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小學品德教育說課稿

        時間:2023-04-25 10:10:15 詩琳 小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品德教育說課稿(精選12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品德教育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品德教育說課稿(精選12篇)

          小學品德教育說課稿 1

          一、教材分析

          《父母的疼愛》是中國地圖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2課。本單元以家庭生活為主題,共有5課,分別是《家庭樹》、《父母的疼愛》、《現在的我能做什么》、《家庭的記憶》和《我想要我能要》。這5課在知識內容和教學目標上互相依存、環環相扣、層層深入。讓學生了解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深刻感受親情中最偉大、最無私的愛——父母的疼愛,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懂得父母的養育之恩,會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感激、尊敬和關心。因此,這一課在本單元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公民奠定基礎。為此,本節課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父母的疼愛,懂得父母的養育之恩。

          2、能力與方法目標:學會關心父母,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感激、尊敬和關心。

          3、知識目標:了解父母為自己的成長付出了許多的心血。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學期品德與社會課的重點訓練目標和本單元的主題,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感受父母的疼愛。

          難點:懂得感激父母。

          四、教法學法

          《品德與社會》這門課是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在教學中,我以新課程為指南,以現實生活為背景,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情景教學、活動體驗、分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五、教學流程

          我設計了4個教學環節。

          1、激趣導入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開放性的課程,課程的開放性決定了教材是開放的文本!薄耙惶煤谜n,開好頭是關鍵!苯滩闹懈枨蕾p環節提供的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孩子們唱得比較少。為了更貼近現代孩子們的生活,激發他們的興趣,我選用的歌曲是《爸爸去哪兒》。上課伊始,我就播放這首歌曲,讓孩子們隨著音樂輕輕地哼唱,左右搖擺。老師隨著孩子們的情緒導入課文:孩子們,上節課我們了解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這節課讓我們去感受父母的疼愛。板書:父母的疼愛。

          孩子們通過傾聽哼唱,重溫歡快的生活,回憶父母對自己疼愛的點點滴滴,是多么溫馨愉快的一件事。

          2、感受疼愛

          現代家庭的生活條件好,孩子生活在蜜罐里,對于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事,大部分孩子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他們不能全面地正確理解父母的疼愛。為了突破這一重點,讓孩子從心靈的深處真切地感受、正確地理解父母的疼愛。

          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讓學生去感受父母的疼愛。

         。1)找一找,愛無處不在

          首先要讓他們感受父母的愛無處不在。于是,我讓孩子們說說從小到大父母為自己做過什么,接著讓同桌間互相找一找書包里的文具、看一看身上穿的`衣服鞋子,聞一聞頭發里飄出來的洗發水的香味兒,你感受到父母的疼愛了嗎?在這個簡單的活動中讓孩子們親自尋找并交流父母從物質、精神上都給予了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愛,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疼愛無處不在。

         。2)說一說,傾訴偉大的愛

          為了讓他們從心底中真切地體會理解父母的愛,讓父母深深的愛叩擊到孩子們心靈的深處形成情感的共鳴。我接著將課前準備的一篇故事與孩子們分享。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湖北女士陳玉蓉,她的兒子13歲那年被確診患有豆狀核病變,這種肝病可能導致死亡。為了挽救兒子的生命,陳玉蓉請求醫生將自己的肝移植給兒子。但在當時,這位母親患了重度脂肪肝,為了挽救兒子的性命,她通過鍛煉、節食、暴走在短短七個多月里讓脂肪肝奇跡般地消失了,成功地賦予了兒子第二次生命。陳媽媽用她平凡地舉動傾注著對兒子不懈的愛。20xx年她當選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在她的頒獎詞中這樣寫道:這是一場命運的馬拉松,她忍住饑餓和疲倦,不敢停下腳步。上蒼用疾病考驗人類的親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艱辛,守住信心。她是母親,她一定要贏,她的腳步為人們丈量出一份偉大的親情。當孩子感受這位母親對兒子偉大的愛后,回憶父母親對自己的愛中最感人的一瞬間。接下來讓孩子們以小組形式交流,每一組推薦一名故事講得最感人的孩子在全班進行交流。

         。3)辯一辯,理解正確的愛

          當孩子正沉浸在父母愛的濃情時,為了突破正確理解父母的疼愛,懂得感激父母這一難點,我設計了下面這個教學環節:我用課件出示兩幅圖片。第一幅圖是孩子在前悠閑地走著,而父親身上背滿了孩子的各種物件;第二幅圖是父親嚴厲地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孩子覺得很委屈、傷心。圖片出示后全班分為兩個大組正反方進行辯論。

          在感受親情這一環節中,我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活動的指導者和合作者,引導學生通過找一找、說一說、辯一辯來感受父母的疼愛。

          3、體驗親情

          “體驗學習能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真實感受”,所以我設計以下兩個情境,讓學生換位扮演“父親”或“母親”。

          情景一:平時,當父母早起為自己做早餐時,孩子們還沉浸在夢鄉里。當孩子起來吃著美味的早餐時,父母早擠上擁擠的公交車去往上班的途中。周六,當父母還未蘇醒時,孩子們反過來為父母準備一杯熱騰騰的牛奶。

          情景二:當孩子生病時,父母對孩子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當父母生病時,孩子為他們端茶倒水。學生通過入情入境的親身體驗,理解對父母疼愛自己的厚重與不易。

          4、感恩行動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首先讓孩子填寫61頁、62頁令父母操心、生氣、高興的是什么以及父母的生日是什么時候、心愿是什么等。接著我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親情卡片,完成課本61頁“你為父母做過什么”并將填好的卡片貼到我們的親情樹上。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充分了解父母的同時,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回報父母的方式,讓學生對父母的愛具體化,落實到實處。

          六、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緊密結合教學內容,直觀、形象、簡潔明了,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指出“必須從學生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提高德育的實效性!边@節課,我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以讓學生感受愛、認知愛、體驗愛、回報愛為線索,采用了情景教學、活動體驗、角色扮演等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深刻體會父母的愛是偉大、厚重的并學會感恩。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小學品德教育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江南水鄉》是人教版社會教材第五冊第二單元第四課。

          大綱要求:

          使學生初步了解一些家鄉的、祖國的社會常識,指導學生初步了解家鄉和祖國的地理常識;初步了解我國的國情國策,從而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設家鄉、振興中華的情感;知道水鄉人們的生活。

          教材分析:

          《江南水鄉》一課分為兩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本課教材內容由引文、“太湖人家”“魚米之鄉”三部分組成,還附有兩張地圖、兩幅插圖、“找一找”“讀一讀”以及“說一說”。其中引文點出了江南水鄉的大致范圍和地理位置,還點出了江南水鄉在地理環境和經濟文化方面的總體特征。“太湖人家”這部分課文,通過形象描述“太湖人家”是生活環境,給學生展示了兩幅獨具江南水鄉特色和水鄉小鎮景象的圖畫。而“魚米之鄉”這部分課文主要寫江南水鄉的農業。

          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一、初步了解江南水鄉最主要的環境特點,以及江南水鄉的環境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二、知道江南水鄉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以及江南水鄉享有盛名的農副產品。三、初步了解江南水鄉人們生活條件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就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江南水鄉的地理知識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因為江南水鄉就是我們的家鄉,所以本課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很親切的。因為課文里的東西大家都很熟悉,不會感到陌生。但又有一句話:有了距離才有美。江南水鄉與本單元前幾課相比,缺少了新奇的感覺。親切與新奇,小學生會傾向于哪個呢?其實這并不是我著重考慮的問題,因為這并不是最重要的,一堂課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樂于參與到教學中來,因為無論是親切的東西還是新奇的東西都只是表面化的,我們教師的教學不能指望教材的親切或是新奇程度。

          本課是一篇介紹性質的文章,是典型的“社會課”。其實社會課教材內容性質偏向于解釋說明介紹決定了教學時教師講授比較多,加上在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機會并不是太多,就使社會課不那么吸引人。解決這一問題,就要讓課有趣味性,讓學生樂于參與進來。如果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那怎么去談上好一節課呢?另外社會學科包羅萬象,教師的知識水平在豐富的社會知識面前,有時并不是能做到游刃有余的。面臨著新的課程改革,教師的自身角色也在變化,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化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不能只為了教而教,更多的著眼點應是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研究、去發展,而不是簡單的去尋找答案。

          所以,我思考的問題是如何使學生的學習興致高漲起來,如何讓學生的個性得到飛揚,如何讓學生的知識、能力能力得到提高。我思考的另一問題是我自己如何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如何杜絕讓自己陷入滔滔不絕的講授之中。于是我設計了一個情境——讓學生扮演已經已經長大了的自己,來會回憶家鄉,來為家鄉做事。這其實是對教材進行了重組,此時的教師已經不是一名“獨白式”的表演者,而是一名引導者,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引導學生表達想表達的東西,然后使其得到某種程度的發展。而教師既保持了一定的權威,又以一種伙伴式的態度觀照學生。教師的講授已轉化為一種對話,以此激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在對話中我設計了一些情境問題,意圖將本課的難點與重點各個擊破。讓學生學在輕松中。樂在學習中。

          傳統學習方式過分強調了接受和掌握,忽略了發現與探究,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學習狀態,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課通過學生作導游、分析江南水鄉經濟發展前景等環節來發揮自己的'才智,依靠自己來解決本課的各個知識點,盡管可能是不自覺的,也就是說他們可能也沒意識到可能也沒意識到是自己在解決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想、要說還要寫,必須全身心的投入。

          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讓課堂上爭取做到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三、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行一次時光之旅。

          學生的好奇一下被調動了起來。因為這正是他們所;孟氲臇|西。

          2、師:那就讓我們一起去未來走走。閉上眼睛。(音樂)我們已經到了未來,同學們你們個個已經是國家的棟梁,說說你們現在各是什么角色?

          學生的興趣激發了起來。紛紛發表意見。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期待,而且都夢想自己能建功立業,這也為下面的教學環節埋下伏筆。

          3、師:你們現在可能都在忙自己的事業,可能都身在他鄉,身邊的人都不是故鄉的親人。這時——

          音樂聲響起:《春江花月夜》;童謠響起:《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師示意學生一起誦讀童謠。

          4、師:同學們,現在你們談談聽到這首童謠的感覺。(親切,勾起對童年的回憶、對家鄉的回憶……)

          師:我們的家鄉有個美麗的名字——江南水鄉(板書課題)讓學生深情朗讀課題,營造氛圍。

          (二)環環相扣,教學新知

          5、師:你的家鄉是什么樣的,來談談。

          生自由說。(零碎的,不完整的。)

          6、師:你們現在都是各有一番事業的人了,是不是身邊都有自己的秘書了,平時發言都有秘書來幫忙,所以今天講話不行了,F在老師來做你們的秘書,替你們來列一下講話的提綱,請各位“老總”照著提綱來發言,可得講好一點,因為你身邊可能還有外國友人,別丟祖國的臉。

          教師用幽默的語言指出學生的缺點,同時又為學生設置下一步的棋。學生在教師善意的批評后更能自覺完成下一步學習任務。

          7、出示提綱:(1)江南水鄉的地理位置(2)江南水鄉的環境(3)江南水鄉的物產

          生自讀課文1~3部分,可討論。

          8、生介紹江南水鄉的地理位置。(即本課的引文部分)要求讀出感情,特別是“這里山清水碧,稱為太湖平原,全國最著名的‘江南水鄉’,也是我國人口稠密、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币蟾星樽x,一是激發學生的自豪之情,二是引發下步教學環節。

          9、師:既然你對江南水鄉的感情那么深,那你對那里的地理肯定很了解了。請你給我做導游,因為“五一”長假我就要去旅游了。

          出示適當更改的“找一找”:請著地圖來做一次導游,介紹江南水鄉的一些有名的城市和河流。

          這里要求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去攻克本課的教學難點,因為學生對于當導游都挺有興趣的,這樣憑著興趣去完成“找一找”,就沒有了應付的情緒。此外,學生的說話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10、師:現在有幾位客人,他們分別是東北的吉林人、黃土高原上的甘肅人以及華北的天津人,他們想到一個地方去投資。為了家鄉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請你發揮自己的交際才能,促使他們來江南水鄉轉轉,或許他們就會來這里投資。

          11、生介紹江南水鄉的環境。

          這里學生除了介紹江南水鄉的環境,完成了解江南水鄉的環境這一教學目標之外,必談到那三位客人的家鄉,這樣也復習了前面的所學。

          12、師:那三位客人看來是心動了,或許他們第二天就來江南水鄉了,還可能看中我們的家鄉,決定投資呢。家鄉的父老鄉親可要感謝你們了。(變著法子表揚學生)。不過既然大家現在都是事業有成,為什么不親自來投資呢?

          師:想想我們江南水鄉的一些特產,你針對這些來談談,你可以投資那些方面,或者你覺得那些項目有發展前景,值得投資?

          這里就是完成了江南水鄉的農副產品著一部分的教學。

          學生要回答這部分的問題,首先必須了解江南水鄉的物產,然后才能說上一些,當然學生對于江南水鄉經濟前景的回答可能是很膚淺的,但這沒有關系,因為學生肯定思考過了,這就足夠了。

          教師在這里要適當補充一些內容,使學生的認識或了解能更準確些。

          (三)激勵創作,總結提高

          13、師出示唐白居易的詞《憶江南》,齊讀。

          師:白居易的詞是寫得很好,但我覺得我們江南的好可不止這些,景色優美,物產豐富,可不是白居易的幾句話就概括得了的。大家都來寫幾句話,也可以寫詩,來介紹我們這個人間的天堂。可不要再請秘書了。

          這里就是在復習本課的教學內容,此外還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當場交流。

          教師總結。

          布置作業:預習《江南水鄉》后半部分。了解本地的鄉鎮企業情況。

          小學品德教育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xxx》是未來出版社品德與生活四年級下冊第…單元第…課。這一課由…和…等幾個板塊組成,涉及知識點有…和…等,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在實踐中學會調查研究方法,并學會與他人合作。

          根據以上對教材地位及作用的分析,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特制定如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為有效實現以上教學目標,實現教學行為的有的放矢,依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設置如下教學重難點。

          二、說學情

          四年級很多學生思想上對思想品德學習的重視還不夠,很多學生不喜歡學習這給他們增加負擔的“副課”,但也不難看出他們的求知

          欲與好奇心很強,自我意識及自主性也日趨強烈,因此教學設計應力求吸引學生,在課堂上應該給學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自主學習,并充分予以肯定,激發學生主動性。

          三、說教法和學法

          《品德與社會》課程強調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源泉,新課程倡導孩子的主動參與,強調寓教育于活動之中;谝陨险J識,本節課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力求尋找教材與生活的連接點進行教學,指導他們沿著熟悉課本、交流討論、實踐調查、感知升華的思路,在開放式活動中認知家鄉、感悟家鄉,增強熱愛家鄉的感情。

          四、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思路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具體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談話導入

          為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喚醒學生的認知注意,激發學生對新知的探索求知欲,我注重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采用談話法進行新課的有效導入,導出課題,進行板書。

         。ǘ┦煜ふn本,了解各地情況

          為突破學生的認知瓶頸,我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實現師生有效互動,在互動中實現重難點的各個擊破:首先讓學生自己熟悉課本內容,掌握課本中所提到的相關知識,并通過小組交流討論會展示出來。

         。ㄈ┞撓瞪顚嶋H,交流家鄉情況

          學生掌握了課本中的幾個知識點后,我啟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自己家鄉的情況又是怎么樣的,進而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并由小組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ㄋ模┱n堂拓展

          為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我設置了拓展環節,主要是…

          (五)課堂小結

          課本主要內容講完后,我對本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進行了小結,并引導學生熱愛家鄉、關注家鄉,在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思想等方面的升華中,完成對全課的解讀。

          五、教學反思(上課沒有學生的話,本環節不用)

          以上教學設計基本都是我個人的教學預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發現有幾個環節設計還不到位,比如課前的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學生并沒有完成預期任務,我沒有能根據學生的具體反饋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意識到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負責,使政治教學更好的為生活生產服務。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小學品德教育說課稿 4

          說教學內容:

          品德與生活新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本課程是活動型綜合課程,以活動為教與學的主要形式,要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重視兒童的直接體驗,親身感受。本著新課程理念,因此在進行本課設計時,要盡量利用活潑多樣的活動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變來變去的水"這一主題,讓兒童主動參與活動,不斷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獲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不同的活動形式,展示主題的深度也不同,能讓具有不同生活經歷和理解能力的兒童都學有所得。所以本活動設計側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樂于探究,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能力,使他們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以及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說學情:

          本班學生為二年級(1)班,部分學生通過以前的學習生活,書籍,媒體或與長輩的交流中也知道一些關于水的一些變化。這班學生性格活潑外向,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很有探究的興趣。通過前面主題的學習,學生對水已具有初步認識。因此本課教學擬將繼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前讓學生進行觀察,實驗,并指導他們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記錄。在課上,組織學生進行匯報,交流,教師相機把他們收集的資料進行分類,系統化。

          說教學目標:

          1、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更科學,更系統地了解水及水的三態變化,并進行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的提升。

          2、對水產生濃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興趣,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和探索的樂趣。

          3、能通過合作堅持,安全主動地完成活動,實驗,體驗觀察發現,記錄,實驗的過程,

          說教學過程:

          在《變來變去的水》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的關注,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和交流,創設的情景從學生生活中提煉,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去感受,去體驗,去辨別,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在學習方式上體現了合作,探究學習,在課堂上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體現了"三個關注"。

          一、關注學生的生活和體驗,讓課堂貼近生活

          本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在本課的教學之初,我通過設置懸念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喜歡玩游戲嗎請通過我的描述猜猜這是什么"簡短的話語卻能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通過快速聯想,尋找生活中的什么與老師描述的事物是一致的。此時,課堂的學習決不只局限于書本中,而是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聽與想的過程中不但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同時,學習之初的游戲又增加彼此間的親和力,無意中增強了師生的情感,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可謂"一箭三雕"。

          二、關注學生的參與和實踐

          教學過程真實,切合了學生的實際。整節課我努力創造一種輕松的氛圍,和孩子融為一體,像一個大姐姐。讓學生釋放出本身的童心,表現得很活躍,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滿足了學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初步了解了水的秘密。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玩著玩著"就發現了生活中常見到的水原來還有很多奧妙,在發現的基礎上學生更多的是關注。與此同時,感嘆"平凡之中出新奇"!通過學生交流自己的偉大發現,讓孩子在不經意間參與到學習中。在交流觀看動畫片的感受過程中,老師相機點撥,突出學習的樂趣,使學生明白生活中善于發現有可能就是偉大創造的開始,同時激發了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研究探索水的各種活動中,他們情緒愉快,思維活躍,觀察細致,發現了水的主要特征及現象,對水的三態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學生們還樂于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屬于同樣的原理,整個學習活動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合作精神和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

          在課堂中,體現了關心熱愛學生的教育思想,實驗中,我反復強調實驗操作中的安全。尊重學生,遵循學生認識發現的規律。

          三、關注課堂的動態

          課堂是個動態的過程,它不是一成不變的。課堂上,教師注意引導和評價,進行師生互動和交流合作,注意活動的銜接和學習內容的`拓展,學習內容聯系生活。如:在課堂教學中,當孩子出現"水是白色"的觀點時,我并沒有急于糾正學生的錯誤,而是利用水和牛奶比較,給孩子直觀的認識,證明了水是透明的。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孩子們初步了解水的特性和在社會生活中水的變化。積累生活體驗,使孩子對社會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水現象有了探索的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并獲得知識和經驗,發展動手能力。

          四、說教學反思:

          "興趣是的老師。"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更喜歡以流動的方式來學習。在此次活動中,謎語的導入將會調動起他們的參與熱情。

          如果光說不練,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就不深,也很難把水的三態變化理解到位。所以,我考慮到,實驗是與他們平日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更易于理解,而且實驗的難度不高,材料易于準備。在各個實驗環節中,我力求把設計更加符合學生裝的愿望,他們更易于接受那些直觀的,感性的東西。同時希望學生們能親手實踐及促進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機會,鍛煉了他們的觀察及思考能力,更促進了他們與人的交流能力。學生將會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的探究活動中來理解知識。此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多種學習方式的互相融合,互相促進,體現了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開放性。

          小學品德教育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今天我要說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品德與生活》第二冊第二單元《走進大自然》中的第3課《風兒吹呀吹》的第一課時。

          《風兒吹呀吹》重要通過圖片、質料引導學生探求風,感覺風,并在親身實踐中相識風的形成,學會制造風,從而引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二、說教學目的:

          1、通過感覺風,相識風的特點,開端知道風孕育發生于氛圍的活動。引導學生本身能制造風。

          2、通過圖片,質料引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點:

          1、感覺風的特點。

          2、知道風孕育發生于氛圍活動。

          四、說教學難點:

          自己制造風。

          五、說教學準備:

          三只五彩風車、氣球、電風扇、蠟燭、打火機,多媒體課件。

          六、說教法學法:

          學生的品德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知和感悟。根據教材特點,本課教學我主要采用體驗式和引導式等學習方式。結合當地實際和學生生活,設計了“尋找風”、“感受風”、“制造風”三個活動,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自己的真實生活中學會用各種方式了解風的特點,學會制造風,并通過多媒體課件與親自實踐,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七、說教學流程:

          1、走進生活,了解風的形成;

          2、走進文本,充分感受體驗風;

          3、聯系生活,學會制造風。

          八、課件使用說明

          幻燈片一:一年級學生對生活已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是他們表達不出來,因此在引導學生分組感受校園里,生活中的風后,多媒體出示教材上32頁~33頁圖畫。說:“風姑娘”藏在什么地方呢?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并說說你怎么知道“風姑娘”藏在那兒的。目的在于

         、偾捎妹襟w使學生把對生活的感受與文本內容緊密結合,做到既走進文本又走出文本。

         、诩w交流,上臺指說,師再次隨機播放課件,交給學生描述風的方法,讓學生在觀察中學會表達。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風的特點。

          ③把學生零散的觀察進行整合,引導學生充分尋找風,知道風無處不在。從而達到引導學生表達和突出文本重點的目的。

          “風姑娘”逃不過小朋友們的火眼金睛,她夸你們都是細心觀察生活的孩子,決定帶我們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感受“風”。

          幻燈片二:多媒體播放大自然中“風”的錄像片斷,師生一同欣賞大自然中的風。目標在于通過圖片、聲音從差另外角度,多層面的感覺風(大海的風、樹林中的風、生活中的風)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從視覺、聽覺感覺風,欣賞風。從而起到進一步突出文本重點,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作用。

          幻燈片三:小朋友,你知道風與我們的生活的接洽嗎?(學生不知)師使用媒體課件目標在于資助學生創建開端的感知,同時也為下文學生自主探究,使用吹蠟炬學會制造風做好鋪墊。此課件起到了突破文本難點的作用。

          總之,我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實踐為紐帶,以多媒體為本領,以體驗運動為中央,通過學生切身材驗,讓學生在探求風,感覺風的同時,學會制造風,引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小學品德教育說課稿 6

          一、說教材

          《龜兔外傳》是遼海版《品德與生活》第四冊第四單元《生活中的我》的第1課《多彩的我》的一個主題活動內容。

          第四單元《生活中的我》事本冊教材課程內容的最后一個單元,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梳理兩年來課學習中自己成長、發展變化的活動指引。

          生活中的我應該事豐富多彩的,多方面都應得到發展的,本單元的三個主題活動從三個維度反映了學生在生活中要成長發展的方向。其中主題活動一,《多彩的我》是引導學生多方面發展自己,應涉及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做人方面,要初步形成有主見、不盲從地品質,做一個有獨立個性的人。

          二、說教學目標

          1、初步做到有主見、不盲從

          2、知道在生活中多方面發展自己

          3、愿意為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發展特長

          三、說教法

          兒童是課程的主體,他們是真實的,有思想的、有感情,他們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我在本課教學中采用講故事、討論交流、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注重以豐富的情感、語言激發學生,調動他們的.心理活動、思想活動,引起他們情感的共鳴,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教學準備

          1、烏龜和兔子的圖片及頭飾

          2、悄悄話信箱

          說教學流程

          在本課中,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1、情趣導入:

          今天老師請到了兩個神秘嘉賓,掌聲有請,(出示烏龜和兔子的圖片)

          你們認出了他們了么?知道他們的故事么?(生很容易就能說出來)

          師小結:是呀,《龜兔賽跑》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那你想不想知道烏龜和兔子之間還有什么有趣、離奇的故事呀?好,我們今天啊就來了解一下他們之間的另一個故事——《龜兔外傳》

          師板書課題

          (生動、新奇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在一種興奮而又好奇的心理狀態下走進了教學活動中。)

          2、講演聽看故事,悟道理

          先請同學勇敢地到前面對照圖片,將《龜兔外傳》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請同學評價

          然后提出如果能活靈活現地演出來就更好了,你們說呢?那我們小組合作組織排練怎么樣?學生按組排練,教師指導并參與角色。

          選取兩組學生進行匯報,并簡單地對同學們的表演質量做出評價。

          (通過故事、表演使學生對故事內容有了清楚的認識,從而更加了解了故事意圖,盲目地效仿別人而忽視自身特點是沒有主見的表現。更重要的是通過生生之間的互評、互助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參與意識。)

          教師緊接這讓學生說說自己從故事中知道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啟示?(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最后教師小結:是啊,《龜兔外傳》就是告訴我們: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見,分清是非,不能盲目地判斷和輕信。(教師板書:做事要有主見,不盲從。)

          3、出注意,想辦法

          在同學們的生活中,一定有過類似 小烏龜的經歷,那就把它寫在你們手中的“心事卡”上,然后頭到“悄悄話信箱”中,不用簽名,同學們可以毫無保留地寫出來,看看大家能不能幫你解決。學生填寫“心事卡”。

          老師當著全班同學從“悄悄話信箱”中抽取出幾張心事卡,大家一起來看看。你有過這樣的經歷么?你愿意幫助她解決問題么?

          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匯報,師生進行評價。

          (用故事中的道理聯系生活中的實際,體現了《品德與生活》課程貼近學生生活的特征。結合生活中學生遇到的問題,運用感悟出的道理去解決,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效果。同時,“悄悄話信箱”也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

          4、再創作

          好多年前,《龜兔賽跑》的故事就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今天《龜兔外傳》又讓我們懂得了怎樣做事有主見不盲從的道理,那我們能不能再為龜兔創作一個新的寓言故事?讓可憐的小烏龜建立自信并快樂起來,讓驕傲的小白兔改正缺點、踏踏實實做事。總之,展開你豐富的想象,進行創作。

          學生自愿組合,共同研究制定新的寓言故事內容,并分工合作,并聯系表演,向全班匯報,師生評價。

          (這一設計,創造性地開發了教材內容,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造思維,這是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的具體體現。)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本課。

          小學品德教育說課稿 7

          一、說教材

          這一課是第二單元“成長不煩惱”的第一課,本課的重點是認識到困難是生活中常有的事,在學習他人、總結自己經驗后,逐漸掌握解決困難的方法,通過體嚴、測驗、檢驗自己的結論,增強克服困難的決心和信心,激發學生逐步形成遇到困難勇于挑戰的情感態度,培養良好的意志力與耐挫力。

          教材分為三個板塊:第一個板塊,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困難,談一談自己克服困難的體驗,進而來學一學他人的“登山”故事;第二個板塊是幫助學生在游戲中樹立起我要攀登的勇氣和毅力,通過做題測試,對自己的意志力有一個分析、認識,再“對癥下藥”,設置《“自我命令”成績記錄卡》幫助學生在后續的學習生活中不斷訓練自己的意志力;第三個板塊將克服困難過程中獲得的方法進行總結、歸納,得出“登山”訣竅。教材結構清晰,內容貼近學生。

          根據以上的認識,我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教材進行了重新整合、編排。第一個板塊——生活中處處有“登山”分了三個層次:一是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會遇到困難,二是讓學生談談自己克服困難的經歷——我的“登山”故事,三是讓學生了解他人的“登山”故事。鑒于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有重復,所以,我將這兩個內容打通,加以豐富。首先讓學生通過一個真實的登山錄像,認識并理解登山過程會遇到各種困難,理解這里的“登山”并不僅僅指登山,而是比喻的意思,指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在理解“登山”概念后,讓學生羅列自己遇到的困難,再說說自己克服困難的體驗,教師在傾聽學生講述克服困難的經歷時,加以引導,提煉出克服困難的幾大要點:決心、信心、毅力、方法等,為第二教時總結“登山”訣竅做好鋪墊。第二個板塊——他人的“登山”故事!八恕钡母拍钔庋由虾茇S富,所以,我將教材豐富化,讓學生先說同學的“登山”故事,本質上來講,也就是由己及人;再拓寬到古今中外的名人,以及科學家、奧運健兒等勇敢攀登高峰的故事,激勵學生從他們的事跡中汲取克服困難的力量。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將課時劃分為兩教時。第一教時,通過錄像導入,幫助學生理解“登山”的涵義、理解生活中處處有“登山”、講述我的“登山”經歷、關注他人的“登山”故事;第二教時從意志力測驗承接上一課,再指導學生在具體的實踐中培養意志力,總結“登山”訣竅。這樣安排使課堂教學更加緊湊、合理。

          下面以第一教時的目標、過程來闡述本節課是怎樣體現新課程標準下“回歸生活、關注兒童現實生活”的理念的。

          二、說目標

          1、認知:讓學生感知生活中存在著困難和挫折,認識到困難是生活中常有的事。

          2、情感態度:激發學生逐步形成遇到困難勇于挑戰的情感態度,培養良好的意志力與耐挫力。

          3、方法過程:通過學習他人,總結自己的經歷,體驗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樂趣。

          對“登山”的正確理解,有助于對學生克服困難情感的'激發。能夠讓學生面對困難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去面對,具備情感上戰斗力是本課的重頭戲。因此,從兩個層面來激發這種情感,一是從自己說起,回憶自己曾經遇到的各種困難,談談當時克服困難的感受、體驗,挖掘出學生身上的一種克服困難的勇氣與動力。二是了解他人的“登山”故事,包括同學、名人、科學家、奧運健兒等。

          新課程提出,《品德與社會》除了對學生進行德育以外,還應該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因此,教學中滲透了指導學生收集信息的方法。

          三、說過程

         。ㄒ唬┱勗拰耄稣n題

          從爬山說起,通過逼真的登山錄像,讓學生對登山過程中會遇到一系列困難獲得感性的認識和體驗。啟發學生觀察討論,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登山”的比喻義,即“生活中克服困難的過程比作登山。讓學生認識到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是討論生活中的“登山”問題。這樣設計,為后面我的“登山”經歷做好鋪墊。

         。ǘ┥钪刑幪幱小暗巧健

          1、讓學生從自己曾經遇到過的困難談起,先在小組里充分交流自己碰到的困難。以貼“困難山”的形式進行全班交流,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登山”。

          2、再進一步引導學生來談一談自己克服困難的感受和體驗,重在把學生克服困難過程中的情感態度激發出來,教師相機點撥、揭示出克服困難的幾大要點,激勵學生克服困難的主觀情感,讓學生獲得“我要攀登”的決心、信心、恒心、方法等諸多層面的體驗,這樣比較自然的揭示課題。在這里也滲透了克服困難方法的指導,為下一課時作好鋪墊。

          (三)他人的“登山”故事

          這個內容是建立在對克服困難以具有一定的情感認識的基礎上的,它進一步激發學生深層的“我要攀登”的情感,激發學生遇到困難不退縮,敢克服的意志力。設計這一板塊

          主要體現三個層次:第一層次:辨析同學克服困難的經歷,采用幫助的形式,讓學生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對同學張小虎遇到的困難進行分析,提出合理建議;第二層次:回顧學生熟知的古今中外的名人、科學家等為了人類的進步,勇敢攀登高峰,和困難作斗爭的故事——大禹治水、梅蘭芳學藝、桑蘭微笑著承受一切、勾踐臥薪嘗膽、愛迪生發明電燈、居里夫人發明鐳……第三個層次,學生把收集到的奧運健兒獎牌背后的故事,自己來進行介紹,這樣既結合熱點時事,也激發出學生學系奧運健兒勇攀體育高峰的精神。整個過程既是對他人克服困難了解的過程,也是勇氣、信心、力量的過程,更是“我要攀登”情感迸發的過程。

         。ㄋ模┛偨Y、升華

          此時學生的感情深入內心,教師以贈送獎牌,銘記格言的形式,進一步鼓勵學生,對學生提出希望。

          四、說課總結

          整節課的設計圍繞調動學生克服困難的情感需要,即“我要攀登”,從情感的角度激發學生逐步形成遇到困難勇于挑戰的情感態度,培養良好的意志力與耐挫力,為下一節課的實踐與方法總結打下扎實的情感基礎。每個教學環節,都以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主,以兒童現實生活為切入口,聯系兒童實際,遵循兒童認識規律,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提高課堂的針對性、時效性。

          小學品德教育說課稿 8

          教材分析:

          《天天都是助殘日》是未來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獻出我們的愛心》主題之一。這一活動主題分為“認識殘疾人”、“走近殘疾人”、“我們來體驗”和“我們應該怎樣做”這幾個部分。教材意在讓學生理解殘疾人生活的難處和他們為克服困難所付出的努力,懂得關愛殘疾人是全社會的責任,學習他們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精神。

          學情分析:

          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情況優越,所以,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的思想狀態;況且,在生活中對殘疾人接觸較少,缺乏關心愛護弱勢群體的意識,甚至還有歧視殘疾人的現象存在。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體驗殘疾人課堂活動使學生獲得殘疾的親身體驗,從而增進對殘疾人的關愛之情。能夠理解和尊重殘疾人,并對他們在困難面前自強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殘疾人,培養學生體察他人,觀察社會事物和獲取社會信息的能力。

          (2)通過小組間的討論、體驗,使他們獲得一種親身的體驗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殘疾人在實際生活中的困難,以及他們為克服困難所付出的努力。

          3、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殘疾人生活中的不方便,初步了解我國殘疾人保護方面的有關政策和措施。

          教學重點:

          通過讓學生學習、體驗、感悟殘疾人的社會生活,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從而尊重殘疾人,培養學生關愛殘疾人的情感、關注殘疾人生活的意識。

          教學難點:

          感受殘疾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把對殘疾人的理解、尊重、關心落實到實踐中去。

          教法:講解教學法 討論式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

          學法:合作學習、 實際體驗

          教學用具:

          1、課前布置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的殘疾人。

          2、課件:視頻、殘奧會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視頻舞蹈《千手觀音》

          師:大家覺得這段舞蹈精彩嗎(學生回答)

          師:然而,表演這支舞蹈的卻都是聾啞人,大家都知道聾啞就意味著他們聽不到任何聲音,但他們卻將《千手觀音》演繹的如此精妙絕倫。我建議大家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他們。

          [設計意圖:親切自然地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激起孩子的探究熱情,為順利的.創設情境做好鋪墊。]

          現在同學們把書翻到56頁,今天我們來學習《天天都是助殘日》

          二、講授新課

          1、走近殘疾人

          師:其實在我們的周圍,有著各種各樣的殘疾人。他們在學習、生活中有很多不方便,他們需要人們的理解、關懷和幫助。那么,你認為什么樣的人被稱為殘疾人呢你周圍有沒有這樣的人呢

          生:(聾啞人、盲人、智障、肢殘等)

          師:你還知道那些關于殘疾人的資料

          生:回答并齊讀課本56頁小資料。

          學習課本57頁兩個故事,談談感受。

          (學生交流 教師小結)

          [設計意圖:給學生了解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通過對殘疾人的認識和了解建立起為什么幫助殘疾人的意識。]

          播放幻燈片配樂(隱形的翅膀):

          教師獨白:在我國,目前有6000多萬殘疾人,他們有的看不見蔚藍的天空,有的聽不到親人的呼喚,有的必須借助機械的力量才可以行動,可是他們卻是那么勇敢、頑強,忍著傷痛,含著眼淚,微笑著,努力著追求著,并且最終取得了成功。

          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去走近殘疾人、認識殘疾人、體驗殘疾人的生活。

          2、體驗殘疾人生活

         、 師:是呀!他們用自己的堅強、勇敢贏得別人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在生活中看似簡單的事情,他們要付出比常人多幾倍甚至幾百倍的努力和艱辛。下面我們就一起走近殘疾人的世界,體驗殘疾人的生活。

          活動一:盲人找座位

          活動二:單手系紅領巾

          (2)體驗活動結束后,請同學們談談體會。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親身的體驗,使學生更深刻的感受到殘疾人的不便和痛苦,從而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使學生對殘疾人的幫助意識逐步加深]

          三、關心殘疾人,關愛殘疾人

          師:是啊,幾個小小的體驗,已經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聾啞人、盲人,以及許許多多的殘疾人在生活中與他人交往的種種困難,為了使殘疾人生活有保障,減少他們生活中的困難和不便,國家和社會紛紛向殘疾人伸出了關愛的手。國家在公共設施和政策方面為殘疾人的發展提供方便。你都知道哪些

          (學生回答:盲道、紙幣上的盲點、殘疾人通道、殘疾人福利廠等)

          教師補充并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讓學生知道關愛、關心殘疾人是政府的行為、更是社會的行為]

          四、我們應該怎樣做

          師:國家和社會通過各種途徑倡導民眾去關心、愛護、理解、尊重殘疾人。那么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又是怎樣去做的呢

          視頻:助殘特輯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

          3、如果你的身邊有殘疾人,你怎么做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

          投影:平等、關心、理解、尊重、心靈上的呵護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視頻給學生一個更為廣闊的體驗舞臺使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助殘是每個公民的責任,是每天都要進行的事]

          那么,我們國家6000多萬殘疾人,他們只在這兩天需要關愛嗎引導學生回答:讓我們伸出溫暖的手,獻出我們的愛心,把我們最最真摯的情、最溫暖的愛送給每一位殘疾人,讓每一天都變成助殘日。

          板書課題:天天都是助殘日

          七、小結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在汶川地震中,許許多多的人因為地震的傷害,在一瞬間由一個健全人變成一個殘疾人,在世界助殘日即將來臨的日子里,讓我們用親手制作的愛心卡,為災區人們送上祝福。

          學生制作愛心卡,背景音樂響起。

          八、作業

          1、向身邊的殘疾人送上節日的祝福。

          2、給災區人民寄去愛心卡。

          板書設計:

          天天都是助殘日

          小學品德教育說課稿 9

          教材分析:

          此主題有三個教學重點:通過認識生活中某一物品的發展變化,認識生產要根據人們的需求不斷革新和發展;從各種產品的不斷更新中,知道生產的發展是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是社會生產發展的需要;通過對勞動工具發展變化的認識,體驗人們在勞動中的不同感受,知道人們為什么要不斷改進生產工具的原因。本節課以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物品的多樣化和便利化入手,明確社會進步、科學發展、生活水平、生活需要之間的密切關系,重點教學前兩個主題。

          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成為迫切的需要。而且,他們的求知欲十分強烈,這是完成品德與社會教學任務的有利因素。四年級的學生開始有興趣也有能力,關注自己的一些學習能力、學習途徑,從身邊的一些變化中探究其變化的原因。這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有力條件。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認識生活中電視機的發展變化,認識各種產品的不斷更新,知道科學的發展是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2、能力目標:通過調查發現生活中產品的不足,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有設計、更新產品為生活服務的意識,并進行簡單的設計去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認識到科技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祖國不斷強大,激發學生科技創新的理想。

          教學重點:

          體會科學發展、生活水平、生活需要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關系。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科技創新的意識。當孩子在生活中發現產品不足時,能進行簡單設計去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課前小調查表、電視機變化的課件、其它物品變化的課件、

          學生搜集的材料。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隨著當今時代的變遷,我們的生活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上課伊始,我便在變化上做文章,介于對即將上課這個班級的了解,我會問:“同學們開學快一個月了,你們能說說我們班都發生了什么變化了嗎?”(板書:變化)學生暢所欲言,從不同層面展現班級的變化。接著我將及時引入本課主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小到我們的集體,大到社會、國家,在每個時期都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交流、研究我們生活中的“變化”問題。首先我們先來研究研究電視機的發展變化!保ò鍟簭碾娨暀C說起)

          二、新授部分:

          活動一:七嘴八舌話電視

          1、交流匯報家庭電視機小調查。

          電視機是我們每一個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件物品,學生對它再熟悉不過了,課前我讓學生回家調查一下自己家的電視機是否進行過更換,什么原因,及更換的時間、款式和功能。上課后我首先會讓他們在全班進行交流,學生調查情況有的會很詳細,有的簡單,但對電視機的變化都有一個較清晰的了解。并隨機問學生通過調查有什么感受?(板書有關話題:生活需要、科技發展、生活水平)

          這樣從兒童的家庭生活手入,讓學生通過自己親眼所見的、調查得出的知識來說說電視機的變化,會更好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同時讓他們說自家的變化,也能激起孩子們的自豪感。

          2、“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教師不再是單純的傳遞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覺得調查情況受年齡影響,無法真正體現電視機的發展變化,于是我就會向學生介紹我家的電視機更換情況。“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像你們這樣大時,家里只有一臺黑白的'14寸小電視機。(課件)頻道要用旋鈕,搜索節目還要用天線控制,有時候信號不好,什么也看不清。你們猜猜老師當時收看這臺電視的心情怎么樣?(學生眾說紛紜,多數猜一定是不高興。)其實老師當時還高興得很呢!在那個年代能有這樣一臺電視收看就已經很滿足了!不過漸漸地,我也像你們剛才說的那樣,渴望能有一臺色彩更鮮艷,收看更便捷的電視機。終于在我上小學四年級時,家里新買了一臺彩色電視機還是日本原裝的那,聽爸媽說還很難買那!,大家再猜猜,我這回又是怎么想的?(學生又猜錯了)為什么?是呀,還想看更好的呢!”教師幽默、風趣的談話方式,使課堂輕松愉悅。

          3、知識拓展:展示幾款新型的電視機

          這一環節讓學生了解電視機的發展史,從黑白電視機、到彩色電視機、到大屏幕電視、到低輻射電視、到高清晰度電視等。讓學生感受到電視機的發展變化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又會課件出示環保的低輻射電視機——不傷眼睛的液晶電視機,還有科技含量很高的等離子電視機、即將大量投入市場的3D電視機、惹人喜愛的卡通電視機。

          學生通過了解之后,很自然地會發現產品的更新是隨著人們的需求變化而變化的,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有關。我趁熱打鐵問:剛才我們說了這么多關于電視機的話題,你們從中發現了什么呢?(結合板書談感受:生活需要、科技發展、生活水平)

          4、學生的感受不會很全面,教師及時的進行總結: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了,這樣就促進人們產生很多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又會促進科學技術不斷提高。(板書箭頭)為了引入下一環節,我會很自然的拿起桌上的一個小杯子說:今天出門,為了攜帶方便,我就帶了這么一個輕巧又不易損壞又不漏水的塑料旅行杯,多方便呀!同學們,你們有嗎?拿出來?這真是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創造。ò鍟盒枰獎撛欤

          活動二:尋找身邊其他方面的變化

          因為課前我都讓孩子們做過調查,所以他們在小組交流及班級匯報中一定能夠很快地說出來。此環節目的在于通過感受周圍事物的變化,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發明。

          活動三:“金點子”行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動一動,想一想中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學生投入到課堂中來。這一活動是一個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環節,但考慮到課上討論的時間一定不夠,學生想法也會有很多考慮的不夠成熟。于是采取舉辦一次奇思妙想金點子行動,把點子寫在自己的小卡片上,便于課下繼續交流。學生們稍作思索后,便開始回答,一定是有的想發明這個,有的想改進那個。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設計出更方便于生活的日常用品,也會夢想自己的創意能成為現實,熱愛科學,努力學習良好氛圍油然而生。我也會及時評價與總結:從同學們的創意里,我深受啟發,仿佛看到了一個個小發明家小設計師正在冉冉升起!這樣把大家把你們的金點子貼在這張愛心卡上,我下課粘到學校宣傳欄里,讓全校同學一起分享。這是學生們的盡頭會更足,使課堂學習氣氛達到高潮。

          三、總結提升,回歸生活:

          “同學們,我們的社會之所以能發展,我們的生活之所以有變化,就是因為我們人類自己的不斷創新,不斷探索!正如奧林匹克精神所說的,我們將永遠向著“更高、更快、更強”的方向前進著,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用一雙睿智的眼睛去發現,一顆敏銳的頭腦去思考,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去創造,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本節課我力求避免講大道理,學生回答內容緊緊圍繞生活實際,特別注重課堂平等的學習氛圍的創設,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創新意識的培養,并想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教學內容層層遞進,能夠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小學品德教育說課稿 10

          一、教材和學情

          《我的興趣愛好》是《品德與社會》三年級第一學期第一單元《我們在成長》中的第一課,本單元闡述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交往能力的培養,本課則著重于引導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

          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對一個人的全面發展,提高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起著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它對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豐富知識,提高本領,發展智力,都是有好處的。還可以陶冶學生情操,鍛煉毅力,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但是,隨著知識面的拓展和心理上的一些變化,三年級學生對接觸到的更多新鮮事物表現出強烈的興趣,而比較缺乏選擇能力,對興趣愛好的選擇還處于從不穩定性向穩定性過渡的階段。實際生活中,學生真正愛好的活動范圍并不廣泛,有局限性。所以根據這個現狀,從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特點出發,本課教育重點是幫助學生認識什么是健康的興趣愛好,如何培養興趣愛好,以及了解這些興趣愛好對人成長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確定的。

          認知目標:

          1、知道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于自己的成長。

          2、知道興趣愛好的培養需要持之以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有利于自己成長的活動產生興趣,并愿意持之以恒地培養有益的興趣愛好。

          行為目標:

          1、能選擇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

          2、能用自己的興趣愛好為集體服務。

          三、教法

          在本課中,我采取一系列適當的方法與手段去引導學生自身去參與、體驗、感悟,只有內化為學生自己的道德意識和情感,才能轉化為外在的正確的道德行為。

          1、媒體教學法。

          運用這種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及出示直觀形象的物品,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在故事討論、案例辨析、愛好展示等環節運用多媒體形、聲、色的渲染,還有展示的學生作品,使得學生自然受到吸引,產生共鳴,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意境。

          2、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展示給學生的場景是具體的、生動的、直觀的,有利于形成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積極的健康的情感。在課始,采用我校武術班學生練武的一組鏡頭引出課題,這也是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學生自然而然會受到感染和啟發。在案例辨析中,我創設幾個模擬情景,讓學生參與角色表演,充當評判,學生在體驗中感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得到了主動的發展。

          四、學法

          比較多地采用小組成員間進行交流討論的學習方式。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這種方式為他們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臺,可以自主探究,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取長補短,互相學習。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初步體驗

          兒童認識事物,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易受形象感染,使用情境導入,能迅速激發他們的情感體驗,并引發道德感性認識。

          在上課開始時,先多媒體展示我校武術班學生晨練的幾組鏡頭,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本課的教學活動中來。然后又出示這些圖,讓學生交流自己參加過哪些興趣小組活動或自己的興趣愛好,以此將興趣活動初步分類,展現興趣愛好的多樣性。營造了這樣一個輕松的教學氛圍,能很好地使學生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2、故事討論 明白意義

          出示文中故事《圍棋迷——昊昊》的插圖,同時播錄音故事。在講故事前,出示兩個問題:

          1、昊昊的興趣愛好是不是健康的?為什么?

          2、昊昊是怎樣堅持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并取得成功的?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故事,就有一定的教育導向性。要求學生聽完故事后,進行小組討論并回答問題。

          然后由這個事例引申到學生實際,提出:你覺得有益的興趣愛好會對你有什么好處?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教師走向學生中間,參與他們的`交流,做到有所準備。之后,有針對性地選擇幾位學生代表從不同種類的興趣愛好來闡述“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于自身的成長、培養興趣愛好要持之以恒”這兩點。此時,順勢引導學生歸納出: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于自身的成長, 培養興趣愛好要持之以恒。這樣,本課的認知目標的達成水到渠成。

          3、辯論分析 加深認識識

          開設小論壇,讓學生就教師出示的兩種情況進行辯論,闡明自己的觀點。這個環節是讓學生在已有的道德認知的基礎上,檢驗其正確的道德判斷能力。由此,學生通過判斷分析來選擇有益的興趣愛好,形成一定的道德判斷能力。接著,教師展示學校及教室環境布置的圖片、書法作品、板報等畫面,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興趣愛好能為班級服務,為學校爭光,從中能得到更多的快樂。

          4、情境體驗 深化理解

          學生受到正面榜樣的感染,知道了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于人的成長,學會正確選擇有益的興趣愛好。但在實際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有來自主觀的,也有客觀方面的。我根據文中以及來自學生實際的四個小故事創設四個情境,由每個小小組選擇一個參與角色表演,通過演一演、評一評,學生在角色體驗中感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也體現了學生真正是學習的主人。

          5、結合實際 指導行為

          在這一環節,我采用快板與表演相結合的形式展示班級學生在各方面的興趣愛好,這會使學生感官受到一定的觸動的同時,內心也受到震撼,因為現實中身邊的榜樣對學生更富有感染力。然后讓學生說說今后如何培養自己健康的興趣愛好,通過以上一系列的體驗與感悟,學生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回答,道德意識得到了強化。接著,出示兒歌《興趣愛好》,既起到了歸納知識點的作用,使學生的道德情感又一次得到了升華。

          6、課外延伸 知行統一

          要求學生課后搜集有關名人培養興趣愛好的故事,以榜樣來激勵學生培養適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展“興趣伴我成長”的隊會活動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這對學生來說是展示自我、體現自身價值的機會,也會對他們起到一個激勵的作用。

          教學的空間不再局限于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認知與體驗感悟,在課外實踐中進一步得到強化,真正促進知情意行的統一,促進良好道德行為的養成。

          小學品德教育說課稿 11

          一、說教材

          《別把花草弄疼了》是蘇教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愛心行動”中的最后一課。本課和《關心老人》,《他們需要關愛》、《小手拉小手》同屬“愛心行動”系列教育單元。本單元從不同層面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不僅愛人,還要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地成長。本課活動通過花草樹木給人類帶來的作用,提出了愛護花草樹木的要求,并引導學生調查周圍護養的情況,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要求及學生實際,我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通過了解花草樹木對人類生存的作用,培養兒童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和珍愛花草樹木的態度, 逐步樹立自然界的生物與我們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意識。

          2、行為與習慣:通過活動初步了解花草樹木也需要呵護,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文明行為和習慣。

          3、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自然常識,建立生態意識,學會種植花草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4、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調查,了解在花木種樣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并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養護的探究。

          《品德與生活》課程要求走進兒童的現實生活,回歸兒童生活。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從孩子的需要出發,貼近孩子生活,努力創設自悟氛圍,調動孩子的心靈的體驗,從而引導孩子真正從內心認識到要愛護花草樹木,別把它弄疼了。

          三、說教法、學法

          課程要求形象生動的體驗活動成為孩子重要的學習方式。本課中,我們從優化活動設計的角度出發,本著尊重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根本想法,著重引導他們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親歷活動。采用了談話、欣賞、角色扮演、游戲等教學方法,輔以電教多媒體,營造情境,激發情感。

          四、說教學過程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開放的、建立在孩子的生活基礎之上的課程。無論是經驗的積累,自我認識的提高,能力的發展,品德行為的形成,還是對社會生活的理解,都需要孩子自己直接地去參與各種實際活動,切實地去和周圍的自然、社會、人、物發生實際的接觸和相互作用,從而產生真實的感受和情緒體驗。因此,我非常注重引導學生課前的調查收集資料等活動:

          1、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了解花草樹木對環境的保護作用;了解一些養護知識;

          2、準備各種花、草、樹木的頭飾;

          3、班級種植;

          4、準備課件。這些和學生一起收集資料、準備道具的過程,其實就是引領孩子走進“花草樹木”這個生靈世界的過程。只有對這個世界有了接觸,孩子才能了解它,才會用心地去呵護它。

          在課堂活動設計時,我們經過研討精選以下幾個活動環節

          活動一:一起選新房

          這是一個導入環節,設計了一個老師買新房子的情境,讓學生幫助老師在兩個不同環境的小區進行選擇,從而引出花草能“美化環境”的話題。接著配著優美的音樂,欣賞著大自然里美麗的花草樹木的圖片,讓花草美麗可愛的形象深深印在孩子們的心里,激發孩子熱愛花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二:花草樹木作用大

          這個活動分為兩個環節,第一環節是:花草樹木的自我介紹。本環節教學內容取自教材40頁,讓學生了解花草的調溫、吸塵、制造氧氣的作用。為了將這些科學知識介紹得淺顯易懂,富有實效,我們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用聽資料、看圖片、呼吸體驗等方式進行,讓學生能真實、真切地吸收、內化這些知識。

          第二環節是:“悄悄話”。讓學生通過摸取盒子中的實物,認識到花草樹木的身影遍及生活每個角落,是我們人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顒訒r學生對盒子里的東西充滿神秘感,摸出后又發現是自己熟悉的東西,能觀察,會表達。在這樣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強化了學生對花草樹木作用的認識。

          活動三:學習兒歌《愛護花草樹木》

          前兩個活動將孩子們內心喜愛花草的情感由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層面。有了前期的情感鋪墊,已經激活學生內心渴望關心、愛護花草樹木的心愿,而這首兒歌內容恰恰濃縮了花草樹木對人類的貢獻,此時高歌愛護花草樹木正是水到渠成。通過吟誦兒歌活躍了課堂,又整理了前面的內容;既激發了學生的道德情感,又深化了主題。

          活動四:愛花草齊行動

          這一主題下的活動由:可憐的花草、愛護花草、宣傳花草幾個小環節組成。

          花草樹木作用大,我們正躍躍欲試要來保護它,可是此時話鋒一轉,受傷害的花草形象配著悲傷的樂曲一個一個真實地呈現在孩子面前,同情、憤怒之情油然而生。此時再問:你想說什么?孩子們都呼喚著同一句話:要愛護花草樹木。因為它們太可憐了。愛護花草樹木已經刻不容緩。此時孩子內心奔發的情感是真實的、本色的。接著來交流如何保護花草樹木、如何宣傳它們,孩子們想說的多了、能說的多了。

          五、活動設計依據:

          1、生活教育的理論。生活教育強調教育與生活的聯接,要求教育活動既關心兒童未來的生活,也要關心兒童的現實生活;強調兒童的主體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兒童的個性,要依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還強調兒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適應社會發展對人的需要,也要滿足個體自身發展的`需要;生活教育強調教學做合一。我充分將這一理念融于教學中。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充分運用角色模擬,表演,游戲等方式,引導孩子活動中感悟,體認,最終內化品行。

          2、現代德育價值觀,F代德育充分關注生活中的人,關注人和人的生活,道德教育是為提高人的生活質量服務,引導人去建構個人完滿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的生活結構中獲得個性的完滿,實現德育目的。于是,我較為關注孩子課堂的學習生活,同時用心引導孩子課外的現實生活(課前調查,課后延伸),使之能融會貫通,真正使品德這門課能引導其健康快樂地生活。

          3、現代德育實踐觀。道德的本質在于實踐,歸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的統一,學生的道德是在活動和在交往中形成的。因此,本課的教學通過生動的實踐活動引導孩子,用心引領孩子的心靈成長。

          4、主體教育思想。道德是貫注著人的主體精神的自由自覺活動。因此兒童從一開始就是道德生活的主體,而不是道德容器。我們應該把學生視為具有獨立人格、自主意志、選擇愿望、自主負責性的主體。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學生創設自悟的情境與氛圍,珍視個性的感悟,耐心地引導。

          現行德育堅持“生成在于活動”的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中,我以“人的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為出發點,以情為主線,以課內課外學生自主活動為載體,積極創設道德情境,多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活動,從親歷的活動中引發體驗、孕育感悟,實現優良德性的建構和社會性發展。

          小學品德教育說課稿 12

          一、說教材

          《我的崗位》是二年級第二學期第十二課的教材,即第四單元第一課!镀返屡c社會》學科提倡從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引入,關注學生的生活事件,要求教師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想學生所想,讓學生通過活動獲得知識,豐富體驗,特別是在教育內容上有所拓展。同時,《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還要落實"兩綱"要求,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要力求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融入日常的教育活動之中。這要求教師要善于發掘和運用學生身邊的,鮮活的各種教育資源,特別是各種生動典型的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段业膷徫弧愤@一課正強調了學習活動的實踐性, 而且與班主任的班務工作是密切聯系的,二年級下班級已經開始培養班級小朋友的勞動能力了,為了讓學生在集體意識的基礎上有各種崗位的體驗,同時在活動過程中更注重激發學生的熱情和潛能,因此把尋找崗位與培養學生勞動意識,能力有機結合起來。

          二、說學情

          通過觀察交流發現,班中許多學生雖然已經有一個服務崗位,但是崗位意識并不明確,職責意識不清楚,甚至連尋找崗位的目的也存有偏差;另外,還有部分學生沒有實際服務崗位,所以對于集體的事情抱有不聞不問,事不關己的態度,缺少責任意識。其實每個孩子都有獲得成功的愿望,因此教師要充分激發孩子為他人服務的意識,通過了解崗位的作用,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從而培養責任意識與主人翁意識。

          三、說教學目標

          我們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 在教學中,擬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道集體的事是大家的事,人人都有責任;

          2、能在集體中尋找為大家服務的崗位,并且盡心盡力去做好。

          四、說教法

          在課前與學生交流中發現,部分學生對于崗位的概念還是停留在有個與眾不同的名稱這個表面上,所以,我們利用救災志愿者的故事圖片來引出崗位的概念。崗位的概念清楚了,就讓學生明確尋找崗位的目的。在課前了解學生現狀時發現,的確有部分學生找崗位的目的有所偏差,有的是為同學服務,而有的是為了管別人,有的是感到很神氣等,所以,課中先組織大家討論,再由教師歸納總結出三種意見,這也是教材上所出現的,在此基礎上再次組織學生討論,縮小了討論范圍,使討論的目的更明確。可是怎樣化抽象的書面語為實際的理解,我們組織已經有崗位的學生來談談他們在崗位上是怎么做的,有介紹自己,有介紹同伴在已有崗位上工作中的閃光點。我們嘗試引導學生來尋找崗位,在學生尋找的過程中,更加直接地體會崗位責任意識。

          五、說學法

          針對低年級學生處于知識能力接受的起步階段,多角度地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感悟,運用各種手段,如有崗位的同學自我介紹他們在崗位上是如何做的;在班上增設崗位;舉行崗位競聘會以及寫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更好地將文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所知。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延伸,使學生能在實踐中鞏固,在實踐中認知,在實踐中延伸拓展。

          六、說實施

          本篇課文,我們用一課時來完成。教學設計為六個活動環節:

          活動一:聯系實際生活中的人樹立榜樣,理解什么是崗位。

          活動二:讓學生明白集體的事應由大家一起做,讓學生了解如何尋找崗位。通過討論知道了什么才是班級中的崗位,通過現場生生互動了解到尋找崗位的目的,應該說每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因此自然引出班級學生對崗位的真實看法,結合教材中"聰明豆"欄目歸納出幾條不同意見,再組織學生針對這些想法展開討論,從而明確尋找崗位的真正意義。

          活動三:聯系實際,讓已經有崗位的學生談談他們是怎么做的。教師先讓學生來了解現有崗位的職責,體驗到集體的事情要靠大家一起做。通過夸夸小伙伴,可以更堅定為大家服務的熱情,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

          活動四:結合班級情況,獻計獻策解決遇到的困難。結合崗位明確責任,知道集體事情大家做。因為班級中現有的崗位有限,而且有的孩子已經在崗位上做了一段時間,在崗位上會遇到不盡如人意的事,從培養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出發,讓同學幫忙想辦法解決困難。

          活動五:聯系實際,在班中增設崗位,開展競聘活動。引導學生尋找崗位,明確職責組織競聘。集體的事情大家一起做,因此發動學生們一起來尋找班級中的崗位,并來制定出崗位職責,然后找找適合自己的崗位,激發自主意識,在競聘中進行能力培養。我們在學生應有意識的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有激發道德情感的教學情境中,以境生情,以情促行,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而進入角色,產生情緒體驗,達到動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

          活動六:總結談話,激發情感指導行為。并不是課結束了,崗位就定了,因此將崗位的競聘與課后的延伸結合起來,既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作為促進學生發展的動力機制。

          七、說策略

          1、變單一灌輸模式的策略

          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在本課教學中,我們注意貫徹二期課改所提倡的新理念:讓課程適應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習內容為載體,強調學生對學習活動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關注學生學習經驗的形成和建構。為此,在教學方法上充分利用了媒體,小組的討論明理,實際困難的解決,崗位的競聘和表達心愿等形式,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揮,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的參與能力,特別是在解決實際困難的過程中,學生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培養了合作意識。

          2、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學生十分重視老師對他的評價,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認可應該是意義最為深遠的。教師與學生關系的親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教學目的的實現。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除了認真鉆研教材認真備課外,還必須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這種平等關系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靈上的平等。在獻計獻策,解決困難板塊中,黃芳老師并沒有直接指出班上存在的問題,也沒有直接派學生做這做那,而是讓學生討論在具體的崗位上遇到了什么困難,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去解決。這樣教師為學生創設了積極活動的寬松情境,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主體激活狀態,這種平等關系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靈上的平等。

          3、多媒體的恰當運用策略

          課堂中恰當運用多媒體的形式,比老師單一的說教更能讓學生接受,更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把使學生難以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現象,在短時間內直接而有聲有色地呈現出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對崗位有不同理解,怎樣尋找崗位以及尋找崗位的目的引導,通過多媒體制作后的形象演示,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因為讓學生在多媒體創設的形象情境中進行探究,發現,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將有助于加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4、以情激情,情緒感染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觸景生情,產生情感。此類情境包括校園,教室的環境布置,教材及其它媒體展現的情景,教師的表情動作,語言聲調等創設的氛圍等等,使孩子們引起情感共鳴,產生豐富的情感想象。在課的結尾部分,老師自制了一棵行動樹,讓學生把自己選擇的崗位以及自己的心愿掛在樹上,讓這棵美麗的行動樹見證我們(學生)的行動,同時老師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會時刻牢記自己的崗位,記住自己的責任,盡心盡力為大家服務。最后送一首兒歌給學生"一個崗位,一份責任,時刻記住同學的信任,服務熱情,工作認真,我們都是集體的主人" ,結束整堂課。在學生充滿感情的朗讀中,老師感受到學生熱愛班級這個家,都愿意為這個家盡自己的一份力,都愿意為班級,同學服務。崗位責任的認同只有同道德情感相結合,才能使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把握學生"道德情感"的脈搏,"以情動情,以情育人" ,才能使品德教學煥發蓬勃的生機。

        【小學品德教育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品德教育教學工作總結03-05

        小學品德教育教學工作總結8篇03-05

        小學品德教育教學工作總結(8篇)03-05

        小學品德教育教學工作總結5篇03-31

        2022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總結范文11-08

        小學品德教育教學工作總結4篇04-23

        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04-28

        青年品德教育的月度工作總結04-11

        2022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總結范文11篇11-08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