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冷漠關系中做一個“成年人”
在你的家庭中,你感受到與父母家人間的冷漠關系嗎?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在冷漠關系中做一個“成年人”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在討論不被愛的創傷前,先談談依戀關系
在討論“缺愛”這個問題時,我們需要回到理論的土壤上,談一談依戀問題。
依戀理論認為,在嬰兒期和兒童期,母親是一面鏡子。如果母親是有愛且善解人意的,嬰兒就有安全的依戀:她會了解到自己是被愛的,同時也是可愛的。那種覺得自己很可愛的感覺——值得被喜歡和注意,值得被看見和被聽到——變成她建構自己最初自我感的基石,并為自我感的成長提供能量。
相反,如果母親是缺乏愛心的——在情感上是疏遠、抑制、不一致、甚或是苛刻或殘忍無情的——那么女兒了解的世界和自我也會有所不同。當然,背后的問題是,嬰兒在撫養和生存上有多依賴自己的母親,以及她的世界受限制的本質。
不安全的依戀最終要么帶來的是“矛盾”:孩子不知道會出現的是好媽媽還是壞媽媽;要么是“回避”:女兒想要母親的愛,但害怕向母親尋求愛所帶來的結果。矛盾型依戀教會兒童的是:關系的世界是不可信的;回避型依戀則造成了兒童兩種需要之間的沖突:對母愛的需要、以及保護自己免受母親在情感或生理上的虐待的需要。
關鍵的問題是,女兒對母愛的需要是一個最主要的動力,這種需要不會因為母愛的缺失而減弱。相反地,這種需要會伴隨著一種可怕且有破壞性的認知,即:那個本應無條件愛你的人并沒有這樣去愛你。為了愈合并對抗這種情況,女兒們所做出了各種掙扎。
這種掙扎會影響自我的很多部分——特別是那些與關系有關的部分。
因為沒有感受到被愛,你可能會遭遇這6種創傷
1. 缺乏自信與信任
一個感受不到被愛的女兒,她不知道自己是可愛或是值得被注意的,她可能在長大的過程中會一直覺得自己被忽視,或者被指責。她頭腦里的這些聲音是她母親的聲音,這些聲音一直在告訴她,她不聰明,不漂亮,不友好,不可愛,沒有價值。除非進行一些干預和修復,不然這些內化的母親的聲音會繼續侵蝕她的成就和才能。
還有女性透露,“我總在疑惑,為什么有人想要成為我的朋友?我總是無法控制自己去想。”她認為,關系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不可靠的。研究表明,這類有著矛盾型依戀的女性常常在不斷地確認某種信任是否有保障的。
2. 設立界限有困難
很多女兒卡在“我需要母親關注我”以及不被母親關注的現實之間。她們說,自己在成人關系中變成了“討好者”。她們不能設立界限,而這些界限本應是能幫助她們維持健康、同時在情感上又可以長期維持的關系的。
很多不被愛的女兒都報告說自己在維持親密的女性友誼上有問題,而這個問題又因為其他議題而被復雜化:如信任的議題(我怎么才知道她真的是我的朋友?)、不能說“不”(不知道怎么的,我最后總是變成受氣包,做得太多)、或者想要一段非常親密的關系,但這種緊密程度卻讓關系中的另一方離自己更遠。在關系中,她們從來不會是“剛剛好”,要不就是太“熱”,要么就是太“冷”。
3. 準確認知自我的困難
一名女性分享了她在心理咨詢中的收獲:“當我還是個小孩時,我母親是這樣扯我后腿的:她關注我的錯誤,從不關注我的成就。大學畢業之后,我有過好幾份工作,但我每一份工作的老板都抱怨說:在逼自己去試著成長這一點上,我一直不夠努力。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我正在限制自己,我用母親看我眼光來看待自己。”
這些針對自己的扭曲看法可能會延伸到每一個領域,包括我們的外貌。其他的女性還報告說,當她們在某件事情上取得成功時會覺得驚訝;在嘗試新事物的時候又會很遲疑,以此來減小失敗的可能。這不僅僅是低自尊的問題,而是一些更為底層的問題。
4. 將回避作為默認的姿態
有的時候,缺乏自信或覺得害怕都會將不被愛的女兒置于一個防御的位置。這樣,她就是在通過防御的方式來避免自己被“某個壞的聯結”所傷害,而不是通過主動去尋找一個穩定的、有愛心的對象來使自己避免傷害。
表面上,這些女性表現得好像她們是希望自己處于一段關系中。但在更深層面,一個更不被她們意識到的層面是:回避關系才是她們的驅動力。不幸的是,正是因為回避——不論是因為害怕,不信任或其他什么原因——讓不被愛的女兒們無法得到那種她總想要的、有愛的、支持性的關系。
5. 過度敏感
一個不被愛的女兒可能對被忽視很敏感,不論那種忽視是真實發生的還是想象出來的。一個隨意的評論可能承載著她童年經歷之重,但她甚至可能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過去都在關注自己的反應,或更確切的說,過度反應,”一個女性說道,她現在已經40多歲了。“有時,我會將玩笑誤解為其他東西,結果我就擔心得要死,直到我意識到那個人的玩笑并沒有什么其他的意思。”
有一個不善解人意的母親往往意味著,不被愛的女兒經常有情緒管理上的問題;她們傾向于過度思考以及反芻。
6. 在關系中復制與母親的聯結
可嘆的是,我們傾向于被我們所知曉的東西牽著鼻子走——那些最終讓我們不開心的情景卻是“舒服的”,因為它們對我們而言是很熟悉地。安全依戀的個體傾向于走出去,到世界里去尋找與自己有相似依戀歷史的人。而不幸的是,矛盾和回避型依戀的個體也是這樣。有時這會造成無意識的重復她與母親的關系。
“可以肯定的是,我跟我的“母親”結婚了,”一名女性說,“我的丈夫表面上跟我的母親完全不同,但結果,他對待我的方式跟我母親對待我的方式是一樣的,同樣的搖擺不定,我不知道他跟我在一起到底會怎么樣。他像我母親一樣,一會兒對我冷淡,一會兒對我細心,要么是極其挑剔,要么就是模棱兩可的支持。”最終,這名女性跟她的丈夫和母親都“離婚”了。
如何修復這種創傷?記住這9種方法
1. 獲取自信,并“看見”你自己本來的樣子
很多不被愛的女兒都提到了缺乏自信,這是內化的母親的聲音: 這個聲音告訴你,你沒有價值,你不可愛;矛盾的是,這種缺乏自信可能與你的成就共存,包括成為一個好媽媽好妻子,獲得學業或商業上的成功等等。正如一名60多歲的成功女性所說:“那個批評的聲音總在那里,并奪走我成功的喜悅。甚至是在剛剛成功之后,它也會讓我懷疑自己。”
2. 書寫你的故事
你可以通過寫作來成為自己故事的敘述者。研究表明,寫自己的故事有很多的益處:當你寫作的時候,講故事的行為能讓你“以一個連貫的方式去組織和記憶事件,與此同時也能整合想法和感受。從本質上說,這讓個體對自己的生活有一種可預測感和掌控感。當一段經歷有了結構和意義,隨后,經歷所帶來的情感效應也會更可控。”
3. 利用積極的記憶
治療師建議,“想想那些愛你的人——祖母、叔叔、兄弟姐妹或親近的朋友”——想想他們喜歡你什么。如果你發現內在的批評聲正在阻止你這么做——告訴你自己,它們在騙你,你也在騙你自己——請問問自己,為什么那些愛你的人會喜歡你?”在指責自己的時候調整你的想法,想想那些愛你、欣賞你的人可以幫助你穩住自己。
4. 設立界限,并重新設定 “敏感度”
界限問題在建立關系時遇到困難的一個關鍵因素。一些女兒缺乏界限,而另一些女兒的界限又太過穩固(比如我不信任任何人)。而健康的界限給你足夠的空間去表達你的需要和情感,也給你足夠的空間去做你自己。
5. 做調查
通過有意識的調查那些讓你覺得不舒服或不開心的關系,你可以主動的去管理你在界限上的困難。問問你自己為什么還處在這段關系中:你是缺乏離開的勇氣嗎?這是你與母親關系的“遺留”嗎?你不能夠維護自己嗎?一位女兒告訴我,她的問題是對他人需要的過度回應,卻從不求回報。她將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寫成文字:“我寫下我對自己生活的期待。我列了一個清單,記錄我“感激”什么,感激誰。我開始注意自己對任何有需要的人都有給予的傾向,同時也問自己為什么想這樣做。”
6. 學會按下暫停鍵
記住三個字:停、看、聽。我們需要聚焦,并有意識的關注一些情景。不讓自己總是變得防御或過度反應,而是學會后退,思考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思考自己為什么會有這些感:我的某種反應是對當下某事的立即反應,還是它勾起了我過去的一些事情?我真的看清當下的情況了嗎?給自己足夠的空間去檢視你感受的由來及其本質吧。
7. 換個視角:問“為什么?”
想一想:當你回憶起一個情緒事件,你是將自己浸泡到里面,去重新體驗當時你體驗到的情緒;還是從一個較遠的視角去看它,就像它發生在別人身上一樣?在問自己“發生了什么”的同時,試著問自己“為什么會發生”?采用一個較遠的視角,再加上問“為什么”,你將關注點放在他人及自己的動機上,可以幫助被試加工消極情緒,同時繞開反芻的怪圈。
8. 管理好你的界限
兒童不具有與母親設立界限的能力或權力,但成年的女兒必須與母親之間建立界限。設立界限的程度在于:你仍然需要同母親保持聯系,但是你要給予這個聯系設定界限。這背后的原因多種多樣:怕被認為是不孝順;想與兄妹或父親保持聯系;認為給自己的孩子一個祖母是一件重要的事。
總之,你要盡可能的清楚你需要的界限在哪里(你允許在你們之間發生哪些事情,哪些事情是你的底線),列一個你不可接受的行為清單也是有用的。
9. 放棄“一廂情愿”
建立新界限是困難的,尤其是當你的母親不覺得需要建立新的規則,或者不配合時。你需要徹底的清楚你建立界限的原因,以及你的期待。要實際,放棄“一廂情愿”,因為你可能會受傷。問問你自己,建立界限是否重要到允許你自己被傷害。
延伸閱讀:
如何避免家庭冷漠關系
冷漠
冷漠這件事情,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發現在我們身邊無論是從新聞還是報紙或我們感受到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變得越來越遠,親戚關系變得越來越不那么容易,很多人都會提到親戚關系的問題,這跟原生家庭關系有關,跟我們現在的這個社會發展速度有關,也跟所有信息宇宙能量的這個部分都有一定關系,當然這個冷漠不僅僅來自于我們現實當中所看到的,我們經常覺得我們缺乏關照或被關照的那種感受,其實更大一部分來自于我們從原生家庭學到的人際關系的處理方式。
舉例:
1. 第一種例如:小的時候,想想我們在家庭生活當中的生活環境,如果你是獨生子女,然后你的父母比較忙,每天自己忙自己的事情,當你回了家之后大部分的事情自己完成,可能你在表達什么內容的時候無法得到及時的回應或你的成績很優秀,或你是如何做到優秀,然后你優秀的結果是想得到很好的回應和認同感,如果這些你都沒有得到的時候,你會發現,從哪個時候,沒開始學會了如何與他人回應,因為你收到的回應方式是沒有回應。
2. 第二種例如:你看到父母每天回來再溝通的時候,你說一個人只是嘮叨,另一個人不理或兩個人爭吵的很厲害,或完全不講話,我們會從父母那里學會與人回應的方式,如果他們是冷漠的,我就學會了夫妻之間是不用講話的,是用時間去解決問題,使用空間解決問題,是不用語言,不需要親密的接觸,不需要用任何的方式,所以可能我們從父母那里學會了原來人際關系的處理是可用的我來對待。
3.第三種,夫妻關系當中,兩個人都出現了背叛,例如:孩子發現父親在家外面有家或母親有自己的朋友,如果被孩子發現,這個孩子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而且原來我父母的關系或親戚關系的處理方式是自己處理自己的,并不是在感情上建立連接,那這個孩子在未來的生活當中也有可能出現對于情感冷漠,對周圍的無視,對男女關系的概念模糊等。
以上三種都是非?赡茉斐蛇@個人未來在成長路上我的態度是冷漠的,是沒有感受的,是沒有反饋的。當這個孩子成為成人以后,你會發現,他有什么樣的情況呢?他就會出現人際關系的障礙,因為不是他愿意與人有距離,愿意高冷或是愿意不跟人產生連接,因為從小他從家里或他有任何情況的時候,家長給他的反饋就是沒有回應的,也許從父母關系那里學會溝通是可以無聲的,也許從家庭的模式當中他學會了這樣的方式,在他未來成人以后就出現人際關系的障礙。
回應
其實我們發現很多人不太在意這個回應,這個回應是至關重要的,你會發現,無論是你自己還是你的孩子都期待自己在跟別人有表達交流,或表現的時候有一個反饋,這個反饋就是【回應】,你會發現你的關系就變得融洽了,你會發現你跟這個人就發生關系了,特別在這個微信里面,很多信息只會說道,當一個人不會去麻煩別人,當一個人跟你不產生任何的這個需求與被需求關系的時候,其實我們跟這個人是無法建立連接的。當我們跟這個人建立了連接,無論這個連接是在怎樣的,我們才能產關系,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透過我們跟別人之間的關系來認知自己的。
人自信的三大層面:
1——你對身體認知,我對身體的自信,無論我個子高低,我胖或我瘦,我不管長得怎么樣都來自于我對我自己清晰的認知,雖然我怎么怎么樣,但是我很愛自己,我就得我獨一無二,我覺得我很好。
2——對自己思維的認知,我的特長是怎樣的,我怎樣思考問題,我在哪方面與眾不同。
3——社會地位榮譽的認知。
當孩子感受到這個【回應】,要么沒有,要么來自虛無或很虛假的部分,或是讓他感受不真實的部分,那這個孩子,都無法與別人建立真實的關系,他會從你那里學到說:你跟我的回應是虛假的,你是為了刻意夸獎我而夸獎,你是為了讓別人聽到或為了讓我聽到我很好而說我很好,他就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未來他需要面對的人際關系。所以說到【冷漠】,我們第一解決辦法就是如何去回應孩子,如何去回應身邊的人,如果我們懂得回應的能力,我們就會發現冷漠這種事情就跟我們沒有太大關系。
身體接觸
我們在語言上的回應可以解決孩子在未來與人交往的障礙和冷漠關系就是身體接觸,如果你的孩子還能允許你每天可以牽著他的手,每天還可以允許你可以去抱她,就請不要吝嗇你跟他之間的身體活動,每天送她上學,每天接她回家,給他一個擁抱,如果先生比孩子回家早,或先生回來了可在孩子面前更要與先生發生身體接觸擁抱,都會增強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他會知道,原來人與人之間除了語言活動還有肢體活動,這個身體的互動是我們身體的本能,也是每一個人的需要。每一個孩子在出生以后他的原始需要就是身體需要的本能,他會知道,你怎樣抱她的方式,你手之間跟他產生的溫度的互動,都能讓他產生安全感和他對這個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為什么我們一再強調這個孩子的撫觸不要在12歲之前給斷掉,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不斷的去認知他的身體是被關照的,被愛的,因為,現在太多太多的人出現的狀況是什么呢?就是他并不認知自己的身體,并不在意自己的身體,也不知道如何去愛自己的身體。
現在身邊的很多人對身體是冷漠的,這個原因就來自于從小這個身體被照顧,被認知的部分可能把他忽略了,因為現在很多很多人都在用腦子思考。
學會表達自己
無論是家庭關系中的夫妻關系,還是跟著孩子的親子相處,都要讓彼此感受到我們會真實的表達自己,我們會表達自己什么呢?媽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媽媽的特長在哪里,媽媽會什么不會什么?爸爸是個什么樣的人,爸爸優秀的部分在哪里,他會什么不會什么,作為每一個家庭成員會表達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整個家庭也不一樣了。當媽媽會表達自己是誰,優缺點特長的時候,爸爸會很自然的表達,那最棒的是孩子學會了講的方式,他會學會了與自己相處的方式,他不用羞澀,冷漠或淡然來對待自己,他會用主動的方式去認知自己,對待自己,表達自己。
【在冷漠關系中做一個“成年人”】相關文章:
冷漠的說說12-10
被冷漠的說說01-31
職場中的人際關系04-23
試論同居關系中的相關問題12-11
巧用語境中的并列關系01-01
《兒子與情人》中的母子關系分析11-18
多媒體教學中若干關系11-14
職場中同事關系真相11-18
“歷史哲學”中的“歷史—哲學”關系03-19
論刑法中的因果關系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