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路怒癥斗的是性命
近日,成都三環路嬌子立交附近發生一起打架事件,一名女司機被男司機逼停后拖出車外,暴打至骨折腦震蕩,身上多處瘀傷。從該男子車載視頻記錄顯示:打人男司機帶著妻子、孩子駕車駛至成南立交時,女子駕駛的車突然從側面連續變道,男司機緊急減速導致車內孩子受到驚嚇,為此他在輔路把女司機車輛別到人行道,女司機追上后又把男司機車子別到自行車道,其間還有口角。
整個事件背后蘊藏了一個心理學現象———路怒癥。它泛指在駕駛途中遇到某些刺激或挫折所導致的憤怒情緒及沖動行為。這似乎已是汽車時代的“通病”。
一項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司機的隨機抽樣調查顯示, 至少1/3的.司機有過“路怒”經歷。近年來,由于有車族迅速增加,擁堵日益嚴重,馬路上大多駕駛員是駕齡短、駕駛技術不過關的“菜鳥司機”,加上部分人的不文明行車習慣,導致路怒情況時有發生。
上海瑞金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金海燕說,路怒癥成因復雜,可能的心理解釋有三點:
第一,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良情緒持續產生,缺乏有效的釋放途徑,逐漸積壓,致使在駕車過程中發泄;
第二,在抵達目的地之前,人們會習慣性地保持警覺、緊張的自我防御姿態,很容易將遇到的壓力、阻礙視為挑釁。
第三,車對于很多人來說是自由便捷的象征,駕車能滿足其駕馭感和操控感。當受種種原因抑制時,駕駛員會感覺被束縛,容易激起憤怒。
無論是駕車,還是日常生活中,當強烈的憤怒情緒來臨時,人們往往還來不及覺察和反應,就會做出不理智的舉動,結果則多半是以悲劇收場。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祝卓宏表示,為防止沖動造成無謂傷害,心理學上的“正念”或許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正念,就是用不帶任何評價色彩的態度,覺察當下所發生的一切。它能幫我們覺察和識別情緒、控制身體反應、減少“短路”行為,從而阻止“怒不可遏”的人犯錯。具體做法是:停止即刻反應,做三次深呼吸,讓自己冷靜至少6秒鐘,想想沖動后的結果,可能選擇會完全不一樣。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對有車族而言,駕車時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應盡量做到:
首先,自我暗示。告訴自己心情煩躁是自然現象,不要受其干擾,努力使自己鎮定安靜下來,可通過回想美好的情景來緩解。
其次,注意力轉移法。如長時間在車里停留感到心煩,可把注意力放在輕松愉快的事情上。比如:聽音樂、看窗外的風景、與同行者聊天說笑等。
第三,活動身體。在等待時,適當做些踢腿、蹬腳、伸胳膊等活動,有放松肌肉、舒緩精神的作用。
最后,體諒別人的感受。行車過程中,以己推人,學著考慮別人的感受,盡量保持寬容的心態。
【心理:路怒癥斗的是性命】相關文章:
心理測試自閉癥07-11
關于強迫癥的心理調適11-29
對抑郁癥的心理測試08-30
謹防兒童的心理焦慮癥07-02
拖延癥心理測試題07-10
抑郁癥心理分析與心理治療10-20
什么是妄想癥?09-27
心理干預對精神癥患者心理健康的作用11-10
關于小兒孤獨癥的心理問題08-02
抑郁癥的心理治療方法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