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青島版說課稿(精選1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青島版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周長的計算》是小學數學青島版教材第五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圖形的周長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需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和實際觀察,,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知識。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則安排在“試一試”中讓學生獨立探究、計算,再通過交流發現規律、掌握方法。
“教”立足于學生的“學”。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展示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的內容、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實際水平、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作如下的預設:
1、基礎知識目標
能根據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條理地表達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
2、能力訓練目標
能正確測量其他一些簡單圖形的周長,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著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創新素質目標
在學習活動中,善于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靈活選擇自己欣賞的方法,通過自主探索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4、個性品質目標
對學習的內容和過程有興趣和熱情,在與同學的合作中,會根據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識,獲得與同學合作克服困難成功的體驗。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本著課程標準,在盡量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重點:理解并掌握長方形及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難點:使學生認識不同的圖形要采取不同的周長計算方法
關鍵:讓學生在自己的計算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和理解算法。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一談。
四、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么,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選擇的平臺。教學時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算出它的周長,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試試,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考進行計算。接著,讓他們匯報各自的算法,引導學生去體會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間的相互聯系。再讓學生比一比,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種算法,為什么。
2、引導學生在認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發現、解決問題。
3、充分發揮小組合作交流的優勢,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舞臺。
最后,我再來談一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教學程序及設想
一、創設情境、感知周長
1、談話: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物品和平面圖形,你們認識嗎?(逐一出示)
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圖形或物品(估計選五角星的最多。)
2、直接導出課題: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來研究平面圖形的周長。(板書課題:周長)接著問:誰知道周長是什么意思?(生可能說:周長就是一周的長度。)再問:你是怎么想到的?(讓學生說一說,加深對周長的感知)
3、讓學生具體指一指自己所喜歡的圖形的周長是指什么樣的長度。(讓小組內互相指,再派代表指給全班同學看)
4、描一描平面圖形的周長
這一環節我采用學生身邊的、熟悉的或感興趣的材料作為研究素材,豐富學生的感性體驗。通過說一說、描一描,指一指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的操作中理解周長,使周長的外延更寬泛。
二、研究求周長的策略
談話:大家已經知道了周長的意思。假如要知道你所喜歡圖形的周長到底有多長,你能想出辦法來嗎?讓學生獨立思考。
按所選的物品或圖形組織反饋。
最后可歸結為以下幾種情況:鐘面、樹葉、圓形、半圓形可用繩子圍,然后再測量繩子的長度。三角形、四邊形、梯形、五角星先測量邊的長度,再把所有的邊加起來。
把周長拓展到不規則平面圖形中,使學生對周長的認識更加深刻。并能根據圖形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測量方法,從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三、探究求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1、談話: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怎么求呢?
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然后匯報。
2、根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長方形只要量兩次就可以了,量一個長再乘2,量一個寬再乘2就行。也可以(長+寬)×2;正方形只要量一條邊長,乘4就可以了。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結合對周長的理解從一般圖形周長的測量入手,得出測量周長的一般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針對不同的圖形需采取不同的測量方法:一類:線段圍成的可直接用直尺測量,如三角形、梯形、五角星)等;另一類由曲線圍成的要用卷尺或是借助繩子才能測量,樹葉、圓形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探究特殊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測量方法,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體現測量周長策略的多樣化。將重點放在特殊的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測量上,為以后更好地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服務。
四、操作練習
。1)用四個邊長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它的周長是多少?
。2)用四個邊長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周長是多少?
(3)用四個邊長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任意圖形,它的周長是多少?
數學活動不是一個一般的活動,而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化“的過程,教師應該注重提高數學思考的含量,培養學生數學思考的意識和策略。在練習設計中我要求學生用四個正方形來拼出我們學過的正方形和長方形或者其它圖形,以此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展開豐富的想象,即能使全體學生參與,獲得成功,同時通過不同的想象的展示,交流甚至碰撞,讓學生初步建立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選選做做”是根據學生選擇的圖形,獨立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由淺入深,鞏固周長的計算方法,既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又體會到數學在日常生活里的應用,感受數學的價值。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以上的教學環節,以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指導,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精心組織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努力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盡可能的培養學生獲取新知的能力,凡是學生能自己解決的,教師絕不要包辦代替。本節課我努力使傳授過程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過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逐步從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自己得出周長的概念和周長的計算公式。
小學數學說課稿 2
大家好!今天,我執教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
“11-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并且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使本課的新知不斷內化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培養學生對數的感知能力。
二、說學情
學生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之前已經初步認識11-20各數,但是這種認識局限于數字到名稱的簡單對應。對于數字所包含在進一步、深層次的含義即數的組成,理解不夠深刻。這是一個將兩位數量化的過程。需要給學生一個直觀的感受,再逐步抽象成數字。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對教材和學生學習經驗的把握,制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如下:
1、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讀、寫11—20各數,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了解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2、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認識數位十位和個位。
3.經歷用20以內的數描述身邊事物的過程,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以及觀察、分析能力。
4、了解數的文化,培養學生喜歡數學和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11-20各數的'讀寫以及組成
教學難點:數位的意義
四、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突破重點難點,遵循兒童認識事物的特點,在教學中要借助直觀操作,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架起一座認識的橋梁。因此打算準備多媒體課件和學具小棒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使學生的數感得到發展。主要采取觀察法和自主探索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數一數、擺一擺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數”的讀法、組成、數的順序和大小。使整個教學遵循了由生動直觀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
五、說教學流程
為了能很好地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個教學環節。
。ㄒ唬﹦撛O情境,激發興趣。
我們班上有個評比臺,于是我巧妙借助學生身邊的資源,通過“每十個笑臉換一個大拇指”的評價規則,讓他們初步感知十進制計數方法,為后面的“滿十進一”學習做好鋪墊。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中心,我將以學生的自主探索為主線,以問題解決為突破,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層層遞進。
第一層次:用小棒表示11只海鷗。
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一邊擺10根,一邊擺1根”,這種擺法能夠讓大家一眼看出是11根小棒,從而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初步感知“11里面有1個十和1個一”
第二個層次用計數器表示13個小朋友。
我用計數器直觀地展示了“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再由形象的計數器過度到抽象的數位表。并初步滲透了“滿十進一”的十進制計數法。
第三個層次根據數位表寫數,理解個位和十位上數字的含義。
引導學生交流“11”這里面的兩個“1”意思一樣嗎?
三個層次的環節教學結束后,再次設計鞏固性小練習,這種練習及時有效地帶領學生把前面零散的知識回顧整理,總之在這個大環節中,我想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的操作學習時間,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探究中體驗,實踐中感悟。
(三)回歸生活,拓展應用。
既然數字是由于生活的需要產生的,那么我們就應該“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這一環節我設計一些有梯度的練習,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逐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拓展學生的思維。
(1)基礎性練習。根據表格和數位表寫數
(2)鞏固性練習。11-20各數順著數大家都會了,那么倒過來怎樣數呢?
。ㄎ澹┱n堂總結,知識延伸
知識的延伸是學習的繼續,這個環節中我希望通過“數學小故事”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十進制”是怎樣產生的,不但吸引了學生是學習興趣,也激發了學生喜歡數學愛上數學的情感。
在最后我又與“導入”呼應設計了“10個笑臉可以換成一個大拇指!那你要想得到2個大拇指,那就是貼多少個笑臉?3個拇指?……10個大拇指要貼多少個笑臉呀?
【設計意圖】一方面可以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拓展、延伸,另一方面更是能將學生學習的興趣延伸到課后、生活中去。
六、說板書設計
認識11-20各數
10個一是1個十
滿十進一
我設計的了簡潔美觀的板書,因為一年級的孩子認字不多,所以板書的字數不宜過多,除了課題以外,我就把“10個一是1個十”這個知識要點板書出來;至于“滿十進一”究竟該不該寫呢?我們團隊經過反復研究,認為我們這節課,從開始的“大拇指”——“小棒”——“計數器”的操作中都滲透了“滿十進一”,所以我決定板書出來,這為孩子以后學習更多數位的數打下基礎。
以上是我對《11-20各數的認識》一課的理解和教學設計,不足之處請評委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小學數學說課稿 3
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統計》,我的說課分為5步
一、說教材
本課時內容主要是數據的分段整理,不要求學生獨立設計分段。分段整理數據是基本的統計活動,教材通過購買校服,引出按身高數據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實際問題,自主設計分段方法,并經歷整理、分析的過程,感受畫正字法整理數據的優越性。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學會簡單的分段整理數據的方法,能對統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
。2)能力目標:經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解答簡單的問題,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結合實例有機地進行家鄉情的教育。
教學重點:體驗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
教學難點是:能對數據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段整理;
二、說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能夠按統計對象的某些屬性,如品種、形狀、顏色、用途……進行分類統計已有所體驗,并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再次經歷統計過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必要性,感受統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小學生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強等心理特征,在教學中,我采用談話法、觀察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學法
1、探究嘗試、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去親身體驗數據產生的過程,使學生人人參與,以學生為主體,結合教材內容,緊密生活實際,讓學生自己帶著數學走入生活,解決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估計、判斷能力為以后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
2、交流反思互補法:通過同學之間相互講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3、練習促進法:引導學生通過搜集全班同學的身高數據,1分鐘拍球,城市環境等有針對性地練習,使學生在迫切完成任務和強烈的探究興趣驅動下,對本來枯燥的統計知識產生一種新鮮感和真實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形成技能技巧,從而獲得了成功的愉悅體驗。
四、教學過程:分為6步
(一)、激趣導入新課
師:今天同學們都穿了校服,真漂亮,感覺也很整齊。同學們都知道我們學校很快就要給你們換新校服了,那么我們在換新校報之前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由此引出(測量身高)而我們做的測量身高這個準備工作就是我們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數據。
。ò鍟菏占瘮祿
你們當初的身高記錄單,老師還替你們保留著呢。
。ǔ鍪緦W生身高記錄單。)
。ǘ┎僮黧w驗,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在換新服之前,老師為什么要給你們每一個人都測量一下身高呢?
。ǜ鶕砀撸恳粋人就可以選擇不同大小的校服。)如果服裝廠給你們做校服,會不會給們每一個人都單純設計一種型號呢?為什么?
2、質疑:如果你是服裝廠的工人師傅,你將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引導學生說出(把身高差不多高的人,統一成一種型號,這樣做幾個型號就行了。)那么你準備把全班的校服分成幾種型號呢?(大號、中號、小號)
老師和學生把校服的型號統一確定一下,你們認為老師的這樣的確定合適嗎?身高120~129cm的適合穿小號,身高130~139cm的適合穿中號,身高140~155cm的適合穿大號。
小組討論:那么現在你們有辦法知道我們班上大、中、小號的校服各要訂做多少套嗎?
匯報:哪個小組已經有辦法了愿意來交流一下?其他小組能對他這種方法作一下評價嗎?
小結:其實剛才同學們說的這種方法,就是把我們班所有同學的身高分成幾段來統計,我們可以分成幾段?(3段)是哪三段呢?
。ㄐ√枺120~129cm中號:130~139cm大號:140~155cm)
3、同桌合作提出合作要求:
。1)每一段分別有多少人呢?
(2)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來收集每一段的數據呢?
。3)互相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整理每一段的數據,填寫在這張記錄單中,根據記錄單,并完成統計表。
。4)同學們在整理的時候應該注意合理分工,老師建議你們一名同學來報身高,另一名同學負責記錄和整理。
匯報:哪一個小組愿意把你們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結果到上面交流一下?
。▽W生上臺利用實物投影進行交流)
啟發:剛才有的小組是用打勾(畫豎線、畫正字、數數)的方法來進行整理數據的,在這些方法當中,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呢?(畫正字)為什么呢?今后,同學們在統計數據的時候就可以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進行整理。
質疑:我們能不能把你們這些打勾或是畫正字等等的記錄單直接交給服裝廠呢?還應
該怎么辦?(板書:制成統計表)
統計表中的“合計”起了什么作用?
(①反應總人數②檢驗分段整理的數據有無錯誤)
4、現在我們已經完成了我們班同學身高情況統計表,通過這張表格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合計有多少人,每一段有多少人)
服裝廠的工人師傅如果看到了這張統計表后,會明白哪些問題?
。糠N型號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
談話:服裝的工人師傅通過這張統計表知道了每種型號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這個過程就是分析數據。
。ò鍟悍治鰯祿
。ㄈ┗仡櫧涣鳌胺侄握頂祿钡姆椒ㄅc感受。
1、大家現在回想一下,剛才我們是怎樣整理出我們班大、中、小號的校服各有多少套的?可以小組討論一下。
2、小結:其實像這樣把身高數據進行分段整理,有助于我們快速而準確的整理數據,從而能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我們今天學習的就是數據的分段整理)
。ò鍟簲祿姆侄蔚恼恚
3、現在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剛才是如何解決購買校服的問題的,我們經歷了一個怎樣的統計過程?引導學生總結出:(①收集數據②分段整理③制成統計表④分析數據)
。ㄋ模⿲ふ疑钪械慕y計知識
統計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廣泛,通過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段整理,再進行統計分析,是我們解決問題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你能不能舉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也用到了“數據的分段整理”。(學生舉例)課后,也希望同學們能注意收集生活當中的有關信息,自覺運用統計方法來解決問題。
。ㄎ澹┩卣箲,延伸發展
談話:剛才我們利用解決了定做校服的實際問題,統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運用普遍,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個例子。
1、課本100頁1題老師還專門對二年級一班1分鐘拍球比賽成績。
你能根據上面的數據填寫下面的統計表嗎?
(1)讓學生自己完成統計表。
(2)交流分段統計的結果。
。3)提問:這道題把數據分成了幾段?看了統計的結果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師:同學們喜歡拍球說明同學們都想通過體育鍛煉來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可是,人身體素質的了好壞很多時候還跟我們周圍的環境有關系,特別是跟我們日常的空氣質量有關系,空氣質量到底會對人類產生哪些影響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嗎?
課件出示空氣污染短片:看了這個短片,你有什么感想?
談話:現在同學們已經對空氣質量有了一些了解,我們生活的城市——諸城,它的空氣質量情況又如何呢?上網調查一下我們諸城某一年某一個月的空氣質量記錄嗎?你能根據污染指數的分級規定,用畫正字的方法來整理數據嗎?再根據整理的數據完成統計表,填寫完統計表后,根據統計表說一說你覺得諸城市的空氣質量情況如何?為什么?作為一個諸城的小市民,你覺得能為改善諸城的環境做些什么?
整理好了以后我們明天來匯報交流一下。
。┓此几形蚪裉爝@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應是課堂上所講內容的簡縮,簡單明了、富有條理性,使學生能夠利用板書清楚地了解到本課所講的內容,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數據的分段整理
收集數據分段整理制成統計表分析數據
五、設計理念
A、重視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
本課的導入,為了更加貼近每個學生生活經歷,我創設學生做校服的情境,學生經歷了統計的全過程,感受到統計表與身邊的人和事是息息相關的。同時讓學生調查環境污染情況,也是深有教育價值的。
B、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應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導學生經歷“數據收集,數據整理,統計制表,分析數據”的全過程,而學習重點放在分段整理數據上,在交流比較的過程中優化出畫“正”字的方法。學生的分析是推己及人,符合孩子心理實際的。
小學數學說課稿 4
一、說教材及學情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在這一單元中,然后《分數的意義》十分重要,學好這部分資料,將會對后續建構真分數、假分數等概念以及學習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資料奠定堅定的基礎。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并且明白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能夠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看作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趯W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編排情景,然后我確立該課如下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然后明白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
2、能力目標:經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并構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的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的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構成過程,然后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經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彼,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然后以求異創新為宗旨,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能力得以培養,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開發與增強。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說、講、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力途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然后全課以“實踐導入,喚醒已知—動手操作,創造分數—媒體演示,揭示產生”三大主線貫穿全課。
三、說教學流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做“說一不二”游戲
。1)2塊橡皮泥:1+1=?錯了!一塊橡皮泥再加一塊橡皮泥等于一塊。
。2)5塊糖:你猜2+3=?
2+3怎樣等于1呢?(5塊糖放進一個袋子里,不是一袋糖了嗎?)
。3)50+50=?反應太快了!怎樣等于“1”呢?這100個蘋果不是就是“1”筐蘋果嗎?
。4)誰也舉一個說一不二的例子呢?
經過游戲導入,使學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對分數單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為后面突破難點奠定基礎。
。ǘ﹦邮植僮,創造分數
1、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學生四人一組為單位,每組有一套學具,8顆棋子、2塊糖、10粒豆子、一幅熊貓圖等,然后讓學生選一種或幾種學具自我動手創造分數,并提出要求:在創造分數的過程中,你能夠動手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你是怎樣分的,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分數。學生操作、匯報交流展示的是學生把不一樣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在學生初步感知意義的基礎上,采用師生互動的形式,借助多媒體課件,幫忙學生進一步理解意義;臃譃閮纱危谝淮谓柚∑靾D,(課件)以教師首創了一個分數12為例,激活學生的思維,“還是這幅圖,你能創造不一樣的分數嗎?”激發他們創造的欲望,學生動手操作必須會創造出不一樣的分數如(課件)。第二次出示熊貓圖的辨析題(課件)教師引題“當我們把6只熊貓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由于教師給出了三個答案,進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學生辯解、交流中,明白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三分之一。(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直觀的幫忙學生感知份數與個數的不一樣,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意義,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3、深化整體,總結意義
在上一環節成功教學之后教師小結“剛才我們把8面小旗,6只熊貓分別看作了一個整體!睆亩僖淮谓沂玖艘粋整體,經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單位“1”能夠是一個圓、一個計量單位、還能夠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由此拓展“我們還能夠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學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會說“我把一張餅看作一個整體,把4個棋子看作一個整體,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個整體,把全校師生看作一個整體等等,從而深刻體驗了一個整體的含義,進而引出單位“1”。最終借助一組練習題,經過對12、35兩個分數意義的理解,逐步總結出分數的意義,即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進而揭示課題,完成板書。
4、巧妙練習,強化意義
比如為“14”這一分數配圖(課件)教師提出要求“大家看那里有一個分數,你能試著給它配幾幅圖嗎?配出一幅的是達標,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優秀!苯柚钚缘恼Z言,學生們必須會躍躍欲試,可能會出現許多不一樣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數14,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不一樣的作品呢?那是因為學生假設的整體不一樣,也就是單位“1”不一樣,所以所配出來的圖是不一樣的。借助為分數配圖這一環節,從另一個側面進一步強化了分數的意義。
。ㄈ┟襟w演示,揭示產生
其資料就是分數的產生過程,其目的就是創造一種寬松、愉悅的氛圍感受數學文化。(課件)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導、點撥,學生是在一種自主、自動的時間和空間中,經過自我的思考,到達學習目標的。實現了先進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融合。
。ㄋ模┓答伨毩暎卣箘撔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到達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頭各圖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頭的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對嗎?為什么?
以上兩道題是基本練習題,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游戲“奪紅旗”
男、女各一隊,派代表到前面奪紅旗,但要聽教師指揮,拿對了紅旗歸這一隊,錯了機會自動轉給下一隊,教師當發令員,其他同學當小小裁判員。女同學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學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學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獎給全班。
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貼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ㄎ澹、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于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小學數學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平均數”。
2、教材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和數學本身的發展,統計學已成為現代數學方法的一個重要部分和應用數學的重要領域。大到科學研究,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統計無處不在。新《數學課程標準》中也將“統計與概率”安排為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強調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本單元正是在此基礎上,向學生介紹統計的初步知識的。本課則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統計后進行教學的,它包含兩部分,即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和求平均的方法。
3、教學重難點:
平均數是統計工作中常用的一種特征數,它能反映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廣泛。所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是教學的重點。而“平均數”又和過去學過的“平均分”的意義不同,正確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就是教學的難點。
4、教學目標:
基于這樣的認識,教學中我們就不能只停留在“簡單地給出若干數據,要求學生計算出它們的平均數”上,而應充分引導學生理解“平均數”概念所蘊含的豐富、深刻的統計與概率的背景,幫助他們認識到平均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意義與廣泛應用,并能在新的情境中運用它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獲得必要的發展。為此,我制定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會解釋平均數的實際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能力目標: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并根據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養學生的策略意識和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品質,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
二、說教法:
由于“平均數”意義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扒笃骄鶖怠弊鳛橐活悜妙},而現行教材中應用題往往脫離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
枯燥乏味。因此,我根據學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認識規律和教學的啟發性、直觀性和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等教學原則,積極創設真實的、源于生活的問題情境,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活動為主線,以創新為主旨”,采用多媒體教學等有效手段,以引導法為主,輔之以直觀演示法、設疑激趣法、討論法,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
三、說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我努力營造平等、民主、和諧、安全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等活動,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探究,去發現、構建數學知識。通過小組合作中的互相討論交流,讓學生從中學會與他人交往,分享同伴的成功,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意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還要讓學生進行自己我反思,自主評價,以提高解決問題和綜合概括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課一開始,我用多媒體出示這樣的情景:“星期天,三個好伙伴一起去釣魚。他們分別釣了6條、11條、4條。請你想個辦法,使他們的魚同樣多!盵由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對數學知識產生親切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興趣。]
接著讓學生動手操作火柴棒,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擺出結果,然后讓學生閉上眼睛反思剛才的操作過程,概括出“移多補少”的方法。再用多媒體繼續演示“又來了一個同學,他釣了11條”,讓學生在頭腦中想象“移”的過程并交流。[我們知道“平均數”與“平均分”是不同的概念。因為平均分得的結果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量,而平均數卻只是一個表示中間狀態的抽象數量。因而在教學時,我并未讓學生進行操作,而是通過讓學生在交流與想象中感受“平均數”的實際意義,為隨后的深化作好預設。]
學生的認識剛剛獲得平衡,我又用多媒體巧妙設置沖突:“又來了四個同學,分別釣了10條、7條、9條、8條”,仍舊讓學生在頭腦中想象,學生覺得用“移多補少”的方法太麻煩了,該怎么辦呢?[迫使他們自覺突破思維定勢,換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獲得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即“先合并再平分”,并要求列式計算,[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數學化”的過程,它對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思考問題有著實際的意義。]
最后,讓學生為操作后得到的結果“7”起個名字,從而引出“平均數”及其含義。
(二)聯系生活,提出問題
在學生初步理解了“平均數”的含義后,我又聯系學生熟悉的“買半票”引出身高的話題,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的身高,隨意抽取幾位作比較。接著,我又請第一排和最后一排同學起立,比較身高并說說你是怎么比的。學生會覺得這個問題太容易了,因為坐在最后的同學往往個子比較高。我又請第3小組和第4小組同學起立,再進行比較,學生發現高矮不一,不好比,想到把每人的身高加起來再比,又發現兩組人數不一樣,還是無法比較。
學生懸念頓生,思維處于欲罷不能的憤悱狀態,我抓住時機設疑:“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能準確地比較出這兩組同學哪組更高一些?”鼓勵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引導總結出最佳方法是通過求他們的平均身高來比較。[“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為探索活動提供了動力,明確了方向,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發了他們的探究欲望。]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明確了探究方向即求每一個小組的平均身高后,我便組織學生開展討論:“要求每一小組的平均身高,要作哪些方面的準備工作?”讓學生懂得要先收集每個同學的身高才能計算。[源于學生身邊真實的數學問題,正好激發了學生開展研究的興趣,促使他們主動進行合作,以取得小組競賽的勝利。]
在音樂聲中,以學生小組為單位開始了活動。允許學生離開座位,獨立收集小組內每個同學的身高填入統計表中,計算出平均身高,然后在組內交流計算方法,統一結果,由組長填入匯總表中。[這兒,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放手讓他們在開放的活動空間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教師只是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融入他們的活動中,和他們平等相處,熱心幫助他們處理突發事件,并及時獲取反饋信息,]在投影儀上展示交流各種計算方法,一一加以肯定,鼓勵簡便算法,并總結基本方法:總數/份數=平均數。緊接著激發學生思考:“第1小組的平均身高為138厘米,所以他們組每個同學的身高一定是138厘米。對嗎?”
通過辨析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培養學生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最后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比較第3小組和第4小組哪組更高,使學生體驗用自己的探索解決問題的成功。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繼續挖掘表格中隱藏的信息,交流體會,提出新的問題“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多少?”,讓學生估算,再通過筆算驗證,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知道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后,我又順勢出示全國四年級小學生10年前和現在的平均身高統計表,讓學生聯系自身實際進行比較,教育學生要積極鍛煉,并且珍惜幸福的生活!
(四)實踐運用,體驗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要應用于生活,才能體現其價值及魅力。在學生理解了“平均數”的含義,學會了求“平均數”的方法后,我又引入了以下現實情境:
1、小明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所以他的身高一定是140厘米。對嗎?
2、上明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小強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37厘米,可以說小明一定比小強高嗎?
3、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3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為什么?
4、老師發現我們家第二季度用電情況是這樣的(投影電費單),你能用剛才學到的本領,幫我預測一下我家這個月的用電情況,好嗎?你為什么這么認為?
[通過情境的辨析,問題的解決,既深化了學生對“平均數”概念的認識,體會到“求平均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了自由表達、廣泛交流的機會,提升了他們“數學交流”的能力。]
為了讓學生感受平均數的用途廣泛,我又讓學生自由交流生活中所見到過的平均數,再通過報刊新聞開擴學生的視野,體會平均數在各行各業中的廣泛用途。
(五)評價總結,拓展延伸
課末,我讓學生當評委給這節課打分,當學生為最后得分爭論不休時,及時設疑:“以誰的分數為標準呢?什么分數是最公正的?”引導學生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看似隨意一筆,卻足見教師的匠心。通過“給教師打分”及平均分的計算,既強化了本課的新知,再現了“求平均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又使老師得到真實的信息反饋,同時還為隨后的課堂小結作了巧妙的預設,可謂“一舉三得”。]
最后,讓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獲,打算如何運用。[讓學生自我評價,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對課堂的拓展延伸,進一步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小學數學說課稿 6
一、說新課標
噸的認識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對質量單位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習本課知識,應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一噸重的觀念,會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計算,為日后解答應用題和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說教材
1、教學內容: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一單元測量的認識的第三課時“噸的認識”。
2、教材所處地位和作用本單元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過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單元中繼續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質量單位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計量單位的認識。通過這一單元的教學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就學全了,可以使學生對這兩種計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皣嵉恼J識”之所以安排后講,是按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分別編排的。教材所展現的知識結構,層次清楚,由易到難,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3、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目標:通過不同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建立對噸的認識,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系,并能比較熟練到進行簡單化的計算。過程方法目標:培養學生利用遷移和對比來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并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情景的創設,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立志建設家鄉的教育。
4、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建立對噸的認識,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系,并能比較熟練到進行簡單的化的計算。培養學生利用遷移和對比來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并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三、說教法
根據概念教學的特點,為了更好的突出本節的重點,突破難點,我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及心理發展的特點,我在教學中采用的教法是:情景教學法,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提取一些具體感性的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知覺動腦、動手、動口,去感知和體驗知識。運用新舊知識遷移法,啟發引導學生層層深入,促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中獲取新識。開放式教學法,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研究問題,積極發言和敢于質疑。
四、說學法
1、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從生活實際的體驗中學會觀察、推理和空間想象。
2、學會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整理、反思的學習方法。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設備一套,課件,學生自帶實物若干。
學情分析:“噸”這個質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為了幫助學生對質量單位“噸”有具體感性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結合生活實踐進行學習;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同千米與米的換算推理過程相同,這部分知識主要由學生自己嘗試完成,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六、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展示情境師: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或者看過過橋的事情吧,請看大屏幕,牛媽媽、馬爸爸、豬姐姐、熊哥哥要一起過橋,能一起過去嗎?為什么?你能幫幫我嗎?生討論應該使用什么來做單位。師:看來噸與我們平常所使用的重量單位有所不同,它和我們以往學過的千克和克有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噸。
2、出示課題:噸的認識通過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共同認識重量單位“噸”
第二環節:講授新課
我首先提出,你還想知道有關噸的哪些知識?由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激起探求新知的興趣。
然后教師出示根據學生回答歸納好的問題,由學生自學閱讀教材,并就自己感興趣的和看不懂的地方與小組同學交流一下,培養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
接著,請學生說說通過自學,你學會了什么,鍛煉學生歸納概括能力,自然導入質量單位間的換算。學生會找出“1000千克就是1噸”,在這里我設計了2個問題:(1)1噸=1000千克這個式子可以怎么讀?還能怎么讀?讓學生明確單位間可以互相換算。(2)看看這個式子,你能給同學們提出數學問題嗎?鼓勵學生自己開動腦筋,自己出題來進行單位換算的,主張自己提問,自己解決,進一步培養了學習能力,這樣對噸與千克之間的換算,學生會掌握得更牢固,而且也使新舊知識自然銜接起來,形成完整認知結構。
完成這句話的教學后,再讓學生提出還有哪句話重要,圍繞“計量較量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作單位”這句話,我設計了2個問題:(1)聯系生活實際,找一找生活中有什么物品用噸作單位?(2)出示教師收集的有關資料。
在這一步驟中,我針對“噸”這一概念在學生日常生活中很難直接接觸到,不容易形成表象的實際情況,采用自學、舉例、自問自答的方式,幫助學生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并且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小學數學說課稿 7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對稱》。
一、說教材
首先,來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本單元是在三年級初步學習了軸對稱的基礎上繼續教學軸對稱圖形,采用對折等方法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繼續教學平移,要把簡單的圖形在方格紙上連續平移兩次;繼續教學旋轉,要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在內容的編排上先教學對稱,再教學平移,然后教學旋轉。本課一共分三課時,我這節課教的是第一課時。本課的重點在于結合實例,感知軸對稱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本課的難點在于空間知覺的建立與培養。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以及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已經在三年級初步學習了軸對稱圖形,認識了軸對稱圖形的認知水平,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實例,感知對稱現象和軸對稱圖形的形狀。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道理。
三、說教法
我來談談我對教法、學法的認識,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采用引導發現法、直觀演示法、動手操作法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學法應遵循自主性與差異性的原則,讓學生在“觀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檢驗一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四、說教學程序
我來談談我對教學程序的預設,課堂教學是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并分為如下的五個教學環節:
。ㄒ唬、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ǘ邮謱嵺`,探索新知;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四)課堂小結,深化新知。
。ㄒ唬、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首先向學生們提出疑問,老師說“同學們,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呢?老師要向大家請教幾個問題,我們祖國首都的天安門,它是什么圖形?具有什么特點?”學生根據三年級所學的知識順利的回答出來。接著再提問兩個差不多的.問題引導學生回答。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們對過去所學知識進行進一步的鞏固與加深,也為了學習新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做好準備工作。其次老師再提問同學們“哪位同學能夠給老師舉出幾個軸對稱圖形的例子呢?”引導學生做出回答。繼而鼓勵同學并教給他們一個表揚的小口訣。我這樣設計是為了加強復習的強度,讓學生更加體會到軸對稱圖形的樣子,開拓學生的思維,增加想象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可以讓學生感覺到自己被尊重、被認可,自然而然產生自豪感,有利于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
接著我給同學們動手演示,將一張長方型紙一面涂上顏色,然后沿中線對折,提問“同學們,你們發現了什么?這個圖形有什么特點呢?”引導學生做出回答。(板書:對稱圖形)這樣設計是鍛煉學生上課要仔細的學習,不能馬虎,給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提問“同學們,剛才哪位同學看到了老師是根據什么折的線,是隨便折的嗎?我看看誰觀察的最仔細!睂W生做出回答后,老師給予表揚并且加以明確,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板書:軸對稱圖形)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們養成凡事都要認真觀察的好習慣,表揚學生可以讓學生產生對新知的巨大興趣,引發去探求新知的積極性。老師明確答案是為了規范學生的數學用語,自覺形成一種研究數學問題就應該嚴密的觀念。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首先我讓學生們自己去體驗一下什么是軸對稱圖形。用長方形紙折出對稱軸并畫出來,讓學生走上講臺為同學們講解。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也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學講解是讓學生也體驗一下當老師的感覺,而且在講解的過程中對知識的認識也會更全面。其次再以正方形為例,折出對稱軸,這樣可以讓同學進一步體會軸對稱圖形。再次向學生展示老師剪出的美麗圖形,老師說“同學們,我這里有些好看的圖案,知道我一共用了多長時間就剪出來了嗎?”引發學生的興趣,為了下一步的教學。老師逐步指導學生也可以剪出如此美妙的圖形,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粘到黑板上,表揚同學們都是一群心靈手巧的好孩子。我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展開充分想象的空間,動手動腦融為一體,融會貫通,將自己的作品粘到黑板上,可以讓學生在心靈上獲得很大的滿足感,鼓勵學生會讓學生有一種被重視、被認可的開心。
。ㄈ㈧柟叹毩,拓展延伸
在這個環節中我預設了三個層次練習。
第一個層次:動手操作題
62頁上的“試一試”,首先讓同學們動手119頁上的圖形,動手折一折,并且提出要求看看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如果是的話有幾條對稱軸?在62頁的圖上畫出來。學生開始動手操作,老師巡視。這樣設計的意圖是讓同學們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鞏固,而且動手實踐可以讓同學提高興趣。
第二個層次:搶答題
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多叫一些學生,因為機會均等,出現錯誤,要及時糾正,可以讓同學自己來,老師起輔助作用。我這樣設計是為了給每一個同學機會,讓同學自己糾正錯誤可以促進同學們之間的友情,懂得互相幫助。
第三個層次:練習題
。叮稠摰2道,我采用讓學生上講臺為同學們講解的方式,可以讓同學們加深記憶,并且有一種做小主人的感覺。解決第3道題時,我讓同學們用語言描述出來,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們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口齒清晰。解決第4道問題時,因為有困難,可以讓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鍛煉同學們的小組合作精神。
第5道問題當成家庭作業布置給學生回家完成。這樣設計是讓同學們懂得拓展延伸。
。ㄋ模┱n堂小結,深化新知。
我讓同學們回憶一下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并且發言,老師給予獎勵?梢越羞@節課回答問題比較少的同學。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回顧整節課所學,鞏固知識,叫回答問題少的同學來回答是考慮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照顧到每一位同學,鼓勵學生更好的進一步的學習。
小學數學說課稿 8
一、說教材
《通分》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通分和約分一樣,也是分數基本性質的應用,同時通分還是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教材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出發,體現了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教材以分數的大小比較為線索,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體現了把知識從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和歸納的過程。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確的把兩個分數通分。
能力目標:在教學中滲透數學轉化的思想,通過自主的探究,小組合作,使學生經歷分數的大小比較和通分的過程,體現了知識的遷移類推的思想。
情感目標: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思想,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通分的方法,并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的達到教學內容,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教學難點:運用通分的方法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新課標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我遵循講練結合,引導啟發,點撥的教法。
2:學法: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學法的選擇中,體現合作交流中學,學后合作交流的思想。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設計了一個情境小問題,“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你想在那一天做什么呢?”然后導入情境問題:去年六一兒童節那天,去游樂園玩的小朋友有很多,這些小朋友有的玩“激流勇進”,有的玩“瘋狂老鼠”,游樂園的管理人員做了一個統計,在這些小朋友中,有5/6的小朋友玩了“激流勇進”,有3/4的小朋友玩了“瘋狂老鼠”,同學們,請你們說一說,玩哪一項游戲的人比較多呢?讓學生獨立思考后發表意見,明確異分母分數的比較,進而引出課題,板書課題。通過這樣一個問題情境,自然引出本課要探究的重點內容,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主題的思考,為學生學知豐富了情趣,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伏筆。
。ǘ、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1:教學例4時,先出示世界地圖,并提出問題。上學生看世界地圖觀察、判斷,然后給出條件并使學生明確,要比較陸地面積和海洋面積的大小,只要比較這兩個分數就行了,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說方法,說結果,說理由,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方法,明確通分母分數比較的方法。在教學比較同分子分數大小時,先讓學生獨立完成73頁“再比較一下”,然后老師提出問題,上下兩行分數相比較,有什么不同點,怎樣比較同分子分數,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比較同分母分數、同分子分數大小的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完成73頁做一做,然后匯報方法結果。
2:教學例5時,在例4的基礎上,自然而然的提出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子怎么比較大小呢,課件出示例5,提出問題,黃豆和蠶豆哪個蛋白質的含量比較高,明確只要比較2/5和1/4這兩個分數的大小就好了,接著引導學生明白這兩個分數的特點。然后小組合作交流,比較大小的方法,匯報時,有的同學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比較,有的同學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這兩個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或同分子分數進行比較,之后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方法,并說明理由,然后明確為了便于分數相加減,所以我們來學習把異分母分數化為同分母分數,此時引導公分母的概念,引導學生討論,有什么數做公分母,怎樣把異分母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最后引導學生用化成同分母分數的方法完成例5,之后全班交流,在此基礎上,總結通分的意義,概念和方法,板書通分概念,之后在做一做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讓學生先觀察,根據分母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課堂小結。
。ㄈ┙Y合實踐,學以致用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首先是直觀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完成教材75頁第1題,接著鞏固通分的方法,完成75頁第2、3、5題,最后是通分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完成75頁第4、6題,練習題的設計從淺到深,讓學生體驗了成功的感覺和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課堂總結。
(四)評價與反思
整節課,我通過三個環節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理念,由情境圖導入,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最大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小學數學說課稿 9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百分數中的內容,是在學生理解了百分數的的意義和寫法,掌握了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的基礎上學習的。
學情分析:根據教材特點,我也對學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還可以,同學之間的相互質疑,解疑的能力有一定的水平。但學生在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較薄弱,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
二、說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與本課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學情和設計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觀察、計算,主動探索的活動,認識利率,初步掌握利率計算及作用。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結合儲蓄等活動,學習合理理財,逐步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說教法
我試圖引導學生通過以下的學習方法掌握新知:
1、自主探究法,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2、抽象概括法,讓學生通過抽象,概括出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方法
3、互助學習法,在互助合作中體驗成功的愉悅。
四、說過程
根據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及六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優化教學過程,實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課堂教學要求,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一、情景導入;
二、新課講解;
三、鞏固練習。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情景導入。
隨著改革開放,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民收入增加,人們可以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儲蓄起來。這樣
一是支援國家建設,
二是對個人也有好處,既安全和有計劃,同時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
那么,怎樣計算利息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
2、鞏固練習
(1)介紹存款的種類、形式。
存款分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閱讀P99頁的內容,自學討論例題,理解本金、利息、稅后利息和利率和含義。
(3)、學會填寫存款憑條。
(4)、利息的計算。
3、鞏固練習。
“數學源自生活而應用于生活”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下面,我繼續沿著抗震救災這一主線設置情境,安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在練習的設計上,我兼顧了習題的層次性和開放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練習,以求訓練思維、培養能力、形成技能。
1、小華把得到的200元壓歲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一年。她準備到期后將錢全部取出捐給“希望工程”。如果按年利率2.25%計算,到期后小華可以捐給“希望工程”多少元錢?
2、李老師把2000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是3.60%,利息稅率為20%。到期后,李老師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李老師交了多少利息稅?
3、小明的.爸爸打算把5000元錢存入銀行(三年后用)。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的利息?
第一題的情境設計為希望工程捐款,在問題的設計上需要學生仔細思考,真正理解問題的含義后才能做對,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二題目的是要檢驗學生對本課例題的理解程度。第三題為開放性題目,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總之,作為教育者的我更加注重在數學課中自然地融入思想教育,盡可能的使數學課堂凸現人文精神,使每一個孩子能力得以提高,情感得以升華!
小學數學說課稿 10
一、說教材及學情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在這一單元中,然后《分數的意義》十分重要,學好這部分內容,將會對后續建構真分數、假分數等概念以及學習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內容奠定堅定的基礎。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并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看作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趯W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編排情況,然后我確立該課如下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然后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并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的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的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然后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然后以求異創新為宗旨,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能力得以培養,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開發與增強。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說、講、
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力途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然后全課以“實踐導入,喚醒已知—動手操作,創造分數—媒體演示,揭示產生”三大主線貫穿全課。
三、說教學流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做“說一不二”游戲
。1)2塊橡皮泥:1+1=?錯了!一塊橡皮泥再加一塊橡皮泥等于一塊。
。2)5塊糖:你猜2+3=?
2+3怎么等于1呢?(5塊糖放進一個袋子里,不是一袋糖了嗎?)
。3)50+50=?反應太快了!怎么等于“1”呢?這100個蘋果不是就是“1”筐蘋果嗎?
。4)誰也舉一個說一不二的例子呢?
通過游戲導入,使學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對分數單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為后面突破難點奠定基礎。
。ǘ﹦邮植僮鳎瑒撛旆謹
1、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學生四人一組為單位,每組有一套學具,8顆棋子、2塊糖、10粒豆子、一幅熊貓圖等,然后讓學生選一種或幾種學具自己動手創造分數,并提出要求:在創造分數的過程中,你可以動手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你是怎樣分的,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分數。學生操作、匯報交流展示的是學生把不同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在學生初步感知意義的基礎上,采用師生互動的形式,借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意義。互動分為兩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圖,(課件)以教師首創了一個分數1/2為例,激活學生的思維,“還是這幅圖,你能創造不同的分數嗎?”激發他們創造的欲望,學生動手操作一定會創造出不同的分數如(課件)。第二次出示熊貓圖的辨析題(課件)教師引題“當我們把6只熊貓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由于教師給出了三個答案,進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學生辯解、交流中,知道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三分之一。(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直觀的幫助學生感知份數與個數的不同,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意義,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3、深化整體,總結意義
在上一環節成功教學之后教師小結“剛才我們把8面小旗,6只熊貓分別看作了一個整體!睆亩僖淮谓沂玖艘粋整體,通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單位“1”可以是一個圓、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由此拓展“我們還可以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學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會說“我把一張餅看作一個整體,把4個棋子看作一個整體,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個整體,把全校師生看作一個整體等等,從而深刻體驗了一個整體的含義,進而引出單位“1”。最后借助一組練習題,通過對1/2、3/5兩個分數意義的理解,逐步總結出分數的意義,即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進而揭示課題,完成板書。
4、巧妙練習,強化意義
比如為“1/4”這一分數配圖(課件)教師提出要求“大家看這里有一個分數,你能試著給它配幾幅圖嗎?配出一幅的是達標,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優秀!苯柚钚缘恼Z言,學生們一定會躍躍欲試,可能會出現許多不同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數1/4,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為學生假設的整體不同,也就是單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來的圖是不一樣的。借助為分數配圖這一環節,從另一個側面進一步強化了分數的意義。
。ㄈ┟襟w演示,揭示產生
其內容就是分數的產生過程,其目的就是創造一種寬松、愉悅的氛圍感受數學文化。(課件)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導、點撥,學生是在一種自主、自動的時間和空間中,通過自己的思考,達到學習目標的。實現了先進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融合。
。ㄋ模┓答伨毩,拓展創新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對嗎?為什么?
以上兩道題是基本練習題,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游戲“奪紅旗”
男、女各一隊,派代表到前面奪紅旗,但要聽老師指揮,拿對了紅旗歸這一隊,錯了機會自動轉給下一隊,老師當發令員,其他同學當小小裁判員。女同學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學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學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獎給全班。
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ㄎ澹、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于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小學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2-04
小學數學《比的意義》說課稿06-10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05-24
小學數學說課稿08-19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08-18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格式12-12
數學說課稿小學06-22
小學數學說課稿《數學廣角》12-11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數學廣角》12-12
小學數學《數學廣角》說課稿范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