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音樂《那達慕之歌》說課稿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和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那么怎樣給學生創設一種積極參與的情境,讓他們對所學的知識滿懷興趣呢?我收集了“一望無際的草原,奔騰的駿馬,白色的蒙古包,圣神的敖包…….”及優美的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緊緊抓住學生把他們帶進草原,引入蒙古盛大的節日那達慕大會,觀看騎馬,摔跤,射箭等活動。單從這兩首歌曲看,一首優美深遠。一首熱烈歡快,這一起一伏的兩種聲勢承接種種叩擊著學生的心靈,他們也很自然的投入到這場盛會中,學生觀看了圖片也明白了那達慕就是蒙古族人民舉行的射箭,賽馬,摔跤,文藝表演等娛樂,商貿活動,再深入歌詞學生可能對“馬頭琴”“好來寶”不太理解,我出示一些圖片和文字資料,學生就很容易解決這個難題了。
如果只聽聽音樂,說說感受,唱唱歌,那只是對音樂作品作表面的,淺顯的學習。停留于淺表的層面上沒有深入挖掘音樂作品,不能充分發揮學生音樂想象力,學生迸發不出潛在的創造思維火把,本節課中,我先讓學生隨畫面初聽音樂,感知旋律,從音樂作品自身的角度設計了“筷自舞”“騎馬”等活動,“筷子舞”“騎馬”本身就是蒙古族的傳統節目,加上我讓學生隨著《那達慕之歌》的音樂節奏進行的`活動。學生進一步熟悉了歌曲的節奏并從中體驗了那達慕熱烈歡騰的場面。充分激發了學生的音樂理解力,想象力,表現力,再循序漸進的進入旋律的小節分析比較,我們發現第一.二.三小節是完全相同的,音樂中叫完全重復。第一樂句5523和第二樂句1156連續出現了三次,通過比較試唱發現他們并不對稱,但有平衡感,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對這首歌曲有了直觀的主體的領悟,在學唱歌曲時學生將音樂作品表現的非常成功,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從淺表層面透入到質里內欄,激活了學生對思維,張揚了個性,培養了學生音樂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的音樂教學法指出,聲勢教學是以人的身體作為樂器進行節奏訓練的一種簡單有趣的方式“筷子舞”騎馬“這兩種活動應用了拍手,拍腿,跺腳等聲勢進行引導,學生很容易就接受了。為歌曲的結束句設計力度是本節課的難點也是教學重點,我把聲勢教學法也參與到力度的設計活動中:(1)從弱到強,(2)從強到弱,采用聲勢動作引導學生聽它的情緒,感知它的速度,體驗它的兩種不同的力度所表現出來的內容是不同的。從弱到強表現出來的是越來越近,氣氛越來越熱烈……我一組學生學越來越強的馬蹄聲,另一組學生表現漸強的旋律試唱;從強到弱表現出馬兒越跑越遠,人群散去,我讓一組學生表演馬兒跑遠,另一組表現漸弱的旋律。這種簡單的身體動作和音樂融為一體,學生內心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審美愉悅感,參與音樂快樂。
從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形式的學習,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讓他們積極參與主動表現學習的效果會顯著提高。
【小學四年級音樂《那達慕之歌》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說課稿《天堂》12-08
優秀小學音樂說課稿11-28
小學音樂課堂說課稿01-20
小學音樂說課稿(15篇)12-27
小學音樂說課稿15篇11-03
小學音樂過新年說課稿11-02
《小學音樂》優秀說課稿(通用5篇)12-27
小學音樂教師說課稿(5篇)09-25
小學音樂教師說課稿5篇09-25
小學音樂課《種玉米》說課稿范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