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視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能成就聰明的孩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不可忽視的心理健康教育,歡迎瀏覽。
對孩子的教育是由一個個細節組成的。每一個細節,串聯起來就成了習慣。正是這些細微的習慣,構成了一個人的素質底蘊。因此,我們說,細節的養成,決定了教育孩子的成敗。
也許,“細節決定成敗”已為廣大教師和父母所共識,但是,注意哪些細節、怎樣做、如何巧妙地讓孩子接受等問題仍是擺在父母面前的難題。
心理健康是指人在生活中能保持穩定的情緒,愉快的心境,敏銳的智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成長只有一次,讓孩子輕輕松松的健康成長,比什么都重要。本期“細節成就孩子”內容,向教師和父母們介紹在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需注意的細節。
細節1 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的培養
父母要為孩子提供安定和睦、融洽溫暖、公正民主、相互尊重的心理環境
孩子心理健康應表現在:熱愛學習,積極思考,勇于戰勝困難,努力爭取優異成績;樂于與同學交往,能和他人建立正常的友誼;能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盡力發揮自己的優點,對自己無法彌補的缺陷不怨天尤人;能適應環境的變化,采取積極態度去處理各種問題。
父母為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應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為孩子提供安定和睦、融洽溫暖、公正民主、相互尊重的心理環境。
事實證明,如果父母教育方法不當,違反了孩子的心理規律,沒有對癥下藥地教育,往往適得其反,既達不到教育效果,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心理紊亂影響到心理健康。最常見的違反心理規律的教育方法是強制、恐嚇、訓斥、謾罵,甚至體罰,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他脾氣越來越犟。
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引導自覺,使他產生內心的醒悟。當然,孩子的個性各異,教育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須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自卑、自暴、自棄的學生,要采用暗示、表揚的方法,使他看到自己的優點和能力,增強自信心;對個性強的學生,批評要顧及情面,留有余地,要使其自己發現缺點和錯誤;對吃硬不吃軟的學生就不能過于遷就和溫存。
細節2 教孩子學會解除心理壓力
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幫助孩子化解壓力
許多孩子對壓力的反應是獨自面對,把它藏起來。如果你的孩子以前話挺多,突然變得深沉起來,那他一定是遇到了問題,你應該設法幫助他,多與孩子談話、交流、溝通,讓孩子說出感到緊張不安、苦惱、產生壓力的原因,這有利于孩子化解壓力,也有利于你去幫助孩子化解壓力。
有些家長和老師認為,孩子就應該有些壓力,因為“人沒有壓力輕飄飄,井沒壓力不出油。”越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就越應該給他壓力。但是根據調查和測試表明,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壓力的大小在一定范圍內成負相關。有些時候給孩子太多的壓力會事與愿違。
當壓力大到一定程度時,那些成績較差的同學會選擇逃避,他們會以看電視、玩電子游戲等來逃避學習。而成績好的同學要是外來壓力過大,如父母向他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同樣會妨礙孩子的學習,致使成績下滑,并可形成惡性循環。一位教育研究者也說過,“80%的學習困難與壓力有關。解除壓力,你就能解決那些困難。”
做父母的不要給孩子制定不切實際的奮斗目標,不要給孩子的行為太多的約束。如果不顧孩子自身實際,只知道讓孩子這個拿第一,那個要優秀,就會給孩子增加巨大的壓力。還有的父母只讓孩子學習,這也不讓干,那也不讓干,這也會讓孩子感到壓力。要讓孩子有足夠的休息和娛樂時間。如果孩子不能得到足夠的睡眠,休息不好,就會感到身身心疲勞,無法集中精力學習,就會讓孩子感到緊張,帶來壓力。娛樂是化解孩子壓力的較好途徑,與孩子一起做游戲,使孩子沉浸在快樂的事情之中,壓力就會被拋到九霄云外了。
如果在事前有思想準備,當壓力到來時,就會得到緩沖。承受壓力的思想準備越強,承受壓力的能力就越大,相對來說,壓力本身就等于減小了。以恰當的方式應該告訴孩子:壓力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不可能一點壓力都沒有,生活中一點小小的壓力或坎坷,只不過是錯綜復雜、變化多端的生活中的一個小小插曲,區區小事,何足掛齒呢?
帶上你的孩子走進大自然,共度悠閑時光,接受大自然的陶冶。在大自然寬大溫暖的懷抱中,一切煩惱、緊張、壓力都將置之腦后,隨風飄散。人們對待壓力的態度,還取決于人的意志力的強弱。惲代英說過:“世界上沒有一帆風順的革命,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經得起挫折,不怕失敗的人,才是能取得勝利的人。”人如果有了這種堅強的毅力,就會百折不撓,頂住任何壓力前進。意志力是一種精神力量,精神壓力只有靠這種精神力量才能戰勝。
做父母的,要善于觀察孩子。當孩子情緒不好時,要注意幫他調整,孩子有話,該說就讓他說。孩子委屈,該哭就讓他哭。孩子郁悶,該喊就讓他喊……讓孩子暢所欲言,一吐為快,幫助他解除心理壓力。
細節3 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
父母可以從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來談性,不一定需要刻意安排
社會的快速變遷,西方文化的沖擊,再加上電視、網絡、畫刊上各種相關的資訊泛濫,現代青少年的性觀念、性態度已不同于上一代的傳統想法。然而,許多父母仍然對孩子進行著一種“鴕鳥般的性教育方式”,從不和孩子討論有關性的問題。
事實上,性教育不只是狹隘的性生理教育,還包括認識身體發育、兩性差異,以及異性相處之道,是情感教育和親密人際關系的教育,也是人格教育與生活教育。了解性,不但能幫助孩子坦然接受自己成長過程中生理、心理的變化,而且比較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感情,保護自己免于受到侵害,也更能為自己的人生和愛情關系負責。
父母應該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性常識教育。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特點,告訴他們一些這一階段必要的性常識。孩子平常在電視、電影上也早就看過許多親熱鏡頭,因此不要老是指望等到時機成熟,才和子女來一次促膝長談,解決所有的大問題。應該隨時把握機會,從孩子開始問:“我是從哪里來的”或“為什么爸爸站著尿尿,我卻坐著”就開始和孩子談性。
性教育專家指出,父母可以從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來談性,不一定需要刻意安排。例如,孩子小時候,父母可以利用共浴的時間,自然地和孩子談起性器官發育,以及如何清潔衛生的問題;也可以趁著觀察動、植物的機會,解釋生物如何由傳遞花粉及交配來繁衍生命,告訴他們,這是生物的本能,是很自然的事情。此外,父母還可在新聞報道有關兩性相處、青少年懷孕或強暴事件時,聽聽孩子的看法,甚至和孩子一起觀看討論兩性關系的節目。
“知心姐姐”盧勤指出,對兒童期的女孩,要告訴她“八個不要”:1、不要貪小便宜,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東西;2、不要跟陌生人走,自己的下身和乳房是不準異性觸摸的;3、不要把家里的鑰匙掛在脖子上,要把鑰匙藏好,不讓別人看到;4、放學回家不要走偏僻的地方,最好結伴而行;5、路上發生任何事情(如受到威脅、侵害……)都要告訴父母,不要瞞著;6、獨自一人在家里要鎖好門,有陌生人叫門不要開;7、遇到壞人攔截要大聲喊“救命”,不要怕;8、有人在半路追你,你要往人多的地方跑,不要慌。
對青春期的女孩,要教她“四個學會”:1、學會防衛。防備他人對你身體的侵害;2、學會拒絕。對不良的性誘惑,你需要理智地拒絕;3、學會辨別。對不良的性誤導,你需要l懂得辨別;4、學會抑制。對自我的性沖動,你需要抑制。
另外,不要怕回答問題,也不必硬充專家。碰到自己答不出的問題,不要說:“這種問題,不要來問我”或“等你長大,自己會明白”?梢愿嬖V孩子:“和你討論這類問題,對我來說,其實也很尷尬。我的爸爸媽媽以前從來沒有和我談這類的問題,但是我希望你在這方面有任何疑惑,都可以和我們討論”或“這個問題很好,雖然我現在答不出來,我會想辦法找到答案”。應該讓孩子知道,你不是無所不能,碰到不懂的問題,可以一起查資料,一起討論。
準備充分,問題就不成問題。如果你不敢和孩子談性,是因為自己性知識不足,那么最好從現在開始多閱讀這方面的書籍。尤其針對一些青少年常問的問題,預做準備,例如: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在生理和心理上會起什么變化?我可以交異性朋友嗎?性病是怎么回事?父母在思考如何回答這類問題之前,最好預先想好怎么表達你的觀點。如果某些問題有模糊地帶,也想想該怎么和孩子討論。要切記,對孩子來說,青春期也有“成長的煩惱”,對他們應寬容一點,不要說教,也不要語帶威脅,要以疏導代替壓制。
父母在性生活方面要潔身自好。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出現性行為、性挑逗。和孩子一起聊天游玩的時候,父母要盡量避免夫妻之間的那套“秘密用語。”另外,對孩子在青春期提出的各種涉及“性”方面的問題要用正確的態度予以對待。要知道,此時正是自己與孩子進行“性對話”的最佳時候。伴隨著和顏悅色、淺顯生動的講解,孩子會對自己迷惑不解的性問題釋然開懷,以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新生活。
細節4 千萬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記
保護隱私就是保護自己,當孩子的隱私意識逐漸增強時,父母應當高興才對
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講到:“在兒童心理學里,關于自己的敘述不具有太重要的意義,兒童不必自反省。但是,隨著青春期的到來,這一點就改變了。這時,自我發現開始出現,所以這個時期的日記,就成為心理方面的重要記錄。”
寫日記是青少年在某種程度上自我意識的表露。發現了自我世界的青少年學生,雖然被自己的家庭成員和朋友緊緊圍繞著,但仍不免有時感到孤獨。他們認為,除了與周圍人的共同話題之外,對自己來說,最本質的問題就是誰也不理解自己。日記就如同一位親密的朋友,它是中學生傾吐心聲的對象,一位聽了自己的話絕對不向任何人饒舌的理想聽眾。
保護個人隱私是適應社會生活的一個方面,保護隱私就是保護自己。當孩子的隱私意識逐漸增強時,也說明他保護自己的意識在增強。
有位父親說:我的女兒在小學五年級時就十分明確地有了自己的小秘密,發現了她的變化,我和妻都很高興,因為這是她開始走向成熟的標志。一個毫無保留地在父母和他人面前訴說自己內心感受的傻丫頭是不會成為成熟的人的。當時,她用的是我替換下來的寫字臺,我主動將寫字臺抽屜的鑰匙交給她,讓她學會保守自己的秘密。后來,上了初中、高中,她收到一些同學的來信,包括男生的信。我們在教育她如何與同學搞好關系、與異性交往中應注意的問題時,還囑咐她一定要妥善收好這些信件,不要遺失在外面,免得給自己和同學帶來不必的麻煩。我們認為尊重孩子的隱私,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內容。
孩子心中秘密的存在是很正常和普遍的事,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父母應以從容不迫的態度,認真、仔細地對待這些問題,不要一有風吹草動,就草木皆兵,如臨大敵。要客觀地分析這些秘密。有的秘密或許只能孩子自己一人知道,就讓這一份秘密埋藏在孩子的心中吧,讓它成為永恒。如果什么都想知道,其結果可能是什么都不知道。
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記,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這樣做的結果只會適得其反。做父母的也明知這樣不好,可他們一看到兒女的小日記本就按捺不住想“了解了解”的欲望。可是孩子一旦發現自己的日記被父母偷看,就會對父母產生怨逆不滿情緒,就會采取措施來保護自己的日記,更不要說把自己的心事跟父母談談了。父母與孩子的.心靈距離由此拉得更遠。
父母要想了解子女的心思,完全可以采用別的方式,比如跟孩子談心。對孩子講一些自己耳聞目睹的青春期少男少女的事情,讓孩子談自己的看法,可以借某個話題巧妙地不動聲色地“旁敲側擊”等。總之,父母要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要輕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應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及才能,允許自由選擇,不必多加干涉。并努力創造一些條件,發展和發掘孩子的內心世界,減少神秘感,培養獨立意識和創造精神。給孩子適當的引導。孩子有小秘密,父母要引導,告訴孩子哪些是隱私,哪些是需要讓父母知道的。父母應多與孩子談心,這種談心不是父母和子女間遮遮掩掩的交流,而應是熱誠的平等交流,盡量幫助孩子減少心中不必要的秘密,以減輕心理上的負擔。
細節5 不要讓孩子卷入父母的沖突
父母的言行舉止,影響著孩子最敏感、最細膩的精神世界
或許因為父母知道與孩子之間關系的珍貴,忿怒的父母會企圖利用扭轉孩子對另一人的情感而達到傷害配偶或前配偶的目的。它的做法是向孩子述說另一位父母的壞話(不論真的或假的)或要求孩子在婚姻沖突中選擇站在哪一邊。離婚的夫妻可能嘗試限制另一人探訪孩子的權利。這個技巧尤其在感到被叛離及無力的母親中是很普遍的,她們覺得透過這種限制對方與孩子接觸的方法,是她們在婚姻關系中惟一剩余的影響力。
其實,這類企圖將孩子有意地與他或她的另一位父母隔離,是沖突中的父母對孩子做的最有害的事情。對于深愛雙親、想要對兩者忠誠、同時又覺得有必要保護被抨擊的那方父親或母親的孩子,這種行為會為他們制造了一種慢性痛苦的矛盾。持續地將孩子卷入婚姻的爭執會令他們感到好像自己要擔當家庭不和及修復關系的責任。很明顯地,要維系父母的婚姻,孩子沒有什么可以或應該做的事。因此,這樣的行為只讓孩子感到無助、混亂與沮喪,最終的輸家,是孩子。
不睦的父母應該避免以批評或責備的方式來與孩子討論另一位父母,因為這可能破壞孩子和這另一位父母的關系,或者使孩子覺得自己不忠心、內疚以及增加更多的壓力。在適當時機,告訴孩子你們吵架是幫助爸爸和媽媽理出他們不同的觀點,并找出解答。
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為了孩子著想,你必須將戰火降級。這時,情緒輔導的技巧就很有用途。如果你有年紀較輕的小孩,讓她了解照料父母不是她的責任。告訴她大人必須自己尋找解答,同時大家都不會有事的。對于較年長的孩子,你的談話可以比較深入,但嘗試傳達相同的信息——即解決父母之間的爭吵不是她的責任。
讓孩子了解他或她不是你和你配偶之間的問題源頭。研究發現,年紀大到能夠明白父母吵架內容的孩子,在目睹一場關于他本身的爭吵時會經歷較大的壓力。在發生時,他很可能有羞恥、自責及害怕被卷入爭執中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你或許可以說:“爸爸和媽媽對于要如何處理這個狀況有不同的主張。但我們爭吵并不是你的錯。”
要更進一步防止孩子卷入婚姻的沖突,就不要要求他們在爭論的事件中做一個中間人。想象當孩子被要求傳遞一些他雙親也不想親自傳達的沉重信息時,他所必須承受的壓力。
父母要無條件地為對方和孩子的健康和幸福做出努力和犧牲。要充分認識到夫妻的恩愛和和睦不僅僅涉及夫妻倆自身,而且會在孩子身上發生連鎖反應,既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又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美好的環境,既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又具有“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盡可能不在孩子面前發生沖突。更不要請孩子來評理,當裁判。孩子無法“勝任”這一角色。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舌頭和牙齒再好也難免有咬著的時候”。當夫妻行將發生沖突時,應該多為孩子想一想,即使有矛盾,可以避開孩子,或關在房間里交換意見。
【不可忽視的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文章:
養老問題不可忽視08-19
淺談舞蹈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音樂教育論文07-29
簡歷不可忽視的細節問題11-07
不可忽視的抑郁癥10-18
新加坡留學不可忽視的問題10-17
新加坡留學不可忽視的環節09-18
街舞中不可忽視的問題09-20
面試中不可忽視的細節問題08-20
OA系統不可忽視虛擬化08-11
自主招生不可忽視的12類競賽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