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中的歇后語
歇后語也叫俏皮話,可以看成是一種漢語的文字游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漢語中的歇后語,歡迎大家的閱讀。
一、歇后語的定義
曹煒先生在《現代漢語詞匯研究》中說過這樣一段話曾對諺語和歇后語的歸屬做過專門說明,歸納出諺語和歇后語在形式上同慣用語和成語的本質區別在于“慣用語和成語是固定短語,經常被人們作為詞匯單位來運用,是詞的等價物:而諺語和歇后語則是固定的句子,經常被人們作為現成句子來引用,不是詞的等價物”。他列舉了《言語詞典》中的諺語進行分析,最后得出結論歇后語和諺語“作為詞匯處理是匪夷所思的”。但是,通過列舉歇后語的不同使用方法,我們不難發現,歇后語事實上還是應該歸為詞匯一類的。試舉出如下例子:
土改那年,有福老漢娶過了老婆,喜上加喜,兩年后生個胖小子,取名叫栓栓。當時,他已三十八歲。十八畝地里一苗谷,兒子成了心肝。(張發、秦榛《有福老漢》)
“咳,真是沒法子!”李能顯出十分為難的樣子,“既是這么說,也只好警察打他爹――公事公辦了!保ㄎ何 稏|方》)
光有嗓子,不入弦,還不是猴兒拿虱子,瞎掰?(老舍《方珍珠》)
我決定打破沙鍋問到底:“這么說,窗條子是故意釘成那樣的?”(齊平《看守日記》)
他是抱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的老財閥。(周立波《暴風驟雨》)
三個人讓他說的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浩然《艷陽天》)
從以上的例子很明顯可以看出,只有第一段文字中,歇后語獨立成句,而后面四段文字中歇后語皆充當了句子成分,分別是充當謂語、賓語、定于、補語。由此可見一斑;歇后語雖然可以獨立成句,但在句子中還是多數充當句子成分的。根據它的語法作用,我們可以看出,由于歇后語是語言中固定的材料單位,所以它的語法上的功能可以相當于一個詞,也就是說,歇后語還是應該作為詞匯的一部分,屬于詞匯單位。
弄清楚了歇后語的歸屬以后,我們再來看看它的定義。從形式上來看,歇后語大部分情況下是由前后兩部分組成的,前后兩部分是一個意思的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前一個部分用事或物構成一個形象的設喻,這個比喻是構成它形象、生動、活潑、風趣的依據。它主要是借用形象的比喻喚起人們的思緒,引導人們去聯想,與后部分緊密結合起來順理成章的表達本意。因此,它的選材十分廣泛,多種多樣,有時,有物,由當代的,有歷史的,有現實的,有想象的,但都十分鮮明、形象,富有情趣。而歇后語的后半部分,則用判斷、評議、推理、等對前部分加以解釋、說明,指出含義,是歇后語的本義所在,這是對歇后語的點題。但在實際運用當中,可以說出來,也可以省去,根據表意的需要來定。那么,歇后語的前后兩部分究竟是什么樣的關系呢?我們在歸納歇后語的過程中,不難看出凡是歇后語,后半部分才是重點,也就是說,前一部分是一個引子,是為了引出后一部分;而后一部分既然是從前有部分引申出來的,自然就含有對前一部分的注釋作用。所以,歇后語的前后兩個部分的關系可以概括成為“引子”和“注釋”的關系,簡稱為“引注關系”。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對歇后語下一個定義:歇后語是漢語中由含有引注關系的兩個部分組成的、結構相對固定的、具有口語特色的`熟語。
二、歷史溯源
“歇后(語)”一詞,始見于唐代,是指一種歇后體詩!杜f唐書?鄭綮列傳》載有這樣一則趣聞:鄭綮善寫詩,詩里總帶“刺力”,詩的樣式也有些怪,當時被人們稱為“鄭五歇后體”。這種本來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怪詩體竟不脛而走,廣泛流傳,以至連唐昭宗也經常聽到下人的吟誦。這些詩有很多是諷刺時弊的,但唐昭宗非但不怪,反而覺得詩中大有“蘊蓄”,親筆批“鄭綮可禮部侍郎平章事力”。后來,鄭綮真的當了宰相。不過,他當了官以后就寡言少語,更不寫什么帶刺歇后詩了。但歇后體卻從此流傳開來。唐代李濤有《答弟婦歇后語》云:“慚無竇建,愧作梁山!痹娭幸浴案]建”代德,以“梁山”代伯,表達“慚無德,愧作伯”的意思。到了宋代,歇后語就不僅指稱詩體,也可以指稱以“友于”代“兄弟”這樣的藏詞現象了。
根據溫端政先生考證,今天這種詞匯學意義上的歇后語,金元時期已為當時的雜劇所大量采用,因此,“歇后語在金元時代既已那樣盛行,那它在唐宋時代已大量存在,是肯定無疑的”。與此相應的是李商隱的《義山雜纂》、宋代王君玉的《雜纂續》、宋代蘇東坡的《雜纂二續》鄧著作種豆記錄了當時很多流行的歇后語,例如:
不相稱:病醫人 瘦人相撲 屠家念經(《義山雜纂》)
自做得:木匠帶枷 鐵匠披鎖(《雜纂續》)
說不得:啞子做夢 賊被狗咬(《雜纂二續》)
這些口語中流傳的歇后語在這些著作中出現并未被叫做“歇后語”,而當時被稱作為“歇后語”的又不是這種語言現象?梢姰敶男笳Z與古代的“歇后語”并不是一回事。
關于現代歇后語的來源也是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歇后語是從“自注格諺語”發展而來的。一九三五年發表在《太白》半月刊上的一篇題為《歇后語》的文章說:“歇后語其實是諺語中的一個特殊形式。我們知道,諺語有種種格式。其中最普通的是‘比喻’!笳Z就是比喻法的特殊發展!弊髡哒J為“比喻式”諺語中有一種“于隱喻之后”接著“注明喻意”的“自注格諺語”,像“豆腐刀――兩面光”,就變成了歇后語。所以,他說“歇后語是自注格諺語的特殊發展”,“現有自注格諺語,然后產生歇后語”。這種說法有它的正確性,在歇后語沒有專門的名稱之前,一向被視為諺語的一種。從這個意義上說,可以認為它是“諺語中的一個特殊發展形式”。但是把它說成是“自注格諺語的特殊發展形式”卻不妥當。因為“自注格諺語”,就是前后兩個部分存在引注關系的“諺語”,及我們現在說的諺語。說法不同,指的卻是同一種語言現象,怎么能說哪個產生在前,哪個產生在后,哪個是由哪個發展而來的呢? 也有人認為,歇后語是從“本來的或‘正規’的歇后語”發展變化而來的,及所謂的歇后詩體和純語言游戲的歇后語。但是很明顯,這個說法受了“歇后語”這個名稱的影響:既然他們名稱相同,就自然有內在的繼承關系。這是把復雜的語言關系簡單化了。所謂“本來的或‘正規’的歇后語”是以成語為基礎構成的,其特點是原來必須是一個為當時讀書人所共同熟悉的幾部古書中的成語,必須把原來成語后的一兩個字歇去,在用前面寫出來的部分代替歇去的部分,這和我們現在所說的歇后語完全沒有相通之處。上文說到過,歇后語前后兩部分是一種引注關系,后一部分并不“歇”去,也不能都“歇”去。所以根本不能證明這兩種語言現象的繼承關系。
清代的翟灝在《通俗編》中人為歇后語是“上句借引他語,下句申釋本意”的風人詩體的遺風:所謂風人體,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解釋道:“論雜體則有風人,上句述其語,下句釋其意!崩纭拔米佣hF牛,無渠下觜處”等我,這些風人體和后來的歇后語是很接近的。因此,由“比興引喻”的傳統不斷向兩個方面發展,在書面上形成風人體,而在口語中形成歇后語,這是符合語言實際發展的。當然,再歇后語的發展過程中,不免會受到其它語言現象諸如古代歇后語、瘐辭、隱語、謎語等的影響。這樣,在由比興引喻逐漸發展到現代歇后語,而以古代歇后語的稱謂來指稱這種復雜的語言現象,就成了我們今天說的“歇后語”。
三、歇后語的分類
歇后語一般可以分為比喻和諧音雙關兩種類型。
比喻類的歇后語,常常是借助前一部分提出的事物的某種形象特點,生動地反應一種情況或形象地說明一種事理。這在歇后語中占了多數,例如:
鐵公雞――一毛不拔。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芝麻開花――節節高。
諧音雙關的歇后語,一般使用了諧音雙關這種修辭手法,利用音同或音近,暗示出本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例如:
坐飛機吹喇叭――響(想)得高。
外甥打燈籠――照舅(舊)。
海里的水――到哪兒哪咸(嫌)。
四、歇后語的作用
歇后語的作用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語法作用,即其充當的結構,這在前文中歇后語的定義里已經說明,這里不再贅述。還有一種是其修辭作用,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六種。
其一,使用歇后語可以是語言通俗易懂。因為歇后語具有口語化、通俗化、親切感人的特點,所以易被普通讀者所接受。巧妙運用歇后語,可以使得口語得到有效加工,形成雅俗共賞、通俗易懂、耐人尋味的語言形式。其二,運用歇后語可以使語言生動活潑。這一點是因為,歇后語多取材于現實生活中的人或事,或者取材于豐富逗趣的神話假象,讀者通過這些栩栩如生的人事或幻想,有無窮的回味之感。其三,運用歇后語可以是語言含蓄、幽默而饒有風趣。其四,運用歇后語可以增強人、事的“立體感”,達到語言的形象化。因為歇后語的主要修辭手法就是比喻的形式,它的基本途徑就是化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因而可以使得自己的描述十分具體可感。其五,運用歇后語可以引人揣測,發人深思。其六,運用歇后語可以達到很好的諷刺效果。
五、結語
這篇文章對于現代漢語中的歇后語的內涵、起源、分類、作用做了大致的分析,對于我們研究現代漢語的詞匯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
【漢語中的歇后語】相關文章:
經典的漢語歇后語11-23
漢語歇后語理解中同音字的功能探析10-14
漢語歇后語大全11-21
漢語中的數字文化10-28
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語課教學09-13
試論漢語教學中的識字教學09-04
對外漢語教學中漢語拼音書寫規則08-25
名著中的歇后語11-15
對外漢語教學中少兒對外漢語的教學理念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