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青少年焦慮需心理補鈣
別把“郁悶”掛嘴邊:專家解析克服青少年焦慮感需“心理補鈣”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一初二女生喝農藥自殺身亡,此前她被指盜竊同學的253元現金,她選擇以生命為代價證明清白。“253元=一條命”此事最近在網上引發熱議。 “花季少年就這樣放棄了生命,為什么這些青少年如此不堪一擊?”網友“妮可”的追問代表了眾多網友心聲。
網友“愛出風頭”說:“我明白名聲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所以我理解這個小女孩的痛苦,但再怎么樣也不該以生命作為交換。生命都沒了,還要‘清白’做什么?何況還有父母。”
據早前世衛組織的一項報告顯示,青少年死亡的主要途徑一是意外,二是自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曹浩認為,現代青少年健康的標準應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道德良好四個方面。能夠經常保持輕松、愉快、穩定的情緒,有較好的人際環境適應能力、心理耐受能力和健全的個性特征,這些都是身心健康的標志。但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方面,厭學、叛逆、人際關系緊張、適應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差等比較突出。
有些青少年經常把“郁悶”掛在嘴上。針對這一特點,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說,很多研究都表明,青少年的'焦慮感高于成年人,這和整個社會導向等因素有密切關系。在網絡時代,許多青少年的交友以網絡為主,于是漸漸地形成了‘非人化’傾向,更多地依靠機器和網絡。“一些大學生告訴我,他們在宿舍里也不說話,大家都拉著簾子呆在自己的床上,要和同屋人交談也用QQ,這也是造成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問題以及溝通交往能力差的原因。”孫宏艷說。
以生命證清白的懵懂少年給當前心理健康教育敲響了警鐘。怎樣對青少年進行心理“補鈣”,讓他們心靈強健起來?網友“達邦”在論壇中發帖說:“青少年正處于人生中最朝氣蓬勃的年代,身體和心理都應是最健康和陽光的,但這個中學生的‘舍生取義’,充分說明了我們的學校、社會、和家長在心理教育方面出了差池:學校教育‘唯分數論’,忘記了心理健康教育;家長給提供最好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只考慮學習而忽略了挫折教育、生命教育的意義;社會大環境對人才評價也是把學歷看得過重,這些都是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
如何將青少年從偏離的“心理跑道”上拉回來?如何在培養他們優異的成績、強健的體魄的同時,也培養他們強大的心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共青團工作理論研究所所長吳慶認為,首先政府應重新確定青少年工作新定位,完善青少年保護工作,反思教育機制,調整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教育價值觀點,重新構建青少年教育新體系;其次,學校應加強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推動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可以通過學校教育機構和團組織的工作提供專業支持,全面提升青少年抗挫折能力,重新振興青少年“心”力量。
正如網友“這回不優雅了”所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未來社會是否健康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們應給予青少年更多的理解與寬容,用善意的行為來幫助他們,這是家庭、學校和全社會的責任。”
【克服青少年焦慮需心理補鈣】相關文章:
如何克服考試焦慮心理10-28
克服心理焦慮的小竅門09-28
秘書如何克服焦慮心理障礙10-09
克服青少年自負的心理問題方法08-01
克服焦慮的方法06-20
如何克服焦慮癥10-24
日本留學生需克服三大心理問題08-10
期末考試需克服七大消極心理09-03
如何克服面試緊張與焦慮01-13
怎么克服考試焦慮癥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