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必備知識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于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必備知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個體心理在本身及環境條件許可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不是指絕對的十全十美狀態。心理健康是一個相對概念,正常與異常心理活動之間的差別是相對的,他們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
二、1946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提出心理健康的標準
1、身體、智力、情緒十分調和。
2、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能彼此謙讓。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
三、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標準
1、 充分的安全感。
2、 充分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估價。
3、 生活的目標能切合實際。
4、 與現實環境能保持接觸。
5、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 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 適度的情緒表達及控制。
9、 在不違背團體要求的情況下,能作有限度的個性發揮。
10、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
1、 能保持對學習較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2、 能保持正確的自我意識,接納自我。自我意識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對自己與周圍世界關系的認識和體驗。
3、 能協調與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經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滿足的心情,善于從行動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情緒穩定性好。
4、 能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樂于交往。
5、 能保持完整統一的人格品質。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養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構成的氣質、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觀等各方面平衡發展。
6、 能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包括正確認識環境及處理個人和環境的關系。
7、 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地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五、心理健康狀態的等級
從健康狀態到心理疾病狀態一般可分為4個等級:健康狀態、不良狀態、心理障礙、心理疾病。
1、心理健康狀態
心理健康狀態與非健康狀態的區分標準一直是心理學界討論的話題,不少國內外心理學學者根據自己研究調查的結果提出了多種心理健康標準。簡捷的`評價方法。即:從本人評價,他人評價和社會功能狀況三方面分析:
①本人不覺得痛苦—即在一個時間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樂的感覺大于痛苦的感覺。
②他人不感覺到異!葱睦砘顒优c周圍環境相協調,不出現與周圍環境格格不久的現象。
、凵鐣δ芰己谩茨軇偃渭彝ズ蜕鐣巧茉谝话闵鐣h境下充分發揮自身能力利用現有條件(或創造條件)實現自我價值。
2、不良狀態
又稱第三狀態,是界于健康狀態與疾病狀態之間的狀態。是正常人群組中常見的一種亞健康狀態,它是由于個人心理素質(如過于好勝、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壓力大、晉升失敗、被上司批評、婚戀挫折等)、身體不良狀況(如長時間加班勞累、身體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點是:
、贂r間短暫—此狀態持續時間較短,一般在一周以內能得到緩解。
、趽p害輕微—此狀態對其社會功能影響比較小。處于此類狀態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只是感覺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沒勁”、“不高興”、“應付”是他們常說的詞匯。
、勰茏砸颜{整—此狀態者大部分通過自我調整如休息、聊天、運動、釣魚、旅游、娛樂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狀態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可能形成一種相對固定的狀態。這小部分人應該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以盡快得到調整。
3、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是因為個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狀態的某—方面(或幾方面)發展的超前、停滯、延遲、退縮或偏離。它的特點是:
、俨粎f調性—其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與其生理年齡不相稱或反應方式與常人不同。如:成人表現出幼稚狀態(停滯、延遲、退縮);兒童出現成人行為(不均衡的超前發展);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方式異常(偏離)等等。
、卺槍π浴幱诖祟悹顟B的人往往對障礙對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環境等)有強烈的心理反應(包括思維、信維及動作行為),而對非障礙對象可能表現很正常。
、蹞p害較大—此狀態對其社會功能影響較大。它可能使當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標準完成其某項(或某幾項)社會功。如:社交焦慮考(又名社交恐懼)不能完成社交活動,銳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礙者難以與異性正常交往。
、坌枨笾谛睦磲t生—此狀態者大部分不能通過自我調整和非專業人員的幫助而解決根本問題。心理醫生的指導是必須的。
4、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個人及外界因素引起個體強烈的心理反應(思維、情感、動作行為、意志)并伴有明顯的軀體不適感。是大腦功能失調的外在表現。其特點是:
、購娏业男睦矸磻沙霈F思維判斷上的失誤,思維敏捷性的下降,記憶力下降,頭腦粘滯感、空白感,強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緒低落成憂郁,緊張焦慮,行為失常(如重復動作,動作減少,退縮行為等),意志減退等等。
、诿黠@的軀體不適感—由于中樞控制系統功能失調可引起所控制人體各個系統功能失調:如影響消化系統則可出現食欲不振、腹部脹滿、便秘或腹瀉(或便秘-腹瀉交替)等癥狀;影響心血管系統則可出現心慌、胸悶、頭暈等癥狀;影響到內分泌系統可出現女性月經周期改變、男性性功能障礙……等等。
、蹞p害大—此狀態之患者不能或勉強完成其社會功能,缺乏輕松、愉快的體驗,痛苦感極為強烈,“哪里都不舒服”、“活著不如死了好”是他們真實的內心體驗。
、苄栊睦磲t生的治療—此狀態之患者一般不能通過自身調整和非心理科專業醫生的治療而康復。心理醫生對此類患者的治療一般采用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手段。在治療早期通過情緒調節藥物快速調整情緒,中后期結合心理治療解除心理障礙并通過心理訓練達到社會功能的恢復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拓展內容:心理健康知識科普
一、 心理障礙
青少年心理問題中最常見也最嚴重的要數抑郁癥。因此導致的自殺等現象給家庭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傷害和損失。抑郁癥表現為:有段時間內體驗到心情不愉快、高興不起來、煩悶;對平時感興趣的事情變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腦子變遲鈍,注意力減退,學習失去了動力,人變“懶”了,甚至厭學;對成績下降變得無所謂或對什么都無所謂,以及失眠、全身乏力,感到活著沒意義,產生輕生的念頭,應及時求教于心理醫生,以防不良后果的發生和疾病的進一步發展。
二、 學習壓力造成的心理問題
對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務就是讀書。中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常給他們帶來沉重的壓力。因學習壓力而造成的心理疾病的少年屢見不鮮,這其中不乏重點學校成績優秀的學生,他們的思想壓力常來源于他們對學習現狀的不滿,過分注重結果和不恰當的比較分析現狀,體會不到學習的興趣?荚嚱箲],厭學及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記憶力等問題是青少年出現的常見問題,這些問題解決辦法是首先個人要自信,再者要有信心。下面我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國外某著名科學家一天到一個學校去講座,學校的老師說你是大科學家,也培養了不少人,你看我們這里的學生誰將來最有出息,大科學家就指了兩個孩子,若干年后,這兩個孩子果真在科學領域做出了貢獻,而那位老師再遇到那位科學家時,講起當年的往事,大科學家吃驚地說,我是隨便指的,真的是隨便指的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心理健康知識培訓。這說明什么?就說明自信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多么重要,換了你,要是個大科學家說你將來肯定有出息,你肯定一下子就感到什么都有了希望,做什么事情都努力了、有信心了。再講一個故事,鄭淵潔是有名的現代作家,他當兵復員回家后在一家工廠當工人,覺得自己沒什么本事,但也想要過好日子啊,就想努力干點什么,想來想去,不花什么錢,成本又比較低,于是,就開始寫作,一開始寫詩、投稿,幾乎是投一篇退一篇,寫一百篇退一百篇。就是幾乎近一年時間,突然有一篇發表了,于是就又有了信心,又投了好多也沒有發,信心慢慢又沒有了,突然,又發表了一篇,信心又來了,然后,發表得越來越多,后來他自己看了以前那些被退的詩看,發現以前的詩寫得真是很臭。但怎么會慢慢變好呢?就是靠了信心。我覺得只要有足夠的信心,你有50分的能力也許能發揮到80分或者更多。如果沒有信心,你有100分的能力也許只能發揮20分。這就是要求同學們平時要注意自信和信心的培養。
三、 不良習慣和不良嗜好給青少年帶來的心理問題
同學們雖然心身發展較快,但此時你們思想還未成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判別是非能力不強,自我控制能力差,好奇心及模仿性強,使你們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易養成不良習慣和沾染不良嗜好,F在你們中的不少人迷戀電腦游戲或上網而不能自拔,嚴重危害了你們的身心健康,部分同學因交錯友,甚至吸煙、吸毒、偷竊等事(舉吸煙的例子)這當然與我們的環境即家庭、學校的教育、社會的風氣有必然的關系。但是只要同學們把住一點,我們思想上要奉獻、友愛、互助、進步;行動上要提高素質、服務社會,以你身邊你喜歡的、崇拜的、敬佩的人為榜樣,去要求自己、去落實自己的行動,相信你會很成功。 五、 異性交往給同學們帶來的心理問題
這主要是心理和生理需求與社會行為規范的矛盾所致。據調查,我國青少年目前生理成熟年齡普遍比上個世紀提前4至5歲。高中生絕大部分已屬于生理成熟的人,渴望異性交往,交友越迫切。這些都是很正常的,是你們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由于處理不當,出現早戀、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腦子里盡想此亂七八糟的事情,那么怎么樣就能處理好這些事呢?我講三點:
1、 異性交往宜泛不宜專
即鼓勵多交,忌只交一個。異性同學的廣泛交往,對他們的自身的學習、思想有促進和幫助,也有利于情緒的振奮,而異性同學之間的單獨交往、言談由淺入深,由一般到特殊,再加上社會行為規范的要求,這樣會由本來正常的同學交往發展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相戀,廣泛的異性相往能避免異性們雙雙陷入早戀的識區。
2、 異性交往宜短不宜長
青少年中兩個異性同學的交往不宜過長,有的同學從初中到高中一直形影不離,初中這沒有感覺,到了高中長此下去,從相聚到離不開,步入早戀,所以在異性同學的交往中注意接觸時間短些,范圍廣些,從而可經了解各種稟行、氣質的異性同學,這會使不同人有更多接觸機會。
3、 異性交往宜疏不宜密度。
異性同學間的交往是正,F象,但一定不要一門心思地鉆在里面,男女同學有性別之差,人的一些潛意識往往在異性單獨交往時發掘出來,過多頻繁地與異性交往會喚起人的熱情,激起人的沖動,所以男女同學的交往頻率要低一些,,這樣有利于異性之間的正常交往,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生理的健康發展。
由于中學生生理意識的覺醒,他們對異性產生好奇、關心、愛慕和愿意接近的心理行為,都屬于正,F象,我們要正確對待“友情”和“愛情”,友情姓“友”是朋友之間的友好往來,貴在一個“義”字;而愛情姓“愛”,是自覺、自愿的相愛,講求心心相印心理健康知識培訓默認。我們提醒大家,當你感到對方具有強烈的吸引力產生愿意和對方在一起的熱望,就應該注意及時劃清界限避免跨入早戀的誤區,避免讓心理上過早背上沉重的包袱
四、 人際交往的壓力給同學們造成的心理問題
隨著年齡的增長,獨立意識的增強,青少年與社會的交往越來越廣泛,他們渴望獨立的愿望日益變得強烈,社會伙伴是青少年一種精神需要,因人際關系壓力而煩惱的年輕人通常表現為自卑、過分注意他人評價、容易受到傷害、丟面子等。一方面他們要求獨立,希望能夠擺脫依賴父母的生活,渴望超出家庭,建立伙伴關系;另一方面又缺少經驗,很難面對挫折。尤其是那些性格內向,心理承愛能力較弱,而自尊心又極強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體中感到壓抑感和孤獨感,不能自拔。那么我們要客觀分析自己的現狀,我們要允許自己有缺點,有失敗,有可能丟面子。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過分苛求自己,也不要對外界寄托過多過高的希望,用正常心態增強信心培養的技巧。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
【大學生心理健康必備知識】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活動總結11-01
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的文章12-27
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活動計劃12-16
“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心理健康知識競活動策劃11-06
心理健康知識小報11-29
女生心理健康知識10-30
小學心理健康知識10-30
心理健康知識普及10-29
心理健康教育知識10-29
心理健康知識名言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