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知識心得體會范文
環保知識心得體會范文1
這幾個星期,我們幾個生物老師帶領學生進行了中學生環保意識的調查,讓我受益匪淺。
當今社會,人們的環保意識還有待提高,許多人都不知道環保的重要性,特別的垃圾理這一事例最為突出。在公交車上,馬路上,學校里,隨地吐痰的現象可謂是司空見慣了,就連處在我們面前那一小小的紙屑,人們都不肯彎下腰去把它撿起來。有一句話說得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是從父輩那里繼承來的,也是從子孫那里借來的!睋y計,我國的湖群正在急速下降,亞洲57種水禽已瀕危3 種。魚類約 040種,其中淡水魚只占50種左右。占世界淡水魚類種數的80%以上。人類是地球的兒女,我們應要多多為我們的母親做貢獻,多植樹,少扔垃圾……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有利弊之分,但其結果都是使存活下來的生命更能適應環境,生物的生存也會影響環境,生物與環境是統一的有機整體,作為在自然中具有特殊地位的人類,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無休止地破壞環境必定會使人類自身走向滅亡!
環保知識心得體會范文2
近年來,人們為了追求舒適、方便的生活,大自然的資源被大量地開發使用,這樣的發展趨勢,已經讓我們賴以為生的地球產生日益惡化的環境危機,科學家們一再呼吁,地球的環境危機包括:溫室效應、野生動植物的滅絕、熱帶雨林的濫伐、垃圾大量制造、有毒廢棄物的污染、空氣污染、水資源的污染等等,整個生態環境的岌岌可危。人們如果再不自覺自醒,從個人、家庭、學校、社區來推動環保運動,保護我們自己居住的地球,那么地球能源將日漸枯竭,我們的后世子孫亦將承受這代人類所種下的惡因!
通過培訓,我知道了全球每人每天平均大約產生0.9千克垃圾,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將垃圾分成四類:(1)有機垃圾:又稱濕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廚余垃圾。包括:瓜果皮、蔬菜皮、變質食品、剩飯菜等。(2)無機垃圾:又稱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廢棄物。包括:廢紙、廢金屬、廢塑料、廢玻璃、廢織物(布料)等。(3)有害垃圾:又稱危險廢棄物。包括:廢電池、過期藥品、水銀溫度計、廢油漆桶等。(4)其他垃圾:包括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等。以及垃圾處理的方法及每種方法的優缺點。
同時也看到了垃圾分類回收后的經濟價值,如:每利用1噸廢紙,可造紙850千克,相當于節約木材3立方米或少砍伐樹齡為30年的樹木xx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于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
通過培訓,我知道了什么叫水污染,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了解了污染物主要有以下幾種:(1)未經處理而排放的工業廢水;(2)未經處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3)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的農田污水;(4)堆放在河邊的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5)水土流失;(6)礦山污水。我國有82%的人飲用淺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質污染嚴懲細菌超過衛生標準的占75%,受到有機物污染的飲用水人口約1.6億。
長期以來,我一直認為自來水是安全衛生的。但是通過培訓,我知道了因為水污染,如今的自來水已不能算是衛生的了。一項調查顯示,在全世界自來水中,測出的化學污染物有2221種之多,其中有些確認為致癌物或促癌物。從自來水的飲用標準看,我國尚處于較低水平,自來水目前僅能采用沉淀、過濾、加氯消毒等方法,將江河水或地下水簡單加工成可飲用水。自來水加氯可有效殺除病菌,同時也會產生較多的鹵代烴化合物,這些含氯有機物的含量成倍增加,是引起人類患各種胃腸癌的最大根源。
目前,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復雜,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屬外,還含有甚多農藥、化肥、洗滌劑等有害殘留物,即使是把自來水煮沸了,上述殘留物仍驅之不去,而煮沸水中增加了有害物的濃度,降低了有益于人體健康的溶解氧的含量,而且也使亞硝酸鹽與三氯甲烷等致癌物增加,因此,飲用開水的安全系數也是不高的。據最新資料透露,目前我國主要大城市只有23%的居民飲用水符合衛生標準,小城鎮和農村飲用水合格率更低。水污染防治當務之急,應確保飲用水合格。
改善水環境不僅要對其進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各方面的宣傳來增強居民的環保意識,居民的環保意識增強了,在生活中就會提倡節約用水。
【環保知識心得體會范文】相關文章:
環保知識活動總結12-13
家庭環保知識資料(精選)08-19
綠色環保家裝知識10-16
稅法知識之環保稅解讀08-19
社保知識培訓心得體會范文12-31
法國留學的環保知識要增強09-05
隔熱涂料及環保油漆知識分析11-08
環保發展觀心得體會范文資料07-22
環保小知識學生手抄報01-08
化學教育中滲透環保知識教育論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