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孩子心理有問題 先從家長身上找根源
核心提示孩子只是家長不當應對模式致“病”的呈現者。孩子有問題,一定是孩子跟家長之間的親子關系出了問題,而在孩子跟家長的互動關系中,孩子處于相對的弱勢狀態,所以,孩子的問題,一定是家長出了問題,是家長的思維方式出了問題。要改正,也一定要從家長改起。
問題孩子不愛吃飯、做作業拖拉怎么辦?
大河報教育在線網友“我愛我家”求助:7歲女孩,看到飯就哭著說不愿吃,看到作業就鬧情緒不愿做,怎么辦?
她在上幼兒園中班時,晚上我讓她吃飯,她帶著哭腔說不吃,那晚她就沒吃。我以為到第二天早上,她餓了會主動吃飯。誰知她起床后,餓得寧愿去喝水還是不愿吃早飯,我也不給她零食。吃飯如果不催,她一頓飯能吃倆小時,動動這、摸摸那。要是定時間的話就哭著吃,能吃一大碗。她在午托部每天中午只喝一點點稀湯,她是除了飯以外胃口特別好,什么都吃得下、吃得多。醫生說她這是壞毛病。我這幾年都沒給她改過來。
孩子動作慢,學校的作業基本上沒完成過。前幾天還在撒潑打滾說不想做這不想做那,我現在對她很頭疼,給她說寫完作業去公園或者看電視什么的,她根本聽不進去,寧愿放棄這些也不愿快點完成作業,從幼兒園到一年級老師都在告她的狀,我也很無奈,就是把她改不好。她干什么都怕吃苦怕累,她平時很愛跳,看她瘦、腰軟,就給她報了舞蹈班,學了兩年沒學會下腰動作,說下腰疼,她太懶了。對這樣的孩子,有什么辦法?
解答一這是一個“自私”的家長
王海勇(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研究員、鄭州市教育學會學習心理研究會主任、河南省教育系統首批特聘家教專家):
解決孩子的問題,需要父母先改變教育方式,因為孩子可能并不覺得有問題,覺得有問題的是家長,所以父母改變是孩子改變的開始。
孩子的情緒來自家長的情感回應,如果父母對于孩子所謂問題的回應充滿負面情感,孩子就會以情緒釋放的方式反彈回來。
吃飯作為一種生物本能,為什么會成為問題?家長給孩子提供了太多的選擇,其次是我們在看到孩子不吃飯時就給零食的妥協。妥協并不能喚起孩子對于要吃飯的思考,反而會強化孩子獲得零食滿足的方式,比如哭鬧。
關于舞蹈問題,家長可能并沒有征求孩子意見,只是家長一廂情愿。所以孩子就通過所謂“偷懶”來反抗。
這是一個“自私”的家長,她只關注自己的意志,感受不到孩子的感受。
解答二飲食、學習是表象,深層原因是關系問題
牛曉耘: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兒童教育心理專家
從媽媽的描述能發現,從上幼兒園中班或者更早到現在的7歲,小女孩一直承受著媽媽、老師對她的負面評價以及強制性要求。
種種現象表明,這個孩子對正常飲食的食欲已經被破壞了。是怎么破壞的?什么時間破壞的?從這位媽媽的敘事風格和內容上看,與她應該是有關的,并且是在孩子很小時就出現了。孩子被逼迫進食或吃飯時有過多干預、破壞情緒的說教,孩子出現飲食問題就不足為奇了。
看起來是孩子的飲食問題、學習問題,其實深層原因是家長和孩子的關系狀態出了問題。媽媽不能傾聽孩子、理解孩子,總用外在標準去要 求孩子。孩子的感受是不被理解、不被支持,定會積壓無助、委屈等各種情緒,表現在行為上呈現出來的就是“撒潑打滾”、“懶”等現象。
要想改善孩子的行為,家長自己要先做改變。孩子已經7歲了,改善起來也需要家長更多的耐心和方法。建議家長參加一些系統的學習,或接受專業咨詢師的輔導。
在飲食方面,媽媽可以從孩子比較喜歡的食物出發,做出一些簡單的造型,吸引孩子的食欲,一開始量要小一些,從孩子能接受的量來,一旦孩子吃完了,媽媽可以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來獎勵,并且要非常有誠意地鼓勵孩子。另外可以加大孩子的運動量。
【孩子心理有問題 先從家長身上找根源】相關文章:
怎樣判斷出孩子的心理是否有問題03-18
重視孩子心理問題07-21
心理問題有那些10-26
心理測試:你身上還存著多少孩子氣03-22
再婚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07-13
孩子的后高考心理問題03-08
孩子缺乏學習動力的根源07-13
單親家庭孩子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06-02
孩子有哪些行為表示有問題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