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偷換概念:當年,我面試春運列車乘務員的時候,其中一位面試官看到我這樣就很懷疑的問我:“你可以干重活嗎?有時在列車上要幫顧客提行李,上百斤重的。”嗚嗚嗚,面試官在嚇唬我啊,我當然不認為自己能提得了那么重的東西,我就說:“我幫顧客一起提行李,兩個人還是抬得動的,更何況顧客還不一定愿意或者放心讓我提呢?就算提不動,也還可以找別人幫忙。”
2、避重就輕:回答上訴那個問題后,那位面試官明顯不滿意我的答案,緊接著問:“你干過重活嗎?列車的工作很苦的,你受得了嗎?”雖然很不滿面試官對我的能力的質疑,但是我就當他關心我好了。于是,我很真摯地看著他,說:“我在課室管理這邊當學生助理的時候,我們這些助理經常也要抬抬桌椅之類的,在家里也干家務的,我相信我可以的。”
還好,這樣的舉例讓面試官們接受了。雖然只有我知道,我以前搬得的椅子不算太重,當然我不會具體告訴面試官說:“我搬了一張小椅子因為男生去搬桌子了。”這就是我所謂的避重就輕,籠統的回答說我們而不是說我。
3、含糊其辭:當面試進入白熱化的階段時,面試官緊接著問了我一個令我驚悚的問題。面試官說:“你家人知道你要參加這個志愿活動嗎?支持你過年不回家去做乘務員?”為什么令我驚悚呢?因為對于沒有確定下來的面試結果,我是不會先告知父母這件事的,我通常只告知他們結果,而他們也經常支持我的決定。
所以,在面試前,我并未把這件事告知父母,談何同不同意,支不支持啊。為了面試順利通過,我只好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說:“我父母一向支持我的決定,他們并不會反對有這個機會鍛煉,他們也希望我早如踏入社會,磨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