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孩子成長中的心理需求有哪些
心理健康是當代社會中人們愈加關注的問題,從本期開始,本報將推出“走進你心里”系列報道,揭示人們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況,讓更多的人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下面介紹的孩子成長中的八大需求,是你想了解的。
孩子成長中的心理需求有哪些
1、需要被愛與價值感
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愛,父母不要嫌棄自己的孩子太粘人,被愛的孩子比較有安全感與價值感。中國的父母總是忽視對孩子示愛,其實當父母對子女示愛的時候,讓孩子的內心得到滿足,也讓孩子知道為什么自己被愛,因此學到了是非觀念。
2、需要安全感
如果一個人沒有安全感就沒有辦法信任別人,所以無法和人建立友誼,也許會發展成為剛愎自用的人。而安全感的建立是從小開始的,包括自信心的培養,如果孩子沒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對周圍的環境就不敢自由探索,無法很快學習新的事物,也不利于情緒和智力的發育。
3、需要規則
規則就好比如我們房子的墻壁,它讓生活有一個界限及廣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規則是安全感的來源,規則的建立可以給孩子提供自由成長的順序感。
4、新的學習經驗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都是一個個體,他的心智能力的發展是生理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學習經驗而形成的。所以,當孩子從出生的時候開始就要有適當的學習機會才才能學到新的經驗,這樣才能發展出正常的智能、語言、人際關系技巧、情緒感受、表達能力和人格。莫秀芬認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還需要鼓勵和責任。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給,鼓勵的重要性大過一切。
5、被聆聽、被了解的需求
人在小時候,通過愛撫、擁抱、搖動,孩子很容易體會到被愛。但在長大的過程中,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意見與看法,有自己的朋友與世界,有自己的喜好與語言。這時候噓寒問暖,也能使他們知道父母愛他們。但是能讓他們“體會”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就需要聆聽他們,使他們感受到被了解、被接納,青少年尤其需要被聆聽、被了解,因為在朋友中,他們受到許多同行的壓力,但卻無處表達、申述。另一方面,由于荷爾蒙分泌的影響,情緒相當不穩定,若父母能了解他們,一定對他們有很多的幫助。
6、獨立自主的需求
一個人一生有兩個獨立期,一個是發生在兩歲左右,一個則是發生在十二、三歲。這兩個時期的發展若是受到阻礙,則會影響到其一生。當然這兩個時期對父母、對子女都是最困難的時期,孩子要開始走出父母的安全保證,向外獨立去探索,這不是件容易的事。而父母開始體會到孩子漸漸遠離自己,也會感到不適應。這個時候父母要有更大的耐心與雅量,要允許他們走出家庭與依賴的小世界,并能隨時在旁隨時給予關懷、支持與鼓勵。 這個獨立自主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孩子在這兩個階段不受鼓勵與支持,他的自我感就會發生混淆、困擾甚至薄弱的現象。
7、成就的需要
每個人都需要“成就”一些事情,然后自信心、自尊心才會建立起來。小孩子尤其需要被鼓勵與誘導,自己獨立地完成某些事情。這個成就的需求與獨立自主的需求有很大的相關性。在心理分析學派的理論上,三歲到六歲這個階段是培養一個人成就、自信的關鍵時期。做父母的如何能滿足孩子的這個需要呢?其實說難也不難,就是放手讓孩子們去做一些事情,不要怕他們會失敗而代替他們或給予太多的指導!胺判摹笔呛艽蟮囊亍
8、娛樂的需求
每個人都需要游樂,聽音樂,玩游戲,游泳,騎馬,聊天等,這些都沒有任何功利目的,只是輕松自在而已。君不見現代的許多兒童、青少年彈琴、下棋、游泳……都成了目的,父母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嚴重阻止了孩子們的心情放松和得到平衡的發展。一個再成功的人,若沒有休閑的時間放松自己,不只是生活沒有意思,連帶的一個人的心理也會出狀況——心硬、沒有彈性、自私、沒有同情心、古板,甚至成為有暴力傾向的人。
孩子成長心理有那些四大需要
孩子的成長,并非父母物質的付出,在情感方面,寶寶有時候也需要很多的關懷和照顧。
一是需要被愛與價值感。孩子需要父母的愛,被愛使孩子有安全感與價值感。父母對子女示愛時,除了使孩子體驗到被愛的滿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愛,從而學到是非觀念。——
二是需要安全感。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是無法信任別人的,對他人不信任則無法和人建立友誼,可能會使其成為剛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會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圍環境,學習新的事物,他的情緒和智能發展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三是需要規則。規則對孩子來說就像是一棟房子的墻壁,它給生活一個界限及廣度。只有當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會覺得舒適自在。所以規則是安全感的來源,規則的建立可以給孩子提供自由成長的順序感。
四是新的學習經驗。現代兒童發展理論認為兒童是成長中的個體,其心智能力的發展是其生理學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學習經驗而形成的。從出生起,兒童必須有切合其能力的學習機會以學習新的經驗,才能發展出正常的智能、語言、人際關系技巧、情緒感受、表達能力和人格。
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言傳身教的影響,使自己的言行對子女產生正向認同的作用。父母還必須尊重孩子和他的權利。尊重孩子就是讓孩子和大人平等做決策,這可以使孩子了解到每一個人在家庭中都有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而每一個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權利。
多把尿,形成約束力意識
有些家長白天工作辛苦勞累,為了方便就給孩子使用尿不濕。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劉海燕表示,孩子是否尿床是撫養人訓練出來的。
如果家長夜里不給孩子墊尿不濕,而是勤起夜多給孩子把幾次尿,對孩子的自我約束力的形成有正面的幫助。家長經常給孩子把尿,就會在孩子的意識里漸漸形成不尿床的認識。
一般的年輕媽媽,知道孩子尿尿的規律,比如孩子剛喝完水,媽媽知道他們在什么時間需要把尿。但是有些孩子的父母因為嫌麻煩而在晚上給孩子使用尿不濕,長此以往,孩子長大以后就容易出現尿床的癥狀。
因此,家長給孩子把尿這也是一種訓練,從心理上增強孩子的約束力意識。
排泄訓練,增強孩子主動意識
有些家長溺愛孩子,孩子說有尿,家長就把便盆塞到孩子屁股底下。這樣的行為就可能造成孩子今后在做事、解決問題時不知道怎么辦?偟葎e人來處理,出現問題了就責怪別人。
“家長對于孩子排泄的地方,應該是相對固定的。不能說孩子想在哪里排便就非常隨便,很多幼小的孩子對本能的控制不是靠自己,而是靠外在來控制!眲⒑Q啾硎,“溺愛的孩子長大后被社會秩序的約束力,相對于其他人要弱,他們以自我的感覺為中心,希望別人來迎合他們!
所以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排泄訓練,排泄地點要固定,要孩子主動去排泄。
表揚孩子,可增強孩子的信任感
明明14個月了,小家伙似乎不喜歡在家人的“懷抱中”尿尿,“這孩子真是愁人,每次把尿不管用什么方法就是不尿,等將他放在床上他就尿了!泵髅鞯膵寢屨f。
劉海燕表示,孩子因為恐懼就會抑制排泄,而排泄順暢則表達孩子對家長非常信任。
因此,家長應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比如孩子有尿就去蹲便盆,家長適時地給予夸獎,就會促進孩子正常排便的行為,出現的次數多了,排尿就順暢了。
“孩子在尿床后被打罵,反而容易尿床。如果孩子尿完床,家長沒有批評他而是在他沒尿床的時候表揚他,這樣的孩子就越來越自覺,不愿意尿床了。”劉海燕說。
別當“大事”,解除孩子心理恐懼
小男孩兒小強從小就有尿床的習慣,爸爸媽媽以為是孩子小所以沒當回事。小強小學2年級的時候還是尿床,爸爸媽媽著急了,懷疑小強是不是有什么疾病。
到醫院檢查,小強身體很健康,是小強每天晚上給自己的心理暗示起到了負面影響。
醫生后來了解到,小強因為經常尿床讓爸爸媽媽十分著急,因此睡覺前就對爸爸媽媽承諾,“我今天一定不尿床!泵看嗡X的心理壓力非常大。
“其實家長這樣反而是強化了孩子尿床這種行為,漸漸地小強把尿床看成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非常恥辱!眲⒑Q喔嬖V記者。
所以說,如果孩子出現尿床,不要把孩子這種行為當成一種缺陷或者是一種病。這樣可能會把這種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讓孩子產生恐懼甚至影響睡眠。
【孩子成長中的心理需求有哪些】相關文章:
求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有哪些12-12
最利于孩子成長的早教有哪些08-30
成長心理:在觀察寵物中成長08-28
物流需求方對物流服務的要求有哪些11-14
有哪些心理疾病07-26
色彩有哪些心理表現11-09
不同的心理類型有哪些05-26
單親家庭孩子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04-20
了解顧客的心理需求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