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師大進修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去年暑假,我有幸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骨干教師東北師大培訓班,雖然只是短短的8天培訓,但教授們精彩的講座和豐富多彩的研討活動,使我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教學中的一些困惑也得到了解疑,通過把學到的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的聯系和思考,對教育的認識有了新的提升。
“走進心靈、啟發潛能”每一位參加培訓的教師都被這句話所觸動,王曉英教授說:“內在是根源,外在是表現。只有心到才能做到眼到手到,否則就會流于形式事倍功半”。每一個孩子都會以各種方式與世界聯系著,他們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優點,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要正視他們之間的差異并無限放大孩子的優點、善待他們之間的差異。我想,這不但是教育藝術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博大的胸懷,更要走進學生心靈!大師之大在其人格魅力!愛是一種信任,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擁有愛心的同時更要具備一顆童心,我們應該試著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看問題。要堅信在我們的眼中他們是牛頓,他們是愛迪生、愛因斯坦……
這次學習讓我又一次重新認識了“授”的含義。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古人的教學思想,也是我們常說的教學的兩重境界,這種教育思想在我們的教學中也一直傳承至今,它強調、學習策略的重要性,在揭示教學真諦方面有著積極的意義。此次學習讓我對教學境界有了重新的認識,那就是:教育的第三重境界——悟其漁識。
畫匠與大師的差別在于畫匠只有技能技巧。他從師父那里學會了知識,且具備了模仿能力,但他只會復制前人的東西,只有技能技巧,缺少對事物的認識。而大師在得到“魚”又學會了“漁”的基礎上悟出了“漁識”他能夠自己進行創造性的勞動。
教學的三重境界:授人以魚,授人以漁,悟其漁識,是從教師給學生水到教師領著學生找水,最終讓學生具備尋找水資源的能力,創造出新的找水方法。這三重境界是我們教學過程中的必經過程是教學的三個階段!葉圣陶老先生有句膾炙人口的名言:“教是為了不教”“不教而教”需要教師有更科學的教學理念和更高超的教學智慧,教學藝術。古語說得好“無為而治”說的也是這第三重境界吧!
二十年的教學生涯,現在讓我感到雖然自己平時在教學中做了很多事情,但卻只是忙于表面的一些東西,很少對教育教學的理論進行深刻的學習,也很少對教育教學內在的一些規律進行深入的探討,造成只是知其然,少只其所以然的現象。通過東北師大暑期培訓活動,我找到了理論的支撐,確實有一種尋根的感覺。面對當前飛速發展的時代,面對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面對如今思想活躍,反映靈敏的學生,每一名老師都要不斷充電,補充知識,適應新時代教育教學的要求。
培訓是短暫的,但收獲是充實的。它讓我站在了一個嶄新的平臺上審視了自己的位置,使我對以后的教育工作有了明確的方向。非常感謝學校把給我一次增加學識提高水平的機會,我將把這次培訓的收獲,更好的運用到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去,在自己的工作中取得新的進步。
【師大進修培訓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醫院進修學習培訓總結08-08
教師進修培訓學習總結06-17
學習進修心得體會06-15
班主任培訓進修學習心得體會08-07
北師大培訓學習總結范文06-03
進修的學習總結06-30
醫生進修學習的心得體會08-10
醫院進修學習的心得體會08-10
學習進修心得體會15篇06-15
進修學習心得體會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