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能遺傳的挫敗感

        時間:2020-08-23 13:04:16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能遺傳的挫敗感

          挫敗感是指個人要求得不到滿足,人際溝通受到阻滯,致使成就感、安全感蕩然無存。而其實挫敗感是會遺傳的哦!

          表觀遺傳學的研究發現,男性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方式會對他未出生的孩子造成影響。

          他們吃了什么、吃了多少,他們攝入的有毒有害物質,他們經受過的創傷,他們的貧窮或者無力,還有他們生育時的年紀,都會影響他們未出生的孩子的健康。其實,食物和毒素對人的改變作用還不是那么讓人驚訝,雖然這個作用能往下遺傳那么多代確實讓人意想不到。真正出人意料的,是表觀遺傳學還能在心理層面上發揮作用。

          為了進一步了解父親的遺傳影響,我訪問了西奈山醫療中心(Mount Sinai Medical Center)實驗室的心理治療師埃里克·內斯特勒(Eric Nestler)博士,他在雄性田鼠身上進行了一項非常使人不安的實驗,內斯特勒博士將其稱之為“社會挫敗感”實驗。

          他的研究人員把體型很小的普通雄性田鼠和體型很大、脾氣暴躁、過了繁殖期雄性小鼠關在同一個籠子里,每天讓小鼠攻擊田鼠大約5分鐘。如果用透明板將田鼠和小鼠隔開,板上便會留下施暴方(小鼠)為了攻擊弱小的一方(田鼠)而留下的爪印。內斯特勒博士說,所有這一切都讓這些普通的`雄性田鼠體驗到了“一個可怕的壓力水平”。這一過程會重復10天,每天都會換一個籠子,每個籠子里都有一只不同小鼠來折磨這些田鼠。當這一過程結束之后,大約2/3的雄性田鼠都表現出了田鼠意義上的抑郁、焦慮和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癥狀,而且這些癥狀都是永久性的,可以被測量。然后,研究人員將這些不幸的雄性田鼠跟正常的雌性交配。它們的幼崽長大后,往往會對社會壓力做出過激的反應,變得非常的焦慮和沮喪,連糖水都不喝。這些鼠二代也會盡可能地避免和同類接觸。

          內斯特勒博士并不確定這些田鼠爸爸們是如何將自己的創傷遺傳給了下一代。

          可能是通過精子,也可能是通過一些更為復雜的先天和后天作用,既涉及精子,也包括其他一些因素。為了弄清這一問題,內斯特勒博士的研究團隊不讓這些“挫敗”老鼠直接與雌鼠交配,而是把它們殺死后獲取精子,然后用人工受精的方式使雌鼠受孕。這樣生出來的后代基本正常。內斯特勒博士表示,或許是在一個不恰當的發育階段獲取了精子,也有可能是雌鼠在跟這些非正常的雄鼠交配時覺察到了什么,某種信息素或是叫聲之類,反正這使得雌鼠的身體沒有給予幼崽充分的養分和保護。雌性不會在非最優雄性的后代上投注精力,這是我們早就知道了的,這從進化的角度來說也非常合理——干嘛要把資源浪費在孬種身上呢?

          然而,說到年齡的表觀遺傳作用,誰都不會否認像化學物質的侵襲、日常生活中所經受的社會挫折,這些都會影響到精子的質量。

          女人生下來就把她這輩子全部的卵子都帶好了。而等一個男人40歲時,他的性腺細胞為產生精子已經分裂了610次。到他50來歲時,這個數字會增至840。每一次這些細胞自我復制,DNA鏈上都有可能會出現錯誤。一些研究人員現在認為,這些錯誤中有一部分反映的不是隨機的基因突變,而是基于生活經歷的表觀遺傳標記,這些標記會經由精子傳到胎兒身上,并影響胎兒的大腦發育。還有一種理論認為,衰老的性腺細胞更容易出錯,因為負責發現錯誤并進行修補的DNA片段已經在表觀遺傳的作用下失去效力了。無論如何,我們現在都知道了生育時年紀較大的男性,他們的孩子患精神分裂癥、自閉癥和雙相情感障礙的幾率更高。

          在去年發表的一項超大規模人口研究中,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 of Sweden)的研究院克里斯蒂娜·哈特曼(Christina Hultman)對超過100萬人進行了分析,并得出結論認為:在去掉母親的年紀及其他已知致病因素的影響之后,50歲以上男性生的孩子患有自閉癥的幾率是29歲男性的2.2倍。當男性生育年齡達到55歲時,孩子患自閉癥的幾率增至29歲時的4.4倍。

          那么,父親年齡老化是近年來兒童自閉癥診斷激增的主要原因嗎?

          今年8月,《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對冰島的78個家庭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后發現,父親的生育年紀越大,精子中含有的突變基因越多,這是迄今做出的最有力的發現。而這些突變之中,有一部分之前已被確認與自閉癥和精神分裂癥有關。

          紐約州精神病學研究所(New York State Psychiatric Institute)的心理生物學教授杰·金里奇(Jay Gingrich),將兩組小鼠幼崽的生理狀況進行了對比,它們的父親分別是鼠齡3月左右的雄性小鼠和鼠齡12-14月的雄性小鼠。金里奇告訴我說,兩組幼崽之間的差異,并沒有“驚天動地”——體重都差不多,在早期發育過程中也沒有什么大的區別。但當它們成年之后,差異便顯現了出來。父鼠年紀更大的那組幼崽缺乏探索的個性,它們聽到大的噪聲后所表現出的反常舉動,跟人類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在聽到類似聲響后會出現的反應非常相似。

          這個結果看來“差異很細微”,但金里奇博士將幼崽成年后的行為資料用一個鐘形曲線表示出來之后,區別就看得很清楚了——“絕大多數”高齡小鼠的后代是“完全正常的”,分布于鐘形曲線的中間部分;真正的差異出現在兩端:高齡小鼠的后代患有認知或行為障礙,成為一只“離群索居怪異鼠”的幾率足足增加了6倍。另一方面,低齡小鼠生出性能超高后代的可能性,也大約是高齡小鼠的6倍。“我本質上是個懷疑主義者,”金里奇博士說,但這些結果還是讓他深有所動。

          關于自閉癥和精神分裂癥,有一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那就是它們是如何出現在一代又一代的人身上:

          畢竟,擁有這些癥狀的人一般來講都不會在情場上得意。金里奇博士表示,我們不得不考慮父親偏高的生育年齡及其表觀遺傳效應,這可能解釋了在整體醫療環境改良下,為何精神分裂和自閉癥的發病率維持原狀,自閉癥可能還在上升。而從殘忍的“適者生存”的角度來看(因為不知道這樣的后代有什么優勢),還不清楚這些家伙在生殖中取得了多大勝利,也不清楚這些基因是如何在人群自我維持的。

        【能遺傳的挫敗感】相關文章:

        有關自卑挫敗感的心理測試09-26

        挫敗是創業必經的過程09-21

        遺傳小學周記01-14

        遺傳的智力大學英語作文07-25

        遺傳病病例整合的醫學遺傳學教學模式探討論文06-22

        以遺傳病為主線的高職醫學遺傳學課程建設策略的論文06-22

        醫學遺傳學論文09-28

        抑郁癥是否會遺傳09-10

        遺傳改造技術醫藥學論文09-02

        大學醫學遺傳學論文09-3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