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是菌群失調的表現
兒童孤獨癥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亞型,以男性多見,起病于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
該癥患病率3~4/萬。但近年報道有增高的趨勢,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精神健康研究所(NIMH)的數據,美國孤獨癥患病率在1‰~2‰。國內未見孤獨癥的全國流調數據,僅部分地區作了相關報道,如2010年報道,廣東孤獨癥患病率為0.67%,深圳地區高達1.32%。
以往人們只將孤獨癥看作一種遺傳病或腦部疾病。研究發現該疾病可能與遺傳、圍產期因素、免疫系統異常、神經內分泌和神經遞質有關系,但兒童孤獨癥真實病因并不清楚。有研究顯示,許多孤獨癥患者同時患有腸胃病,例如腹絞痛和便秘。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此基礎上,為孤獨癥等神經發育疾病提出了全新的治療策略。該研究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雜志《細胞》上。
為了分析腸道-微生物-大腦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員構建了孤獨癥小鼠模型。Patterson及其同事用一種病毒類似物,觸發懷孕母鼠的免疫應答,使其后代表現出孤獨癥行為特征以及典型的小腦普肯野細胞缺陷。研究顯示,這些母鼠的后代除了表現出孤獨癥癥狀,也同時患有炎癥性結腸病等胃腸道疾病。研究人員指出,這些小鼠的腸道屏障發生了問題,使暢內代謝產物通過腸道壁直接進入血液循環。一些孤獨癥患者體內也曾存在類似現象。
脆弱類桿菌 Bacteroides fragilis 可被用來作為益生菌,過去曾用于治療多發性硬化和結腸炎動物模型的治療研究,并獲得有效結果。過去研究該細菌最多的領域是關于該細菌的引起腹瀉的問題。脆弱類桿菌為革蘭陰性短桿菌有莢膜,無芽胞,部分有菌毛,專性厭氧。近年來發現產腸毒素脆弱類桿菌(Enterotoxigenic Bacteroides fragilis,ETBF)能夠引起家畜、兒童和成人腹瀉,資料表明腹瀉患者ETBF分離率達9.2%-26.8%,從而引起了研究人員的重視,并對其致病物質—脆弱類桿菌毒素(Bacteroides fragilis toxin,BFT)和生物學特性,編碼基因、致病機理、及檢驗方法等進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人員用口服脆弱類桿菌方法治療這些患有孤獨癥小鼠,結果不僅使小鼠腸道屏障恢復正常,而且改變了小鼠孤獨癥行為。這些小鼠更愿意與其他小鼠交流,焦慮和重復性的行為減少。在孤獨癥小鼠體內,受微生物調節的代謝產物,可以輕松進入血液循環,影響小鼠的行為,益生菌療法能夠對這些代謝產物起作用。
這一結果說明腸胃問題的確能夠引發一些孤獨癥癥狀,利用脆弱類桿菌等重新建立正常菌群,或許可以作為治療孤獨癥手段。研究人員計劃在一兩年內,在孤獨癥患者使用益生菌療法進行臨床試驗。益生菌療法可在孩子出生后進行治療,以改善他們特定的行為異常。當然孤獨癥是一種復雜的疾病,不同患者的'情況并不完全一樣,盡管用脆弱類桿菌能夠改善動物的一些孤獨癥癥狀,但這種療法不一定對人或者每個患者都有用。
系列結果
1. 利用小鼠媽媽免疫激活制備兒童小鼠孤獨癥模型
2. 確定孤獨癥模型存在腸道菌群異常
3. 口服細菌糾正孤獨癥模型動物腸屏障異常
4. B. fragilis 治療可以恢復特定細菌類型
5. B. fragilis 治療可以改善動物行為學異常
6. 口服細菌可糾正孤獨癥模型血清代謝物異常
7. 血清代謝可以誘導動物行為異常
大量研究發現,和菌群異常有關的疾病包括消化系統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包括代謝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采用細菌療法已經成為許多臨床和健康領域的重要方向,許多患者因此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這一研究除細菌組學研究外,并沒有使用非常強大的研究工具,也沒有非常精細的分子機制研究。只是建立一種動物模型(別人已經建立),針對這種模型過去從沒有人考慮過的菌群異常問題,分析大腸細菌類型、確定動物行為異常,利用現成的口服細菌方法,確定該方法對該模型中屏障問題、代謝物質異常問題、以及行為學問題具有治療效應。因為代謝物和行為學的關系不明確,本研究補充了這個研究內容。把所有的邏輯關系全面包括,文章發表在《細胞》雜志上,不僅是加洲理工大學的名氣,研究的全面細致是獲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我們的許多研究所以難以上檔次,并不是因為研究手段缺陷,關鍵是沒有把一個新的現象或思路做到精細。
【孤獨癥是菌群失調的表現】相關文章:
關于孤獨癥的表現08-15
兒童孤獨癥的表現08-15
兒童孤獨癥的早期表現08-24
孤獨癥的表現和預防方法08-25
寶寶孤獨癥的表現癥狀是什么08-23
兒童孤獨癥的表現主要有哪些08-24
典型的孤獨癥一定有三個方面的表現08-26
手繪的風格是怎樣表現的10-05
手繪是如何表現金屬的09-11
6歲前是孩子孤獨癥治療的黃金期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