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圣母型人格特質

        時間:2023-03-30 13:14:38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圣母型人格特質

          圣母型人格的人總是把別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特別期待別人的認可。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圣母型人格特質,希望能帶給大家幫助。

          還記得有位朋友小敏跟我抱怨,她的一個同學雅悅離婚了,情緒非常低落,甚至有點抑郁。小敏很為她的同學擔心,想盡辦法去幫助她。小敏經常下班后去雅悅家去開導她,很熱情地告訴她需要幫忙盡管出聲。

          可是雅悅雖然很感激小敏,但卻實在不怎么想見她,很多時候雅悅就想自己一個人呆著,但小敏的頻繁登門讓她感覺很不舒服,自己的有些東西并不想過多與小敏分享,而且她也覺得對她幫助不大,但是她又不忍拒絕別人的好意。有時小敏問她感覺怎樣,她還得強裝笑臉敷衍一下,好多了,別擔心。她真的很想自己獨自去舔傷口,很想告訴小敏“我想靜靜”,但這句話怎么也說不出口。

          雅悅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她總是把別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特別期待別人的認可。在婚姻中她也是對丈夫溫柔體貼,對公婆照顧,全付身心都撲在了這個家里。她有時候對丈夫的晚歸也有怨言,但大多也是隱忍,她覺得男人在外應酬經常不回家也很正常。

          終于有一天丈夫告訴她,他要離開這個家。他說,你是很好,我覺的很對不起你,但我跟你在一起太壓抑了,因為你總是正確的,你什么都做得很完美,但好像跟我沒關系。

          我們看到這樣的好人,為什么丈夫居然會要選擇離婚呢?我們在婚姻中的付出,為什么得不到期望的幸福呢?

          英國心理咨詢師雅基﹒馬森在她的新書《可愛的詛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冊》中為我們闡述了這類人的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去做改變,如何可以去愛自己。

          圣母型人格有什么特質呢?請先來對號入座。

          *一如既往地把別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

          *始終把友善待人作為唯一的行為準則,并因此受盡委屈。

          *認為要讓別人喜歡自己、愛自己并接受自己,就必須按照別人認可的方式為人處事。

          *面對強勢的人(父母、老師、上司),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和需求。

          *過度夸大拒絕別人的后果。

          看看雅悅占了很多條:她總是把家人的需求擺在第一位,沒有了自我。她那么小心翼翼地苦心經營著這個家,不敢對別人表露出絲毫的不滿,心中的委屈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因為她并不開心,所以天天掛個苦瓜臉也就不難理解了。她總是竭力把大家照顧的盡善盡美,讓公婆覺得她孝順,讓丈夫認為她賢惠,讓孩子覺得媽媽很溫柔。她害怕拒絕別人,因為拒絕可能意味著破壞了關系,甚至失去了關系,那對于她來說是致命的。

          這樣的做的結果是,潛意識里我是全世界最正確的,我的完美對應的是你們的不完美,你們都欠我的,而我的期待就是你們的認可與贊美,如果期待落空,雅悅會覺得是自己做得還不夠好,她會更加加倍的去對對方好,而這種好讓人窒息,讓人有一種吞噬淹沒的感覺,那個被無形控制的人,對你的好似乎永遠無法給予等同的回報,就只好逃離了。

          雅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圣母型人格特質呢?

          美國客體關系理論的先驅溫尼科特曾經說過,年幼時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直接影響著我們對自己的認識。父母給予的愛是“無條件的”,也就是無論你做了什么,你取得了什么成績,我們都是愛你的。而“有條件的愛”卻是,當孩子考了好成績時,父母欣喜并給予孩子獎勵,而孩子犯錯時,就把孩子批的一無是處,那一刻孩子就覺得自己就是個垃圾。

          在與父母的互動中,孩子學會了如何去迎合與討好父母。他們會去揣摩父母的喜好,知道父母期待的是什么,就會朝著父母的期待去努力。而自己其實想要的、喜歡的或許并不是父母喜歡的,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爸爸媽媽高興,那就是我最大的滿足。

          當我們習得了這樣的模式,我們在成人后就會照搬這樣的人際模式:自己的需求不重要,滿足別人的需要才是最關鍵的。但在人際中,我們總會發現,那些失去自我的人并不能給她帶來自尊,沒有尊重也就很難建立平等的關系,被討好的人不會珍惜你的付出,久而久之會成為理所應當,而付出或者討好者也并不能從關系中獲得滋養,反而越付出越匱乏。

          父母過度的挑剔,過多的指責,會讓孩子形成一個嚴苛的內在父母。即使已經成年,父母不在身邊,但這個聲音一直都伴隨左右。當孩子獲得的認可不夠時,他們就會上癮般地想要得到它,想盡辦法通過各種途徑尋找它。

          我們每個人對自我的評價來自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外部評價一個是內部評價。在早年的教養中得到父母贊賞比較多的孩子,自我的認知程度比較高,具有較高的自尊與自信,他們就會給自己較高的內在評價。當外部給予不切實際的貶低的評價時,他們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當然對于自大又是另外一種情形了。如果自我的內在評價跟自己的實際水平相去甚遠,而忽略外部的客觀評價,那也就是盲目的自我膨脹了。

          早年在批評指責中長大的孩子,會對于自己有著較低的內部評價,即使他們很努力,很優秀,甚至獲得了很多獎勵,他們仍然覺得自己不行,不敢挑戰。別人的評價高的自動會忽略,別人的評價低的自動照單全收,這樣就把對自我的評價全然的交給了別人,那么我們的行為導向就是去獲得別人的愛和重視,而不是憑借我這個人本身去跟他人建立關系了。

          雅悅怎樣找到自己,勇敢的做自己呢?

          雅基﹒馬森在《可愛的詛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冊》的書中提出了幾個權力:

          你有權表達自己的感受、意見及價值觀。

          你有權做自己。

          你有權說“不”。

          你有權犯錯誤。

          你有權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你有權不依賴別人的認可。

          ……

          當你能夠行使你的上述權力,你就開始在愛自己了。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別人的認可、欣賞、尊重是吸引來的,而不是乞討來的。如何才能做到去克服恐懼來行使自己的權力呢?

          第一, 你配得上這世間所有的美好。

          有個失戀的女孩在感情中受到了創傷,她一直都認為是自己做的不夠好,自己不夠完美,潛意識里她覺得她是不配得到這么美好的愛情的。

          其實造物主在造人的時候,把我們每個人都打造成一個獨特的個體,正是與他人的不同,才讓我們各放異彩,世界也因為多樣而變得精彩。在這如萬花筒般的世界里,也有獨特的你的一份力量。

          我們需要去嘗試一種自我肯定,去幫助自己看到這個如金子般的與眾不同,去尋找能夠建立積極的自我感覺的活動,并在這些活動的體驗中獲得愉悅與自信的感覺。

          第二, 自我肯定不斷強化我的美好。

          自我肯定有很多的套路,方法并不復雜,但對于你長期的習慣性思維模式的挑戰卻是非常艱難。但如果堅持持續地使用這樣的方法,形成新的習慣,你會發現你真的可以是一個讓自己欣賞、讓自己喜愛的人了

          《可愛的詛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冊》中提到了一個“一日三好”日記,這一理論來自于馬丁﹒塞利格曼發起的“積極心理學”運動。它讓人們將關注點放在關注自己的優勢及樂觀性格上,而不是弱點和缺陷上。

          當我們的頭腦中一出現負面的批評的聲音時,我們就應有敏銳的覺察。當這個批評的聲音出來時,我用積極的正面的思維去替代它,并用日記的形式寫下來。你可能一天會有幾十次的批評的聲音出現在腦海,但你只需要先記錄三個積極的肯定的句子,不要貪多,只需要三條。

        【圣母型人格特質】相關文章:

        夫妻人格特質與其婚姻質量的相關研究03-22

        淺探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05-29

        履歷型與圖譜型的個人簡歷格式11-22

        簡歷格式:時序型與功能型格式11-07

        履歷型與圖譜型的個人簡歷格式02-27

        緊張型面試11-28

        勵志型座右銘12-09

        勵志型句子02-25

        時序型簡歷11-06

        足球442陣型與足球433陣型的區別06-18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