化鈉的試管,并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管口,隨后滴幾滴酚酞試驗。
【提問】:通過上述現象得出結論?以Na2O代替Na2O2?
【板書】2.化學性質
、倥c水反應
、谂cCO2反應
【設問】:過氧化鈉能否與CO2反應?如能,那么產物是什么?
【補充實驗】:在一瓶集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迅速加入足量過氧化鈉后立刻用瓶塞塞住,充分反應后,打開,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
【提問】:上述實驗可觀察到哪些實驗現象?得出什么結論?
【投影-1】小結:
主要表現出強氧化性
【設問】:過氧化鈉是否有漂白作用?
【補充實驗】:過氧化鈉溶于水后;將酚酞試液滴入該試液中,酚酞開始變紅,又很快褪色。
【結論】:Na2O2有漂白作用。(注:與HClO、SO2漂白原理是否相同?)
3.用途。學生閱讀課文后小結
【板書】二.鈉的其它重要化合物
1.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化學式、俗名、顏色狀態略)
【設問】:在飽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將有白色晶體析出,此晶體為何物?這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溶解性:Na2CO3>NaHCO3
【改進實驗】:如圖所示,在氣球中分別裝有等物質的量且足量的Na2CO3和NaHCO3,同時分別倒入盛有稀鹽酸的錐形瓶中,觀察實驗現象,并得出什么結論?
【演示實驗】:將少量NaHCO3裝入試管中加熱;并將導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穩定性Na2CO3>NaHCO3
用途及制法:學生閱讀課文,小結。并介紹侯氏制堿法。見【投影-2】。
2.硫酸鈉,
俗名:芒硝;瘜W式:Na2SO4·10H2O。用途自閱。
【投影-2】:侯德榜(1890-1974年),我國現代化學家。1919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1921年又獲該院哲學博士學位,同年毅然回國。從此為發展我國的制堿工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1933年他將自己摸索的制堿技術毫無保留地公開于眾,轟動了科學界,被譽為首創的制堿名著,為祖國爭得了榮譽。1939年他克服了蘇爾維制堿法不能利用氯離子和產生大量氯化鈣廢渣等問題,提出了聯合制堿的連續過程,1942年該法成熟。即為“侯氏制堿法”,對全世界化肥和純堿工業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投影-3】:總結:
【投影-4】:練習:
1.相同物質的量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分別跟過量鹽酸反應,其中____放出CO2快,____放出CO2多,____消耗鹽酸多。
2.(1)有一包白色晶體如何鑒別是Na2CO3還是NaHCO3?
(2)如何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NaHCO3?如何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3.在120℃、1.01×105Pa時有CO2和水蒸氣的混合氣體6.2g緩慢通入足量的Na2O2固體中充分反應后,固體物質的質量增重6.0g。求:
(1)混合氣體中CO2和水氣的物質的量?
(2)若將上述6.2g混合氣體通入30mL5mol/L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應后,求新生成物質的物質的量。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3
一.指導思想
在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指導下,力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習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節選自全日制普高教科書<<化學>>第二冊第二章,本節教材是在介紹了"碳族元素"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認識硅的晶體結構.性質和用途.聯系C的知識來學習硅的新知識.
2.教學目標
依據教改精神.新課程標準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a.理解并掌握晶體微粒種類及其相互作用力與晶體類型的關系,晶體類型與晶體主要物理性質的關系
b.掌握理論知識指導學習硅元素性質知識的方法
c.培養空間想象能力,會將平面圖想象成為空間結構,又能將空間結構表示在平面圖上
三.學情.學法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為高二學生,具備有一定的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同時都有一定樂于展示自我.在本節課的概念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消除學生對概念的神秘感與乏味感.
由于理論性較強.采用互動式教學 理論性較強,用圖片
四.教學程序
1.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主體探究式學習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開放性即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過程不拘泥于課程,我準備請同學在課前對景德鎮陶瓷.秦始皇兵馬俑等作一定的了解,在課堂上早請同學作介紹后,我將給他們較為具體的去陳述中國陶器的歷史.從而引出現實生活中的含硅的性質.
2.豐富知識的外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讓學生閱讀課本,并請學生歸納課本內容并回答
提問如"誰知道硅在地殼中的含量?""誰知道硅在宇宙范圍內的含量?""硅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
3.借助于多媒體向同學們看晶體彩圖
從晶體的外在結構引入硅的結構及其硅晶體結構平面
再展示金剛石晶體球棍模型
通過對比金剛石晶體與晶體的結構分析結構對物理性質的影響
再推出原子晶體的物理性質
通過討論晶體硅.金剛石.二氧化碳.碳化硅四種原子晶體的熔沸點高低
再比較它們的化學鍵,對它們物理性質的影響因素
利用判斷題,解決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模糊點
4.指導學生歸納本章本節的內容
歸納.總結.及時鞏固
通過課堂練習,及時反饋學生掌握并及時解決可能留下的問題.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4
一、說課指導
在《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依據課改的精神,對這節課進行分析和設計
二、說課教材與學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酚類物質是采用具體代表物的方式進行學習。授課安排為1課時。酚與醇結構相似,都含有羥基,本節內容是學生初次運用所學規律預測一類物質可能發生的反應,并通過各自代表物的性質的對比,理解醇羥基與酚羥基的區別,體會官能團與取代基之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思想,為后續的有機化學的學習提供方法打下基礎。
2、學情分析
從知識層面看,在必修階段已經具備有機化學基本的類別概念,知道一些典型有機物的性質。在選修5第一、二章的學習過程中對官能團決定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基團的相互影響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有待完善。
從能力層面看,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分析簡單實驗的能力;對“結構決定性質”這一普遍規律比較熟悉,因此具有性質預測的知識基礎,知道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和流程,具備進行探究活動的能力。本節課授課對象是實驗班學生,他們樂于展示自我,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容易展開。但他們自主探究的意識、合作創新的精神還有一定程度欠缺,需要老師引導和支持。
三、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
通過對教材、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分析,我制訂出本節課要完成的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a、認識酚類物質,能夠識別酚和醇
b、掌握苯酚的結構、性質及用途
c、理解苯環和羥基的相互影響
。2)過程與方法方面
a、通過以問題為驅動的自主實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類比推測、分析解決問題和觀察的能力以及實驗綜合能力
b、在苯酚結構與性質的理論探討過程中,培養思維的全面性、深刻性,提升思維品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a、通過對苯環和羥基的相互影響理解,讓學生體會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b、通過苯酚的用途與毒性引導學生從化學的視角認識生活、認識社會,學會辯證的看待化學物質
c、訓練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與人溝通、爭辯、交流的勇氣
2、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苯酚的化學性質(酸性、苯環上的三元取代)
。2)難點:建立官能團之間相互影響的基本觀念。
四、說課教法與學法分析
1【教法選擇】
創設情景、實驗探究、理論探究
2【教學輔助手段】
利用實物感知、教學模具和多媒體動畫演示
2【學法指導】
和教法相呼應,引導學生采用觀察、對比、,遷移、分析、和實驗探究等學習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
五、教學設計思路——以問題為中心
1、 以結構、性質、用途為主線,展示學科特色。
2、 從學生認知結構出發,設置問題鏈,讓問題與活動來驅動教學進程,幫助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
3、通過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實驗,以“分組實驗、小組討論、小組間互相交流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4、從小課堂到社會,通過苯酚用途與性質的結合,將知識遷移至陌生的情境,將學習延伸至社會大課堂。
六、說課程序
(一)、情景引入:
【情景一】電影:戰爭
【情景二】展示藥皂、苯酚軟膏
我通過戰爭引出的結構式,進一步構建酚類物質的定義。并提出為什么生石灰可以銷毀?這樣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酚類物質的興趣。
再通過展示藥皂、苯酚軟膏,從生活走向化學讓學生對代表物苯酚有一個表象認識,為學生學習新課創設了饒有興味的意境。
(二)、構建苯酚物理性質:
[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實驗一]苯酚的物理性質
學生分組實驗:①看、聞
②適量苯酚+水振蕩,再加熱(留用)
③適量苯酚+乙醇
[歸納]苯酚的物理性質(思考:苯酚不慎滴在皮膚上如何處理?)
組織學生觀察苯酚的顏色、狀態,指導學生通過分組實驗自主探究苯酚的溶解性,根據實驗結合教材相關內容,歸納出苯酚的物理性質。
。ㄈ、設疑探究:
本環節是本節課的中心,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給學生創設了兩個情景:
【情景三】展示苯酚模型
學生觀察苯酚模型結合多媒體動畫演示,分析該分子結構,并與乙醇、芳香醇等醇類結構作比較,通過結構比較,產生認知沖突:同樣含有羥基,為什么要劃分為酚和醇兩類物質,在性質上它們會有哪些共性?苯環代替烴基,與羥基的聯手使得化學性質產生了怎樣的差異?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課標分析
通過實驗探究溫度、濃度、壓強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認識其一般規律。
知道活化能的涵義及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通過催化劑實際應用的事例,認識其在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大作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化學反應原理》教材的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既是對必修部分與此相關內容學習的延伸與深化,也是后續學習化學平衡及移動知識的基礎。在學習該單元之前,學生通過《化學2》(必修)的學習,已經定性的認識化學反應有快有慢,知道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有影響。在選修教材《化學反應原理》中,這部分內容的設置則是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在學生實驗探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現象產生的原因,逐步認識外界條件對反應速率的影響,進而從微觀角度加以解釋,從而實現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升華。另外本節內容的知識在社會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非常強的實用價值。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等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
、谀苡糜行鲎怖碚、過渡態理論等相關理論簡單解釋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等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觀察思考、討論歸納等學習活動體驗科學探究、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熱點問題,樹立辯證
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等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教學難點:能用有效碰撞理論、過渡態理論簡單解釋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二、說教法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互動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根據這一基本原理,本節課的教學,我采用“引導-探究”的教學模式,應用“問題討論、實驗探究、歸納總結、指導講解”等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1、學案導學
通過合理有效的學案,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學有方向,促使學生積極探索發現。
2、情境激學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如列舉生活中的常見事實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3、實驗促學
通過實驗方案設計和實驗探究活動,促使學生在探究與合作中,更好的理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4、媒體助學
通過實驗視頻、動畫演示、圖片等直觀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深入淺出、生動形象。
這些方法都立足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傳統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努力實現由教向學的轉變。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二理科學生,經過初三和高一的學習,他們已經儲備了一定的相關知識:諸如溫度、壓強、催化劑、濃度、接觸面積等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等;積累了一些化學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實驗技能;基本上都養成了良好的思考、討論、探究的習慣。本節內容的教學目標重點不是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而是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和問題解決,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體會到化學學習的樂趣,并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2、學法指導
學生通過學案導學,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并做好相關的預復習工作,做到溫故知新。
指導學生通過設計實驗方案、開展實驗探究、進行自主學習等活動,在思考、觀察、實驗及交流與合作中,自主建構知識,培養和提高化學學習能力。
指導學生通過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實際中與本節相關的化學現象,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做到學以致用。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實現“學會”、“會學”、“樂學”。
四、說課堂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和完成探究實驗,并交流、歸納、總結濃度、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壓強的影響則是學生通過觀察教師補充的演示實驗得出;應用相關理論進行解釋雖然是教學難點,但由于學習要求不高,所以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自學來完成,能達到幫助學生從理論上簡單分析、認識即可。
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本節課設計為這樣的學習過程:“創設問題情境→設計實驗方案→實驗探究活動→自學理論依據→交流歸納總結”。
具體的課堂教學程序如下:
1、創設問題情境,引出“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本節課的引入可結合視頻和圖片,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我們已經知道,化學反應有快有慢,不同的反應,反應速率也不相同。比如說:爆炸反應速度是相當快的,一幢20層的高樓,在不到10s中的時間就爆破倒地;而煤和石油的形成卻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
為什么不同的化學反應,反應速率會不一樣呢?決定化學反應快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學生結合已有知識,得出“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內因:反應物本身的性質”。
接著指出:“反應物的性質是很難改變的,所以在生產生活中,人們常常是通過改變外界條件來控制反應速率,請大家結合學過的反應或是生活實際討論有哪些外界條件會影響化學反應速率。”
學生結合生活實例和已有知識,討論歸納得出,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有“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
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問題情境,很自然的引出了“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這種引入方式,在上課伊始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2、完成實驗探究,理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條件的改變,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通過教師啟發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方案設計,自主完成實驗探究,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歸納交流,主動建構知識。這也是本堂課的主要教學環節。
。1)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實驗設計。
如:請選擇合適的實驗用品,設計實驗,探究某一條件的改變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實驗用品:
試管、錐形瓶、試管架、量筒、藥匙、保溫杯(內裝熱水)、氣球
鐵片、鐵粉、NaHCO3粉末、MnO2粉末、鹽酸(2.0mol/L,0.20mol/L)、H2C2O4溶液、H2O2溶液(5%、12%)、酸性KMnO4溶液、FeCl3溶液
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為了保證實驗設計的合理、有效性,教師應作如下指導:
、偃绾卧O計實驗?
首先要明確實驗目的,即探究什么條件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根據實驗目的,選擇合適的反應物,知道實驗原理→在此基礎上,考慮怎樣操作簡單,現象明顯,進而采用合理的實驗步驟和方法
、谥该髂骋粭l件的改變,即進行實驗設計時,只考慮有一個條件是變量,其余條件保持不變。
、蹖W生實驗方案設計完成后,指導學生從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和方法幾方面進行交流討論。
。2)學生分組實驗,完成實驗探究。具體實施如下:
每組都提供一定的實驗用品,可分別完成相應的實驗,學生選擇相應實驗完成探究活動,并進行觀察、分析。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根據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或通過實驗探究,介紹金屬化合物的主要性質。
本節課的知識是鐵的化學性質知識的延伸和發展。教材從鐵在地殼中含量僅次于氧、硅和鋁為引入,以及在介紹鐵的氧化物時,列舉了氧化鐵作為涂料在生活中的常見應用,說明了研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意義與價值。在介紹鐵的氧化物、鐵鹽和亞鐵鹽性質時,以實驗探究為手段,重點介紹了Fe(OH)2的、Fe2+的還原性與Fe3+的氧化性。
2.教材內容編排注意與第一、二章知識的銜接。
本節課教材內容突出了課程標準中要求的鐵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并且注意與已學知識的聯系與銜接,引導學生主動運用已有知識分析和解決新的問題,并逐步形成較為系統的知識網絡:
(1)與“物質分類”知識的銜接。本節對鈉、鋁、鐵、銅四種重要金屬的化合物的性質按氧化物、氫氧化物和相應鹽的順序編寫。同類化合物的性質有許多相似性,這樣編排便于從一類化合物的性質中找出共性,形成規律性的知識,有利于對同類其他化合物的認識和推斷。例如:堿性氧化物與酸反應,堿與酸反應,這些通性在教材中都是直接一筆帶過,沒有安排相應實驗來介紹。
(2)與“離子反應”知識的銜接。離子反應代表了反應的實質,教材“學與問”欄目中要求學生根據Fe(OH)2和Fe(OH)3都是不溶性堿,寫出它們與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以及Fe2O3、FeO與酸的反應、鐵鹽和亞鐵鹽性質均以離子方程式書寫,充分體現了與“離子反應”知識的銜接。
。3)與“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的銜接。Fe3+與Fe2+相互轉化的實質就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這是本節課一個重點內容。教材以實驗探究的形式,引出了Fe3+遇到強還原劑、Fe2+遇到強氧化劑的變化,正是利用化合價變化來對反應類型進行判斷。
3.通過對實驗探究獲取知識與培養能力
教材介紹Fe(OH)2的制備與性質、Fe3+離子檢驗、Fe2+與Fe3+相互轉化等知識的介紹,主要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現象背后所反映的物質性質。做好幾個教材安排的幾個實驗,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與分析能力。
二、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鐵的氧化物和鐵的氫氧化物的物理性質。
。2)初步掌握鐵的氧化物和鐵的氫氧化物的化學性質,通過對灰綠色沉淀成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2價鐵的化合物易被氧化的性質。
。3)知道溶液中Fe3+的檢驗方法。
(4)知道Fe3+與Fe2+之間能夠相互轉化,能從氧化還原的角度分析轉化發生的條件。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初步學會從物質分類和氧化還原的角度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
(2)通過對鐵的化合物氧化還原性的預測,初步學會用氧化還原反應理論研究物質氧化還原性。
。3)通過對鐵的化合物實驗演示與探究活動,初步學會通過實驗研究物質化學性質的思路和方法。
。4)通過對“氫氧化亞鐵”制備實驗條件的思考與交流,初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
。1)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品質。
。2)體驗學習過程中新舊知識的銜接和運用,逐步培養學生主動運用知識、遷移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三、說方法
1.運用分類的方法,根據物質所屬類別(金屬氧化物、堿、鹽)預測物質性質
2.整合實驗過程,設計問題情景進行引導、啟發式教學
本節課安排了3個實驗,氫氧化鐵與氫氧化亞鐵的制備、Fe3+離子的檢驗以及Fe3+與Fe2+的轉化。相對而言本節課實驗的內容較多,而不管是Fe(OH)2的性質或是Fe2+與Fe3+的轉化,均涉及到+2鐵元素的還原性這一特點,以及都使用到Fe2+溶液。為此,筆者在授課過程中,通過對把“Fe(OH)2的制備與性質實驗”、“Fe3+離子的檢驗”和“Fe2+與Fe3+的轉化”三個實驗進行整合,同時設計了幾個問題情景,以起到優化課堂效率,形成知識系統的作用。
同時,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能夠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與思考,發揮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
四、說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閱讀課文關于鐵的氧化物的介紹,利用分類法歸納FeO、Fe2O3、Fe3O4的性質,填寫以下表格:
【學生實驗1】氫氧化鐵、氫氧化亞鐵的制備與Fe3+離子檢驗(整合實驗)
實驗步驟:
①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2mLFeCl3溶液,另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2mL新制FeSO4溶液(在大燒杯加入鐵釘與稀硫酸反應得到,并保持Fe與H2OS4反應不斷進行,放在公共藥品臺上,學生自行取用)。
、谙韧鶅芍eSO4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和KSCN溶液(動作要迅速),觀察與記錄現象。再往兩支FeCl3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和KSCN溶液,觀察與記錄現象。
【問題情景1】閱讀課文,結合實驗現象,思考與討論:
1.利用KSCN溶液,可以根據什么現象檢驗溶液中Fe3+的存在?Fe2+離子遇到KSCN會產生相同的現象嗎?
2.FeSO4溶液滴加KSCN溶液一段時間后,再次觀察溶液的顏色,出現了什么變化?該變化說明了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3.Fe(OH)2沉淀是什么顏色?為什么往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生成的沉淀會出現顏色變化?
【師生小結】
1.含Fe3+的溶液遇KSCN溶液變紅,Fe2+離子沒有此現象,利用這一反應可以檢驗Fe3+的存在。
2.含Fe2+離子的溶液放置一段時間后,與KSCN溶液會出現紅色,證明生成了Fe3+,由此說明Fe2+溶液容易被空氣中的O2氧化為Fe3+。
3.Fe(OH)2為白色絮狀沉淀,但在空氣中因被氧氣氧化會而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的Fe(OH)3沉淀。
【問題情景2】
1.從Fe2+被O2氧化為Fe3+,體現了Fe2+的什么性質?除了O2,還有哪些物質可以氧化Fe2+?
2.若要實現從Fe3+轉為Fe2+的變化,需要加入什么物質?
【學生實驗2】Fe2+與Fe3+的轉化,按照教材P61科學探究進行實驗,觀察與記錄實驗現象。
【問題情景3】結合實驗探究的現象,思考與討論:
1.Fe3+與鐵粉充分反應后的產物是什么?如何證明?
2.回憶前面有關Fe2+的實驗,為什么用Fe與稀硫酸制備FeSO4溶液,并保持鐵過量?
3.實驗中如何判斷Fe3+已充分反應?反應不充分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
【師生小結】
1.以鐵粉為還原劑,可以將Fe3+還原為Fe2+,此時溶液與KSCN不變紅,說明溶液中已無Fe3+離子。加入氯水后溶液重新變紅,說明前面反應的產物是Fe2+,遇到氯水后重新被氧化為Fe3+。
2.Fe與稀硫酸制備FeSO4溶液,并保持鐵過量,可以防止溶液中的Fe2+被空氣中的O2氧化。
3.往FeCl3溶液中加入鐵粉充分振蕩試管,一段時間后仍有鐵粉過量,說明溶液中已無Fe3+(已充分反應)。若反應不充分,滴加KSCN后溶液會出現紅色,不能證明Fe3+已被鐵粉還原。
【問題情景3】學生課后思考與討論
通過學習我們指導,Fe2+離子和Fe(OH)2中+2價的鐵均易被氧化。根據所學的知識,思考:利用FeSO4溶液和NaOH溶液時,如何通過實驗條件的控制,制備較純凈的'Fe(OH)2白色沉淀?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本節音標是物質結構中談到化合物及單質結構的課程,從課程設置的位置看是在學習了原子結構及元素周期表之后,這樣是一個合理的結構安排,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吸收。
本節課自然而然地從原子過渡到分子,在學習了原子結構后,對微觀粒子的探索更進一步,這就引出原子組成的物質——化合物和單質,這樣就可以從微觀過渡到宏觀,使化學知識更這順理成章地與現實生活聯系到一起。
在課的第一部分給出了離子鍵,即陰陽離子之間強烈的相互作用,這樣通過物理上的電子的知識把離子鍵引出來,很自然。這里又給出氯化鈉的形成及電子式,從微觀的角度解釋了物質結構,這也是第一音標時的內容。
第二課時提到共價鍵,這樣非金屬元素之間形成的化合物和單質的結構就一目了然了。在高中階段對于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本身就是一個難點,在這里又提出非極性鍵和極性鍵,難度加大,所以這是第二課時的重點和難點。
最后教材總結了離子鍵和共價鍵之后給出了化學鍵的定義,同時指明了化學變化的實質,引出能量關系,使得物質結構達到一個高點。
二、說教法
由于本節內容抽象,難度大,所以采用逐層深入并配合學生自己的一些問題,最好使用多媒體教學。
三、說學法:思考、討論相結合。
四、說教學設計:
本節課涉及的內容抽象,難于理解,我做了這樣的設計:
首先:利用已有的知識:即氯氣和鈉的反應引出離子鍵;利用多媒體教學,展示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得出離子鍵,同時強調電子式的書寫。
第二是利用氫氣和氯氣的反應并分析氯分子的結構得出共價鍵和極性鍵與非極性鍵。
第三是利用多媒體演示化學反應的實質,得出化學反應的實質的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生成,并分析在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關系。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六個方面對本節課作以分析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化學 第 章,第 節,第
課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
,本節課的學習為
奠定基礎,因此本節內容不僅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整個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高二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
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2、提高邏輯推理、抽象概括以及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抽象、聯想、想象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2、從生活出發學化學,體驗化學對生活、生產及科技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
難點是:
四、教法
結合本節知識的特點,我采用的教學模式,并借助實驗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我將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展開學習活動,結合實驗、層層深入、多層次教學,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感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并使知識的學習系統化。
五、學法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是目的。因此,教師要啟發、引導、層層深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學習。本節課,學生通過“問題情景—實驗探究—質疑討論—f分析推理—整合運用”的學習方法。此外結合反饋補救法,通過學生的習題檢測,注意觀察學生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優扶差,滿足每一位學生”。
六、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環節:知識回顧,新課引入。“導入舊概念,提出新問題!
第二環節:新課學習,全民總動員。
首先:
其次:
再次:
第三環節:歸納總結,布置作業。
通過本節課的講解、實驗探究得出本節課的重要結論,并對本節課的重難點進行回顧,使學生能夠把握住自己的學習方向和側重點,最后布置相應的習題,來鞏固本節課的所學內容。
總之,本節課我是根據高二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認知規律,結合本節知識的特點,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采用實驗探究法、知識遷移法、類比法、分組討論法以及學生自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運用實驗演示、多媒體動畫等教學手段,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9
各位評委,大家好,我是第xx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三章第二節《鐵及化合物的性質》。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 內容介紹及教材處理
本節課內容包括:鐵單質、氧化物、氫氧化物及鐵鹽四部分。我是這樣處理的,因為鐵單質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過,本節課重點學習鐵的化合物的相應性質及Fe2+、Fe3+檢驗。并將Fe2+、與Fe3+的相互轉化這個難點放在下節課學習。學生已經學習過氧化還原反應,Al及其化合物的性質。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均有一定難度,而Fe(OH)2的性質是這兩部分的綜合利用,難度更大。我準備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結合實驗探究,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主動探究結果,達到分散難點的目的。
二、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鐵是金屬中的重要元素,由于鐵是變價金屬,所以高考中對元素及化合物的考查,鐵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你們說課就是中考中的地位。)通常以無機推斷題形式出現。同時,鐵又是日常生活、工業生產及國防中應用極其廣泛的金屬。
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實驗,讓學生了解鐵的氧化物、氫氧化物的性質。
2、過程與方法目標:教學過程中注意運用歸納、對比的方法。對鐵的化合物形成知識體系。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課本上設置的“學與問”、“科學與探究”,是學生深入了解金屬化合物的一些性質,感悟到金屬在生活實際中的廣泛應用。
四、 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為:........
由于......所以我將本節課的難點設定為:......
五、 教學過程
1、對于鐵的氧化物的學習,我是通過讓學生課前預習,完成學案,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2、(你實際的教學設想,大體步驟。對于??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以上是本節課的主要授課內容,為了強化學生對........的理解,我設計了........,另外針對本節課的重點,進行作業布置。
對于本節課我也進行了如下反思(這個必須要說,你可以直接用我的)
新舊兩版教材除了在課程安排上又說不同外,對于教學方式由老師傳授、學生被動。轉變為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主導。老師有意圖的設計、引導、啟發,學生自主觀察、歸納、總結,親身體驗。如我本節課.......,讓學生........,是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提升學生們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注明:
1、條理清晰,說出你所要敘述的1、2、3、........
2、幾個方面全面,不能丟項
3、彩色部分的話語是重點語句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10
主要教學內容
。ń虒W重難點)
教法分析
學法分析
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ń虒W重點)
1、演示法:視頻建立感性認知
2、討論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設
3、探究法:實驗證明或證偽
4、討論法:得出探究結論
利用推理和歸納的分析方法,結合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了解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教學難點)
1、演示法:活動建立感性認知
2、講授法:介紹熵變概念
3、討論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設
4、探究法:實驗證明或證偽
5、討論法:得出探究結論
利用歸納和演繹的邏輯分析方法,利用常見的化學反應和物理變化,學習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熵變與環境保護
。ń虒W重點)
1、活動體驗法:角色扮演
2、討論法:環境保護與低碳生活或的必要性
從體驗活動中感受熵增原理的簡單應用,進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生活觀。
【教法與學法分析】
【教學流程】
1情境體驗、引入課題
由生活常識引入自發與非自發過程(視頻播放:破鏡重圓、覆水難收)
2認識概念、明確任務
自發過程的定義,學習任務:研究化學變化中的自發過程的特征
3體驗活動、引發思考(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進行的影響)
水從高處自發流向低處的過程中什么物理量發生了變化?
4探究一: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4.1引出探究、建立假設
探究一:能量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假設一:化學變化的自發過程應表現為放出能量,即:△H<0
4.2方法引導、證明證偽
問題:如何驗證這個假設是否成立?
方法引導一:證明:科學研究中,要證明一個假設成立,就是證明凡符合假設的所有情況都能得出結論。(一般為窮舉法)
證明:例舉大量支持假設的實例(4-5個)
結論:假設一可以成立嗎?(設計之初是希望學生做出肯定的回答,進而通過產生沖突引出“證偽法”,但實際教學中學生能力很強,通過獨立思辯做出了否定回答,認為舉出反例即可推翻假設,即直接可將“證偽法”引出。)
方法引導二:更能體現科學本質特征的方法:“證偽”
證偽:要證明一個假設不成立,只需舉出一個反例即可。
證偽探究:利用所給試劑Ba(oH)2(s)、NH4cl(s)設計一個實驗證偽假設一。
4.3匯報結果、得出結論
匯報結果
探究結論
“證偽”實驗
說明:化學反應的自發過程并不是必須表現為放出能量,即△H<0不是判斷反應自發的唯一標志。
“證明”實驗說明:雖然很多實例支持了假設,但不能為假設的成立提供的確鑿證據。同時,證明的過程其實是在實踐中積累了經驗,即△H<0有利于化學反應的自發進行。
5體驗活動、引發思考(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進行的影響)
火柴棒的散落
6概念支架、例舉經驗
介紹熵及熵增原理,舉出常見的“熵增原理”的實例
7探究二: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7.1引出探究、建立假設
探究二:混亂程度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假設二:化學變化的自發過程應表現為混亂度增加,即:△s>0
7.2頭腦風暴、自主探究
任選證明實驗或證偽實驗
試劑:cacl2(aq)、H2so4(aq)、Na2co3(aq)
書寫化學反應式并說出證明或證偽的理由。
7.3匯報結果、得出結論
探究結論
“證明”實驗說明:△s>0有利于化學反應的自發進行
“證偽”實驗說明:△s>0不是判斷反應自發的唯一標志
8演示實驗、整合結論
熱冰實驗
整合結論:
化學反應的自發過程同時受△s和△H的影響。
△s>0與△H<0都是有利于化學反應的自發進行。
二者因素影響趨勢相同時:
△s>0、△H<0,反應自發;
△s<0、△H>0,反應非自反;
二者因素影響趨勢不同時:
反應是否自發取決于△s和△H哪種影響更大
9體驗活動、拓展思考
熵與環境保護
體驗活動:混亂的制造者與整理者
拓展思考: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所耗費……?
1、從“熵增原理”的角度思考人類社會的發展道路的選擇。
2、從“熵增原理”的角度思考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收集比起來,何者難度更大,思考為什么要提倡“低碳生活”。
【有關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合十篇】相關文章:
有關高中化學說課稿模板集合十篇08-07
有關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錦集十篇08-10
有關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匯編十篇08-03
有關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匯總十篇07-29
有關高中化學說課稿合集十篇07-17
有關高中化學說課稿集合10篇06-12
有關高中化學說課稿集合7篇06-09
關于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合十篇08-17
有關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10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