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就是尋覓一切可能性
希望是什么?在生活中,希望意味著什么呢?其實希望就是尋覓一切可能性啊!
希望到底只是一種感覺還是認知的某個過程呢?
我被積極心理學深深的吸引。我偏好它如何把重心集中在開心的人們的心態進程中,而不是簡單的定義幸福,或是用常態看待不開心的事,“功能障礙”及“異常事物”。
因此,我對C.R.·里克·斯奈德這位積極心理學家最近的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提出一種尋覓希望的方式,而非定義其為一種感覺。
我在社會工作研究員布倫布朗的書Daring Greatly中讀到了關于斯奈德作品的信息。布朗在書中寫到斯奈德的擁有希望的方法是要把希望看作一種思維方式或者認知過程。布朗釋義斯奈德所理解的希望產生的三種情況:
1、當我們有能力去設定現實的目標。(我知道我想去的地方。)
2、當我們能找出如何達成這些目標的途徑,包括有保持靈活的`狀態,擁有挖掘新的抵達目的地的路線圖的能力。(我知道如何到達那里,我能堅持到底,不懼失望并且越挫越勇。)
3、我們相信自己。(我能做到!)
我欣賞斯奈德把希望看作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不僅僅是一種情緒的觀點。這意味著希望是某種人們可以通過努力不斷發展壯大的,或許能通過對我們意志的訓練使大腦更富有激情。
當想到預防自殺時,這種方法似乎對人類意義深刻。雖然絕望是自殺事件中關鍵性的因素,但是努力讓輕生者產生希望或許會是一個契機,至少在某些個體中會起作用。
與自殺的念頭相抗爭的人們總是強迫自己面對未來,感覺自己有能力改變并影響自己的未來。
斯奈德產生希望的方法賦予人們改變人生觀及理想,并影響其將來前進的方向。
打破常規,想的再遠一些,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帶有自殺意念的人會經歷的,然后與那些以希望為思想基石的作對比。
“我什么事都做不好。”(黑白思維對壘)VS。”我做不好我的工作,但是我是一個可靠的,值得交往的人,我會把重心集中到做一個好伙伴上去。”(我知道我要去哪里)
“我毫無自控能力可言。”(通過外部力量控制)“我會試圖詢問朋友的建議,看看自身適合什么工作。我也會思考如何通過自身的人脈來調整工作。”(我知道如何到達那里,我能堅持到底,不懼失望并且越挫越勇。)
“希望太渺茫了。”(絕望)“我知道這或許需要時間,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堅持就一定會成功。”(我能做到!)
這些關于希望的重新界定無不向我們說明了不要總是用固有的框架來卡住思考的事情,斤斤計較只會把自己設限到一個個死胡同里。希望不僅僅是一種感覺,它是一種全新的尋覓一切可能性的方法。
【希望就是尋覓一切可能性】相關文章:
淺談永續經營的可能性08-16
心態決定一切09-12
尋覓伯樂求職簡歷封面08-21
淺談小學數學中的關于可能性的問題11-20
有關托福的一切08-17
簡歷封面:希望之光08-03
追求希望勵志故事07-14
希望的日記格式10-16
傳遞希望的日記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