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2課的《荷花》。
本單元所安排的課文學習都是與生活相緊密聯系的切合于生活實際,即寫景,又透露出情,很好的做到了人與自然的情景交融。讓學生在接觸自然感悟自然地同時,能夠更加的熱愛生活熱愛自然。荷花這篇課文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經典的一篇記敘式寫景課文。本文寫了作者葉圣陶爺爺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并展開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個字,把滿池荷花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觀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豐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教學目標:
。1) 能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感受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養成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3) 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讓學生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重點、難點:
(1)理解荷花開放時的種種姿態,體會荷花的美。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說教法和學法:
在講這篇課文的時候,我會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身理、心理特點和一些教學理念,特設計如下教法、學法。教法:我是這樣來教這篇課文的。本堂課以情感為紐帶,在這里,我就會注重以讀為本,順學而導,品詞析句,讀中體驗,讀中想象,讀中悟寫,讀寫遷移。通過多種形式、多個層次的朗讀,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學法:關于在學生如何學的方面,我會以學生為主,把課堂還給學生,并且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自主閱讀,圈圈點點,批批注注。在讀、說、想、寫、背的語文實踐中不斷夯實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荷塘美景,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理解。所以在開始學習課文之前,我會出示一些荷花的圖片,來提高學生對課堂的注意力和興趣。
四、教學程序設計:
那么根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
在初讀課文和激發動機中——入情 對于小學中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大都會形成一種期盼的欲望和關注的心理。因此,我會以謎語導入新課,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這樣我的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然后,請學生談談有關荷花的知識,喚起對荷花美的回憶,談話后揭示課題
第二環節
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總是與他們對教材的認識相連。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們所描繪的對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環是要讓學生去認識、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會在在引導學生從初讀進入細讀的過程中,應該飽蘸著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用圖畫的、音樂的、表演的藝術直觀,讓學生仿佛看到、聽到、整個心靈都感受到,在學生眼前再現課文中描寫的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圖,形象地描繪了幾種不同姿態的白荷花和碧綠的荷葉,色彩清麗,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潔、高雅的本色。我依據這個材料制成鮮活的課件進行展示,并可以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
“那么我們課文哪一自然段具體寫了荷花的美?”從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在第二自然段中,因為優美的句子比較多,所以我就會讓學生來進行比較閱讀,讀一讀,你認為哪個句子寫的做好。
第三環節
在領悟課文的神韻中——移情
學生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應牢牢把握,并順勢將教學過程推進,從細讀進入精讀。所謂精讀,即讀課文精彩片段詞句,讀出其神韻。課文語言不僅承載著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形象寄托著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讀時要將學生的情感移入課文描寫的對象上,從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通過三條途徑將學生的情感引向深層,產生移情。
1、借助比較區別;
2、借助想象展開;
3、借助語言媒介。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沒有對荷花的“姿勢”進行具體描寫。
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看圖想象說話,“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有的,還有的。”小組討論,指名說,集體評議。
2、指圖引讀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話。討論:作者為什么把這一大幅畫看作是“活的畫”呢?用這么美的詞句來描寫荷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樣的設計,既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受到作者對荷花強烈的喜愛之情,可謂一舉三得。
第四環節
在表情朗讀和語言訓練中——抒情表情朗讀是抒發學生內心感受的一種常用形式。表情朗讀雖然讀的是作者的語言,但包含了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他們往往用恰當的語氣、語調、語速來表達,抒發他們對作品中人物、角色、場景的情感。
因此,在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設計了表情朗讀。特別是第二自然段,還安排了背誦訓練。在反復品讀欣賞后,荷花之美躍然紙上。此時,學生的情感愈加熱烈,這一背誦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匯的積累內化,從而更好地抒發了學生的情感。
在課文的最后,我會讓學生富有感情的來朗讀整篇課文,以達到對本文的情感升華。 “學生——教材”之間的情感橋梁就是教師。由教師來傳遞情感,讓學生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學生在充滿情感的課堂教學中學會熱愛生活,追求美好。
六、拓展延伸:
在本篇課文學習的最后,我會讓同學們來賞析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同學們從中一起體會并感悟這篇散文,來感受荷花另一種靜謐的美。
七、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不僅起著舉綱張目的作用,還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為了更好的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我設計了如下板書:
荷花 聞 清香
荷葉 舞蹈 蜻蜓 挨挨擠擠 像大圓盤
八、作業設計: 1.流利的背誦課文
2.假如你看到了一池荷花,你會如何想呢,以此來寫幾段話。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2
尊敬的評委、老師們:
大家早上好!各位能否在我說課前給點鼓勵的掌聲。謝謝大家!掌聲,我想可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禮物了,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因為那是對一個人努力的回報,對成功的肯定,同時也更是支持和鼓勵。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走進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掌聲》,讓我們親身體驗掌聲給予人的溫暖和力量。
一、說教材:
《掌聲》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29課,這篇課文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女孩英子因為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痹癥,腿腳落下殘疾,從此內心很自卑,在掌聲的激勵下,她變得樂觀開朗。
課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言簡情濃,透過描寫英子動作神態的詞句,展現了兩次“掌聲”帶給英子的內心變化過程。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關愛、鼓勵和尊重,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
三年級上冊的第八單元的主題是“愛是什么”,《掌聲》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有著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教學中關注“愛”的主題,那是自然。但是我想:這份“愛”,在教學時,如果僅僅是讓學生知道“掌聲就是愛,同學們都愛英子”這空化了的思想內容,那這份“愛”已經遠離了我們。因為在我看來:愛,不是解釋,不是告訴,更不是口號,而是一種心靈的潤澤。
二、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并且樂于朗讀新穎的課文。能夠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文本,還能簡單地談談自己對文本的感受。但這些能力都是處在初級階段,需要在課文課堂中不斷地加強訓練!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對文本的認識,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年段“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苯Y合本冊“在閱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這一重點訓練項目和第一課時已有的學習基礎,擬定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掌聲前后英子的變化,抓重點詞句體會英子在掌聲前后的內心變化過程,體會掌聲給予英子的力量。
。3)、在體會英子內心世界的過程中獲得對“掌聲”內涵的感悟,即: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愛、鼓勵、尊重,主動關愛他人,也珍惜他人的關愛;谌昙墝W生理解能力有限這一特點,我定下本課的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抓住表現英子掌聲前后神態動作的詞句,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后的變化。
教學難點:體會英子在掌聲前后的內心變化過程,體會掌聲給予英子的力量。感悟“掌聲”的內涵。
四、說教學策略(教法、學法):
基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想本課時的教學將著眼于“情”,扎根于“讀”,抓住課文中提到的兩次“掌聲”為線索,以“英子掌聲前后的內心變化過程”為突破口,運用三個模塊,緊扣文本,以情會文。指導學生用“抓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的閱讀方法。用心去學,動情去讀。圍繞一個“愛”字,深入體驗感悟,張揚情感。
五、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包括三個模塊:
。ㄒ唬、以情促疑,直奔重點
。ǘ⒁郧榧で,多元感悟
(三)、以情導行,品悟“愛”的真諦。接下來,具體談談每個模塊的教學:
。ㄒ唬⒁郧榇僖,直奔重點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課堂伊始,我以輕松愉悅的語調,深情地提問把學生自然而然的引入英子的世界。為后面的情感之旅鋪設基調。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這樣的導入即復習了全文內容,又很自然地就切入了關鍵點“掌聲”!悄然無聲地把學生很快地帶到了課文中。
。ǘ、以情激情,多元感悟
1、學生自主研讀“掌聲”段落:
首先是個人自由讀二三自然段,老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圈點批注,“不動筆墨不讀書”。接著小組交流,每人挑一處感受最深的語句讀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時,老師點撥引領。
這里我讓學生通過讀書感悟,自己走入文本,與文本對話,以產生獨特的個性化閱讀體驗。
2、交流、點撥、感悟。本環節重點品析三個重點句:
。ň渥右弧⒂⒆营q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于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句子二、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
句子三:故事講完了,教室里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聲里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
。1)、朗讀鋪情:
首先我用朗讀鋪情法品讀句子一引導學生抓住“猶豫”“慢吞吞”等引領學生展開想象,深層體會小英子當時害怕、緊張的心理狀態。引導學生把這種感受送進去讀出來,通過不同層次的讀,讓小英子的害怕、自卑在學生的心里產生了共鳴。最終明白英子為什么會“猶豫”。
(2)、想象育情:
師講述,請學生想象。就在四十多雙眼睛的注視下,英子帶著紅紅的眼圈,低著頭,一搖一晃地,艱難地朝講臺前挪動。整個教室驟然間顯得異常安靜,靜的似乎可以聽到英子那急促的心跳。這不足十米的距離,此刻對英子來講,顯得那么漫長。一步……兩步……五步……近了……更近了……終于,英子走上了講臺……此時此刻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英子?
這里,我用了“情景再現法”,在教師深情語言的描繪下,使學生置身于一個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中,實現與文中人物英子既緊張
害怕又難受痛苦的心靈契合。為之后掌聲出現時的噴涌真情做足前奏。
。3)、追問生情:
在學生已入景入情時,導問:這一刻!你最想對英子說些什么?這掌聲中又包含著什么?(鼓勵)
這樣層層剝筍,螺旋上升,學生的感悟步步推進,她的心靈被震撼了,感動了,同時也點燃了!
。4)、引讀喚情:
是。〈藭r的英子的心里緊張不安呀!她多么渴望來自同學們的真誠的鼓勵。
引讀: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生讀句子二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生再讀句子二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勵的那一刻──生又讀句子二
一次比一次有激情的朗讀,把整節課推向了高潮。層層鋪陳、重錘出擊,把這段文字中的情感渲染得淋漓盡致,掀起學生情感體驗的高潮,實現了文與人、文與己的相遇交融。
。5)、換位傳情:
在學習句子三時,師問:此時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想通過這掌聲告訴英子什么?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閱讀教學也這個道理,在這里我用“角色互換”“移情體驗”的方法,把文中的“此情此景”變成學生的“我情我景”。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沉醉,在沉醉中感知,在感知中升華!
(6)、聚情導思:
學生通過充分的體會、感悟、想象、表達,心中涌動著真情,這份真情在蕩漾流淌,課堂沐浴著人文的光輝。此時讓學生比較兩次掌聲,體味“掌聲”的內涵:兩次掌聲的指向雖有不同,卻有著同一個源頭:那就是同學們對英子的關愛、尊重和期待!自然地升華課堂主題:愛!到此學生的精神得以充實,心靈得以豐滿!
(三)、以情導行,品悟“愛”的真諦
1、拓展練筆,學會如何去愛:
(屏示:英子的信)“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掌聲,因為它使我明白,同學沒有歧視我。大家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著面對生活!
先讓學生從英子的來信中談談自己的看法,后隨著音樂出示《愛的小詩》:引導學生練筆,放飛思維,同時積累語言,實現情感、語言和思維同構共生!
愛是給公車上的老奶奶讓座,
愛是給爸爸媽媽送上一杯熱茶,
愛是困難中一雙雙溫暖的手,
愛是雨中的一把小雨傘,
愛是———————————————
愛是———————————————
2、激情結課:
在音樂中,師生一起誦讀小詩,爾后,老師總結本課、本單元的主題。單元主題“愛的教育”的終級目標是什么?面對著今天被愛重重包圍的學生,我想:感受愛,只是起點,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愛?才是本課的終極生命意義!
六、說板書:
鼓勵
憂郁掌聲開朗
贊賞
掌聲是本課的關鍵詞,(憂郁、開朗)展現英子在掌聲的激勵下的變化。(鼓勵、贊賞)體現著兩次掌聲的不同,蘊藏文本內涵。一顆愛心即體現了同學之間的關愛,點化文本主題,實現學文明理、無痕育人。整個板書簡潔美觀,給整節課起到了畫龍點眼的作用!
七、說效果:
這是一篇充滿曖曖、濃濃愛意的課文,不論是課文,還是英子,只要營造起一種合適的氛圍,都很容易走進孩子的心中,產生共鳴!撞出美好心靈的火花!我的語文課堂里經常會收獲無法預約的精彩!相信這次也不例外!當然,更高境界的效果,應該看孩子以后在學習、生活點點滴滴的小事中,表現出來愛的行為!請我們一起檢閱吧!
朋友們,我們的掌聲是對他人是最大的支持和鼓勵。不要吝嗇您的掌聲,讓它響起來吧。謝謝大家,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ㄒ唬⿲滩牡睦斫
《游天然動物園》這篇課文是一篇游記,寫的是游覽坦桑尼亞國立米庫米天然動物園的各種有趣的見聞,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文按照時間順序記敘了野游活動的過程,“晨光熹微”、
“約四五個小時”、“中午”、“下午兩點多鐘”,具體點明了瀏覽的時間;“出發”、“開始參觀”、“返回”、“結束”,具體點明了瀏覽的過程。這樣文章的結構經緯分明,條理十分清晰。全文可以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寫“我們”乘車來到了國立米庫米天然動物園。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寫上午在米庫米天然動物園的見聞。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寫中午和下午在米庫米天然動物園的見聞。
第四段(第7自然段):寫這次野游活動的愉快感受。
(二)本文的寫作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是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課文重點寫了米庫米天然動物園的見聞,略寫了從出發到米庫米動物園的過程以及返回結束的有關情況;寫在米庫米天然動物園的見聞,詳寫了長頸鹿、基馬猴、河馬、大象、獅子這些野生動物,面對犀牛、鬣狗、黃牛以及導游阿里介紹的某些動物只是一筆帶過。這一寫法有詳有略,重點突出,讓讀者獲得集中而深刻的印象。
2、是抓住特征,寫出特點。
課文寫動物注意抓住特征來寫,例如長:通過描寫長頸鹿“細長的脖子”等寫出“長頸鹿亭亭玉立”的特點,通過“蹦來蹦去”、“跳到……背上”、“一邊啃……一邊擠眉弄眼”“挑逗”、“圍著奔前跑后”等詞語寫出基馬猴調皮好動的特點,抓住“從水里鉆出來”、“可怕的吼聲”、“龐然大物”“身長丈余,最大的足有三噸重”等詞語體會河馬軀體龐大的特點,用“橫過道路”、“脾氣……可怕”、“慢騰騰地踱步”、“扇動著那葵扇般的大耳朵”、“用鼻子齊根打斷”等詞句寫出大象力大無窮的特點。
。ㄈ、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長頸鹿、基馬猴、河馬、大象、獅子等野生動物的特點,知道課文的寫作特色。
2、語感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天然動物園的樂趣。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在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學生的電腦操作能力。
4、品德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自覺保護人類的朋友——動物的品質。
(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組織學生利用網絡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難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動口、動手的能力
。ㄎ澹⒔虒W準備:
教師:搜尋有關網站,制作有關網頁。
學生:熟悉相關網頁,并能上網操作。
二、說教法、學法。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生學習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用類似科研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語文教材只是學生學習的載體,它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師只有遵循學生學習的需要,為學生學習提供服務,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F代網絡技術能為學習者提供海量的信息,能極大地豐富課程資源,它為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舞臺。因為,《游天然動物園》這篇課文的內容較簡單,但卻是學生十分興趣的。學生的興趣來自對動物的興趣。遵從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利用網上相當豐富的有關動物的信息資源,組織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學文、探究、實踐的活動,我想比單一的讀文、理解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我采用“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帶著“你讀懂了什么?”“你最喜歡讀課文的哪個部分?為什么?”“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等包容性比較大的問題自學課文,同時可以觀看相關的錄象;接著,讓學生在匯報自學成果;然后,讓學生在“回音壁”里完成作業(一)來檢測他們的學習效果;最后學生可以根據網頁上的相關網站、圖片資料等,在“耕耘地”里為動物制作一張身份證。
我想,這樣的教學能給學生以較大的自由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能真正實現學習目標的自主性、學習方法的自主性、體驗感悟的自主性、問題情境的自主性,能真正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與欲望,再加上現代網絡強大的交互功能,能實現學習成果之間的相互交流,彼此的交流更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勗,導入新課。
好奇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動力。一開始學生讀題,質疑課題少了“天然”二字。比較“動物園”和“天然動物園”的區別,談談游“動物園”的感受。游覽動物園幾乎是每個孩子都有的經歷,讓學生談自己參觀的樂趣,這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聯系自己的親身體驗,既能打開學生的思路,又促使學生敢于說話,有話可說,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繼而出示:“米庫米天然動物園之行的樂趣是無窮的,無怪乎每年從世界各地前去游覽的人絡繹不絕!泵讕烀滋烊粍游飯@之行有哪些樂趣呢?這樣,運用遷移規律,就自然地導入了新課。
(二)學文,自讀感悟。
順著“樂趣”這個話題,讓學生自讀感悟,“把你認為充滿樂趣的地方讀一讀,想想,為什么覺得這些地方充滿樂趣?”因為學習方法是不能移植的'。每一個人的學習都有自己的方法,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方法來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方法。讓學生自由地讀,自由地學,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達,交流完后點擊“回音壁”用一個詞概括動物的特點。學生有了自由,就有了靈性,就會冒出創造的火花。當學生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 也就能理解本文的寫作特色——寫出特點,詳略得當。
(三)“游覽”,親身體驗
向學生介紹相關網站,錄象,讓學生點擊進入“游覽”一下天然動物園。栩栩如生的情境,美侖美奐的畫面,會有力地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ㄋ模┙涣,訓練語言
讓學生帶著問題游覽網上動物園,及相關網站,學生除了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之外,肯定體會頗多,而且這些都是他們獨特的體驗,富有個性化的思維成果,我們必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把它表達出來。為此,我設計了游戲“小導游”,介紹自己的理解并留下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為動物制作一張身份證,利用網絡進行成果展示、交流。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如何對網上的信息作科學的處理。
。ㄎ澹┳鳂I,自主選擇
學生點擊“回音壁”自由選擇作業,我設計了兩道題:1、選擇一種自己感興趣的動物,可以側重實地觀察,也可以側重查找資料,以第一人稱寫一篇《我的自述》,要求把這種動物的體貌特征、生活習性寫具體。2、
四人小組為單位,編輯一期動物小報,主題自定,可以是:動物趣聞、動物與人、珍稀動物等。布置本班墻報。
課后進行“奇趣動物世界”專項作業評比活動。這樣,就把選擇作業的自主權大膽地交給了學生,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有選擇地完成作業,這樣無疑會大大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有利于探究的延伸,也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四、說媒體使用
本堂課我主要運用網絡這個媒體。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是把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學與教融為一體,讓內容豐富的語文課堂作為信息技術的載體,又把信息技術作為語文課堂的一個嶄新的支撐。在語文教學中,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環境,開展研究性學習,能夠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豐富性,使知識的信息通過各種視聽手段,有聲有色、有靜有動地再現在學生的眼前,從而誘發學生多思善想,主動、有個性地學習。
在本課中,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查找有關動物的資料;瀏覽有關網站,觀看有關錄象,獲得親身體驗;利用網上浩瀚的信息資源,解決、研究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我的網頁的主頁設計了“學課文”、
“回音壁”、“耕耘地”等欄目,因為這是學習一篇課文的網頁,所以我把“學課文”設計成我的主頁面。為了便于學生學習,我在本頁面設計了
“站點導航”、“友情鏈接”等欄目,還有部分圖片,每一種動物名點擊之后都可以觀看錄象、圖片,學生學習課文時,可以更方便地利用資源。這樣的設計也能滿足各種層次的學生的需要。網絡操作技術相對較熟練、學習探究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可以從“友情鏈節”中上更多的網站,獲取更多的資源。
在“回音壁”欄目里,我設計了一個超連接,我利用自己班級的互動網站,讓學生在我發的帖子里跟帖,完成“動物身份證”的制作。這樣有利于我較好的控制電腦畫面,及時展示學生的作業,進行評論。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4
《圓圓的沙!肥潜睅煷蟀娼滩牡谖鍍缘谑畣卧黄利惖暮_呁捁适。文章采用生動的對話形式敘述了一顆圓圓的沙粒不被同伴們的嘲笑、議論所動搖,鉆進蚌殼里幾十年后變成了一顆閃閃發亮的珍珠。本文除了語言美、意境美,還蘊藏著深刻的道理:只要朝著預定的目標,堅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實現美好的愿望。課文中對話多且各有特色,是指導學生朗讀的好文章。課文中有三個省略號留給學生充分的遐想空間,值得引導學生去想像。更值得引導學生去領悟的是課文中幾處對比:沙粒與珍珠的對比;圓圓的沙粒與同伴語言及態度的對比;同伴前后語言的對比等。
知識與能力:
。2)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地朗讀,感悟語言,從而讀懂圓圓的沙粒為什么能夠變成美麗的珍珠。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查找資料,了解沙粒變成珍珠的過程;
。2)通過引導學生替換詞語、句子對比、發揮想像,練習人物間的對話等形式,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了解奇妙的海底世界,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2)領悟小沙粒不管別人議論,朝著預定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取得成功的品質。
重點:課文1—5自然段,沙粒變珍珠的決心和不被同伴們的議論所動搖,堅定地鉆進蚌殼里的過程。
難點:使學生初步懂得有了預定的目標,只要堅持努力就能成功的道理。
【學情分析及教學方法】
1、學情分析:本篇課文描述了海邊的一顆小沙粒不管別人的議論,朝著預定目標、不懈努力,最后變成珍珠的故事,對于生活在南方的孩子來說很難理解沙粒是如何演變成珍珠的,所以我充分借用遠程教育中的資源,搜集了大海、珍珠的相關資料,通過直觀的圖片,讓學生能身臨其境地體會海美、景美、物美。
2、教學方法:我主要采取了老師引領,學生自讀自悟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學生自主性學習。在整堂課中,力求做到:
朗讀——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品味文中的景美、物美。
想像——填文中空白(省略號)——讓學生在想像中體會。
對比——多方面的'比較——讓學生感悟文中的深刻道理。
這三種教學策略,相溶、遞進,學生在朗讀中想像,在朗讀中對比領悟。
【設計思路】
“以人為本,發展個性”是語文課程標準的核心內容,是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弘揚個性是語文教學改革發展的生命力之所在。為此,在教學中我力求創設情景,營造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主想像,充分尊重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領悟來取代教師的講解分析。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激趣
2、揭題
。◣煱鍟荷沉,提示“!钡膶懛ǎ┧墙裉煳覀儗W習的主角,讀一讀,我給它加兩個字(圓的)再讀一讀,我再給它加一個字(圓)生齊讀。
。ㄍㄟ^在“沙!暗那懊婕幼郑寣W生體會到疊詞的妙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重點詞語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語句讀通順。
2、學習重點詞語。(課件出示詞語,指名讀一讀。)
(抓住生字詞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掌握字詞的音、形、意。)
3、自由輕聲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ㄟ^渡:圓圓的沙粒為什么能變成珍珠呢?這節課就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課文。)
三、細讀課文,品讀語言文字
。ㄒ唬⿲W習1—5自然段
。ㄟ@個環節的教學策略主要是:畫—讀—想—議)
1、畫后讀:由課件回到文本,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1—5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圓圓的沙粒及同伴們的詻,并比一比圓圓的沙粒與同伴的不同態度及表現。
(找一找、畫一畫、比一比,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并懂得借助對重點詞語的理解,與文本對話。)
2、讀中想:(課件出示重點句子)通過讓學生換相近的詞,變標點符號、對比句子等多種形式,引導他們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讀課文,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思維更加活躍。
3、議中讀:我引導“面對同伴們的不理解,圓圓的沙粒還坦然地鉆進了蚌殼里。它的這一舉動,同伴們怎樣說的?”小組議論一下。
三分鐘后,我提問:同學們剛才議論紛紛,哪個同學當一當圓圓沙粒的同伴,分角色來表演他們的對話,感受當時的情景。
。ㄎ恼略偕鷦樱吘挂晕淖肿鬏d體,而讓學生走進角色、換位體驗,是孩子喜愛的一種活動形式,它不但有利于更深刻地感知課文,而且是培養和發展學生再創造的有效手段。)
接著通過學生用讀來回答老師的問題這一形式,鞏固第5自然段。
圓圓的沙粒在蚌殼里聽得怎樣?如果他動搖了,會怎樣?因為什么?
自己再讀這段話想一想,這時,小沙粒又是怎樣做的?
。ǘ⿲W習6—9自然段
這個環節的教學策略主要是:自由想像,加深體會。
1.放錄像,老師深情而緩慢地朗讀6—8自然段。
2.現在,你就是這顆呆在蚌殼中的小沙粒,在這幾十年漫長的歲月中,你是怎樣想的呢?把自己的想法用一兩句話寫在書上第九自然段省略號的旁邊。(并請同學展示)
3.女生、男生、全班分別朗讀6、7、8自然段,共同感受歲月的漫長和小沙粒變珍珠的堅定。
。ㄍㄟ^老師飽含感情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并且注重農遠資源的運用,將優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引入語文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文本特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ㄈ、學習10—12自然段
這個環節的教學策略主要是:對比中感悟。
過渡:(課件出示珍珠圖)師引讀:幾十年過去了,一個風和日麗的春天,采珍珠的小姑娘在大海的波濤中打開一只蚌殼。
1、(課件出示句子)請學生把自己當作是采珍珠的姑娘,練習讀句子,表達自己對珍珠的贊美。
2、同桌練習對話,分角色對比朗讀,把珍珠和伙伴們見面時的情景表演出來引導學生前后比較,體會不同的語氣。
(引導學生橫向對比與縱向對比,讓學生感悟沙粒堅持不懈的精神所在,并在對比中回顧全文。)
4、師:多不容易呀,同學們,你們為圓圓的沙粒感到高興嗎?我也為你們而高興,因為你們懂得了(師指板書)只要認準目標堅持不懈就能實現自己的美好愿望。齊讀課文10—12自然段。
四、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學了這篇課文,讓我想到了一些事,一些人,送給你們幾句話。
2、(課件出示名言)這時我想起一首歌曲,是這樣唱的:陽光總在風雨后,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希望大家能像圓圓的沙粒一樣有了夢想,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長大成為有用之材。
五、作業
小練筆:讀《圓圓的沙!酚懈,寫一段話,表達真情實感。
。ㄟM一步強化本課學習的重難點,達到練筆的作用。)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5
《太陽》是一篇說明文,全文分為兩大部分,采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陽的特點,培養熱愛科學的情趣。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14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太陽的特點及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2、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并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學習方法,建立學習自信。
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是了解太陽的特點,難點是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
這是一篇說明文,它不是借助藝術形象傳授知識的,而是用準確、通俗的語言來說明事物和傳授知識的。所以我是側重以下幾方面教的:
1、抓住說明文的構段特點進行教學。教師精講第一段,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注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自學相似段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展開教學,品悟理解內容。
3、利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說明文同記敘文相比,語言比較枯燥,形象性不強。我借助課件,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接受知識,從而增強學習效果。
這篇課文沒有過多的難以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大多數學生都能讀懂,因此我設計讓學生這樣去學習:
1、學生讀文后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
2、加強朗讀,在閱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講述太陽的特點和我們的關系的。學生抓住每個自然段的重點詞句,體會說明事物怎樣運用列數字、做比較、打比方、比喻等多種方法。運用這種方法,給人的感覺是準確、簡煉、明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3、教師指導與學生自學相結合,使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ㄒ唬┕适聦耄ぐl興趣。
我國教育家程頤提出:"教育未見其趣,必不樂學。"這就是說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迪其智力潛能,并使之處于最活躍的狀態。因此,我采用學生感興趣的神話故事導入新課:
1、同學們,有這么一個傳說,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地面寸草不生,人們熱得受不了,就找一個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個,只留下一個,地面上才不那么熱了,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其實,這只是古代勞動人民想象出來的一個有關太陽的神話。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越來越多地探索到了宇宙的奧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17課,去探索太陽的奧秘。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ǘ┏踝x課文,認讀字詞。
1、首先,我給學生提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講了太陽的哪些特點?本課課文思路清晰,這樣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
2、學生自由讀書后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字詞教學仍是三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重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因此,我利用課件出示本課生詞,學生自己讀,指名讀,老師相機指正多角度評價鼓勵學生,最后齊讀,加深記憶。
3、指名學生交流課文講了太陽的哪幾個特點。教師相機板書:遠大熱。
。ㄈ┰僮x課文,加深感悟。
了解太陽的特點是本文的重點,我采用教師引導與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教學。先請學生默讀有關段落,體會一下文章是通過哪些詞句寫出太陽的遠、大、熱的呢?并畫出有關詞句,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ㄋ模┘w交流深入品讀。
引導學習太陽的“遠”:我們來看看課文是怎樣寫太陽離我們很遠這一特點的?
指一名學生讀。
課件出示課文內容“其實,…………箭哪能射得到呢?”
2、師強調:對,這幾句話向我們介紹了太陽離我們很遠,讓我們都來讀一讀,看看哪些詞句突出了太陽離我們遠。
學生自由讀后指名談談自己的體會。
學生通過讀書很容易能感受到太陽離我們很遠,這里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陶行知說:"創造力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
。1)學生談到數字,教師相機總結:大家看,文章列舉了幾個具體的數字就把太陽離我們很遠這一特點形象地表現出來,再鼓勵學生談對步行和坐飛機兩個例子的體會。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子和列數字等說明方法說明太陽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這樣引導學生接觸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突破難點。
。2)學生談完后教師小結:對,這么遠,箭哪能射得到呢?相機出示課件。提問:這句話什么意思?追問:為什么用反問句呢?(反問句更能突出太陽離我們遠。)。
3、指導朗讀。
自由讀,指名讀。教師及時的`點評,或者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增強自信,體驗成功,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4、教師小結學習方法: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抓重點詞句體會朗讀的方法,學習了太陽的遠,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自學太陽的“大”和“熱”。
(二)學生自學太陽的“大”和“熱”。這一環節,我意在指導學生怎樣學習,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給學生自主的權利,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困生進行學習,以防他們無所適從。逐步培養學困生的能力。
2、集體交流。
先請一個同學來讀讀描寫太陽大的段落。(課件出示,指名學生讀)。
眾所周之,合理的語言文字練習設計和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是相統一的,我在學生理解課文中有機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比較的過程中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4、按照先展示讀然后談體會再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學習太陽的熱。
5、教師小結過渡到課文的第二大部分太陽和人。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6
1)《給予樹》說課稿
一、說教材分析
《給予樹》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的第31課。這一單元的課文均圍繞愛的奉獻來組織單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圣誕節前夕,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贊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課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敘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本文的語言平實,但它很真,真實,真誠。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情感,熏染學生的審美。
二、說設計理念:
《給予樹》這篇課文以愛為線索,突出體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抓住愛進行教學。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過重點語句表現出來的。所以,在教學中利用感悟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同時,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和價值觀三維度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金吉婭的言行和言語.
過程與方法:
1.采取分段讀,教師范讀等方式進行閱讀訓練,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層層提問,讓學生在問答中尋找答案,認真思考體會人物的優秀品質.
情感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情感,用自己的愛,同情和善良之心,為這個美麗的世界增添一份熱愛,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美好.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讀中悟情,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的最后一段話。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教育學告訴我們:教學永遠是教與學互相作用的統一活動,其任務在于:通過教和學這種相互作用的統一活動,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身心素質。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法指導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是現代教學論的重要思想。掌握學習方法是現代人素質的重要標志。因此,我設定了以下教學法:
教法:
1.讀寫結合法,我利用讀與寫相通之處,讓學生寫愛心主語。
2.電化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使學生置身于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進學習。
3.朗讀感悟法,體現語文以讀為本的教學特點,通過反復品讀重點詞句,感悟人物內心情感,在朗讀中教給學生方法,進行及時評價,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4.師生互動法,根據教學目的、課文特點和學生認識發展規律,以問答談話形式師生進行互動,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對課文中的主要問題進行思考,得出結論。
學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感知、感悟、思考語言材料,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的學習精神。
四、教學流程: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心靈的共鳴,尤其導入語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第一課時同學們已簡單交流搜集的圣誕資料的基礎上,我又把精心制作的課件在第二課時一開始播放,讓學生說說圣誕節與中國的春節(學生回憶春節歡快的生活),使學生立刻感受到圣誕節在西方國家的孩子們心中的位置就像中國的春節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這不僅使學生很快進入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感同身受,還為后面的金吉婭用給家人買禮物的錢給一個盼望圣誕老人送給自己洋娃娃的陌生女孩買洋娃娃這一舉動的體會做了鋪墊。接著引入課題,讓學生看老師寫課題,讀課題,再次提醒學生給是一個多音字,并分清矛與予。然后讓學生對課題質疑,從給予樹是一棵什么樣的樹?走進文本。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7
一、說教材。
《數量詞》是一篇讀來瑯瑯上口的課文,它集中向小朋友介紹了一些常用的數量詞,如:一條、一塊、一件、一頂等。第一、第二節按內容可以分成4組,(每兩行為一組)第一組講生活用品;第二組講食品;第三組講自然現象和動植物;第四組講交通工具。通過課文的學習,旨在讓學生初步學習數量詞的正確搭配。
二、說“學情”。
學生已基本掌握各種識記生字的方法,能夠自己分析字型,識記生字。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他們對于數量詞的運用也有一定的了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編排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教學目標(具體教學目標見教學設計)。
四、說教法。
根據教材特點,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教學此課時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直觀教學法:精心設計、繪制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將枯燥的文字
與精美的圖片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生字和數量詞的正確搭配時,學會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片,表達自己的所見。同時,輕松、快速地記憶課文內容。
(二)舉一反三法:利用《水媽媽的孩子》一課中學到的數量詞引出新課,
以舊帶新,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在小朋友學完課文,掌握了許多數量詞的正確搭配后,我又設計了游戲:數量詞對對碰,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在游戲中正確地使用數量詞。
(三)游戲法:讓學生在有趣的游戲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平時積累數量詞
的成果,并在師生、生生互動的交流中,學會正確使用數量詞。同時,通過這樣富有趣味性的活動,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體驗收獲的快樂。
五、說學法。
根據本課的結構特點和訓練重點,結合學生實際,我引導他們采用“溫故知新、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來學習課文內容。讓他們在掌握書本知識的同時,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積累展示自我,體驗學習的快樂,初步了解、掌握一些數量詞的正確搭配。
六、說實施。
(一)以舊帶新,揭示課題
通過《水媽媽的孩子》一課的學習,學生對一部分數量詞的搭配和運用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先為學生提供了一些詞語,如:一朵、一條、一顆、烏云、彩虹、露珠等,讓他們配一配,說句話。然后告訴他們“一朵、一條、一顆”是數量詞,今天我們將要認識更多這樣的詞語。如此的導入方式,既幫助學生回顧了以前所學的知識,培養了口頭表達能力,又為后面的學習作好鋪墊,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明確了本課的學習目的,并自然而然地投入新課的學習。
一、整體感知
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文錄音,初步了解課文中介紹了哪些數量詞,培養學生邊聽邊思邊記的好習慣。
二、學習1、2節
首先,請小朋友和這些數量詞見見面,自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由于課文比較簡單,讀來瑯瑯上口,所以這一環節重在正音,其中包括“一”的變調。接著,開始分節學課文。為使學生學得愉快,記得輕松,我精心設計了兩幅和課文1、2小節內容相關的圖片,將課文中原本獨立的、毫無關聯的句子緊密聯系起來,構成一個生動的畫面,呈現在學生眼前。教學時,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然后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如圖1:爸爸戴著一條領帶,一塊表。媽媽穿著一件衣服,戴著一頂帽。爺爺早上喝了一瓶牛奶,中午喝了一杯茶。奶奶在超市買了一包餅干、一盒糕。在這個過程中,我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會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片,如在教學第二節時,我為他們提供了句式:天上,地上,河面上。讓學生按順序說,可以由上往下,也可以由下往上。在兩幅圖片的幫助下,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很快掌握了數量詞的搭配,并且背出了課文。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識字是主要任務之一。根據課文內容,我進行了兩次集中識字:第一次在學習第一節時,識記“瓶、杯、茶、糕”這幾個生字;第二次在學習第二節時,識記“架、艘”。識字教學中我努力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揭示規律,如:&ldqu
o;瓶”右邊的“瓦”,“茶”下面的“ホ”,小朋友經常會寫錯,教學時,我提醒他們注意,并通過書空幫助他們記憶。學習部首“艸”時,我告訴小朋友它一般都和植物有關,讓他們說說還知道哪些帶草字頭的字。
三、學習第3節
通過學生交流自己已知的另一些數量詞,引出課文第三節,隨機學習生字“搭配”。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展示他們積累數量詞的成果,從而增強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分別學習了這三小節后,我安排了朗讀全文、嘗試背誦這一環節,讓學生回歸整體,把握全文。
四、鞏固與拓展
1、完成課后練習(幫小弟弟糾正用錯的量詞),讓學生學習在語境中正確使用數量詞。
2、游戲:“數量詞對對碰”。將課前小朋友自己畫的圖片進行自由交換,前提是要講出相應的數量詞,如:生1:我畫的是蝴蝶。生2:你畫的是一只蝴蝶。在有趣的游戲,愉快的氛圍中,小朋友既復習鞏固了已學的數量詞,又了解掌握了更多的數量詞,并能在語境中正確運用。小朋友進行游戲時,我則深入他們之中,及時糾正出現的錯誤。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8
一、材簡析: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是蘇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其實人版也有錄用,不過題目是“釣魚的啟示”,內容也略有不同,可見這篇文章文質俱佳。因為我們這兒使用的是蘇版,所以我主要從這個版本來談。這篇課文是第六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共三篇文章,都是關于“人與動物”的故事,又不僅限于,而是以為視角,反觀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小男孩湯姆釣到了一條他從未見過的大鱸魚,由于離允許釣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爸爸要求湯姆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湯姆有些不情愿的放掉了魚,但這件事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學構想:
在以往的學中,對這一類課文的處理,常常出現這樣的兩種分離:其一,常常注重了思想育的內涵,而淡化了語言文字,談化了語文學科的學特,使得人文性與工具性分離開來。其二,在學中,師常常把自己的理解和經驗,導或強加給學生,讓學生的口說成人的話,使師、學生、文本分離;谶@樣的思考,對這篇課文,我想嘗試一種新的學路徑,那就是體驗式閱讀,意在讓學生在感悟語言,理解內容的過程中,滲透自己的情感體驗,與作者,與文中主人公進行真誠對話,讓學生對生活,對周圍的事物有自己的認識和思考。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學會做人。
三、學設計:
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學會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通過體驗式閱讀,將自身情感融入角色之中,懂得自覺遵守規則是做人的必須。
學重:
通過抓住文中關鍵詞句,體會湯姆釣魚、放魚的心理變化。
學難:
體會并認同“自覺遵守規定”的重要。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內容及要求:
初讀,初步感知課文,學習課文第一部分,體驗湯姆釣到大鱸魚時的喜悅心情。
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學內容及要求:
學習課文的二、三兩個部分,通過語言感悟和內容的理解體會湯姆從不愿放到放到牢記爸爸的話語這一心理情態變化的過程。
學過程
。ㄒ唬⿲W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在這一部分中,兩個人物是兩條線,一條是爸爸,一條是湯姆。爸爸:讓孩子放掉魚,因為離允許釣鱸魚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即使沒有人看見,也應該遵守規定。湯姆:開始不理解,希望在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留下鱸魚,最后還是不情愿地放掉了鱸魚。這兩條線交叉并行,推動著事情的發展。
這一部分既是學習的重也是學習的難,難就難在學生對“不管有沒有看見,都應該遵守規定”這句話的理解。在這里,學生可能會贊成爸爸的觀,也可能同意湯姆的想法,因為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積淀決定著學生與文本對話時的個性體驗,對這種多元的.個性體驗,我們應予以尊重和珍視。但珍視并不等于認同,針對學生認識中的差異,我們應在尊重學生意見的同時,適機適度加以撥和引導,這才是真正的珍視。
基于面的思考,我做了以下的學設計。
1 請學生仔細讀第二部分內容,看看這部分內容主要講了什么?
2 依循學生的發言,提煉出一個討論題:爸爸要湯姆必須放掉鱸魚,湯姆不情愿地放了,你對這件事怎么看?
在這里,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聯系日常生活中的體驗來談談自己的看法。(預測:在這里或許有學生聯系遵守交通規則來談;或許有學生聯系乘公交車主動投幣來談;或許有學生聯系校園生活中保潔來談等等。)
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師適機加以引領、撥,使學生對學會做人有正確的認識和感悟。
3 在正確理解的基礎,再讓學生分角色讀父子對話,在師生、生生互動的朗讀與評讀中加深對“必須”、“斬釘截鐵”、“不管有沒有人看見,都應該遵守規定”等重詞句的情感體驗。
。ǘ⿲W習課文的第三部分
通過前面的討論,我們了解了湯姆在放魚過程中的心理變化,也正為這樣,這件事給湯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一起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由于有前面的學習積累,對這段話就采用這樣的處理,在讀中讓學生對事情發展的延續有一個了解,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整體回環。
。ㄈ┱n外拓展
請同學們讀一篇文章《中彩那天》,邊讀邊思考,讀完這篇文章后,你想說些什么?把你想說的話在小組內和同學們交流。
課外拓展的這篇讀物,選自人版大修訂版五年制第五冊,文章的行文和思想內容與我們這篇課文相似相通。選擇文閱讀,意在讓學生在自主自能讀書的基礎,自悟其做人的道理,讓三維目標在自主閱讀中得到遷移和發展。
綜所述,是我對這篇課文的設想,但是課堂學是動態發展的,當學生思維被激活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無法預料的情景,這些都是正常的,對,我們應該適機加以撥,使課堂學成為動態生成的過程。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9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我將從主題、素材選擇、教學過程、練習設計四個板塊進行說明。
一、說主題(含學情、教學目標、設計理念)
本次說課的主題是《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
本次習作主題為“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是一篇寫人習作,是在學完第六單元后,體會了描寫的有序、細致,初步掌握了抓關鍵詞體會人物感情的'基礎上進行的習作。經過學前檢測,我發現學生在本課學習時有上述五個優勢。
同樣,學生也還存在寫作語言較為平淡;敘述一件事時表達不完整;閱讀同類文本時沒有比較意識的問題。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依據不同的寫作對象,寫出生動具體的文章”。結合學情,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根人物特點選擇合適的一件事例,并把事例寫清楚。教學難點定為訓練學生在敘事時要有完整的六要素,運用動作、語言、神態等細節描寫把事情寫清楚。
為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我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師生探究、小組合作、自主實踐等方式來達成共識和實現師生集體建構。
二、說素材
在本課的課程設計中,除了利用課本中的九個形容人物特點的詞語作為依托,我還讓學生通過課前搜集的方式積累了同類詞語,并在課堂上、學習單上出示了30余個同類詞語幫助學生積累。
針對通過一件事例寫清楚人物特點這一教學目標的需要,結合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第一單元習作“猜猜他是誰”中已學習了外貌描寫的方法,積累了描寫外貌的好詞好句,我又給與了學生描寫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四字詞語各五個,并讓學生課前利用多種方式理解詞語,給學生的習作中添加“亮點”。
《幽默王子》的兩則片段是針對學習需要,重點引導學生關注文本里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讓學生領悟合適的細節描寫有助于我們寫清楚人物特點。
《大胃王》是本節課微課視頻中出現的文本,這一文本重點引導學生關注外貌、心理描寫,讓學生知道不同的細節描寫都各有其作用,只要合理使用,都能幫助體現人物的特點。
本次所有素材文質兼美,讓學生在閱讀、積累、理解的過程中習得了觀察、感悟、表達的方法,從而整體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說教學過程(含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以上教法、學法。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0
《石榴》是國標本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五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棗莊石榴園的石榴成熟的過程,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進而體會作者借對石榴的描寫所表達的志向、抱負。
一、說學生情況。
《石榴》一課分二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學習了本課的生字,學生能初步理解生詞在文中的含義;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了課文的思路,了解了課文大意;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能運用結合語言環境、聯系生活實際、動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詞在文中的意思。
2.能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讀讀描寫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擬人化的寫法。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品嘗一種水果說一段話(機動)。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以致用,在讀懂本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運用本文的寫法,寫一種水果,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五、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夯實基礎。
1、課前板書課題:石榴。
2、了解學生生字詞掌握的情況。按一定的順序出示本課的詞語和短語,要求學生認讀。
如:嫩綠郁郁蔥蔥(葉)。
火紅熱鬧(花)。
咧嘴張望(果)。
紅白相見晶瑩透亮(子兒)。
雖然生字詞的學習已經不再是三年級學生學習的重點,但字詞句教學是學生閱讀學習的基礎,所以在本課時的一開始引導學生認讀生詞,有針對性地進行正音,為本課時閱讀課文打好基礎。
二、分段教學,逐步感悟。
。ㄒ唬⿲W習第二小節。
1、出示圖片,要求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葉子。(嫩綠、郁郁蔥蔥)。
2、要求學生說說在這樣的葉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紅、多、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指導朗讀,要求學生讀出石榴生機勃勃的勁兒。
在這一環節中,除了運用朗讀、想象、適當的表演等形式,最重要的運用了多媒體,出示了一些石榴葉、石榴花的圖片。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感悟總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展現美麗的石榴生長的畫面,以景激情,使學生對石榴產生美感,鼓勵學生自主學,個體悟,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對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認識,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感悟書中的有關語句。
。ǘ⿲W習第三小節。
1、隨著季節的變化,教師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關注石榴成熟過程中顏色的變化。主要是掌握幾個關聯詞的運用:先……逐漸……最后……。這里教師要加強用詞的指導和朗讀的指導。
2、引導學生看看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樣子,讓他們試著用關聯詞“有的……有的……”練習說話。突出描寫的方法是模仿了寫人的方法,也就是擬人。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來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在這一基礎上讓學生用擬人的方法仿寫幾句話,從而達到對這一寫作方法的鞏固。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對重點句的理解,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或讀,或悟,或說,教師營造了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了學生多方面潛能的發展,這樣讓學生有親身體驗的機會,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并滲透了“勤于觀察”這一學習習慣的教育。
。ㄈ⿲W習第四小節。
1、通過實物的展示,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讀讀書中是如何寫的?瑪瑙、紅白相間、晶瑩透亮都是對石榴子兒的描寫。
2、讓學生品一品石榴,嘗嘗一下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強朗讀的指導。
3、(機動部分)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用這種方法說一說其他的一種水果,如桔子,寫出它的顏色、形狀、味道和氣味。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仿寫。
以“看石榴”——“說石榴”——“嘗石榴”——“讀石榴”的方式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的優美、準確,初步了解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看圖找找石榴子兒和瑪瑙的相似點引導體會本體、喻體之間的聯系,體會其中的比喻手法。
機動部分旨在讓學生在閱讀理解課文語言的基礎上,經歷積累、感悟實踐以后嘗試運用。并自然地激發學生養成學會觀察的好習慣。這一作業布置,具有針對性,使課內學得的觀察方法遷移于課外,真正做到了課內外的有機結合。
三、總結全文,延伸教學。
最后教師用優美的語言渲染,總結全文,引導學生從部分回歸整體,在暢談感受中激發喜愛之情。
四、板書設計:
16、石榴。
葉嫩綠郁郁蔥蔥。
可愛花火紅小喇叭。
美果高興地笑。
(子)色紅白相間晶瑩透亮。
味酸溜溜甜津津。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1
《雪兒》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我”為受傷的雪兒療傷并且精心照料它,直到它能飛上藍天的事情,表現了我對鳥類的愛護,也流露了我對自由生活的渴望與向往。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我腿跌傷在家,向往到外面去活動。第二,三自然段寫我照料受傷的小白鴿并且希望它快點好起來。第四,五自然段寫白鴿展開雙翅飛上藍天,我的心情十分快慰。
本文以我與白鴿的相伴到別離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爸爸撿回一只受傷的小白鴿,它的身子很臟,眼睛里充滿了悲傷。小白鴿的狼狽與哀傷讓我一下子產生了憐憫之情。相似的遭遇,相似的期盼,使得我似乎理解雪兒的心思,天天和它看藍天白云,盼望雪兒早日康復,早日重返藍天。爸爸的介紹讓我懂得雪兒是藍天信使,我讓雪兒重返藍天的愿望更迫切了。終于,雪兒展翅飛上了藍天。啊。我為雪兒歡呼!你看它那雙翅膀被春風高高地托起,在藍天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盡管多日相處結下深厚的友誼,我對雪兒有很多眷戀與不舍,但看到雪兒終于返回藍天,我十分快慰。在我的眼里,雪兒翱翔于藍天的樣子是那么美麗。我的感情隨著故事的發展而發展而變化,純真的感情,善良的心靈真摯動人。
根據教材分析,我擬定一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認識不寫。
能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悟我對雪兒的感情,體會我的美好心靈和可愛形象。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通過關鍵詞句的品味,朗讀等品味我和雪兒之前的深情,發揮想象,想象我和雪兒之間在分別時的話,體會我們的深情。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把課文讀熟,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讓學生對課文讀通順,讀流利,讀出感情。
在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文章的思路,脈絡要清楚。
然后帶領學生學習生字詞語。完成描紅習字測,描紅練習。
第二課時:
1、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三組詞語,這三組詞語之間都有規律,指名學生起來讀詞語,從內容上熟悉,從內容上導入跟課文內容相關的東西,讓學生在總體上有個印象。
2、出示關于雪兒的照片,讓學生在圖片層次了解雪兒,引入雪兒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藍天信使,然后通過抓住重點詞語,“不怕任何艱難險阻,能夠飛越千山萬水,藍天信使”體會雪兒的品格,并且這里發揮想象,雪兒會遇到哪些困難,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水平。接著讓學生試著用“我是一只信鴿,我......我......”這樣的'句式來說話。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讓學生從圖片和文字內容層面了解了雪兒,感知這一形象。
3、通過對雪兒來我家之前和來我家之后對比,凸顯我和這只信鴿的相似之處,讓學生體會我對它的憐憫同情之情。然后讓學生試著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我和爸爸是怎么對待雪兒的,通過抓住敷了藥,取名,洗澡等體會我和爸爸對它的愛心關心,通過指導學生的朗讀來體會感悟這種感情。接著向學生提問,第二自然段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我和爸爸對雪兒關心,愛心。師生交流總結為兩點:
1、我對雪兒說把自己的家當成是它的家。
2、我天天和雪兒去看藍天,去看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云。
從這里兩處體會我和爸爸對雪兒的關心愛心,這里還可以啟發學生我和雪兒在看藍天時分別會想寫什么?啟發學生的想象能力。然后通過指導朗讀來感悟我對雪兒的關心和愛心,和雪兒之間的深情。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燕子》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經久不衰的優美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二、學情分析
只有了解讀者的閱讀現狀,才能充分發揮文本的魅力。經過了兩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識字的經驗,學習重點逐漸向閱讀過渡,也掌握了一些閱讀方法,如:朗讀、默讀;借助圖畫、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等。但是孩子們對于事物的觀察還遠遠不夠,對于燕子這種候鳥的了解只能說是少之又少,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和活潑可愛,是一個難題。
三、說教學目標
基于對學情的分析,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發展需要,結合課文內容,我預設了以下教學目標:
1.熟知字詞句,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優美語句。(知識目標)
2.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觀察描寫事物的能力。(能力目標)
3.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標)
教學重點:
1.體會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描寫生動的方法。
教學難點:
1.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句子。
2.體會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
四、說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我通過創設情境,加深體驗,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賞讀教學法:運用自主感知朗讀法、抓關鍵詞品讀法、對比品評法、設置情境悟讀法等進行不同層次、不同方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充分地自己讀,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讀中積累語言,學習表情達意的技巧。
3.圖文結合法: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圖資源,以直觀的方式,引導感知燕子的外形美,感悟春天的生機勃勃,欣賞燕子飛行、停歇時的優雅姿態。
4.小組合作學習法: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每個小組根據學習卡的要求研讀文章段落,在小組合作中體會文章情感,在合作中發現文章的寫作特點。通過分析討論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創新精神和學習探究問題的方法。
五、說教學手段
我準備用多媒體、板書、動畫、簡筆畫等手段輔助教學,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擁有充分的交流時間,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n前展示,精彩炫我
學生利用多媒體展示課前預習中在網上搜集的有關于燕子的圖片,并簡單概括一下你展示的這張圖片中的燕子的形態和特點。這一環節可以刺激孩子對網上搜集資料增添興趣,并使學生得到充分的展示。
。ǘ┣榫硨,感受春景美
多媒體播放小燕子歌曲的視頻觸動孩子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也從另一個角度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于直觀的表象更具吸引力,更易于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ㄈ┘氉x品味,質疑探究
1.提出問題,尋覓春景美。
我提問:“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燕子》這篇文章,你們喜歡燕子嗎?”“我們現在這個季節有燕子嗎?燕子在什么季節才會來呢?”接著導入“對啊,燕子只有在春天才會來到我們的身邊,請同學們翻開課本,默讀文章第二小節,找出春天有哪些景物,它們各有什么特點?請你在文章中標注出來!痹趯W生回答過程中我進行提煉板書(板書:風、雨、柔柳、花、草、葉)。
設計理念: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要求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的第二學段初步學會默讀,通過我的問題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默讀,訓練閱讀能力。
“這么美的花,這么美的樹,這么美的柳絲,它們是怎么來到春天的呢?”結合課文語境以及板書,學生理解“趕集、聚攏”這兩個詞語,體會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描寫的爛漫無比的春天。
在同學們沉浸在美麗的春景中時,我詢問學生:“你們喜歡春天嗎?是啊,我們班的同學都被這美的景色吸引去了,南方的小燕子也按捺不住了呢!鄙R讀:“那么伶俐可愛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飛來,加入了這個光彩奪目的圖畫中,為春光平添了許多生趣。”
設計意圖:我通過直觀的動畫、有針對性的問答、入情入境的范讀使學生體會燕子對于春天的作用。學生沉浸在我創設的情境中自然學的輕松。
2.賞讀感悟,發現燕子美。
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下面問題:文中哪個自然段寫了從南方趕來的小燕子?寫了燕子的哪些方面?各自有什么特點?這樣一只小燕子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引導學生細讀描寫燕子外形的句子。在讀中“品”,在“品”中讀。在“品”中培養孩子的語感,熏陶孩子的情感,歸納出燕子活潑可愛的特點。教師跟進板書。
我問學生:有誰可以把燕子這種活潑可愛的感覺讀出來?誰愿意來試一試?并且提示:其他同學認真聽,你認為哪個地方可以讀得更可愛?學生讀得不到位的地方,我來范讀。請學生朗讀的同時,根據學生朗讀內容在黑板上畫出燕子的簡筆畫。通過簡筆畫的形式,學生較為直觀地明白從整體到部分的寫作順序。
。ㄋ模┳灾魈骄匡w行美、停歇美
1.學習第3—4小節的要求是:
、傺嘧语w行時美在哪兒?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
、谀銈冋J為這一節是按照什么順序寫景的?
、蹚难嘧拥慕新曋心阆胂笠幌滤鼈兛赡茉谡f什么?
在學生交流完展示問題答案的同時,教師跟進板書(飛行美:快 )。
2.學習第5小節的要求是:
你們覺得這一節哪些詞句寫得特別美,為什么?
在交流過程中,我利用學生的`探究發現緊扣文本主題,從文本出發,從文字入手,用換詞法、情景設置法、圖片感受法等不同的方法自主理解詞語,適時引導學生在語境中學詞,交流討論,感受詞語意蘊,不斷深化對文本主題的認識。
例如:對比品評:“斜”字把燕子飛行的特點寫出來了,給人又快又輕的感覺。杜甫曾經寫過這樣的詩句:“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斜”字不但寫出燕子飛行輕快,而且寫出燕子飛行的優美姿態!奥印北憩F了燕子飛行速度十分快,飛行技術高超,突出燕子為春天增添的情趣。
3.再讀第3—5小節,在語境中感受燕子的動態美和靜態美。教師跟進板書(動靜結合)。
(五)總結歸納,升華情感
我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說一說春天吸引你的地方。從課內到課外,從閱讀到表達,讓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到春天的美好,形成保護環境珍愛大自然的意識,進行情感教育。
。⿺U展延伸,自由創作
《語文新課程標準》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創新能力,針對本課的內容我設計了以下課后作業,體現學生的自主選擇性:
仿寫:你最喜歡什么動物。它長什么樣子,請你模仿舉一反三寫燕子的寫法,抓住小動物的特點,寫一段話。(運用第一段寫作方法,學以致用)
積累:在文中找出你喜歡的優美詞句,工整的整理到你的摘抄本上。(注重積累)
繪畫:想象心目中的燕子,畫一幅《春燕圖》,在下節課的學習中展示。(文章與感悟相結合,文即是畫,畫也成文)
七、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整篇文章的袖珍版,是直觀教學的體現。在這堂課中,我設計了詞語式的板書形式,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爬山路上,山嶺、大天池等處的云霧的形態、顏色的形貌,稱贊了廬山云霧的優美神奇,抒發了熱愛自然風景的頭腦情感?v觀全文的內容,可按“昔人的稱贊→特點的形貌→緣故原由的探索”分為六大段。此中寫第二大段是重點,不但占的篇幅最多,并且寫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實表現了本單位課本的講授重點:過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應看成為本課文的講授重點。
細致品讀全文,我們還能了解到課文具有以下的三個寫作特點:一、三言兩語地引用古代名浮名行稍加議論的措施,加強了稱贊的熏染力;二、段與段之間巧用過渡句,段意銜接自然,使文章具有趁熱打鐵之感;三、語言形象、生動、有魄力,接納比喻、比擬、擬人等多種寫法寫出了廬山云霧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極好的寫景范文,宜接納多種講授本領,通過對文章中語言筆墨的讀、思、議、品等,使學生了解文章的語言美、感覺廬山云霧的景致美,從而使他們的心中升騰起對故國江山的稱贊之情。
二、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細讀課文第二大段,會背誦第4自然段,完成作業本的第3、4、5、6題。
三、本課時教學目標
1.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會背誦第4自然段。
2.理解詞語的意思,能用“剛剛……轉眼間……”、“時而……時而……”、“尤其”造句,能摘錄有分號的句子。
3.能找出第二大段中的過渡句,并體會其作用。
4.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
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五、教學難點
對廬山云霧美麗神奇的感受。
六、教學思路設計淺析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采用了教師稍加點拔,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通過一系列教師精心設計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體會并理解課文的內容。訓練的同時,注意情境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在有形的訓練之中無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終獲得知識與情感的雙豐收,本課時的教學設計就體現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情境的教學
情境教學法能牢牢把握和促進兒童發展的動因——情感,展開和推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教學收到最優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適宜于進行情境教學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過情境教學,才能使廬山云霧的美景在學生的腦海中展現,真切地體會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情境教學的環節:
①以學生的說話訓練導入課文,教師又施以啟發性的小結、提問,誘發學生學習課文,想欣賞廬山云霧的好奇心。
、诮處煹呐錁繁砬槔首x,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入觀察廬山云霧的情境,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催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
③投影片的及時展示。再現課文情境,變具體為生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云霧繚繞的廬山之中,對廬山云霧的贊美之情得以進一步的升華。
④以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盡情抒發對廬山云霧的贊美之情。
、萁處熞猿錆M感情的課堂環節銜接語,激起學生心中感情的蕩漾。
(二)注重學法的指導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因此,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及其結構特點,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學法指導訓練環節:
①采用指導讀第3小節——師生共讀第4小節——獨立自學第5小節的遷移教學方式,教會學生學習寫景文章的“一找;二找;三體會;四朗讀”的閱讀方法。
、谝宰x范句→補充完整語句→獨立說句的層次訓練,培養學生的造句能力,使學生在有模可仿之中,學會舉一反三。
、圩⒁庹n堂上學法的及時梳理與小結,讓學生明確并掌握學法的步驟。
(三)注重讀寫結合
讀和寫是個互逆的過程。它們之間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系著。讀是理解的吸收,寫是理解的表達。兩者相輔相成,在閱讀教學中,有目的地“見縫插針”,在學生理解了課文表達方法之后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量的片斷練習,實現讀寫的遷移,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通過組織多種手段讓學生欣賞廬山云霧,感受廬山云霧的美之后,學生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已油然而生,極想淋漓盡致地抒發一番。此時,我便不失時機地推出《家鄉的晨霧》的寫作訓練,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要加強語言文字訓練,這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世紀之聲,也已逐漸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針對本課的特點,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充分利用圈、劃、刪、改、讀等多種途徑,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欣賞能力。
、儆蒙稀吧衩、探求、令人心醉”,說一句比較通順的話,進行說話及遣詞造句能力的訓練。
②按要求找、劃出描寫云霧的詞句并進行賞析,是典型的語言文字訓練形式。
、勰7吕,發揮想象進行造句練習,加深學生對文中關聯詞的理解,并真正達到學以致用這一目的。
④“默讀→有感情地讀→表演讀的過程”,體現了學生對課文語句的循序漸進的理解過程!皞人讀→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的多種形式的替換變化,則能有效地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習效率,對課文語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七、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初讀課文,學習第一段:
1.師出示詩句:“一起千百里,一蓋千百峰”問:這是古人用來描述什么景物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廬山云霧)
2.出示投影片: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請運用以上的詞語圍繞廬山云霧,說一句比較通順的話。
3.師小結。
同學們,廬山云霧是充滿神秘的,廬山云霧是令人心醉的,F在,老師就帶大家去觀察這令人心醉的廬山云霧好嗎?
(二)細讀課文,品味精美
1.師配樂表情朗讀課文第二大段,要求學生認真聽、潛心感受云霧的美,邊欣賞,還要邊想想:我們分別在哪幾個地方觀賞云霧?
2.議:剛才,我們欣賞了廬山哪幾個地方的云霧,請完成下列填空題。(回答)
我們觀賞了在()看到的濃霧,在()看到的霧氣和在()等處看到的云海。(先在書上用“____”劃出,再回答。)
(引:這些地方的云霧各有什么特點?現在,我們再回過去細細地欣賞欣賞。)
3.默默地欣賞課文的第3自然段,思考:這個地方的云霧有什么特點?(用“____”在文中劃出一個能概括其特點的詞。)
4.理解“瞬息萬變”,哪些詞與它意思相近?
5.要求學生圍繞“瞬息萬變”提問。
6.師小結學生的問題,要求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第三小節,思考:①哪些詞句體現了廬山云霧的這一特點?(用“~~~~”在文中劃出有關的詞句)②你認為哪些詞句用得好?為什么?
7.討論以上問題中的第1個問題。
8.討論第2個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語句:
游客乘車登山,剛剛在九江看到的山間云轉眼間變成彌漫窗外的濃霧。
9.有感情地齊讀這一句:體會“剛剛……轉眼間”在這句話中的作用。
10.用“剛剛……轉眼間”進行說話訓練。
A.六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剛剛還是(),轉眼間就()。
B.火燒云的變化真快,剛剛看上去(),轉眼間()。
C.自己說一句話,用上“剛剛……轉眼間”。
11.出示語句
霧來時,風起浪涌;霧去時,飄飄悠悠;霧濃時,像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像輕紗給山川披上了一層飄逸的外衣。
議:將以上的話改成下列這一段話,好嗎?為什么?
霧來時,好壯觀;霧去時,好輕悠。霧濃時,遮住萬般秀色:霧稀時,給山川披上外衣。
12.指導并練習有表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指名朗讀——指導——自由練讀——男女分角色讀。
13.師小結:“瞬息萬變”的濃霧真的是好美呀,讀了作者的解說,我們真的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剛才我們經過了哪幾個步驟才領略到這一番美景的?
14.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學法。
一找:找出能概括云霧特點的詞。
二劃:劃出能體現云霧這一特點的詞句。
三品:品味用詞用句的準確、生動。
四讀:有感情地朗讀,表達自己的贊美之情。
15.生自學第4小節。
16.匯報交流。在生匯報的同時,適時地出示投影片,領會“時而……時而……”的用法。
、傩∝堘烎~真不專心,時而____,時而____。
、谟陻鄶嗬m續地下了兩天了,時而____,時而____,時而____,真令人擔心會不會發洪水。
17.指導背誦。
這段話共有____句話,第一句話先講廬山云霧對山鎮牯嶺特別____,一年365天,有____天與它____。第二句講廬山云霧時而____,時而____。第三句講山鎮牯嶺一半____,一半____。
18.試背。
19.師小結:猶如仙境一般的山鎮牯嶺真令人流連忘返,但這不是最壯觀的。因為最壯觀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出示云海的投影片)這就是云海的兩幅照片,想去體會體會它的美嗎?
20.生按學習第3小節方法,自學第5小節。
21.集體交流匯報。出示檢測題:
A.云海的特點是()。
B.作者生動地描述了()和()兩種情況下的云海。
C.找出與以下結構相類似的詞:
波濤起伏()青峰秀嶺()
2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
(三)總結全文,找出過渡
1.師憑據板書,小結學習內容。
廬山云霧是美的,但是作者的敘述更是天衣無縫,連貫而又自然。作者是靠哪些文句毗連起課文的內容的呢?
2.有情感地齊讀課文第二大段。
3.師小結,并要修業生舉行仿寫:《故鄉的晨霧》。要求寫出晨霧的特點。
(四)作業。
1.片斷訓練:《故鄉的晨霧》。
2.補做完作業本上的第3、4、5、6題。
正所謂教無定法,在教學中還需要老師們因材施教。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大青樹下的小學》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本組課文的專題是在快樂的生活里,我們一天天長大,引導學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通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族小學的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課文層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學校的情景;再寫上課時和下課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贊美的文字點題。學習本課我將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和贊美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會認“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壩、戴”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詞語,并能利用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且積累好詞佳句。
3.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和贊美之情。
以上教學目標中,我認為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和贊美之情。是教學的重點,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能力差,所以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的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是本課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讀感悟法、品詞析句法這三種教學方法。運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處,開啟學生想象的閘門,在研讀中通過換位思考體驗人物的內心,豐滿任務在學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時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運用朗讀感悟法可以以讀*,以讀促悟,以情助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運用品詞賞析法可以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情感。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沂菊n題,激發興趣
所謂興趣是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出示*族小學內學生穿戴不同的場景的圖片,我問學生:圖片上的小學和我們的小學有什么不同呢?學生應該很快的發現穿著不同等等。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大青樹下的小學》是怎么樣的呢?(板書:《大青樹下的小學》),生讀題。
。ǘ┏踝x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準生字詞,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并思考我們的民族小學都寫了什么呢?
等學生讀完之后,我課件逐組出示詞語:
第一組:蝴蝶孔雀舞鳳尾竹坪壩(注意蝴蝶都是蟲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種昆蟲;舞字的書寫,當場書空)
第二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漢族(引導學生發現這組都是民族的名稱,順勢引導學生說出我國有56個*族)
然后,請學生說說作者從那幾個方面寫了《大青樹下的小學》?學生各抒己見之后,我總結概括:課文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學校的情景;再寫上課時和下課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贊美的文字點題。
。ㄈ┚x課文,品味語言
上學的路上和來學校的情景。
首先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描寫上學路上和來學校時所看到的句子。之后學生匯報,我總結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齊讀句子,問學生體會到了什么?(學生可能會回答:小學生很多,小學生來自不同的*族)我繼續追問你從哪里可以看出?再抓住“有…,有…,有…,還有…。”讓學生再次體會小學生的多。然后我出示:下課了,操場上可熱鬧了。有有有還有。在順勢引導學生用“有…,有…,有…,還有…!痹炀,更深刻的體會*族學校的學生多,而且都來自不同的*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
齊讀句子,問學生體會到了什么?(學生可能會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繼續追問從哪里可以看出?學生各抒己見;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誰?(各*族的小學生)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各個*族之間的團結友愛。
第三句:那鮮艷的*族服裝,把學校打扮的更加絢麗多彩。
齊讀句子:問學生體會到了什么?從哪些詞語體會到得?結合課文上下文理解“絢麗多彩”的含義,并引導學生用“絢麗多彩”說一句話。
第四句: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
齊讀句子:問學生體會到了什么?從哪里體會到?
再齊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各*族直接的友愛,讀出校園中穿戴不同,美麗的場景,讀出同學們快樂的心情。引導學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樹下的小學》里各*族小學生的團結友愛,和學校的美麗。
這個環節,我利用勾圈畫點的方法結合充分的讀,讓學生以讀*,以讀促悟,以情助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各*族之間的團結友愛。并引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上課的情景。
然后在引導學生一起去看看*族小學上課的情景又是怎么樣的呢?
在剛才的課文內容的概括的基礎上,學生已知曉文章的脈絡。所以我在這個環節引導學生用橫線迅速畫出能概括*族小學上課的.情景的句子。學生匯報,我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讀課文,聲音真好聽!
然后我繼續追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聲音真好聽?學生交流匯報,我逐句出示:
第一句: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
齊讀句子:圈出描寫窗外環境的詞語(安靜)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從哪里可以體會到“聲音真好聽”呢?(……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同學們能不能讀出窗外的安靜呢?齊讀句子,指名讀。
第二句: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幾只猴子。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樣的好奇地聽著同學們讀課文。
齊讀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里可以看出同學們的聲音真好聽?
再次齊讀描寫上課情景的句子,引導學生讀出同學生好聽的聲音,讀出周圍環境的安靜。通過多次的讀,引領學生感悟*族小學里學生上課的認真,讀書聲的好聽……
課堂練筆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課文插圖,看到插圖,你想說些什么呢?那我們一起來寫一寫,可以寫一寫校園的環境是怎么樣的,同學們上課的情景是怎么樣的等等?這個環節,不僅給學生提供了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的平臺,也深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升華。
這節課,我們感受到了*族小學上學路上的快樂,上課時的安靜;那下課后又是怎么樣的呢?讓我們下節課一起來學習。
五、說板書設計。
最后我來談談我的板書,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精華的體現,針對這篇課文,我采用了詞語式板書。首先整體概括了課文寫了上學的路上,上課時,下課后的情景,然后提煉出上學路上孩子們是快樂的,上課時周圍是安靜。這樣,這則板書就成了理清課文脈絡的載體,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課文內容,領悟文章的重點。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5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和知識儲備特點,把教學重點放在理解課文語言和有感情朗讀指導兩方面。對于理解文章中被藝術化了的語言,在教學方法上,我設計了前置性作業做課前充分預習及思考探究,課堂中給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仿寫句子等方法,使學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并對秋天的美產生共鳴,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做到讀寫結合。在知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這一塊,由于平時我班學生少言寡語,課堂上不積極發言,針對學生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育資源,準備了鋼琴曲《秋日私語》,通過圖片展示,把課文中的文字和圖像融為一體表現出來,以此來刺激學生的眼、耳等多種感官進行品味,幫助孩子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好。也為了課堂能自然活躍、輕松愉快。
1、認讀本課生字詞并寫好12個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五彩繽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好,讀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通過仿寫句子,學習作者抓住顏色、樣子、動作來描寫事物的寫作手法,做到讀寫結合。
4、積累好詞佳句。
重點: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難點: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會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點。
1、學生完成“前置性作業”。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這篇課文我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是認讀生字詞,并指導寫好學生認為難寫的生字;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結構“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秋天的雨”;最后是指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第二課時則主要是兩個教學環節,第一,指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秋雨的特點以及秋天的五彩繽紛,感受課文的語言美。第二,積累展示環節,試著把第二自然段背下來,接著展示學生搜集的有關秋天的詩歌,一起讀一讀,最后是一首小詩的仿寫指導,F在我就來具體介紹一下每一課時的教學安排。
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大體上包括四個環節:一是導入。通過劉禹錫的《秋詞》,引導學生一起去感受勝過春天的`美麗秋景,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初讀課文,檢查預習。第一遍讀課文讓學生自由地朗讀,先自查生字認讀情況,第二遍指名分段讀課文,目的是檢查學生在朗讀課文方面能不能做到正確流利。接下來的認讀生字詞。分開來出示一類字和二類字,根據平時對學生的了解,本課生字不難,以抽查和說句子的方式來檢查學生認讀和理解的水平。在指導寫字上,尊重學生的感受,讓他們來挑選不太好寫的生字并作詳細的指導,有觀察有分析三是整體感知。用“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秋天的雨?”這個問題來分析課文的結構,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學生借助“前置性作業”學習之后,簡單的同桌交流,進行匯報。四是指導學生提出有價值問題。每位學生在預習中提出兩個問題,先以小組形式匯總問題,接著是匯報,在匯報中篩選問題,簡單問題直接回答,課文中有答案的問題一會兒在書中作答,留下值得思考的問題并板書,引導學生在提問時提出能讓大腦動起來的有價值問題。
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包括兩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本堂課的一個重點環節: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主要方式就是挑選自己喜歡的一段美美地閱讀。重點指導學生朗讀第一、二兩個自然段,為了能讓學生盡快融入這美麗秋景中,并將喜愛之情讀出來,特意將第一自然段改編成一首小詩,希望能激發學生朗讀詩歌的熱情;在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的時候,為學生準備了秋景圖片,并把課文中的文字和圖像融為一體表現出來,以此來給學生更多的感官體驗。
第二個環節是積累展示環節,通過朗讀試著把第二自然段背下來,接著展示學生搜集的有關秋天的詩歌,一起讀一讀。由于住校生條件不允許,最后我讓他們自己創作有關秋天的詩歌,最后是一首小詩的仿寫指導。
秋雨,你是紅的嗎?——看,你把這么多的高粱,都染成了紅色的火焰。
秋雨,你是黃的嗎?——看,你把數不清的谷穗,都染的金光燦燦。
秋雨,你是()的嗎?——看,你把()的(),都()。
1、課堂氣氛沉悶,教師也不夠有激情。在學生不說話的狀態下教師應變能力不夠,不能很好的帶動學生,讓氣氛活躍。
2、教師語言不夠精煉,有時表述不清,有時表述不夠精煉。
3、駕馭課堂能力不強,課堂教學環節完成的效果不好,第一課時的指導學生梳理有價值問題超時,拖到第二課時,第二課時的指導朗讀效果不好,沒有讀出情感。
4、有個疑問,選課是不是有問題。這篇課文是不是不適合提出更多問題。美讀好像才是這篇課文該把握的重點。
5、由于各個環節落實不到位,導致每個環節進展和效果都不好。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經典說課稿11-06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 小學語文課說課稿02-21
小學語文三年級說課稿07-20
小學語文三年級說課稿11-14
小學語文《影子》說課稿11-17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11-14
小學語文《莫高窟》說課稿12-13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說課稿09-11
小學語文《太陽》說課稿09-16
【精選】小學語文說課稿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