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的角度理解他人和世界
你的心中有從別人的角度去了解別人和這個世界嗎?從心的角度理解他人和世界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歡迎瀏覽。
“心理化”就是從內心的角度理解世界
簡單地說,你意識到自己或別人心中在想什么的時候,這就是“心理化”了。
比如當你疑惑為什么我會那樣做,或是在想“我說的那些話會不會傷了他”,這就是在進行心理化。
這里有一個具體場景,一個男人站在車門前,猛地一聲關上車門,與此同時關車門的那個人把手伸進口袋里,好像在拿什么東西,但他的手從里面再伸出來時卻空無一物,他開始著急,試著開車門又打不開,他又透過車窗朝啟動處望去,然后罵罵咧咧。
這時候你可以判斷,他的所有表現,是他把車鑰匙鎖到了車里又被發現的過程。
如果你不是在心里做了這么一番“心理化”,那么這個男人的一系列舉動將不可思議。而正是心理化,讓你將一個奇怪而混亂不堪的世界,變成了一個可以理解的世界。
心理化是說,人在理解世界的時候從內心的角度去看問題,這區別于從物的角度去看世界,心理化要求人們去留心,去思考,去付諸心理上努力去理解。心理化包含心理學上常講的共情,一般人常用的說法“換位思考”,但它不僅是對別人情緒的共情,因為心理化還包括對自我心理狀態的理解,共情自己。
比如你準備向老板請假,但你感到不安,這時心理化的過程是“我感到不安,我現在感到不安是有道理的,因為老板可能會不高興,因為他可能覺得打亂了他的安排。哦,我能接受這個”。如果你的老板不準你假,那你的心理化過程會是“我開始有點兒急了,所以我要小心自己的措辭,我要向他承認,我請假確實讓他日子有些不好過,但是我要告訴他,這個假對我有多重要啊。”
心理化是一種重要的技能,有的人發展得好些,有的人發展得差些,未能心理化會造成人際關系嚴重的問題,想想,如果你總是不敏感你朋友、家人的需求和感受,或者總是誤解他們的意思,他們會高興嗎?
從某種意義上說,心理治療的本質就是提供了一個機會和一個教練讓你學習改善自己心理化的能力。
心理化最難的地方在于轉換視角
一種形象的說法是,心理化就是看別人的時候要從里面去看,看自己的時候要從外面來看。
對別人進行心理化是要花番力氣的,你不能認定別人所想所感完全和你一樣,盡管有時候是這樣的,但大多時候事情沒那么簡單,你必須懂得轉變看問題的視角,試著從他人的角度出發去看問題,所以你對一個人越是了解,對ta的心理化就越準確。
同樣,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可以輕易地心理化自己,盡管大腦是我們自己的。常常別人能夠看到我們身上一些自己看不到的東西,我們常會在通過和別人的談話后更了解自己。所以旁人因為是從外透析我們,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這比我們從內看自己要來得更透徹。
心理化這種能力,在做一些很難的溝通時,至關重要。比如向老板請假,你會仔細考慮如何解釋老板會更容易理解你的需求。
或者家長質問正在爭吵的兩個孩子的時候,當每個孩子提出不同的辨詞,于是家長需要進行有意識的心理化,確認誰說得對,以恰當地進行干涉。
這個時候只有心理化技巧很高的人才能比較順利地切換不同的視角。
高水平的心理化
有開放的視角和探索的心態
小說家及心理學家埃里斯·莫頓在他的書《上帝全論》中講到一個婆婆對兒媳看法的轉變故事,這一轉變說明了由錯誤的心理化到正確的心理化的轉變過程。
起初婆婆認為兒媳很粗俗、幼稚,兒媳是高攀了她兒子,表面上她對兒媳好得無可挑剔,但心里卻鄙視兒媳。然而婆婆對自己的態度感到不舒服,覺得自己是不是太勢利了,于是她決定以正確、公正、關愛的態度看待兒媳,她想弄清兒媳到底是怎樣的.人。通過細心的觀察和想像兩方面的努力,她終于知道,兒媳并不粗俗,而是與眾不同、清新簡單、不做作、快樂有朝氣,多巨大的觀念上的轉變啊!
可見,高水平心理化的兩大特點是準確和豐富:
一方面只有具有不僵化的認知時,你才能公正看待他人、獲得準確的信息;
另一方面心理化需要有“想像”,讓自己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設想自己如果處于他人的境地,感受會是如何。
這里要注意的是,從你個人的經歷去設想他人并不是十分可靠的,你的想像可能會導致歪曲的心理化。例如當你感到羞愧、不夠格或是過分地自我批評時,你會錯誤地心理化,把一件中性的事當作是別人看不起你,或是苛刻地審視你的證據,這樣一來,你是在心理化,卻是不夠準確的心理化,用錯了想象力。
高水平的心理化是開放的,不是確定的,需要去研究探索,而不是這樣的“想當然”。
這種探索,包括你要去了解別人是怎么想的,感受如何,而不是完全靠你自己的假設或推測,這樣才有可能進行準確的心理化。如果你覺得別人生你氣或批評你做的事,但又不十分確定,你可以開口去問。 常常不同的人對同一情形的理解是不同的,基于“心理現實”的不同,人們才需要更多的探索性去獲得正確的心理化信息。
心理化是需要終身學習的技能
心理化過程中,你從自己的思維定勢中走了出來,以“心的方式”看待自己和他人。這種能力至關重要。
孩子學習心理化的最佳環境是父母敏感于孩子的心理狀態,特別是他們的情緒。孩子們是在被別人心理化過程中,學會如何去心理化的,也就是說,有人將他的心放在心上,關心他的想法和情感,他們才能學會正確的心理化。
心理化是不會在大家都漠視彼此情感的環境中發展出來的,在提供給人們信賴感和安全感的環境中,就是心理學家稱為“安全依戀類型”的人際關系中,心理化才會得以最好的發展。一旦孩子學會說話后,家長們如果公開地和他談論他們自己和別人的需求、感受、恐懼和各種舉動的原因,那么孩子的心理化將得以極大的促進。
這個原理對于國人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設計具有重大的意義。所有知識教育的基礎就是情感教育,而什么是具體的情感教育呢?心理化正是最重要的情感教育,心理化能幫助孩子通過自由表達思想情感,理解思想情感,培養出能獨立感受思想,又能關照共情他人思想和感受的豐富個體。
如果人人都采取一種“心理化態度”來面對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以一種開明的態度,探索內心,渴望知識,對別人和自己想法好奇,關注,我們將有更能理解別人的心,更重要的是要容忍模糊不確定的存在,泰然對待未知。
【從心的角度理解他人和世界】相關文章:
從經典詮釋角度理解《論語》10-13
從語用學角度看郭靖語言運用和理解特征11-14
從企業綜合價值管理的角度理解預算管理與績效管理的關系10-18
從品牌產品的角度開發分析08-29
從《易經》的角度考察分析MBA10-30
從管理學的角度談溝通08-20
從美術的角度談廣告設計09-20
從專業角度寫英文簡歷09-02
從管理學角度談溝通08-20
如何從專業角度剖析通俗唱法09-11