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理書籍讓你更好地認識自己
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生活中的各種壓力時常會讓我們覺得身心疲憊,甚至引起軀體不適。接下來是YJBYS小編精選的心理書籍讓你更好地認識自己,供大家參考。
美國心理學教授凱利·麥格尼格爾表示,壓力只有在你覺得它是威脅的時候,才會對你產生不利影響。她在新出的《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北京聯合出版公司)一書中,鼓勵人們用更積極的態度看待壓力。
作為一名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管理壓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積極的改變。多年來,通過觀察學生們是如何控制選擇的,凱利意識到,人們關于自控的很多看法實際上妨礙了我們取得成功。她所開設的心理學課程,包括“自控力科學”和“在壓力下好好生活”等,都是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這本書就是以課程為基礎寫就的,目的是幫助人們轉化思考方式,學會與壓力共舞。
書中傳達了一個重要理念:與其逃避不適,不如追求意義。凱利還提供了這樣一個認識:壓力就是你在乎的東西發生危險時引起的反應。這個定義也強調了有關壓力的一個重要真相:壓力和意義無法分割。對不在乎的事情,你不會感到壓力;而不經受壓力,你也無法開創有意義的生活。
凱利指出,壓力的危害并非無法避免,人的想法和行動,可以轉化為對抗壓力的經驗,當人們選擇將壓力反應當做一種助力的時候,就會無所畏懼。面對壓力,如果選擇勇敢面對,并尋求人際互助,我們就能在人際交流中得到快樂和意義。若這樣看待壓力,你不只是更善于處理壓力,實際上還意味著在宣示:你相信自己能應付生命中的挑戰。你也會意識到,自己并非單獨面對這一切。
在凱利看來,壓力管理的最佳方式,不是減輕或避免,而是重新思考壓力,甚至是擁抱它。生活中,我們往往把壓力當成了困境,其實不然,壓力恰恰是我們的幫手——它能幫助我們學習和成長,甚至會激發我們的勇氣和慈悲心。當我們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壓力時,我們就能輕松面對生活和工作,也會有更好的人際溝通。由此可見,壓力是可以依靠的資源,而非要消滅的敵人!
凱利·麥格尼格爾
擁抱壓力,還會使我們面對挑戰時更主動,能運用壓力的能量,而不是被其所耗。尤其是當我們學會將重重窘境轉變為社會交往的機會時,壓力會引領我們在痛苦中找到意義。就像凱利·麥格尼格爾說的:“選擇那些你認為對人生有意義的事,然后相信自己能應付隨之而來的壓力。”
總之,善加利用壓力,則將提升我們的健康與幸福。書中,作者給我們傳遞了一種健康的人生心態:要敢于面對壓力,這樣才能獲得主動的自由,而不是為了暫時的愜意而逃避挑戰去選擇慵懶。
獲取正能量
只需四步,就能達成
彭忠富
如果你有自信,它會在無意中釋放出能量,推動你走向成功;如果你自卑,它也會在無形中釋放出能量,導致你走向失敗。成功者會因為成功更加自信,失敗者會因為失敗而更加自卑?梢娔芰坑姓胸,如果我們總是被正能量所縈繞,那么我們的人生必定是成功且幸福的。
美國神經心理學家里克·漢森認為,要想擁有成就斐然又充滿關愛的生活,正能量是基礎。正能量有1/3來自于遺傳,另外2/3則是在成長過程中日積月累建立起來的,通過培養便可獲得。因此,找到獲得正能量的方法,是我們把握幸福生活的關鍵。
漢森在新書《重塑正能量》(機械工業出版社)中指出,人類為獲得福利、應對變化和取得成功所需的內心力量,是基于大腦構造而建立起來的。內心力量除了包含適應性、自信、決心和洞察力之外,還包括心性的平和、滿足感和愛。這些力量能夠幫助我們應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從重壓之下復原,愈合過去的傷痛,保持生活中的幸福和安寧,并且用耐心和關懷對待他人。大多數人的內心力量是在歲月當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只要我們將這些內心力量嵌入大腦,就能把生活過得更好,提升幸福指數。
大腦作為人體最重要的器官,是神奇的。許多研究表明,人的經歷和體驗持續不斷地以各種方式改變著我們的大腦,這在《重塑正能量》一書中有較為詳細的介紹。在書的前三章,漢森概述了人類大腦的運作原理,解釋人為什么要做大腦的主人及如何回歸人類美好的本質。接著,漢森介紹了一些吸納正能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告訴我們吸納正能量的4個步驟:擁有一種積極體驗;豐富其內涵;吸收這個正面體驗;將積極素材和消極素材聯系起來,使積極素材消解甚至取代消極素材。
吸納正能量是一項自然行為,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熟練地掌握這個方法。大多數正面體驗都是相對短暫而溫和的,但如果每天吸納六七次,每次不少于半分鐘,久而久之,積聚起來的正能量將會對我們產生較大的作用。吸納正能量意味著你要善待自己。如果你像很多人一樣難以做到這一點,那么可以創造并吸納一些支持自己、贊同自己的體驗。
漢森將現代神經學、積極心理學、進化論生物學,以及多年的臨床實踐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向我們提供了一套豐富的工具,每個人都可以拿來為自己所用,以減輕生活中的焦慮、沮喪和壓力。他的這本書教給我們的是一種肯定生命的技巧,即如何反轉人類進化史上形成的緊緊抓住生活中負面性不放的傾向,讓我們學著去體會正面體驗。只要我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美好瞬間,就能讓大腦變得更加發達,我們也因此會變得更為自信、愜意、滿足,并且能夠感受到別人的關心。
趨利避害是人類的本能,我們需要吸納正能量。唯有如此,才能積極面對人生,成為掌握自己幸福的主人。不僅如此,吸納正能量還能幫助我們看到自己身上的善,也能看到世界和他人身上積極的地方。
職場新人,你該如何溝通?
社會學視角的處世之道
趙青新
有個故事流傳挺廣:一對夫妻,一個喜歡吃魚頭,一個喜歡吃魚尾。每次兩人一起吃魚時,他總會將魚頭挾給她,而她也會將魚尾挾給他。多年后,他離世,她翻看他的日記,里面寫道:親愛的又給我挾了魚尾,看著她津津有味地吃著我挾給她的魚頭,我感到滿足、幸福。只要她開心,我愿意一輩子吃我討厭的魚尾…… 這個故事的原意大概是要表達愛的付出。不過,換一個角度,這其實是一則典型的溝通失敗的案例。
看到這個故事,我在想,如果男女主角曾有機會讀一讀《溝通的藝術》(世界圖書出版公司),或許他們就不會陷入到“魚頭和魚尾”的溝通困境中。作為美國的權威溝通教材,《溝通的藝術》一書中有很多章節的內容為“魚頭和魚尾”的故事提供了破解之道。
比如,談到“在關系中的自我袒露”,作者根據分享信息的廣度和深度,設計了各種社會穿透模式,分析了自我袒露的好處和風險,并創設了幾種溝通情境,提供袒露的技巧和建設性意見。由于在溝通中,我們的“盲視區”和對方的“隱藏區”是相對應的,所以,運用喬哈里視窗模式可以檢驗自我袒露的水平。“魚頭和魚尾”故事中,夫妻雙方的問題正是在于沒有發現自己的盲視區和對方的隱藏區的相對應。
在“與家人溝通的模式”章節中,作者從談話取向的高低和遵從取向的高低進行了四種方式的排列組合:一致型、多元型、保護型和放任型。“魚頭和魚尾”故事給出的信息,可以感覺到這一對夫婦的遵從取向是相互包容的,但是談話取向很低,過于封閉。在“語言:障礙與橋梁”中,作者告訴我們,運用語言來表達自我,需要注意場合和說話的技巧。要想不再吃不喜歡吃的“魚頭”或“魚尾”,何不大膽說出來“我更喜歡吃魚頭(魚尾)”,或者婉轉一點:“親愛的,你覺得……”此外,他們還可以通過“非語言溝通”,如身體動作、聲音、表情等觀察對方的隱藏信息——是喜歡還是討厭吃魚頭(魚尾),作出正確的判斷。
以“溝通的藝術”破解“魚頭和魚尾”的困局,這只不過是微毫末端。這本書更重要的是從社會學的廣度和深度,為大眾提供處世察人的視野和智慧。書中有許多提綱挈領的要點,整理出人際關系與溝通的原理,對于職場新人尤其有用。兩位作者,羅納德·B·阿德勒和拉塞爾·F·普羅科特本身就是大學教授,多年來致力于幫助人們改進他們在職場中的人際溝通技巧。他們總結自己多年的心得和經驗,并撰文出書,以幫助更多的現代職場人樹立良好的溝通意識,并養成在不同場合有意識地運用溝通的理論和技巧進行有效溝通的習慣,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為美國40年來最暢銷的人際溝通教材,該書每次重版都會根據當時情況增加相應內容,如今中文第14次版本新增內容的最大亮點是,在每章最后增加了熱門美劇與電影的分析與評論,以此印證本書所總結的溝通準則,讓讀者的閱讀興趣也有所提升。
【心理書籍讓你更好地認識自己】相關文章:
讓你認識自己的6本心理學書籍08-03
放棄,為了更好地擁有07-31
你知道自己的心理底線嗎06-06
工作,是為了更好地跳槽02-21
如何更好地實現網站推廣03-29
《認識你自己》的主題班會教案07-09
《認識你自己》主題班會教案07-10
年你認識自己嗎?主題班會07-24
“認識你自己”主題班會教案07-17
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句子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