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難忘的一課》說課稿范文
各位評委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難忘的一課》。
一、說教材
《難忘的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講的是抗日戰爭勝利以后,作者在臺灣的一所鄉村小學里,見到一位教師認真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表達了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
這篇課文處在第七單元中。單元訓練重點是“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習本組課文,要在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了解并學習作者是怎樣在敘述內容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進一步提高理解和表達能力。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學習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進行具體敘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真摯”、“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兩句話。
課文中反復出現“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貫穿全文,每一次出現都伴隨著一段故事情節,都表達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串聯內容的主線,又是表達情感的主線。所以,我把理解“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這種思想感情的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又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和大綱的要求,把“學習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進行具體敘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作為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本文主線清晰,敘事生動,感情充沛,很適合感情朗讀。因此,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學習祖國文字”、“參觀禮堂”這兩個場面和“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條主線,以讀為主,運用“教——扶——放”的方法,通過“朗讀——理解——朗讀”這種教學手段教學本課。
三、說學法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引導學生運用“朗讀——理解——朗讀”的方法來讀懂課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真情實感,并從中領悟到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
我認為,鉆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計劃三個課時授完本課,并設計了下面七個教學環節:
(一)簡介背景,揭題入手。
課文記敘的事情發生在臺灣“光復”初期,因為學生對這段歷史背景是陌生的,課文里雖然提到一些,但很有限。為了幫助學生學好本文,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情實感,所以,我就以介紹背景入手,把學生引入情境。
一上課,我先板書課題,然后這樣引題簡介:今天,我們學習《難忘的一課》,講的是發生在臺灣的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94年發生了一場中日戰爭,即“甲午戰爭”。這是由日本侵略朝鮮并向中國海陸軍挑釁引起的。1895年,簽訂了不平等的《馬關條約》,臺灣被割讓給了日本,被日本整整統治了五十年!在受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時期,臺灣人民連自己祖國的文字都不準學,不準畫中國偉人像等,他們企圖讓中國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國,妄圖使中國永遠受日本的統治!中國人民蒙受著種種巨大的恥辱,過的是奴隸般的生活!直到1945年抗日爭勝利后臺灣才歸還中國。這篇課文就是在抗日戰爭勝利,臺灣歸還祖國后寫的。作者是田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程序旨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字詞,然后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讓學生知道:課文主要寫了抗日戰爭勝利以后,作者在臺灣一所鄉村小學里,見到一位教師在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著重描寫了哪兩個主要場面?可分幾段?只要引導學生找出“學習祖國文字”和“參觀禮堂”這兩個場面,文章的層次自然就清楚了,這時我就讓學生分段并說說備段大意。接著,我讓學生找出文中反復出現的“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這既是串聯內容的主線,又是作者表達情感的主線。因此,我緊緊抓住這條主線,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每次出現這句話,作者是怎樣具體敘述的?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樣導入第四個教學步驟。
(四)抓重點詞句,以讀促解。
1.講讀課文第3—6節。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劃出作者具體敘述“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第一次出現的有關語句,然后仔細體會這些語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受。這里,我主要抓住“一筆一畫地寫”、“一遍一遍地讀”、“老師和孩子們都顯得那么嚴肅認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等語句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來體會臺灣人民學習祖國文字的認真態度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懂得這里作者是抓住他在臺灣小學里所看到的師生認真學習祖國文字這一感受最深的事來敘述,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對于難理解的重點句如“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我則利用幻燈出示,抓住關鍵詞語“真摯”的理解,讓學生邊品詞品句,邊朗讀,在反復朗讀中加深理解,再把理解后的意思和體會到的感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使學生在朗讀中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陶冶與感染。并要求學生會運用“真摯”這個詞。
至此,學生已理解了這部分內容,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就及時地進行小結,使學生初步掌握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我是這樣說的:“這部分,作者抓住了他在臺灣鄉村小學里所看到的師生認真學習祖國文字這一使他感受最深的事進行具體敘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我們學習這部分時,運用了“朗讀——理解——朗讀”的方法。
接著,我用同樣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課文7—12節。
2.導讀理解課文7—12節。
首先,老師范讀、學生分組接讀課文后,思考:①“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第二次是怎樣出現的?②師生們看到作者和他們一起學習,有什么反應?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最能反映中心的一個問題:“作者是個陌生人,突然走進教室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他們卻不感到‘意外’,這是為什么?”讓學生各抒己見,能體會到這是共同的愛國之心,愛國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彼此親近,把他們融合在一起。最后,我再讓學生按作者和臺灣師生當時教學的情景那樣大聲地、整齊地朗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把體會到的感情表達出來,還要求學生注意第二次出現這句話與第一次出現時的讀法有何不同,使作者、編者、教者、讀者之心聚在一起,并引起共鳴。
3.自讀理解課文第13—16節。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教。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所以,教學第13—16節時,我要求學生運用上面學到的方法,帶著我設計的幾個思考題自讀理解課文:
、佟拔沂侵袊,我愛中國”第三次是怎樣出現的?
②看到中國偉人像,作者為什么眼睛濕潤了?
③比較下面兩個句子,看哪一句寫得好?為什么?
沒有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足以表達我這時的全部感情。
還有什么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足以表達我這時的全部感情呢?
然后,我逐題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一個學生說不準或不全面,我再讓其他同學起來糾正或補充),教師只是適時點拔。我估計學生回答第二個問題會感到比較困難,學生能夠說出:因為作者很激動或感動而流淚,但為什么激動的理由不充足。于是我便引導學生讀臺灣教師所說的那段話,再啟發:為什么原來畫的是日本的偉人?現在“光復”了,臺灣人民可以干什么了呢?學生就能領會到:現在“光復”了,終于能畫上我們中國自己的偉人,這是多么不容易啊!所以,作者激動得眼睛濕潤了。這既是發揚教學民主,又努力面對不同層次的每個學生,扎扎實實落實素質教育的內容。
為了讓學生對中國偉人有更深的了解,激發民族自豪感,我還出示了幾個中國偉人像,指名學生向大家作介紹。(當然,課前得先布置學生看看有關的課外書。)
(五)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質疑問難是培養學生明辨是非和解惑的好方法,我在教學中安排這項內容,意在培養學生克服“從眾心理”,養成問一問“為什么”的好習慣。
(六)總結課文。
(七)課堂練習。
讀寫結合,寓寫作指導于閱讀教學中,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成功經驗。因此,結合教材,我設計了如下兩個練習:
1.填空:本文作者抓住了生活中____的事進行具體敘述,表達了人物的____。
2.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用一二百字寫下來。
要求學生學習本課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寫自己的感受,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我估計學生會感到無從下手,或感到范圍太大,不好寫。因此,我給他們設計了幾點提示,讓學生選擇感受最深的事寫下來:①臺灣人民有誠摯的愛國熱情;②日本侵略臺灣之后,不準臺灣人民講國語;③臺灣被日本統治時期,學校里畫的都是日本偉人,不準中國孩子了解中國歷史上的偉人;④“光復”后,臺灣人民認真地學習祖國文字。
寫完后,全班進行交流,然后自己修改習作。培養學生自改能力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的一個特色。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應是文章結構的簡縮,既體現文章的重點內容,又反映文章的中心。使學生能夠利用板書,總結全文。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板書設計:
難忘的一課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小學語文《難忘的一課》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經典說課稿11-06
小學語文的說課稿12-11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 小學語文課說課稿02-21
小學語文《秘密》說課稿12-20
小學語文古詩說課稿11-03
小學語文匆匆說課稿11-20
小學語文荷花說課稿12-05
小學語文掌聲說課稿03-02
小學語文《風箏》說課稿12-15
小學語文《畫風》說課稿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