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范文總結(通用5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常?梢詫⑺鼈儗懗梢黄牡皿w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范文總結(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總結1
八月份,新課程改革培訓在網上展開,經過學習,使我受益很多。在專家的講解以及課改區教師的現身說法中,我第一次感受的了自我對課改的渴望,同時也感受到了一份來自未來的壓力,新課程目標向教師提出了基礎教育下全面素質教育的實質性資料和具體要求。在知識、經濟高度發展的今日,沒有知識和本事是不夠的,那么如何推動社會不斷提高,應從基礎作起,從學生的教育做起,從課改作起。課改不改課就行!
經過網絡上一些教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剖析,使我們認識到應當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必須的學習要領,構成良好的數學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
經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數學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僅能夠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的主要脈絡,并且能夠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應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僅能夠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經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資料的增減與知識的分布;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當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
一、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進取性:
應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對于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貼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本事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創造性,為學生供給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靈活使用挖掘教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二、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對于課堂教學,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資料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我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我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一樣層次的學生要有不一樣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一樣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
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發展供給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為,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盡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總之,21世紀的教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是越來越高。數學教師除了在新形勢、新環境下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及規律外,還應更深入進行體育教學實踐,不斷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才能成為實施創新教育需要的具有高素質的重新型的教師。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總結2
自20xx年參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我們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付出就會有收獲,在學習和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收獲的更多。除了各級教師培訓中接觸最新觀念和了解學科前沿,觀摩其他老師研究成果外,學校組織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也為我們的常規教學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指導著我們每一次的教學活動。我們也因此能取人之長,補已之短,不斷豐富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此談談自己的幾點感想和收獲,希望能夠引起老師們共鳴。
一、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提高
新課程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但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開發自身潛力,發揮自己能力的機遇。每一位教師在這場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認識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進自己的教學。為了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老師們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尋求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我是學英語的,擔任地理教學,在知識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學經驗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過每周的教研活動以及自已的不斷學習,地理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覺已經能基本勝任地理教學了。
二、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
因材施教是一項古老的教育教學原則,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個學生,是實施因材施教,進行有效教學的基礎。教師需要通過多種多樣的課堂和課外活動,關心關注每一個學生,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掌握知識,教學過程基本忽略了學生的存在,是學生適應教師的過程。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重在學生怎么學而不是老師怎么教,活動過程要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成功與否,關鍵取決于是否讓學生主動參與了學習的過程,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各種能力。例如,在講解地球公轉時,由于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引起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如果教師只是憑空講理論,學生聽得云里霧里,總是認為很難很難。我在課前準備了一個簡單的道具,就能讓學生直觀地分析出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用兩根細鉛絲綁成垂直狀態,一根表示晨昏線,另一根用紅線繞起來且可上下移動,表示直射光線。教師演示給學生看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晨昏線的相應移動。讓所有學生隨意拿兩支筆就可做同樣的演示。演示過程中學生就能看出:晨昏線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相應移動,而晨昏線的移動引起全球晝夜長短的變化;同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如此輕而易舉就能讓學生領悟地球公轉的意義。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動手動嘴動腦,全部精力集中于學習中,一次性就能帶動學生掌握重點難點知識,在迎刃而解的基礎上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三、教師與學生的和諧關系
師生關系的和諧,首先在于教師對學生的愛。老師對學生的那份愛是溢于言表的,是沒有對學生的隔閡,也沒有偏愛。這種愛是無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其次,也是更為重要的,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民主、合作的。馬斯洛健康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當滿足了基本需要,一個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現。當學生滿足了師生間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學生才會因此發展了自尊、自重。當學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在和諧的學習環境里,感到自身的價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認,才會輕松地、愉快地投入學習,避免了無謂的爭端、煩惱以及恐懼。
四、團結協作,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能力
“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在當今的社會將如何生存。”美國商界某知名人士的這一感嘆,無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里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并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于與人交往,善于與人交往。
五、在欣賞中引導學生學習彼此的長處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著以下三層含義:第一,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和牽掛;第二,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我們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段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第三,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我們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幫助學生建立愛心、同情心、責任感。在新課程“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欣賞可以是組織學生看展覽,也可以是同學的優秀作業的相互觀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欣賞同學的優秀作業更有價值。因為對于初一學生來說,模仿同學更勝于模仿老師。這是因為他們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我們在課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賞,讓他們一起討論、評價,取長補短,這樣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種欣賞有的是課前的,也有課后的。我們更多的是在課堂中間組織學生觀摩,因為這樣可以學習到別人的繪制過程和技巧,利于學生及時地對自己的實踐進行調整,從而取百家之長,釀自家特釀。這對拓寬思路以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極有意義的。
總之,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以后的路還長,我的教學經驗還是很不夠的,為全面提升學生的水平,我會繼續探索、繼續努力。著名教師李鎮西曾經說過,教師“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我會以此為鑒的。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總結3
這次新課改的培訓對象大都是在職教師,他們已經用經驗的雙腳走出了一段路,有些教師還收獲了豐碩成果。半路折回,重頭再來無疑是痛苦的,他們需要放棄,需要重建,更需要整合。因此培訓工作要扎深根,這個根,一是課堂深處,二是教師心靈深處。扎根課堂就是貼近課堂教學的實際,用理念灌注課堂;扎根教師心靈,就是激活教師的內在需求,使教師積極主動地進修學習。
一、理論學習與觀念轉變,是走進新課程的必然起點
理論學習與扎根課堂并不矛盾。有不少教師認為,新課程理念高高在上,距離課堂實際太遙遠,對課堂教學起不到具體的指導作用,其實這種想法是片面的。有什么樣的理念,就有什么樣的`行動,一個人的教育教學行為往往受他的意識理念所支配。新課程理念,相對一線教師是陌生的,實施新課程,必須進行理念翻新,并且入心研究,深刻領會其內涵精要。觀念不變,理念不明,根本無法走進新課程。沒有教育觀念上的徹底轉變,即使用上新教材新教法,新理念也只是停留在表層,甚至發生曲解,如果遭遇坎坷,還會拿出老一套來拯救。所以有效地搞好理論學習,是進入新課程的第一重要關口。
二、研究新課標與新教材,提高把握新課程的能力
研究新課標與新教材必須和比照舊大綱舊教材同時進行,這樣才能在實施新課程的時候心中有數,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棄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新課程的實施方向。我個人觀點是:在聆聽專家進行新課程新教材的解析之后,組織教師將本學科新舊課標與教材中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列出,進行比較研究。查閱網絡、雜志等有關資料,吸收其他實驗區新舊教材探索的成果,和本校的研究結果匯總一起,形成文字,記錄下最初始的探索,為今后的正式實施準備寶貴的參照資料。通過比較分析,教師的研究視野開闊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課程的能力增強了。
三、研討課例與回讀理念,將理論落實到課堂細微處
從新理念到課堂的實際操作,是一個艱難的轉化過程,老師們普遍感到,前期的理論、課標以及教材的學習比較明白,理念已經深入內心,模擬實驗也做了充分準備,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卻又困惑重重。要么是各種新招一齊上,一節課成了;專灰礋o法調控學生發言,老師無所作為;要么仍然迫不及待地把結論和盤托出……這些情況的發生在意料之中,但是應該盡量減少走彎路,盡快使實驗成熟起來,那么研討課例是最現實的做法。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總結4
近期,我在網上參加了xxxx市xxxx—xxxx年中小學教師遠程非學歷培訓。如何更深入地理解新課程,進一步解放思想,把課程改革推向深入,是擺在每一個教師面前亟待解決的新課題。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這次培訓,我解決了平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的迷惘和困惑,下面就這次的學習情況圍繞“轉變”一詞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對教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蓖ㄟ^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脫“已成的我”,為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也是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于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唯老師獨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而此次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盡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窨,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二、學生地位的轉變
就人格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于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愿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在教學中,變過去傳統的被動學習狀態的客體地位為主動學習的主體地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我會學”,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學生是共同管理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這個觀點必須牢固地札根于教師的頭腦中,切實貫徹于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這是培養學生主體的必然要求。因為只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傳統的一些做法才會相應地改變,才不會像以往那樣強迫學生學習,使得大部分的學生失去學習的主動性。而今,通過課改,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方法也改變了,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如此一來,學生學習的積極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變得愛學習了。
三、教學評價體系的轉變
打破過去單一地以“考試”分數為評價手段的`一統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以往,不管是評價教師的教學能力,還是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是以考試作為手段,從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的局面。而今,按照課改的精神,將不再以分數作為唯一的評價手段。我們都知識評價與考試主要是為了發現學生的進步與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發展和改進教學。如果只在學習期末對學生評價和考試則不能有效地達到這一目的;而且有很多的學業與非學業的內容不適合通過一次評價與考試進行檢查,某些考試也要求評價不能局限在很短的時間內,如需要較長時間的任務和活動。因此,現在我們提倡學期末對學生的評價應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期末評價與平時評價相結合,這樣既能減輕學生的期末考試的負擔,避免出現“臨時抱佛腳”的現象,同時也有助于通過不斷的日常評價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和改進教學。
最后,我想要說的是教育無小事。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于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著新鮮芳香、體現著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概括地說,“教育的真諦在于啟發自覺,在于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
總之,我們應該要珍惜這樣的遠程培訓的機會,更要好好地學習學習,采納別人好的教學法和教學思想為自己所用,也讓我們的學生學得輕松又快樂!有收獲的同時,不能忘了感謝人,那就是遠程培訓項目組、指導老師以及一起學習探討過的所有老師。在這里,我只想用五個字“你們辛苦了”來表達我內心最真誠的謝意!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總結5
通過本次的培訓,使我深深的認識到,當今時代,不再以擁有知識量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唯一尺度,關鍵是創新能力的提高。在學校的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成為素質教育重要的價值取向。我覺得探究教學要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開展探究教學模式成為教學的必然趨勢。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與想法:
新世紀課程之風,吹開了課堂教學模式革新之幕,使課堂教學模式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這場革命中,教育教學理念無疑是最關鍵的。因為只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才能催生先進的教育教學行為。
1、樹立"以人為本"的新課程觀。
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豐富學生的各種素養,新課程特別強調各地要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落實地方課程,開發校本課程,并要求有條件的地方應編寫具有地方和學校特色的相關教材。從某種程度上說,課程問題已成為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那么,我們所需要的新課程觀是什么呢?(1)真正關注學生的主體要求與主體意識的培育,強調對學生個體生命發展的關注,更多地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以及對學生人格的完善。(2)明確課程是實施培養目標的施工藍圖,是組織教育活動的最主要依據,教師必須把以新課程為依托的教育活動當成是一種創造性勞動,使教學在創造中發展,在發展中創造,演繹出無窮的生命力。(3)思想素質方面,教師應依托新課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學中的情意因素和過程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以達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和諧可持續發展,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成為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2、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師觀
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的主體教育,這種教育是發展個性,構建獨立人格、倡導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是著眼于學生學會發展、學會創造的教育。因此,教師不僅在觀念上要不斷更新,而且教師的.角色也要轉變。教師應由單純的教書匠和"傳道授業解惑"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個性發展的輔導者和社會化進程的促進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作為研究對象的科研者。
(1)從師生關系看,新課改所貫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為一種生命活動、作為師生平等交往和對話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從傳授知識的核心角色中解脫出來,盡快充當起教學活動中的共在的雙主體之一的角色(另一主體是學生),發揮出教師的主體性作用,促進另一共在主體--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的角色應轉變為組織者和引導者。
(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規律基礎上大膽“標新立異”,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對教材不斷拓展、補充與創新,認真研究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學模式,不斷總結每一時期的教學經驗。這一過程是教師由教書匠角色逐漸轉化為教科研者角色的過程。
3、確立“交互主體”的新學習觀。
新課程強調教師應該把學生的學習當成是一種創新活動,要求教師必須認真去構建創新學習觀念,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中總是強調學生必須從課本、教師那里接受現存的知識的學習觀念,大力推行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學習為代表的創新學習方式,通過接受、探索、模仿、體驗等方式的應用,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滿足學習需求,體驗學習興趣,發展學習個性,實現學習上的大飛躍。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總結】相關文章:
新課程培訓總結02-04
數學新課程培訓總結02-13
小學新課程培訓總結03-08
新課程培訓總結通用06-20
地理新課程培訓總結01-14
2022新課程培訓總結02-06
新課程改革培訓總結05-04
新課程培訓學習總結11-26
新課程培訓學習總結09-01
新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