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機化學》精品課程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20xx年9月17日至19日,我參加了由大連理工大學高占先教授團隊主持的《有機化學》精品課程培訓,受益匪淺,尤其是對課程體系的把握深受啟發。下面談一點心得體會。
1.按要求將有機化學基礎知識分塊進行教學能使學生分清有機化學知識體系和層次。大連理工的教材將有機化學的基礎理論、有機物的命名等放在前面講,我認為很有道理。實際上,有機化合物的命名是很有規律的,只要掌握了命名的幾大步驟,一般有機化合物命名是比較容易的。先掌握了有機物的命名原則和方法,對后續有機物的命名很有幫助,學生能舉一反三,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有機物的命名。
2.按反應類型將有機反應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化學反應的實質。大連理工按游離基反應、親電反應、親核反應等分類進行教學,我認為有利于學生對反應條件、反應主要產物等的把握。有機物的反應是很有規律,搞清楚反應類型,就意味著搞清楚了反應規律,所以,按照大連理工的體系進行教學,我認為能使學生較容易地掌握一般反應規律,從而掌握有機反應式的書寫。
3.抓住“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的主線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有機化學的精髓。有機化合物的性質實際上主要通過官能團表現出來,不同的官能團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而官能團的不同主要是組成的不同和結構的不同。所以,搞清楚官能團的結構,從結構反映出不同的理化性質就是必然,大連理工的教學體系是很有道理的,始終抓住結構這個主要矛盾,從結構上找突破口,從結構預判理化性質,再通過實驗驗證之,既容易掌握,又容易記憶,還可以舉一反三,學生遇到新化合物時,就可以從結構上預判該物質的理化性質了。
4.重要的理論講清楚、講透徹但是盡量少重復,這也是大連理工的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方法。這個方法既可以使教師處理重點、難點時有針對性,節省課時、節省人力,又可以使學生學習時不重復、不走彎路。特別是有機合成和鑒別類型,如果不分輕重、不管是否重復一味地精講、細講,不但課時不夠用,還會分不清輕重緩急,該細講、詳講的地方可能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而該略講的地方卻精講、細講,結構適得其反,教學效果自然好不了。
以上是我這次參加培訓的主要體會,其他收獲不再細講。總之,參加培訓總是會有收獲的,活到老學到老,希望類似的培訓越多越好。
建議:講這個培訓方式稍作改進,效果可能會更好。就是以教研室為單位參加,各單位辦完手續后,組織相應的教研室人員在本單位集體參訓,結合實際集體討論、集體研究本單位的改進方案。這樣的好處是:1.討論能結合實際,容易見成效;2.參訓面會更大,受益人數多;3.節約參訓成本,對西部地方院校很有好處。以上建議為個人觀點,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有機化學》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02-17
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1-10
培訓課程心得體會10-26
溝通課程培訓心得體會03-26
新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04-12
微課程培訓心得體會03-17
心理課程培訓心得體會05-10
教學課程培訓心得體會04-20
關于培訓課程的心得體會06-07
幼兒培訓課程心得體會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