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顱醫治精神病
過去精神病的醫治是選擇開顱手術,但也因此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后遺癥。開顱醫治精神病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現代心理治療之前,在百優解之前,在深部腦刺激之前,在一切你所熟悉的精神病療法之前,精神醫學界曾是顱鉆、熱水浴、拔牙療法橫行的天下,甚至認為精神病是一種魔鬼上身,以驅魔的方式進行治療。雖然到今天為止,精神醫學仍在襁褓之中,但歷史上這些奇葩療法真的稱得上蔚為奇觀。其中少數有一定的科學價值,甚至可算真正的科學突破,但大多數——可謂災難。 下面我們就看看這些奇葩療法,和它們背后令人唏噓的歷史故事。
癔病 (聞臭療法、結婚療法及其他)
癔病發作
希波克拉底“西方醫學之父”的頭銜當之無愧,但他的某些針對婦女精神疾病的理論卻開啟了數世紀之久的醫學界“厭女癥”情結 (注: 厭女癥misogyny是廣泛存在于藝術、現實和種種意識形態之中的病癥,表現為對女性化以及一切與女性相關事物的厭惡) 。
古希臘醫師將女性精神病癥狀歸結為“歇斯底里癥” (即癔病) ,認為這是一種因為子宮在身體內到處游走引起的疾病 (子宮招誰惹誰了,說得好像一種淘氣的生物)。因此而誕生了一種“聞臭療法”,讓患歇斯底里癥的女性聞惡臭的東西,認為臭味兒就能擊退在身體上部游走的子宮。這倒和中國延續至今的跳大神“驅邪”有異曲同工之妙。柏拉圖還提出了一種“婚姻療法”,認為讓患癔病的婦女結婚懷孕,就能使子宮回到正確的位置上,乖乖地不再到處亂竄,癔病也就好了。
到了基督教時代,對歇斯底里癥狀的解釋變成了: 惡魔附身。著名法國神經學家讓·馬丁·沙可 (Jean-Martin Charcot) 認為,癔病是大腦皮質功能受損的結果,但他的學生,另一個著名神經學家約瑟夫·巴賓斯基卻不這么認為。學過醫的小伙伴們都知道巴賓斯基征,就是拿個小金屬棒撓腳丫的查體必做項目,對了,就是他。巴賓斯基認為癔病是純心理性疾病。
直到20世紀,癔病已被歸類為分離性障礙,即易感個體在心理應激狀態下表現出分離性癥狀或各種軀體癥狀,終于從妖魔化中掙脫出來。
環鉆術 (開天窗)
可怕的環鉆術
環鉆術是已知最古老的神經外科手術。顧名思義就是在頭蓋骨上鉆一個孔,然后移除一塊頭骨,使顱內組織 (也就是腦) 暴露?脊抛C據顯示環鉆術早在中石器時代就已遍布于世界各地,當時所用的器械為粗糙的石制工具。
由于年代久遠,我們老祖宗此舉的確切動機已不可考,但很有可能起源于某種神秘的儀式。關于環鉆術最早的醫學應用記載,則出現于公元前5世紀希波克拉底的著作 《頭顱創傷》 中,它被描述為一種軍事戰爭中顱腦損傷的治療方法。而推廣至用于精神疾病及癲癇的治療 (其實當時都被稱為“癲狂”) ,則是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當時人們認為,移走頭蓋骨后留下的孔徑有利于“惡魔出逃”。環鉆術時至今日仍被討論,少數堅定的追隨者賦予了其“新時代意義”,如有益于意識“發散”及獲取“神諭”。
道德療法 (榜單中為數不多的正能量)
皮內爾和他的道德療法
精神治療的漫長發展歷史中,有一些舉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法國醫生菲利普•皮內爾就是其中一個。因為他的創舉,精神病患者得以從暗無天日的監獄般的精神病院走出,掙脫枷鎖重見陽光。
1792年,皮內爾被任命為巴黎比賽特瘋人院的院長,雖然經過后來各種版本的演繹,故事早已介于事實與傳說之間,但普遍觀點認為,正是皮內爾在比賽特醫院首次創建了“道德療法”。道德療法究竟“道德”在何處了呢? 它沒有道貌岸然的說教,沒有假惺惺的施惠,而是切實地提出要解放精神病患者,反對當時社會 (其實從古以來都是) 對精神病患者的非人對待。
當時,即便是住進最好的精神病院,患者仍是終日手銬腳鐐伺候,還會被當做展覽品供好奇的人參觀,醫院從中收取小費。皮內爾反抗的正是這種歧視。在他的著作《論精神錯亂》 中,道德療法包括建立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信任關系,減少刺激源接觸,鼓勵患者參與日;顒印S媒裉斓脑捳f,就是人文關懷。
隨著皮內爾改革運動在法國的盛行,這一理論也逐漸受到了少數英美研究者的關注。但好景不長,此后接連不斷的戰爭、社會變革、根深蒂固的偏見再次將精神病患者打回地獄,懲罰性措施再次恢復流行。直到二百多年后的今天,道德療法才再次成為主流。
但在我國的現實環境中,精神障礙仍是一個人們談之色變的領域,污名化之重讓精神科醫師都受到牽連。想想在這樣科學明正的時代里,我國都難有一個人為精神病患者撐腰,皮內爾當年得是頂著多大的壓力和危險! 在此也替廣大的精神障礙受累群體緬懷這樣一個英勇無畏的人。
顱相學 (加劇種族隔離的療法)
顱相學
精神病學史上另一諷刺性的鬧劇便是顱相學。顱相學最初被18世紀的維也納醫生弗朗茲·約瑟夫·加爾提出,這在當時頗為先進,具有成為腦定位現代理論“種子選手”的前景,但是在實踐中顱相學卻淪為了“客廳游戲”。
顱相學認為大腦不同的區域掌管著獨特的功能,各個區域的大小、未知不同則表現出不同的人格及心理官能特征。而大腦不同區域的結構、大小等可在頭骨的形狀、比例上表現出來,因此顱相學家們通過觀察頭顱形狀就可以推斷出這個人性格上的優、缺點。
顱相學在當時的時代里已經算是向神經精神解剖學邁進了一大步,但它帶來的曖昧內涵則被當時的殖民主義及種族偏見者利用了。19世紀肯塔基醫生查爾斯·考德威爾就引用了顱相學理論,“證明”美國本土人種的卑劣性,黑人也屢屢因顱相學中槍。后來,顱相學雖被視為偽科學被永久趕出了醫學界,但它所造成的惡劣社會及歷史影響已無法挽回。
催眠術的雛形
麥斯麥和催眠術
催眠術的雛形是18世紀70年代奧地利醫生弗朗茲·安東·麥斯麥提出的“動物磁性學說”,他也因此被心理學界公認為現代催眠術之父。麥斯麥認為,任何心理精神的.疾病均是由自然中的磁場引起的,因此可以通過調整磁場恢復健康。
他施行治療的具體方法是讓患者喝下含高劑量鐵質的液體,然后在麥斯麥的引導下,在手腕腳腕等處放置磁鐵。麥斯麥還發明了一種裝滿化學物質的大木桶,在桶里豎立一根大鐵棒,鐵棒延伸出許多條鐵絲從桶蓋上伸出,末端放置于患者生病的部位。憑借著不同尋常的天賦 (而且還穿著特別另類顯眼的魔法師式紫袍呢) ,聲稱自己可以治愈癔病性失明的麥斯麥順利進入了巴黎上流社會。
然而麥斯麥的走紅引起了當時國王路易十六的懷疑,他下令成立了以本杰明·富蘭克林為首的皇家委員會調查此事,最終揭穿了麥斯麥的“騙術”,并此后禁止麥斯麥術施行。盡管這次禁制讓麥斯麥個人學乖了,但他的理論卻長久地流傳了下來,并奠定了后來現代催眠術的基礎。
麥斯麥很有人格魅力,并且堅信麥斯麥術的力量,二者結合起到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施行治療時,他富有感染力的動作、語言,給患者以強大的暗示,引導其進入催眠狀態,進而達到治愈。但麥斯麥自己都沒意識到,他才是“治愈的源頭”,是他的話、他的動作,將患者帶入了潛意識的世界。非得給這神奇的現象找個原因,麥斯麥卻錯誤地歸因于“磁力”了,也正因為這錯誤的歸因,麥斯麥術才被視為了“偽科學”——其實它打開心理治療的大門,也成為了后世催眠術的雛形
旋轉療法 (蒙圈療法)
刑具一般的旋轉療法
19世紀初,運用離心力的旋轉療法成為當時名噪一時的精神疾病療法。這一療法頗為“鬧著玩兒”,就是讓精神病患者不停、不停地旋轉,它可來源于大名鼎鼎的達爾文的親祖父Erasmus Darwin,Erasmus提出: 可勁兒轉能減輕壓力造成的“腦充血” (難道不是轉暈了進入逍遙狀態了? ) 。
祖父的理論還擁有一個熱切的腦殘粉約瑟夫·曼森·考克斯博士,他據此設計發明了一種椅子,專門用于讓患者旋轉。事實證明這種方法真的使不少患者達到了平靜狀態 (都蒙圈了,不平靜才怪) ,因此在歐洲傳播開來。德國及愛爾蘭的醫生還在考克斯的設計基礎上加以改進,神奇般地治愈了一些癔癥患者,并且改善了躁狂發作患者的睡眠狀況。
雖然這種療法近乎荒謬,但它也有獨特的價值,那就是首次描述出了重力可誘發生物效應這一現象。
外科手術療法 (切除你的一切療法)
拔個牙,比起以下療法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二十世紀初期西方科學迅速發展,但精神病學在眾多學科中的處境頗為尷尬,病因未知、治療手段未知、一切一切都是一團糟,最拿得出手的也只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了。有野心的精神病學家當然想要打破這一僵局,然而孤注一擲的心態決定了悲劇的結局,這個悲劇的主人公就是——新澤西州國家醫院院長亨利•卡頓。
卡頓認為,所有精神疾病都是由于身體感染后毒素累及大腦引起的,比如牙齒、扁桃體、脾臟、子宮等器官的慢性感染,會在侵襲大腦時表現為精神癥狀。因此卡頓采取了最斬草除根的做法——手術摘除患者發炎的器官。這簡直駭人聽聞,果敢的卡頓先生,你怎么就沒因為是精神疾病就直接把患者頭切下來呢? ! 卡頓聲稱手術療法達到了80%的治愈率——可實際上,45%患者都死了?D殘忍而荒唐的療法已一去不復返,但最新的研究確實發現了精神疾病與炎癥之間存在著某些關聯,但有病治病,用不著這么激進對吧。
“以毒攻毒”的瘧疾療法
“世紀之病”——神經梅毒有著非常獨特的神經系統表現,如夸大妄想、麻痹及癡呆。在梅毒的病原體——蒼白密螺旋體被發現之前,梅毒一度是種絕癥。一戰期間,奧地利精神病學家瓦格納·馮·尤雷克偶然發現,他工作地點附近有些避難居民,其中晚期梅毒患者在高熱發作中短暫恢復了理智,于是尤雷克靈機一閃,想到高熱可以緩解梅毒癥狀,隨后他著手進行了一系列誘導發熱的試驗。最終尤雷克發現,患者經靜脈注射感染瘧疾后的高熱可緩解神經梅毒癥狀,而隨后瘧疾可通過奎寧治療。
瘧疾療法在當時頗為有效,但隨著后來青霉素的發現、抗生素的發展退出了歷史舞臺。盡管如此,尤雷克的貢獻仍是卓越的,并因此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成為了第一個獲此殊榮的精神科醫生,要知道時至今日精神科醫生得諾獎的依舊寥寥無幾。
胰島素休克療法 (把人整暈療法)
“簡單粗暴”的胰島素休克療法
1922年胰島素被發現,無辜的胰島素肯定想不到自己會用作精神病的治療——此后10年里,德國醫生曼弗雷德·沙克開始使用胰島素治療阿片類藥物的戒斷癥狀,不久后他的目光 (魔爪? ) 又投向了精神分裂癥的治療。
在給予高劑量胰島素后,精神分裂癥患者通常會變得安靜并陷入昏迷,這不就是簡單的低血糖休克么? 可在沙克眼中,這代表著精神病癥狀消失了呢! 胰島素療法在20世紀30年代與電休克療法一同流行起來,還曾被美國最受尊敬的學術機構所采用。然而無法忽視的是隨之而來的死亡率從1%上升到了10%。所幸隨著50年代氯丙嗪的投入使用,胰島素休克療法終被淘汰。
化學誘導癲癇療法
誘導癲癇療法
1934年,匈牙利神經病理學家約瑟夫·麥杜那觀察到,精神分裂癥與癲癇患者很少出現重疊 (該觀點已被證實是錯誤的,其實癲癇患者罹患精神分裂癥的風險增高8倍,且兩病之間存在遺傳重疊) 。但在當時麥杜那堅信不疑,并提出了通過誘發癲癇來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雖然說精神分裂癥很恐怖,但癲癇難道就比較好么?這種療法的根基就有“飲鴆止渴”之嫌啊!
最初麥杜那嘗試向精神分裂癥患者注射癲癇發作者的血液,之后便轉向了化學藥劑,從開始的樟腦油,直至最終定為戊四氮 (卡地阿唑,一種麻醉劑) 。雖然這一療法聽上去有些恐怖,但因麥杜那找到了成功誘發癲癇的手段,被認為對電休克療法做出了先驅性的貢獻。
生命力療法 (性高潮療法 )
威廉·賴希,離經叛道的標桿性任務
著名 (或臭名昭著) 的精神分析學家威廉·賴希1897年出生于奧地利,1957年去世于賓斯法尼亞監獄,他的一生動蕩不安,從弗洛伊德最有前途的學生淪為精神病人聚集區的賤民。與其導師弗洛伊德的“里比多”理論相似,賴希認為人類的性沖動是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不同之處在于: 弗洛伊德主張抑制,而賴希主張釋放。
和有魔法師氣質的催眠師麥斯麥相似,賴斯也認為生命受到外部的、超自然生命力的影響,性能量充斥于宇宙各處。賴斯認為他可以駕馭這種力量,并發明了一種金屬外殼、內襯羊毛的木箱,命名曰: 生命力蓄能器,并聲稱只要在里面呆足夠長時間,患者的壓抑和痛苦就會消失。
“神奇”的生命力蓄能器
由于賴希來頭甚大,甚至說服了愛因斯坦花了兩周時間來研究這個箱子 (雖然愛因斯坦實在是找不出它的任何用途) 。FDA最終對賴希的生命力蓄能器采取了禁制令,賴希最終也被關進監獄直至去世。
如果不是60年代水瓶時代運動 (即新時代運動) 的盛行,賴希可能就這么被歷史淡忘了。西方新時代運動中,許多藝術領域人士 (包括作家亨利·米勒、諾曼·梅勒、威廉·S·巴羅斯,他們的風格,你懂的) 均深受賴希理論影響,與此同時西方發生了性革命。2006年的投票中,生命力療法位列“前世輪回療法”和“水晶愈合療法”之后,成為最聲名狼藉的心理治療第三名。
結語
回首精神醫療史,其實我們仍處在歷史中
試驗性治療在醫學發展中無可避免,最偉大的成就最開始也可能只是偶然的結果。若非最近幾十年里的技術突破,精神學領域對我們來說仍是一團迷霧 。列舉這些看似荒誕的療法,并不能讓我們生出些許優越感,反而不禁讓人深思: 是否今天看來的“最先進”的技術,明天回看也只是個悲劇?
【開顱醫治精神病】相關文章:
關于中醫治療抑郁癥10-23
中醫治療抑郁癥案例分析10-26
中醫治療精神分裂的內容09-03
精神病的經典心理測試07-31
如何護理癡呆精神病人08-01
牙周炎如何治療-牙周炎的中醫治療11-13
中醫治療白癜風的原理及其護理方法07-07
小兒哮喘緩解期的中醫治療分析11-02
精神病妄想癥狀有哪些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