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心得體會范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心得體會1
實踐中,課堂提問浮淺、隨意、瑣碎甚至無效,不能激發興趣,啟發思維,引發爭議,闡發觀點,形成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這就需要正確的理論性的指導。課堂成敗與否,課堂效率的高低,不僅依賴于教師的學識水平、語言表達能力、評價藝術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師的組織教學能力。學生應該在教師的精心組織下,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充分利用課堂40分鐘,在有限的時間里,進行有組織、有紀律、高效率的學習?墒,怎樣組織、引導并參與學生的語文學習呢?經過幾天的學習與實踐充分證明:科學有效的提問,是激活課堂、促進教學實現動態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課前應當充分預設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引領性問題,并根據學生在課堂上不斷生成的新問題,調整、重組、靈活機動的組織教學。我圍繞“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積極探索,在前階段提出了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十項策略:
(一)態度真誠 提問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獲得知識和找到獲得知識的方法。教師如果在提問時能神態自然,以鼓勵的眼神和親切的'話語鼓勵每一位學生,這樣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到問題思考中來。但是,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樣的,思考的結果也千差萬別,無論答案怎樣,教師要公平、公正,要滿腔熱情,一視同仁。
對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要予以表揚,對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也不指責和嘲笑,真誠而又耐心地加以引導和啟發。另外,提問要盡量照顧不同層面的學生,不能只提問幾個“尖子”學生而忽略其他學生,特別是成績差的和不善言談的學生,從而調動每一位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二)因人施問孔子因材施教這條教學原則,應用于課堂提問中,即為因人施問。教師在預設問題時,要根據學生情況,分層次預設;在選擇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因人而異。如課前檢測字詞時,可讓程度較差的學生來回答,以增強差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課文理解及一般性的概括問題,可以讓中等學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對于難度較大的拓展性問題和綜合性表述題,可以讓程度較好的學生和部分中等生來回答。教師對他們的回答要加以點評,讓所有學生在比較與鑒別中,提高分析能力與概括能力。
。ㄈ┳⒅貙嶋H 教學不僅要從教材出發,更應從熟悉學生,了解學生認識水平。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我們的提問才能與學生的思維接軌,才能取得教學主動權。因此設計提問,我們既考慮學生的思想方法,又考慮學生的知識層面和興趣愛好。
。ㄋ模﹦撛O情境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創設情境問題是必要且重要的一個環節。好的情境問題,不僅能營造良好
的氛圍,避免傳統教學“一張嘴、一塊黑板、一張嘴”的尷尬局面,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提高課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當然如果情境問題過大,過于寬泛,學生容易“跑調”,很難被引入課堂學習的正軌,造成課堂教學時間嚴重不足,寶貴的學習就這樣白白浪費了,從而導致課堂效率低下。
。ㄎ澹┲匾曮w驗 設計的問題能讓學生有親切感,有利于學生說真話、抒真情。比如教學《蘑菇該獎給誰》,可以提問“聯系自己的實際,說說你得到獎勵時的感受?”這些問題切合學生實際,學生有話可說,能激發思維,形成熱烈的課堂氣氛。
。┣擅钭儞Q教師在講授課文之前,深入鉆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識地給學生設置一些懸念,當學生帶著解開懸念的渴望學習課文時,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課堂提問不要只局限于一個角度,采用一種表達形式,在學生能夠接受的前提下,適當變換角度提問,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七)體現“兩”度 所謂坡度,就是在提問時,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把學生的思維一個一個臺階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挖掘深度,在教學中?梢园l現這種現象,提問時老師和學生一問一答,教學氣氛看起來很活躍,但課后如問學生有哪些收獲,學生有時就顯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書上,學生能回答完整;如果書中沒有現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問了。因此,必要時應增加提問的深度,使學生咀嚼有味,才能引發學生創造性的火花 。淺顯的提問,往往使學生收效甚微,只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之時增加點深度使學生咀之有勁,品之有味,能夠領略更奧妙的知識殿堂,有時還會引起創造性的火花。
(八)強化重點 現行語文教材深入淺出,可讀性很強。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地提問,學生就會感到索然無味。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文本特征,有重點的設計問題,或設計問題反映重點。避免所提的問題太直太露,要做到直題曲問,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求知的熱情。提的問題,經過學生的思考和教師的點撥,學生便能幡然頓悟,從而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
。ň牛肮澩馍Α “節外生枝”教語文,也就是在研究文本的基礎上,促成課堂生活與課外生活知識的鏈接,策動各種教學形式與活動形式再生成,在這樣的情境中產生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探究精神!肮潯本褪钦n內知識,“枝”就是 在聯系課內知識基礎上拓展開來的其他知識與問題。通過“節外生枝”體現語文的綜合性、實踐性特征,豐富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最大程度地開掘出語文課程豐富的資源。可以從續寫情節、比較主題、評說思想、學科滲透、聯系生活。等角度設計拓展的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心得體會2
布盧姆說:“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地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今天,學習了李懷源老師和蔣軍晶老師關于“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要考慮哪些因素”的談話,觸動很大;仡欁约旱慕虒W,翻看自己的教學設計,確實發現了這樣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太多。目標太多,不知道該完成那個,結果想面面俱到卻造成面面俱不到。
時間就那么多,只得蜻蜓點水,于是大呼“時間都去哪了”。目標要舍得,有舍才有得。確實,目標太多反而容易打亂教學,教師就會忽略學生,會不由自主的控制學生,因為一旦放手,就會完不成預設的目標。但實際上,課堂貌似很流暢,實際上學生的能力沒有得到真正的`發展和提高。反之,兩到三個精心選擇的目標很容易達成,也就形成了高效。
二、表述不清,把握不清晰。
教學目標的主語應當是學生,即學生在這節課要達到什么,感受什么,體會到什么等等。反觀自己設計的教學目標,很多卻不是很清晰。例如這是我設計的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的一個教學目標“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體會比喻和擬人寫法!痹谶@里,前半句話是學生要達到的目標,后半句話卻變成了教師要干什么。如果改成“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比喻和擬人的寫作方法。”就好多了。
三、階段性不強。
語文課都會有字詞、朗讀但年級不同,要求也不同。比如朗讀,在低年級會是教學目標,“如學習有感情朗讀課文”但是到高年級就是一種手段,而不能還把感情朗讀還作為一個目標,不能一直學下去。
有很多老師尤其是一些經典課文,好像如果不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寫進目標里,就是缺了什么一樣,感情朗讀成了通用的教學目標。但是不同的階段,目標是不能一樣的,我們不能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都做為目標去完成。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心得體會3
一、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質,正如《新大綱》所提出的“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發展什么?學生的發展應是德、智、體、美全面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發展”和“傳授”是根本不同的,“傳授”主要靠教師的灌輸,學生被動的接受;而“發展”主要靠學生內部的動力作用,使自身的素質和個性得到提高。教師要給予必要的、適當的指導、激勵。
小學生的語文素質,在《新課標》中有明確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這段話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也是對小學語文素質的全面概括。語文素質雖然主要指語文能力,但語文能力還與思想、思維、情感、文化知識、學習習慣等品質密切相關。所以說,語文素質也就是做人的素質。通過語文教學要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
小學語文本身包含了促進兒童發展的諸多因素。語文是個載體,它所載負的文化科學知識,都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內涵及審美意義。通過語文學習,兒童不僅能學習語言,還會獲得文化科學知識、提高思想認識及思維能力、豐富情感。所以通過語文教學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的發展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二、體現學語文和學做人的統一
小學語文教學既要教語文、學語文,也要教做人、學做人。其實學語文和學做人二者是統一的。
通過語文課學生既學語文、又學做人,是由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的,是由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決定的,也是由語文教學內容所決定的。
小學語文所載負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就是要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素質,小學語文素質就是做人的素質。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完成語文教學目的,所選的教材篇篇都蘊含著真、善、美的因素。有的課文描寫的是大自然的美景;有的課文歌頌了偉大領袖和英雄人物的高尚道德和感人事跡;有的課文介紹了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文學家的創造發明給人類帶來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活的動人故事;有的課文揭露了舊社會兒童悲慘的生活;等。
課文中人物喜怒哀樂的情感表達,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學生閱讀這些作品,其思想感情很自然地會發生變化,會逐步懂得做人應該堅持什么、學習什么、反對什么。往往一篇文章所反映的光輝形象或動人情節或優美景色,會在學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會在其一生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是促使其成長的巨大動力。只要學生對作品語言有透徹的感悟,必然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學生也只有感受到語言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掌握作品的語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小學語文教學歷來重視文道統一,但對學語文和學做人的統一還不是那么明確,通過學語文也學做人,比語文教學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語文教學的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認識的提高,而“做人”的內涵主要表現在行動上。要求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在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不僅要提高思想認識、豐富情感,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是不僅在于“知”,而且要利于“行”。不過這不能立竿見影,而要日久天長地熏陶、積累。
學語文和學做人二者是必然統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夠實現的,更不是把語文課變為思品課就能完成的。必須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文的能力。因此在貫徹該原理時,必須以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統一各項任務。
小學語文教學既要教語文、學語文,也要教做人、學做人。其實學語文和學做人二者是統一的。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3-06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10-12
小學語文優質翠鳥教學設計03-10
小學語文《青蛙看!方虒W設計及教學反思07-26
小學語文伯牙絕弦教學設計03-09
語文教學設計模板心得體會12-11
語文教學設計模板心得體會12-11
2017年最新小學語文教學設計03-26
2017小學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