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理學知識:12招教你做好優秀父母
每個家長都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父母,但事實卻并非如此,怎樣才能說自己是個優秀的父母呢?什么樣的家長是優秀家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心理學知識:12招教你做好優秀父母,一起來看看吧。
1、優秀的家長知道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
這點是很重要的,溝通不是讓我們去約束孩子,其目的是讓家長在不控制孩子思維的情況下,積極地影響孩子,讓孩子在無壓力的情況下與你友好合作。相互溝通,會使代溝自動消除,這正是走進孩子的內心,讀懂孩子這本“書”的最有效途徑。
2、能夠控制情緒,自我調節。
有些家長因為孩子的一點小問題,與孩子說著說著就不由自主地生起氣來,甚至越談越生氣,以至于把孩子以前的“過失”都說出來,當作對孩子生氣和借機指責孩子的憑據,這顯然是不妥的。為了避免使自己生氣的情緒惡化以及由此導致對孩子的傷害,優秀的家長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值得生氣的時候才生氣,不應該生氣的時候絕不生氣。
3、要傾聽孩子的心聲。
家長要鼓勵孩子用語言充分地表達出自己的感情,不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家長若不愿傾聽孩子說話,無疑是放棄了去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良好機會。如果家長長期敷衍,那么就會疏遠與孩子的關系,同時也會扼殺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
4、學會贊美和鼓勵孩子。
現在很多家長都意識到這個道理了,但還是不得要領。贊美和鼓勵要注意兩個原則:實事求是和把握分寸。不能無原則地“夸”孩子,這可能會讓孩子驕傲、自滿。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是解放孩子,而解放孩子,首先就要賞識孩子。沒有賞識就無從談教育。孩子的成長道路猶如跑道和戰場,優秀家長應該為他們多喊“加油”,多說“你能行”,高呼“沖啊”,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要堅信他第一千零一次能站起來。
5、適度批評孩子。
對于孩子的缺點、錯誤,家長必須加以批評教育,不可視而不見、聽之任之,否則孩子一錯再錯將釀成大錯,所以優秀的家長必須學會采用適度的批評。但是批評應該適度,破壞性的批評會直接摧毀孩子的自尊,使被批評的孩子造成巨大的思想負擔,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6、擁有一顆寬容的心。
要成為優秀家長必須學會寬容,有了寬容,你才會有耐心,才會有涵養,才會與同事、配偶、孩子等一切不得不交往的人保持良好的關系。由于基因遺傳,人和人天生就有差距,極少數孩子是天才或者白癡,大多數孩子都是普通人。但很多家長,都喜歡眼睛往上看,將孩子與那些人中龍鳳對照,對孩子要求過高,實為不明智之舉。
7、尊重孩子。
在生活中有些家長習慣于充當孩子的代言人,遇事喜歡自己替孩子解決,這種家長認為“知子莫若父”。其實這不是優秀家長的作為,優秀的家長知道尊重孩子,懂得善待孩子,他們即使在對孩子要說的話能夠心領神會時,也會故意裝出不明白的樣子,讓孩子自己去述說。當孩子表達正確時,家長予以表揚,表達欠缺時加以糾正。
8、優秀家長都有睿智的目光。
這里不是要求家長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而是家長必須對孩子的教育有一個科學發展的觀點。要正確分析自己的孩子究竟是什么類型的人才,具有什么樣的性格,其所處的環境和天生的素質,使其能達到怎樣的高度,而不要僅憑自己的一腔熱血,或者自己未曾完成的夢想,對孩子刀砍斧削,任意雕琢,弄成個“四不象”。家長應該在確保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礎上,有個比較長遠的科學規劃,并加以正確引導和支持鼓勵。
9、運用幽默感。
“幽默是良好的潤滑劑”,很多父母自以為和孩子是牢不可破的血緣關系,因此,不重視、不珍惜。對孩子的態度是居高臨下、生硬武斷,長此以往,導致關系僵化,感情疏遠。這樣的家長不妨多學點“幽默”,增強自己的親和力,同時也使孩子具有幽默感,與老師同學關系更加和諧,抵御挫折的能力得到增強。
10、擁有權威性。
家長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原則性問題要堅決不讓步,平時盡量少干涉孩子的生活,但一旦決定了,必須嚴格執行。讓孩子對自己做到又敬畏又熱愛是最高境界,即“又愛又怕”。做到這樣的確非常不容易。因此,家長必須盡量率先垂范,一言九鼎,不得已違心做的事情,要采取適當的方式對孩子進行解釋。適當的時候,告訴孩子社會的陽光和陰暗面同時存在的原因,及規避風險的方法。不可因孩子幼小,采取哄騙的方法誤導,一旦穿幫,威信蕩然無存,再建頗難。
11、保持身心健康。
身體不舒服往往會導致情緒的波動,會產生焦慮、煩躁或者頹廢等不良精神狀況。家長健康問題引發的不良情緒,會不自覺地轉移到孩子身上,因此,有些家長會有意無意地小題大做,打罵孩子,亂施壓力,從而造成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不健康。家長應該經常陪孩子一起鍛煉身體,并閱讀哲學類書籍。體質增強,心胸開闊,心情也就舒暢了,從而也不會將不良情緒施加給孩子。
12、關愛照顧孩子,有責任感。
沒有家長的關愛所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家長要關愛自己的孩子,經常陪伴孩子,要會照顧好自己的孩子,這會讓孩子感受到愛,而愛是有力量的,能產生很強的責任感和巨大的上進動力。為人父母,必須要強烈的責任感。夫妻雙方都不能認為教育孩子是對方的事情,與己無關。并且應該互相配合,適當分工,合作默契,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拓展:孩子教育心得
有些父母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發現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其實這很有可能是父母的責任。父母需要做好榜樣,正確引導孩子語言表達,才能獲得一枚“愛說話”的孩子。
孩子遲遲不說話?很有可能是父母的責任
在育兒煩惱上,經常聽到很多家長說自己的孩子“不太會說話”,這個“不會”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說話晚,磕磕巴巴不清楚”,另一種是“不怎么說話,教一句說一句”。
嬰兒的語言發育從一出生就開始了,從最早的“哇哇”大哭,到“咿呀”發聲,直到三歲左右,才能大致掌握所有主體語法,而且這個年齡孩子的語言表達一般都能比較清晰明確,和別人溝通交談基本沒有障礙。
那為什么在這個階段當中,有的孩子說話早,有的孩子比較晚,有的孩子會說卻惜字如金呢?或者除了跟家人以外的人都無法交流呢?其實,孩子說話早晚,說得好不好,除了基因決定了孩子的個體差異之外,家長的語言和行為習慣對孩子的語言發育是影響很大的。
1、拒絕半截子“疊字”
知名的育兒專家張思萊醫師和崔玉濤醫生都宣講過,我們應該正常的和孩子對話,所謂“正!保褪俏覀兤綍r和別人是怎么表達的,對于孩子也是一樣的。
很多家長在對嬰幼兒說話的時候,都喜歡嗲聲嗲氣的對孩子說“疊字”,例如“吃飯飯”、“睡覺覺”、“聽話話”、“回家家”。究其原因,這是寶寶剛學會單詞的時候發出來的,大人覺得可愛而模仿起來,希望能拉近孩子的距離和博得孩子好感而演變的,這樣做反而成了孩子錯誤的示范。
于是,在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接受的一直是這樣“半截子”的說話方式,等到孩子一兩歲了開始具有社交意識的時候,發現除了父母大家都不這樣說話,造成的結果就是:別人說的和我不一樣,內容變得不懂,然后不太敢開口,再讓孩子重新學一遍大人的語言,時間上就讓孩子開口更晚了。
所以,從一開始就用正常的說話方式去和嬰幼兒交流,對于孩子來說,“飯”和“飯飯”其實從語言的理解使用上并沒有太大的難度差異,正確的語言示范才是正確的交流開始。
2、多描述周邊事物以示范新詞的表達
如果小區里誰家孩子說話說得早,一定會有很多的爺爺奶奶羨慕的夸獎“你們家的孩子真聰明”。其實我并不贊成夸獎孩子“聰明”,似乎這個詞就完全把孩子學習語言過程中父母不斷的教導和孩子的努力練習就全盤否定了。
再聰明的孩子,如果不是父母持續性的在耳朵邊上不停的去說,沒孩子自己的模仿訓練,他也不可能會自己張開說出話來。
所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去和他講話,講不同的內容,例如走在路上,就可以抱著孩子的時候不斷的和他聊天,“你看,藍藍的天上有兩朵白云,路邊有綠色的小草和紅色的花,遠處那輛黃色的公交車開過來了,很多叔叔阿姨在站臺上等著準備上車……”諸如此類,家長從描述身邊孩子感興趣的事物開始,正確示范語言的用法,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也在不斷的學習和積累許多新詞匯。
不要太在意這些話孩子此時是否能聽懂,長期身體力行的堅持描述表達語言,孩子在不斷接收過程中,就會逐漸聽懂,日后孩子在語言表達上就一定會明顯優于別人。
3、孩子的咀嚼能力也會影響說話
這一點可能很多家庭會忽略,但其實輔食的增加也會對孩子的語言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咀嚼食物能鍛煉咬合肌,和說話要用的肌肉基本是一樣的。
正常情況下,孩子六個月齡就開始添加輔食,輔食的添加也應該遵循從稀到稠,從軟到硬的這樣一個過程,過早的添加過硬食物也會破壞咬合肌的正常發育。
但如果一直給孩子吃過軟的食物,也會導致孩子的唇部得不到鍛煉,孩子就無法掌握牙齒和舌頭的配合,便會影響孩子的發音,導致吐字模糊不清,從而影響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所以科學的遵循輔食的添加規律,不僅有利于孩子脾胃的健康發展,也能讓孩子的發音更加標準清晰。
4、盡可能的讓孩子多開口說話
現在很多家庭是一個孩子,所以有足夠的人花費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照顧孩子。很多情況下孩子都不需要說話,努努嘴或者用手指一下,家長馬上就把孩子要的東西送到手邊,從而大大減少了孩子開口說話的機會。
可是所有的技能都是通過練習獲得的,孩子開口越少,自然說話的能力越低。
所以父母們應該盡一切可能的給孩子練習說話的機會,哪怕孩子想喝水,即便你從他的動作表情知道了,你也一定要問他“你是不是想喝水?口渴了嗎?告訴媽媽你要水杯喝水”。這樣就會讓他明白“渴”、“喝水”、“杯子”之間的聯系,或者示范的說“媽媽,我想喝水”,鼓勵他自己表達出來,這樣才有更多練習說話的機會。
5、統一的語言氛圍
尤其有老人的家庭里比較容易出現這種問題,老人習慣說方言,年輕父母又想教孩子說普通話,這就造成給孩子說話都是混著方言和普通話。如果雙方老人不是同一個地方的,那就更是幾種語言組合在一起。
這樣的語言環境會讓孩子不知所措,更加遲遲不愿意開口。
所以家庭成員之間最好能有一個約定,即便彼此之間不用普通話交談,那么至少大家在對孩子說話時也要盡量做到語言統一,讓孩子在最初語言習得的環境中有一個相對單一的語言氛圍。
6、不要代替孩子說話
在生活中還能經常見到這樣一種情況,就是在孩子開口前父母已經搶著把孩子要說的話說完了。
例如和孩子聊天,“你今天去什么地方了?玩什么好玩的東西了?”往往孩子還沒張口,身邊的媽媽就搶在孩子前面說“你告訴阿姨,我們今天去公園了,玩滑梯了”。又或者經常給孩子說,“你說‘爸爸,我要畫飛機’”,“告訴爺爺你想吃餅干”。明明孩子有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表達方式,卻變成了“教一句說一句”,看似是在教孩子說話,實則完全就是“傳話筒”,除了不需要經過腦子的重復說一遍,根本沒有給孩子任何思考的機會。長此以往,孩子就習慣了被替代說話,孩子又怎么會自己說話表達呢?
孩子語言發育如何,在怪孩子前,請家長先反思自己的行為吧!
我們不需要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說話早,也不需要抱怨自己家的孩子“不太會說話”。在“別人家的孩子”伶牙俐齒的背后,有著“別人家的父母”對語言啟蒙的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時間和精力的作用,是可以直接體現在孩子的行為能力上的。
只有持續性的做好榜樣正確去引導孩子語言表達,才能獲得一枚“愛說話”的孩子!
【心理學知識:12招教你做好優秀父母】相關文章:
教你如何做好銷售01-05
教你如何做好演講01-23
教你怎樣做好自我介紹12-10
心理學教你應對挫折12-14
教你如何做好自我介紹04-07
教你如何做好數學筆記03-28
講故事教你做好中層管理03-07
資深獵頭教你如何做好面試準備11-22
獵頭教你如何做好前面試準備?11-20
四點教你做好職業規劃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