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暑期培訓心得體會(精選7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暑期培訓心得體會(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暑期培訓心得體會1
聽了高春霞老師講《解決問題課教學模式解析》,我感覺到高老師確實從更高的角度去分析我們的“解決問題”教學,使我重新認識了解決問題與以往的應用題的區別,并了解了解決問題的優越性和策略的多樣性。新課程標準下的解決問題教學不再是對解題模式的簡單應用,而是真正讓數學與現實聯系,引導學生學習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思維、數學的方法去認識世界,去主動解決所碰到的現實問題。許多數學知識都來源于生產、生活實際。教師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已身邊,感受數學應用的廣泛性。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容易理解的、生活化的方式呈現數學內容。
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每個學生都準備了課前要求準備的圓柱體實物——飲料罐、水杯、餅干盒、月餅盒等。
師:我受飲料廠廠長的委托招聘一名設計師。招聘的方法是,對每位應聘者進行考試,擇優錄用。考試要求是,每個小組的桌子都有飲料罐,小組同學合作。測量出必要的數據,并計算出做這樣一個飲料罐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材料。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方法好,計算準?
學生討論非常熱烈,求飲料罐的用料就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到底怎樣示圓柱體側面積呢?一位同學用一張白紙剪成長方形圍在飲料罐的側面,突然他興奮地喊起來。
生:我找到方法了。圓柱體的側面積等于底面的周長乘以高。
同學們也豁然開朗。最后達到共識,不管是求圓柱的側面積還是表面積,只要測出物體的底面直徑或半徑和高就可以了。
在活動中,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合作、探究發現了數學,學會了數學。通過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現數學內容,讓同學們漸漸明白:數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生活中處處蘊涵著數學,以養成良好的數學意識。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不是為了解題而解題,而是嘗試用數學思維方式觀察生活、應用生活。
數學暑期培訓心得體會2
說起心得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去年的時候我也參加了建模培訓,以為今年老師和去年講的差不多,覺得自己不用怎么聽就行了,反正內容差不多,其實不然,在此期間,確實有的老師和去年講的題目一樣,可是卻發現去年對那些題目根本沒有真的理解,還有去年很難理解的東西今年看著比去年好理解多了,有時心里想去年要是靜下心來,說不定早理解了。今年只要愿意看,就會理解一些東西,發現并不是像自己想象的那樣難。有時人不是被問題的本身打敗,有時沒進入就被自己打敗了。
今年培訓的時候,我們見到了不同的面孔,接觸了不同的老師,不同的風格。我是計教班的學生,培訓的老師有的是數教班的老師,可能要不是建模培訓,就無法一覽他們的風采。我同學問我:“你在學校參加培訓給你們錢不?”我說:“我們跟老師們學到了知識,我們不交錢就好了,怎么給我們錢呀?”的確,我們參加了培訓,可能失掉打工的機會,但是我不后悔,在培訓的過程中我學到了知識,我們還沒有畢業,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識。而不應該只看到眼前的一點利。
在培訓的過程中,我體驗到了友情的溫暖。那天我生病了,他們陪我一起看病,那給我力量的雙手,那關愛的眼神,那關切的話語,那每一個平凡再也不能平凡的動作。我想不僅僅是一杯水的問題,這一切在腦海里都定格了,他們都是我一生的朋友!他們都說我們是大部隊,確實,共同的興趣,共同的追求,永恒的友誼!
總之,今年的培訓,比去年學到了多了一點,其實學習是靠自己的,“師傅領進門,關鍵是靠自己嘛!”老師只是引導我們,要想讓暑期培訓的知識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自己可得好好的“消化”呀!不然的話會覺得用不上,不會用,消化的過程需要靜下心來。這是我從去年的和今年的培訓中得到的。
數學暑期培訓心得體會3
通過小學數學新教材的培訓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今后我會根據新課程標準來認真備課上課,認真執行新課程理念。下面就根據我自己這次的培訓學習談點心得體會:
為一名數學教師,首先我們就要學習課程目標,課程目標在黃金三環中屬于why,也就是課程目標是我們教學的基礎和依據,我們只有弄清楚課程目標,才能更好進行教學,真正實現教有所依。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使學生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我們在教學時就要因材施教,根據每位同學的不同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讓每位同學在數學學習上都有不同的發展和進步。
教材要求我們重點培養學生的四基四能,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與我們數學中的6個核心素養相輔相成,因此我們堅定四基四能的目標,依據課程目標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本學期我教的是六年級,依據課程目標要求學生能夠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日程生活中的一些量。在實際情境中理解比例的含義,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通過具體的情境,認識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會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畫圖并會根據其中一個量估計另一個量的值。能找出生活中的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關系量的實例,并進行交流。學生能利用方格紙按一定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與縮小。學生了解比例尺,再具體情境中會按照給定的比例進行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換算。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圓柱的體積和表面積以及圓錐提及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相信通過對課程目標的學習,掌握每節課的重難點,我會更好的備課,上課,學生能更好的進行學習。
總之,通過培訓使我受到很大的啟發,給我提供了更為專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理論,我將努力踐行課標新理念。
數學暑期培訓心得體會4
在縣級培訓中,多次提到了計算教學中的算法多樣化,這也是我們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我也進行了深深的反思:
反思一: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有關的教學內容,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計算方法。這種探索既要重結果,更要重過程,讓學生在過程中,有所感悟,體會到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也就是“殊途同歸”。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有了這種感悟,學生會逐步把這種思想運用到后續內容的學習,運用到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反思二:要充分的相信學生。如果給學生一個機會,他們會有很多的發現,并且有的想法非常獨特,閃爍著創新的火花。不要時常抱怨學生創新意識淡、創新能力低,要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把握機會,從小的方面、具體的問題進行培養,小的問題有所創新,大的問題才能夠進行創新。
反思三:要注重交流的過程。通過交流讓每個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想法。每個同學即是老師,也是學生。在學習中可能發現別人的某種方法更適合自己,并用來解決其他的問題。
反思四:處理好算法多樣化和算法優化的問題。算法優化是學生的主體行為,不是教師主觀的指定與包辦代替得了的。優化算法是相對而言的,優化的過程應該是學生自我完善的過程,是一個逐步領悟、自我體驗、自我選擇的過程。讓學生在不斷解決問題、不斷交流中對各種方法比較、鑒別,擇優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反思五:算法多樣化不能要求每個學生掌握多種算法。算法多樣化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和解決問題,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因人而異,并非要求每個學生掌握多種算法。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鼓勵他們掌握兩種或兩種以上自己喜歡的方法,以開闊視野;對學困生只要他們能掌握一種方法就可以了。
數學暑期培訓心得體會5
數感是人們在數概念擴展中而產生的對數學的一種敏感與一般理解。建立數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自我構建,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
所謂“數感”,就是對數學的感覺、感受乃至感情。從數學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具體地表現在對日常生活中的數和運算有敏銳的感受力,有意識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解釋和表示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數據特征和空間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題中潛在的數學特征。那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呢?
我認為,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生所關心的事情入手進行數學教學,從而建立良好的數感。具體做法如下:
結合生活——體驗數感我們要把培養學生的數感,從室內擴展到室外,校內延伸到社會,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用數學的概念與語言去反映和描述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的問題,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去教學數學知識,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能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體驗數感。例如教學克、千克的認識時,讓學生尋找并掂量1克與1千克的物體,尋找哪些物體分別用“克”、“千克”作單位。像一分硬幣重1克,4粒黃豆大約重1克,兩袋鹽重1千克,一袋糖重1千克,肥皂、藥片、黃金等細小物品用“克”作單位,體重、菜、水果等用“千克”作單位;在教學長度單位時,可通過讓學生到操場上跑跑、測則、量量,讓學生感受50米、100米、500米的距離,在春游、秋游中感受1千米、20千米的路程;在教學數的認識時,可讓學生說出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數字及其作用。如,你今年幾歲?班級號是多少?你的鞋號是多少?火警電話號碼是多少?急救中心電話號碼是多少?
這些數據、單位都來自于生活實際,學生很容易理解、接受,這種“親數學”行為,能夠使學生在生活中體會數的含義,建立良好的數感。
數學暑期培訓心得體會6
通過本次培訓學習,經過對教材的疏理,讓我對二年級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本次學習不僅澄清了我對一些數學問題的一些模糊認識,而且對我今后如何實踐課改理念,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最優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F具體談一下個人體會:
一、疏理教材,認知結構與目標體系:
通過學習,對青島版版教材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理解:全套教材的知識結構是串串相接,環環緊扣,哪一個環節做不好,下一環節就難以實現,所以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知識點都應該抓好銜接,才能使學生真正的`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二、感知教材,結合實際應用教材:
新的課程標準由“情景串”引出“問題串”,倡導數學課堂生活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青島版教材較好地體現了這一理念。采用教材中的教學情境,將課本數學變為生活數學,盡量創設生活化的的課堂情境,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種開放的“生活化“教學!皠邮謱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就是要求我們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化為具體的、摸得著的、看得見的、可操作的數學。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引領學生不斷經歷艱辛的自主探索學習過程,讓學生親歷數學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不僅僅學會了知識,更主要讓學生感受如何學習,實現了數學課程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和諧發展的特點。
應該說,青島版教材色彩豐富、貼近生活、編排有新意,深受小學生喜愛。但總體看新增加了不少知識點,原有的內容也并未減少,課時數也增加不少。這就需要我們認真研究我們的教學內容到底應該講到什么程度,達到什么難度。
總之,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也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將會努力實踐課標新理念。
數學暑期培訓心得體會7
經過幾天的暑期培訓,尤其是通過看有關《統計與概率》的視頻資料和韓國棟老師的講話,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數學到底要教給孩子什么,也就是韓國棟老師所說的教學目標的定位問題。教學過程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如果教學目標都不明確,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我們大多數教師對于知識技能的目標往往比較重視,而忽視了其他目標的達成。知識與技能目標當然比較重要,但我認為有些東西比知識更重要。
一、讓學生體驗感知數學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以前在教學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時候,我認為只要教會學生會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就行,沒有讓學生動手操作進行實驗體驗概率的不確定性。由于對教學目標定位出現疏漏,學生出現了這樣的錯誤認識:一個盒子里有一個白球,一個紅球,第一次摸出的是白球,第二次一定是紅球,因為他們的可能性一樣嘛。學生對概率的本質沒有加深認識,反而對學生造成了誤導。
二、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在鎮培訓休息期間,韓朋老師問了我們這樣一個問題:圓柱的表面積怎么求?當時我腦海里出現的不是圓柱表面積計算公式,因為多年不接觸我已經不記得了,我腦海里首先出現的是圓柱表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于是我便回答:把圓柱的側面展開會成為長方形,用展開的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加上上下兩個圓的面積就可以了。由此可見,知識的形成過程遠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三、讓學生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鎮培訓當中,劉子峰老師的一句話對我觸動很大,他說:想想我們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到現在你還記得多少,對我們現在有用的是我們在學校里學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確實,知識時間長了我們可能會忘記,比如說一些公式。但是我們只要掌握了方法,我們就可以自己去重新獲取知識。
【數學暑期培訓心得體會(精選7篇)】相關文章:
高中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精選6篇)12-19
小學音樂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精選3篇)06-29
2022年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12-17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5篇11-27
新課標數學培訓心得體會(精選7篇)12-29
暑期教師培訓總結(精選6篇)08-19
暑期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5篇)12-08
暑期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5篇12-08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0篇)12-18
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集錦15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