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受重創因為雙向“冷暴力”
雙向“冷暴力”讓兒童心理受重創
近日各地相繼出現的“綠領巾”、“紅校服”等事件,讓教育“冷暴力”成為“熱”話題。其實,這種教育“冷暴力”不僅存在于學校,也存在于家庭。相對于體罰給孩子造成的身體傷害,“冷暴力”給兒童心理造成的傷害更不容易被發現,同時也更難恢復。
盡管對于學校出現的教育“冷暴力”很多家長表示出“零容忍”的態度,但是其實家庭教育中的“冷暴力”同樣普遍存在。
現在都是一家一個孩子,誰能忍心虐待自己的孩子?這是受訪家長的普遍觀點,但是這種觀點卻被專家否定。兒童心理專家稱,虐待兒童的范疇有身體虐待、情感虐待、忽視虐待等多種,其中以情感虐待和忽視虐待最常見,卻最不易被發現。情感虐待是指監護人不能給兒童提供一個適宜的成長環境,而且還經常有一些對兒童心理健康和發展可能產生不良影響的行為,如過分限制孩子的行動、自由,挖苦、嘲諷、恐嚇、排斥等語言或行為。
忽視虐待則是指父母沒有為兒童的健康、教育、心理發育、營養和安全等方面提供應有的幫助,出現這種“冷暴力”的家長,一些是只顧著忙自己的事業疏忽了對孩子的精神關愛和情感溝通,導致小孩心理發育出現了偏差;而更多的家長則是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強迫小孩參加五花八門的“興趣班”,忽視了孩子對玩耍及與同齡人交往的需求,這樣也可能導致小孩生理、心理和行為的失常或變態,且往往還會在孩子的心理上留下難以愈合的創傷。
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的教育冷暴力,一個共同的主要誘因就是期望值過高;仡櫋邦I巾”“紅校服”事件,其實學校的初衷都是為了激勵上進而采取了不當的做法。家教更是如此,一句“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很多父母瘋狂,家長們從“0”歲起的培養方案,已經把孩子們壓得透不過氣,家長也不容許天真的孩子們有一點懈怠。于是在教育者的期望得不到滿足時,暴力與冷暴力就會施加在孩子們身上。據介紹,國外有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少年時經歷過父母體罰的頻率與他們日后酗酒、自殺、抑郁的幾率成正比。
造成冷暴力的另一項主要原因就是施教者的心理壓力過重!白约旱男那椴缓脮r,肯定跟孩子說話也沒好氣!边@是很多家長都認同的觀點。青少年的家長大都處于“高壓”之下,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照顧,工作上正處于“上進”階段,社會責任、職業責任、家庭責任讓家長們很疲憊。
有時對學生的漠視來緣于家長與教師間的溝通不暢。對于老師正常的批評教育,有個別家長會偏激地認為這是老師在“找茬”,不配合老師施教,甚至還會有一些詆毀老師的言論。久而久之對這樣的孩子老師自然會采取漠視的態度。
相對于體罰給孩子造成的身體傷害,“冷暴力”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更不容易被發現,同時也更難恢復。如果孩子的心理創傷得不到及時的發現與治療,有可能給他帶來自卑、孤僻等性格缺陷,還可能導致抑郁、焦慮等心理疾病。
家長如何教孩子控制情緒呢?
案例:
樂樂看到媽媽來學校接他,會表現出特別地興奮,在班上又跑又跳。媽媽越是阻止他,他越是高興,邊跑邊跟媽媽嬉笑。樂樂在家還是一個很情緒化的孩子,高興時抱著媽媽的腿使勁地拽來拽去,不高興時使勁地哭,摟著媽媽的脖子不松手。總之,無論是高興還是生氣,樂樂較其他孩子會有很強烈的心理反應,讓人覺得“過頭”了。爸爸媽媽也經常拿他沒有辦法,只能對視一笑說:“誰讓我們生出這么一個外向的孩子。
心理咨詢師有話說:此類孩子的性格屬于“熱帶型氣候”,一會兒艷陽高照,一會兒大雨滂沱,表現友好時熱情似火,憤怒時尖叫、咆哮、歇斯底里。這樣的孩子感情充沛,充滿激情,敢于表達,有著與生俱來的激情和勇氣。
情緒的大起大落比較容易引起成人的注意,成為群體中被關注的中心。如他喜歡幼兒園里某個老師,見到老師后,會吊著老師的脖子,滿嘴都是甜言蜜語;他討厭某個小朋友,那痛恨的表情,像刀子一樣刻在臉上。夸張的反應方式容易被人誤解他的真意,惹來麻煩,帶來不好的人際關系。
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不急不躁的態度、不溫不火的舉止,是最好的教養方式。情緒夸張的孩子對任何事情反應都會比較強烈,不愉快時哭鬧也特別厲害,此時父母如果因為他的聲嘶力竭而亂了手腳,就會讓他把自己的脾氣當做脅迫大人的手段,從而變本加厲。孩子一開始哭鬧和折騰,只是為了發泄而已,父母制止哭鬧的妥協方式讓他嘗到了甜頭,哭鬧的行為反而得以加強。所以,對一切胡攪蠻纏和威脅引誘,父母要持堅決的態度予以拒絕。父母不要被他們不適當的情緒行為嚇住,也不要被激烈的反應表面現象所欺騙,只要堅持原則,就能以不變應萬變。
教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假如下次他放棄了哭鬧,而改用講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父母可立刻答應他的要求,使他認識好話好說比哭鬧更有效。這類孩子感性多、理性少,所以,培養孩子的理性是重點。父母要耐心地與他交談,使他明白情緒失控對自己和他人的影響。
如何改變孩子肯手指的習慣
近日,哈市兒童醫院青春期門診接診了幾個喜歡啃咬指甲的小朋友,其中有3個孩子不但將自己的十個手指甲啃得“光禿禿”的,有的甚至連腳趾甲也不放過,導致有的孩子出現了手指浮腫、上下牙齒閉合不良、腹痛腹瀉等情況。如何改變孩子啃手指的習慣?對此專家指出,自卑、孤獨的孩子更易啃指甲,家長要主動疏導孩子心理。
指甲是保護手指尖端皮膚的重要“零件”,啃咬指甲則是雙向的傷害,手指被細菌侵蝕的同時,通過口腔食入了藏在指甲里的有害細菌,亦會對孩子的內環境造成不良后果,如寄生蟲的蟲卵可伴隨啃咬指甲的活動進入體內“興風作浪”。
如何才能讓孩子改掉啃指甲的壞習慣呢?首先要排除啃指甲是不是病理原因造成的。除了有可能缺鋅、缺鐵、鉛中毒及有蛔蟲所致的“異食癖”外,也許還有更深層次的心理行為問題。年齡小的孩子通常都會經歷焦慮、煩躁、缺乏安全感的階段,如緊張時、獨自一人時更容易發生。某些特定的環境也會誘發啃咬指甲的病癥,如面對繁重的課業、看驚險影視片,或受到家長、學校的責罵及懲罰,而恰在此時,咬指甲便成了孩子自我安慰或者是減輕壓力的特殊手段。久而久之,兒童還會產生自卑感、孤獨感等不健康心理。
1. 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要注意滿足孩子被愛和被關懷的情感要求,父母應當從百忙的工作、家務中抽出時間,多與孩子在一起,交流感情,并多進行肌膚間的接觸,陪孩子做游戲,陪孩子睡覺,在睡覺前給孩子以撫摸等溫情,使孩子有充足的幸福感和滿意感。
2. 鼓勵孩子多與同伴玩耍,給孩子安排一些合適的手工活動,盡量使他們不閑待著,如讓孩子玩積木、玩沙子、畫畫、做游戲等,以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健康向上、快樂、活潑的活動中,以使孩子忘記這種不良行為。
3. 對孩子的吸吮手指和咬指甲的行為,父母在給孩子進行矯正時,父母的態度要和藹親切,語言動作要輕柔,千萬不要大聲呵斥、恐嚇、打罵,不要采取簡單粗暴的禁止,因為這樣只會強化這種行為,使孩子感到更緊張,甚至產生自卑感、孤獨感等不健康心理。
4. 對于孩子因吸吮行為及咬指甲的行為,遭受小朋友譏笑時,父母要給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與安慰,要鼓勵孩子改掉這種不良行為,在小朋友面前樹立孩子的良好形象,千萬不要在眾人的面前呵斥孩子,以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改掉不良行為的信心。
以上的方法對于改變孩子啃手指的習慣會有所幫助。在這樣的狀況下,家長及老師要多給孩子一些關注,用正確的辦法加以糾正,而不是一味指責,要以耐心關愛的態度教育孩子不再啃指甲,并且用做游戲、做手工、玩玩具、講故事、外出郊游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
為什么乖巧的孩子長大了比別人差那么多?
越“乖”的孩子,獨立能力越差
為什么小時候“乖”的孩子可能學業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卻是那些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孩子?因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強,自主性越差!肮浴焙⒆由砩嫌屑议L太多的控制感。父母期望我們走在一條可以復制黏貼的道路,過著一個大家都認同的理想生活,這就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越容易做一個從不提問的“乖”學生、唯唯諾諾的“乖”員工、感情上讓婆婆包辦的“媽寶男”。從這個角度講,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毛豆也是個很調皮的孩子,上躥下跳上房揭瓦,但我會合理表達我的不滿,從不以“再這樣就不喜歡你了!”為要挾條件。因為我們并不因為毛豆“乖”才愛他。我們愛的是那個原原本本的他。同理,我愿他做出人生選擇是因為自己的真實喜好,而不是犧牲自己的感受去討好別人。我會支持毛豆的決定并提醒他為自己的決定負責,而不是“你就做一個乖孩子,按照我給你指點的人生活下去!
“乖”會討好大人,忽視真實的自己
從心底來講,小小的我,其實是想吃那色彩繽紛、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個年代對小孩子的最高贊譽。我從心里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會讓大人高興,于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長大以后,我成了一個不懂拒絕別人、疲憊不堪的“爛好人”。心理咨詢師告訴我,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了心理問題較多,原因就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愿、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我還是經?吹介L輩對孩子說:“再淘氣我就不喜歡你了!被蚴恰霸龠@樣做我就不愛你了!焙⒆诱0椭劬,馬上安靜下來,以證明奶奶還愛著自己。每次看到我都心里一酸,仿佛看到幼年的自己。為了博得看護人的喜愛,情愿壓抑自己真實的天性,這種偽裝起來的“乖”孩子,有什么用呢?偏偏這樣的要挾,還不停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上演。只會阻礙孩子的心理健康產能工作。
越“乖”的孩子,越容易落后于時代
我們大學畢業的時候,父母期望我們“考公務員,拿鐵飯碗”或者“進石油天然氣等壟斷行業”。然而,十多年過去了,做了公務員的人,忍受著低效的官僚體制;去了石油燃氣的同學,經歷著油氣的蕭條與裁員。只有那些去中關村擺地攤、折騰電子商務公司、當時讓父母操碎了心的“不乖”的孩子,如今占人先機,成了時代的弄潮兒。
“乖”孩子不懂得表達真實情緒
曾經有一位媽媽向我后臺留言:我的孩子平時很乖,入幼兒園時非常順利,不哭不鬧,但是一兩周后卻出現了愛打人、半夜哭醒的問題。為什么?
我直截了當的說:“與其說你的孩子聽話乖巧,不如說你的沒有安全感。正常孩子兒童心理情緒下的孩子,沒人愿意去幼兒園。因為3歲的孩子還不明白為什么去幼兒園,以為去幼兒園就是見不到爸爸媽媽了。如果孩子不哭不鬧,說明她覺得要做一個你們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鬧。她知道不哭鬧才會讓你們更喜歡她。換句話說,她在壓抑自己真實的內心想法?墒,孩子的感受只能通過其他的方式宣泄出來。她上幼兒園以后愛打人、半夜哭醒,都是內心的宣泄。
每次聽到看到有家長說“愛哭不是乖孩子”或者“男孩子不能隨便哭”一類的話,我就氣不打一處來。因為只有知道自己的情緒能夠被父母接納的孩子才會順利的哭。孩子能夠在你面前哭,說明他對你有足夠的安全感,知道你會對他的情緒照單全收,全盤接納。這種無條件的愛和養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礎。
合格的父母,絕不會以“乖”之名來要求孩子!
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乖”真不是個褒義詞。
最本質的一點:這個時代是“后喻時代”:時代更新太快,很多事情,是前輩要向后輩學習,而不是我們向父輩聽話。只可惜,能認清自己視野局限的父輩并不多,大多數還認為下一代應該“乖”一點,走一條穩穩妥妥的路——越穩妥的職業,越以犧牲創新能力為代價。這個年代都是人往高出走,哪有鐵飯碗?待別人都功成名就的時候,那些聽父輩指路的“乖”孩子,才發現在而立之年需要重新改變職業航向,再一次痛苦地適應社會。
當硅谷的大街小巷已經充斥著無人駕駛汽車,當googleX實驗室進行著震撼世界的100個創意時,中國父母的“乖”,卻意味著用前人井底觀天的人生經驗,去指路后一代不可測、未可知的人生。培養孩子的目標有千千萬,最壞的那個就是“乖”小孩!
接受了自己的成長教訓的我,終于讓毛豆做了一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健康自由的孩子。這天吃過晚飯,毛豆拿著一個堆砌的很奇怪的小車來給我看,本是車窗卻堆到了尾巴上,車頭卻倒裝在車身,姥姥一看就皺起了眉頭,“車哪有長這樣的。來,姥姥幫你按畫冊上的'砌好!泵共挪豢下犜,繼續往車身上堆砌大人無法理解的功能零件。
我笑了。這車堆疊的算不上巧,毛豆也絕對不乖,可這輛看起來丑陋的小車,在這個創新以指數級變化的時代,就像googleX實驗室的創新構想,一定能通往我們這一代人無法理解的未來。
孩子,你可以做生氣的小孩、真實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唯獨,不要做一個乖小孩!
趁孩子的世界只有你的時候,好好對待他
小的時候,大人就是孩子眼里的世界。在他關注大人的同時,他會尋求大人的關注,這種心理需求決定了他是從大人的關注和肯定之中獲得安全感。所以,當你還是你孩子眼里的全世界時,請好好的給予他關注,給他安全感。一旦當孩子長大之后,不再將你視為中心時,你失落都來不及了。
豆豆已經4歲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開始對他的話聽而不見。他一次又一次地重復,我以為這只是出于小孩子的好玩天性,于是繼續做著手中的事,嘴里“嗯嗯啊啊”地應付。他好像并不生氣,我看他時,他就繼續;沒看他時,他就停下。我對他說:“豆豆,媽媽聽得見你在說什么,不要老停下來!蓖瑫r做兩件事情,在我的生活里實在是太普通的事情?墒,他卻不允許我一心二用,一定要等到我認真地看著他,他才繼續做。
我在心里嘀咕,這孩子,真難伺候啊。
一天,我在電腦前忙著整理文件,豆豆又站在我身邊,給我講一件他剛剛碰到的趣事。我跟往常一樣,90%的心思在工作上,分出10%的心思偶爾看他一下,回他一句。突然,他很嚴肅地說:“媽媽,請看著我!”我猛地一怔。這句話,著實驚醒了我。
到底,我有多長時間沒有好好看看他,好好地聽他說話,好好地陪他玩了?這個小人兒可能有過很多的失落和不滿,卻一直耐心地等著我,寬容地對我!罢埧粗!”這只是他,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要求!
我想起他剛出生的那個晚上。盡管因為生產而筋疲力盡,可是,我還是癡癡地看著躺在身邊的小豆豆,一個晚上都沒有合眼,覺得怎么看也看不夠。
他成長的第一年,從爬,到坐,到站,到走。我的目光一刻也沒有離開過他,他的每一個進步,都帶給我驚喜,讓我的眼里滿是光彩。
后來,他會說話了,喜歡把學來的每個小詞語、小片段、小故事,都說給我聽。每一次,都讓我激動不已。我溫柔地看著他,鼓勵他,贊揚他,讓他繼續說下去。
再后來,他經歷了“以哭鬧為武器”,“十萬個為什么”等“麻煩”的階段,可是,我總是蹲下來,看著他,耐心地跟他解釋,講明道理。
可是,到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我一點點地失去當媽媽的那種興奮、緊張、耐心與專注?
豆豆興奮地從書房出來,拿著他剛完成的作品,大聲地喊:“媽媽,媽媽,你看,這是我剛剛畫的!”可是,我只是從書桌前、灶臺前或是洗衣機前瞄一眼他手中的作品,然后馬上回頭繼續忙手中的活,嘴里說:“嗯!做得真棒,你真是太能干了!”豆豆繼續興奮而驕傲地說:“媽媽,我畫的是綠色的怪物,它吞下去一只青蛙,所以自己也變成綠色了!蔽疫是忙著手里的活,漫不經心地說:“哦,這么厲害啊!”豆豆的興致一下子沒了,拿著畫作,悶悶不樂地離開。
如果是以前,我肯定會興奮地找出10多個細節,來一一贊揚,讓孩子更加激動與興奮?墒,我心里明明若有所失,卻看著他離開,沒有做任何補救。之前視為珍寶的孩子成長的每個片段,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每個機會,如今,卻被排到工作或家務之后,或是很輕易地就忽略過去了。
當做父母的新鮮感退去,當擔心自己做得不好的緊張感退去,當覺得孩子已經足夠獨立與強大,當自己的事業再次開展……我給予孩子的,只是忙于生活后殘余的愛。沒有去想過,其實,孩子一直是敏感而細膩的,他能第一時間感覺出你的心不在焉。他小小的心,容不下一絲的敷衍與虛偽。
一天,我和一個朋友聊天。她說,很懷念孩子小時候,喜歡賴在她懷里,很甜蜜地一起親親抱抱,什么都愿意跟她說。如今,9歲的孩子,已經不肯跟她親昵了。而且,無論學校里發生了什么事,都不會主動跟她說,問也問不出什么。
我突然不寒而栗。我們常說,孩子越長大,就對我們越冷淡。這種變化何嘗不是因為我們對孩子越來越敷衍呢?孩子漸漸地失去了與我們溝通的興趣,更對我們的行為一次又一次失望。
我像是看到了幾年后,豆豆那冷淡的眼神和孤傲離去的背影。我不想這樣。我想趁這個美好的時候——孩子還小,愿意被我擁入懷中,愿意和我說話,愿意把什么都與我分享,好好地珍惜享受。
我要蹲下來,看著豆豆的眼睛,拉著他的小手,摟著他的肩,摸摸他的頭,順順他的頭發,用心地聆聽。此刻,哪怕我一言不發,在孩子的心里,這就是最好的回答。
孩子上吐下瀉怎么辦
秋天到了,寶寶們又要面臨秋季拉肚子的困擾。拉肚子是一種常見疾病,這個季節正是寶寶,尤其是6個月齡至2歲的寶寶拉肚子發生率極高的時期。一般拉肚子的時候會伴隨著嘔吐,孩子上吐下瀉怎么辦?
1、護理拉肚子病兒時要注意及時補充液體,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丟失過多而發生脫水。孩子上吐下瀉怎么辦?可以隨時喂水、米湯、果汁,最好喂服口服補液鹽?诜a液鹽內含有葡萄糖、氯化鈉、氯化鉀、枸櫞酸鈉等成分,可補充因拉肚子、嘔吐所丟失的電解質及體液,調節人體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現各醫院和藥店均可提供此藥。服用方法是將一小袋口服補液鹽溶于500毫升溫開水中,在一天內分多次服用。服用量的多少以“丟失多少,補充多少”為原則。
2、對于拉肚子病兒的飲食原則是:調整飲食、繼續進食。母乳喂養的繼續母乳喂養,若病兒不是母乳喂養的可用病兒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繼續喂養。6個月以上病兒可繼續吃已習慣的平常飲食,如粥、面條、雞蛋、蔬菜等。但加工要細、碎使之容易消化,避免在拉肚子時變化食物品種或給不易消化食物。
3、護理感染性拉肚子病兒,應做好消毒隔離,食具、水杯、水瓶要經常消毒。衣物要勤洗、勤曬。護理病兒后的雙手應反復清洗后,再做其它事情。
4、做好臀部護理:病兒每次大便后應及時更換尿布,并用溫開水沖洗肛門及周圍,預防發生臀紅及泌尿系感染。如已形成臀紅,可涂鞣酸軟膏或金霉素魚肝油等。
5、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觀察并記錄大便次數、性狀、顏色及量的變化,為醫生制定治療計劃提供依據;還要注意觀察病情,如果病兒在家治療護理期間病情不見好轉,出現多樣便次數頻繁,口渴明顯、雙眼凹陷、尿量明顯減少等脫水表現及高熱等癥狀,應帶孩子到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6、緩解腸痙攣,減輕腹痛:拉肚子的病兒往往因腸痙攣引起腹痛,進行腹部保暖可以緩解腸痙攣,達到輕疼痛的目的。要蓋好腹部,防止受涼;還可用熱水袋熱敷;喝些熱飲料或用溫手揉摸病寶寶腹部。
面對孩子的上吐下瀉,爸媽們僅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不是不夠的,還要有一定的醫學常識。如果具備了一定的醫學常識,那孩子上吐下瀉怎么辦這個問題將不再是問題。
【兒童心理受重創因為雙向“冷暴力”】相關文章:
職場冷暴力 如何應對 職場冷暴力08-09
如何應對職場冷暴力08-06
家庭冷暴力基本常識05-19
職場遭遇冷暴力如何應對07-16
淺析婚姻家庭精神冷暴力11-15
家庭冷暴力影響寶寶心理健康06-29
安全生產雙向承諾書11-30
如何建立團隊雙向溝通機制09-20
體育教學中加強體驗學習,注重創造教育論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