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發展的種子
陳會昌:三十年前,1980年我正在上海師范大學讀書,文革之后第一批心理學研究生,我記得我們《父母必讀》雜志,第一期是在那一年出版的。因為我的專業,所以我對這個雜志自然而然有興趣。當年我也發表了一些文章,所以我是《父母必讀》雜志比較早的作者。
到了八九十年代,我在《父母必讀》雜志上發表的文章也多起來,有的年份幾乎每一期都有我的文章,大概是持續到九十年代的后半期。人是三十而立,《父母必讀》今年三十歲。而我們這些老作者都退休了,但是《父母必讀》卻正茁壯地在發展,這些年來《父母必讀》之所以成為我們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家庭方面的科普雜志,這是有原因的,第一個重要原因是堅持走科學性第一的道路,有一批強大的作者力量,而且這些作者都是活躍在科普戰線上的專業人員,而且是最高水平的專業人員。我們心理學界的一些權威的老的心理學家也給《父母必讀》寫過文章,所以我覺得這一條路線一定要堅持往下走。
另外,它的可讀性和趣味性,這些年是辦得越來越好,隨著商業大流的沖擊,雜志和網絡的激烈的競爭,有時候也必須應對這種挑戰,也不是說《父母必讀》雜志沒有任何的缺陷,我非常關注《父母必讀》的發展,每期都閱讀它的雜志,也不是說每篇文章都是好的,但是我覺得有我們現任主編還有現任的好幾位主要編輯都是專業人員,他們本身是一些專業人士,比如說心理學和醫學,這些人的頭腦和想問題的思想方法和其他人是有不一樣的,我相信他們,將來會一直堅持走這一條路。
有一個科普作家,他的那本書在上個世紀,1980年在美國出第一版,第三版是在美國出了第三版,這個書的名字就是《忙碌的兒童》,指出在美國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多初就存在這樣一個現象,兒童負擔越來越重。年輕的媽媽爸爸爭先恐后的把他的孩子送去各種各樣的培訓班、特長班去訓練,參加各種俱樂部、體育、文藝、美術,還有智力方面各種各樣的。引起了心理學家們的不安,所以他寫了這么一本書。他出第三版書的時候,他說這種現象不但沒有減輕,而是越來越嚴重了,在加拿大、美國、歐洲一些國家越來越嚴重,為什么我們中國要翻譯這本書,就是因為這種現象在中國也是越來越嚴重,我們雖然比美國開始出現這種現象稍微晚一點,他們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那個時候我們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現在2010年的中國,特別是在發達地區的大城市,知識分子當中,白領當中,比較有錢的人當中,給孩子的教育,確實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
大家趨之若鶩地讓孩子學東西,到底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我們不能夠盲目地下結論。無形當中也會帶來一些音樂、國學的普及,不能說是完全壞的。但是孩子的幸福童年這個概念,被嚴重地扭曲了,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這個概念被扭曲了,我在04年參加美國兒童發展研究會,大家討論一個問題,在美國出現了,孩子一歲以內的嬰兒期幾個月時候,利用心理學方面一個現象,發現一個規律叫習慣化和去習慣化,一個孩子看到一個不熟悉的詞就會注意,一直盯著他看的,看到熟悉的詞就不再注意。一些商家教育機構,利用孩子心理特點,開發一些軟件,讓不會說話的小孩學習數學和英文,在美國一時非常興旺,很多人都請老師來教孩子學習。我們中國好像沒有那樣這樣的程度。
當時美國的心理學界他們對于這種現象怎么看?他們不是說我一看到就反對,他去研究,研究過來發表很多的論文,發表的論文是關于小孩在一歲以內學這些東西的小孩,追蹤好幾年看他智力發展到底有沒有影響?還有的人研究這些孩子的父母,他們的價值觀念、心理狀態、情緒會隨著孩子的學習成功不成功會有什么變化。
最后總體來說,他們研究大概十來年,現在還在研究中,總體來說對這種現象表示否定。比如說美國兒科專家委員會提出一個明確的建議,兩歲以前的小孩不要看電視,在美國比我們中國多得多的一些影響,這個壓力我總結一下,這些發達國家,包括現在中國,你們說是發展中國家,我說不是,中國其實很復雜的,在中國當中有一個發達國家,在中國有一個半發達國家,在中國當中還有一個發展中國家,所以中國是好幾個國家的這么一個綜合的。我們的綜合國力、軍事力量、體育競技,舉辦奧運會我們金牌第一,我們經濟是世界第三四,國土面積,我們人口,我們中國在校大學生世界第一,我們不能說中國是一個純粹的落后,發展中國家。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綜合體。
所以在世界范圍內的家庭教育當中出現的問題,我總結一下,來自父母的壓力有高控制的教養方式,還有過多不符合兒童興趣的學習,還有升學壓力,另外來自媒體和社會的壓力,包括廣告、暴力電視節目、私立教育機構和電腦軟件游戲,使孩子成為盲目的兒童,對于所有的這些東西,不同的價值觀念會有不同的看法,我們不能夠說全盤地否定,高控制教育方式絕對的不好,或者過多的學習,對于孩子一點好處都沒有,這句話也不能下結論,比如說兒童的教育軟件,對孩子什么好處都沒有,也不能這么說,但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說我作為一個心理學者,我特別注重研究結果,調查結果,有統計意義的結果,而不是某一個結果所說明的現象。
現在大多數的心理學家,都認為高控教養方式帶來主要是壞處,不符合兒童興趣的學習,對兒童是不好的,升學的'壓力是一個沒有辦法的事情,升學壓力對孩子有一定的好處,但是這個壓力超過正常,對兒童心理健康可能造成負面的作用。
這些廣告有沒有好處,有一定好處?但是也有壞處,比如說兒童肥胖癥、吃垃圾食品,跟廣告也有關系的。還有一些兒童看暴力片也會造成一些影響。
至于說美國他們針對嬰幼兒的電腦軟件,這種軟件在美國多得不得了,賺了很多的錢,在中國現在也逐漸多了,到底有沒有好處?對孩子的感覺、知覺,各種感官的配合是有好處的,對他大腦中樞的形成,神經元的建立是有好處的,但是有一個壞處,這個小孩的情商和社會性發展是有明確的害處的。因為他們迷戀上這個電腦軟件,就會吸引住,跟小朋友玩的時間就會減少,所以總體來說,我的美國同行、日本同行,我們建議家長控制對學前兒童和學齡兒童電腦軟件使用,有人公開寫書,兒童在實踐當中學習,他們在摸爬滾打當中,在和自然接觸當中學習到的東西,比他們在電腦軟件上學到的東西更有實際應用價值,對他們的情緒發展有更好的促進作用。
也有研究證據,我們實驗時戴在頭上的頭套,可以看大腦不同部位的活動的情況。這個大腦的圖象,紅色、粉紅色、橙紅色表示大腦活動比較低的部位,白色和藍色是表示活動水平比較高部位,當一個孩子做他自己感興趣事情的時候,大腦皮層相應部位就會處于高喚醒的狀態,有助于大腦的發育。當一個孩子在玩泥沙,看起來對他自己沒有什么好處,但是他的大腦是屬于白色狀態,讓我們強迫他讀書的時候,他的大腦是屬于暗紅色的狀態。所以家長的這種想法其實是完全愚蠢的,他們也都讀過大學,他們也明明知道自己就是這樣瘋玩長大過來的,但是他們現在讓孩子們過一種和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這是一個很值得遺憾的現象。
下面我講第二個觀點是關于兩顆種子的問題。這是涉及我自己研究,我在95年,北京找了208個小孩,當時他們是兩歲,把他們叫到我實驗室做了一系列的測試、觀察、父母問卷,每隔幾年叫他們來觀察一次,一直到現在,時間已經過了15年了,現在這些孩子已經17歲了,大多數都已經高考結束了,在這15年研究當中,我所發現的結論非常多,光這一個研究帶出了五十個研究生,他們都是寫這個研究的,我認為在我們眾多的發現當中,有一個發現很重要,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就是兩顆種子。
我的研究發現,每個孩子身上有兩粒種子,其中第一顆種子就是自我控制力。聽話、守紀律,做別人讓你做的事情,這是我們平時的大白話。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出門交通規則,校規、班規這些你都遵守。上級領導給你發的任務完全聽話執行,這就是自我控制力,這個東西重要不重要,我們認為非常的重要。
在孩子的身上,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還有另外一顆種子就是個人主動性。內在興趣、內在動機、自發性、首創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些東西加在一起就促進一個孩子的和諧發展。如果在一個孩子身上兩顆種子都發達那是最令人滿意的,也是最困難的,在現實生活當中這樣的孩子比較少。所以我們畫一個橫坐標和縱坐標,出來四個象限,第一個是高自控、高主動性,理想型。還有一種是高自控、低主動性,小綿羊型。還有一種是低自控、高主動性,破壞型,還有一種低自控,低主動。
我們來看看第一顆種子。在1995年了6月份當時我們對孩子觀察四十分鐘,其中兩分鐘是畫畫讓他等著,我們先把蠟筆和紙拿來,問他喜歡不喜歡畫畫,然后小孩拿過來就要畫,但是我們把他的蠟筆拿過來了,說讓他等一分鐘,也不給他什么獎勵,這個小孩回頭跟他媽說,不讓畫了。他正在用分心術來等待,就是玩紙,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回過頭看看媽媽,手放在下面,扭扭身子,看看門口,用這樣的分心術壓制自己的內在動因。
當時我正在外面那個窗簾擋著攝象頭,他看到那個窗簾動了一下,他跟他媽說阿姨過來了。他的思想動機是你過來我就畫,估計這一點特別有意思,他剛要畫,又放回去了,因為他腦子里面記得是等阿姨回來。在小男孩當中能做到這個行為是非常少的,現在我們已經給他發出命令,讓他畫了。
我們看208個小孩的情況,女孩比男孩得分高30%到40%,關鍵是追蹤下來,兩歲能不能等到實驗員回來再畫畫,到他11歲的時候,我們看他的語文成績,就是兩歲時候的自我控制可以預測到11歲的語文成績、數學成績,預測在學校的獲獎情況和負面預測在課堂上的學校表現出的問題。這是第一粒種子,在一歲多,兩歲的時候,表現出來這種能力,可能影響他今后的人生。
這是我綜合國際上的研究和我自己的研究提出來,培養兒童自控力的建議。其中正面教育我不詳細說了,還有強化,就是對他的表揚。負面懲罰性的措施,就是像冷落,我們最主張是對孩子情感冷落,還有暫停和剝奪權力,這些心理研究很多了,今天不在這里詳細說了。 第二顆種子,就是內在的興趣,內在的動機,很多的家長說了,我的孩子興趣不廣泛怎么辦?給他報了一個課程班,三分鐘的熱氣,對學習不感興趣。還是剛才那個57號的錄像,剛才第一次錄像是1995年,現在的錄像是1997年和2000年,大家看到背對鏡頭穿的花背心男孩就是57號,現在情景是第二課中的情景,我們拿了一個他們誰都沒有見過的玩具上來,你們喜歡嗎?老師就教這些小孩,哪個鍵可以干什么,我們就是看每個孩子搶這個玩具到自己手里的時間,前面大家看看57號,他聽講的時候注意力,這些也是我們的指標,但不是主要指標,主要指標是最后搶到這個玩具,拿到自己手里玩的時間,F在57號正要搶。大家看57號搶到了,另一個小孩去跳舞。內在興趣第二顆種子是不一樣的,沒有大人在現場看著,他們自發地表現出來,現在開始了爭奪大戰,這三個孩子輪番的跟他爭,但是這個57號開始搶了,有兩個小孩不太怎么搶,繼續跳舞,有一個小孩跟57號搶,但是他弱小,他搶不過,只好呆在旁邊跟他一塊玩,我們時間是五分鐘,在這一段五分鐘時間里面,這位57號吳某某,誰都沒被搶過去,他一直在霸著這個玩具玩了五分鐘,跟他兩歲時候自我控制有點矛盾,他聽大人的話,但是不聽小孩的話。 我們現在看一看這一種心理行為特性是不是穩定的,遺傳基因導致的還是社會性導致的。一個孩子身上穩定性和不穩定性分別是什么?我現在做的一個課題是兒童發展的穩定性和變化性,我們這個研究里面有很好的證實。
大家看到了三年以后,這個穿綠色體恤是57號,也受過教育,現在又這么一個情景,他又第一個搶到飛機,但是另外三個小孩跟原來不一樣了,對他來說還是陌生的,他現在開始玩了,他大概玩到大概二十秒的時候,后面那個小朋友就跟他要了,按照他的本性四歲的時候不會給這個小孩,但是在七歲的時候,經過幾年的教育,他不愿意給,但是過了四秒鐘就給他了,他不變的是又一次第一次搶到這個玩具玩,這個孩子是我所謂的典型的兩顆種子和諧發展的典型,他現在是人民大學附中高中的高材生,這里面遺傳占一半,他父親就是人民大學畢業的,他媽媽是中央財經大學的,家庭教育比較好。第四個孩子一直躺在地上,等到這三個孩子玩了一圈之后,他想現在該輪到我了,現在他坐起來了,意思是第三個孩子已經玩得差不多了,他坐起來了,他被動地坐起來了,往那邊靠,人家不給他手松回去,人家主動給他,他才玩。 在每個孩子身上,兩顆種子表現都是完全不同的,什么造成的?天性占一半,教育占一半。57號四歲時候誰都不給的。所以我們無論是在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當中,我這樣研究結果都是好好應該開一個新聞發布會,我們媒體好好地宣傳一下,從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家長心目當中就有一個方向,我的孩子身上缺什么,什么時候應該給他做什么樣的教育,很多的孩子現在在家里是無法無天,沒有自我控制力,家長也不有意識地培養,另外到上幼兒園,小學以后,很多教育工作者缺乏對孩子第二顆種子的培養。 這是我今天給大家發言要講的內容,謝謝大家。
【兒童心理發展的種子】相關文章:
兒童心理發展的家庭輔導10-31
特殊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09-30
兒童心理協調發展的教育08-21
6歲兒童心理的發展過程10-20
缺乏愛撫有礙兒童心理發展09-14
兒童心理護理種子師資培訓學習體會范文10-14
兒童心理發展指南的讀后感08-21
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有哪些10-03
6歲兒童心理發展過程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